手工用编织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924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工用编织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编织领域,具体涉及手工用编织针。
背景技术
常用的手工用编织针包括金属中空结构的编织针和竹制的编织针,这种编织针的结构包括针体,针体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与针体一体成型的锥形针头,这种编织针由于其长度相对较长且难以弯折,所以随身携带不方便,同时,由于编织针的端部没有任何阻挡,所以在编织与编织针的长度相当或更长的待编织物时容易使待编织物远离针头的一端出现脱离编织针的现象,这样会使得待编织物脱线,脱线严重时需重新返工,从而给编织者带来麻烦,同时也延长了编织的时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携带且能有效防止待编织物脱离编织针的手工用编织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工用编织针,包括针体和设于针体端部的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体远离针头的一端设置柔绳,所述的柔绳上设有限位珠。由于本实用新型手工用编织针上设置的柔绳具有弯折的功能,这样编织针在储藏和携带时就能将柔绳盘绕起来,既方便携带,也节省了储存空间,同时,柔绳上设置的限位珠,在编织时对待编织物起到阻挡的作用,这样就避免了针体上远离针头端的待编织物出现脱离针体的现象,从而有利于编织的顺畅进行,节约了编织时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限位珠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工用编织针,包括针体11和设于针体11端部的针头12,所述的针体11远离针头12的一端设置柔绳13,所述的柔绳13上设有限位珠14。相比金属中空结构的编织针和竹制的编织针,本实用新型手工用编织针上的柔绳13能弯折,这样编织针在存储和携带时能将柔绳13盘绕起来,编织时再展开,这样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同时也节约了存储空间,便于收藏,另外,柔绳13上限位珠14的设置,有效地避免了编织时待编织物从柔绳13上脱落,从而避免了待编织物的脱线或返工等一系列麻烦,进而保证了编织的顺畅性,提高了编织的效率。具体的方案为,所述的柔绳13为钢丝绳或软质塑料管。柔绳13的设置使得手工用编织针的局部具有弯折的功能,所以便于编织针的携带和储藏,当然,柔绳13不局限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丝绳或软质塑料管。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的限位珠14固定连接在柔绳13远离针体11的端部,换句话说,也就是限位珠14固定在柔绳13的尾端,这样就避免了待编织物从柔绳13上脱离出现脱线的现象,确保了编织的顺利进行。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的限位珠14活套在柔绳13上,这样限位珠14可在柔绳13上自由移动,从而可根据待编织物的尺寸大小来固定限位珠14在柔绳13上的位置,固定时可采用小夹子夹住柔绳13的相应部位,这样可限制限位珠14在柔绳13上的固定部位移动,从而编织出具有相同尺寸的编织物;所述的柔绳13的尾端设置限位头131,限位头131的设置使得限位珠14能套设在柔绳13上,避免了限位珠14从柔绳13上脱落下来。优选的,所述的针体11和针头12为相同的材质一次加工成型。针体11和针头12可选用竹质材料一次加工成型,也可以选用金属或其它材质。进一步的,所述的柔绳13与针体11直接相连或通过连接部15相连。如图所示,图1中的柔绳13与针体11通过连接部15相连,图2中的柔绳13与针体11直接相连。柔绳13与针体11的连接方式主要决定于柔绳13与针体11的材质,柔绳13为软质塑料管,针体11为竹质材料时,二者可采用直接粘结的方式相连,当柔绳13为钢丝绳,针体11仍为竹质材料时,由于二者无法直接粘结在一起,则需通过连接部15将二者连接在一起,因此,柔绳13与针体11之间要么直接相连要么通过连接部15间接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所述的限位珠14为圆柱形,限位珠14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贯穿其内部的台阶孔141,台阶孔141的设置主要是便于限位珠14在柔绳13上的自由移动,所述的限位头131为圆锥形,其底面直径的尺寸大小介于台阶孔141的大孔直径和小孔直径尺寸之间,这种设置是为了方便限位头131与限位珠14的配合,避免了限位珠14从柔绳13上脱落。更进一步的,如图1,所述的连接部15为空心圆锥管,其大直径端与针体11相连,小直径端与柔绳13相连。连接部15的设置使得柔绳13与针体11稳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编织针的结构稳定,确保了其质量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1.一种手工用编织针,包括针体(11)和设于针体(11)端部的针头(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体(11)远离针头(12)的一端设置柔绳(13),所述的柔绳(13)上设有限位珠(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用编织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绳(13)为钢丝绳或软质塑料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用编织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珠(14)固定连接在柔绳(13)远离针体(11)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用编织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珠(14)活套在柔绳(13)上,柔绳(13)的尾端设置限位头(1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用编织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体(11)和针头(12)为相同的材质一次加工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手工用编织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绳(13)与针体(11)直接相连或通过连接部(15)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工用编织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珠(14)为圆柱形,限位珠(14)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贯穿其内部的台阶孔(141),所述的限位头(131)为圆锥形,其底面直径的尺寸大小介于台阶孔(141)的大孔直径和小孔直径尺寸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工用编织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15)为空心圆锥管,其大直径端与针体(11)相连,小直径端与柔绳(13)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编织领域,具体涉及手工用编织针,采用的方案为一种手工用编织针,包括针体和设于针体端部的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体远离针头的一端设置柔绳,所述的柔绳上设有限位珠。本实用新型手工用编织针上设置的柔绳具有弯折的功能,这样编织针在储藏和携带时就能将柔绳盘绕起来,既方便携带,也节省了储存空间,同时,柔绳上设置的限位珠,在编织时对待编织物起到阻挡的作用,这样就避免了针体上远离针头端的待编织物出现脱离针体的现象,从而有利于编织的顺畅进行,节约了编织时间。
文档编号D04B3/02GK202898710SQ20122060872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6日
发明者张顺林 申请人:黄山市黟县顺林竹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