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圈三角以及在针织横机上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方法

文档序号:1665041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成圈三角以及在针织横机上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横机的成圈三角,其具有向前运动和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其中所述向前运动的成圈系统具有用于挺出所选的第一组针的挺针装置,并且所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具有用于从所挺出的第一组针选出第二组针的第一选针装置以及挺出所述第二组针的挺针装置和用于将参与成圈过程的所有针退回到弯纱深度的退针三角部件,其中所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具有用于从所挺出的第一组针选出不是所述第二组针的组成部分的第三组针的第二选针装置,并且其中在所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中不为所述第三组针设置挺针装置或者必要时设置下述挺针装置:所述挺针装置不会将所述第三组针挺出到使所述第三组针在所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中参与成圈过程的程度。
【专利说明】成圈三角以及在针织横机上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横机的成圈三角,其具有向前运动和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在针织横机上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为了在针织织物中扩展花纹多样性,已经提出,在针织物中制造所谓的透孔花纹,其中对线圈或线圈组进行移圈,从而在针织物中的预定区域内形成开口。在此缺点是,由于该移圈过程,更少的成圈能力能被用于制造线圈。此外,针织物中进行移圈的区域会失去稳定性。
[0003]在DE2363161A1中说明了金银丝编织技术中成圈的原理,其中制造无牵伸的针织物。为此利用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合股线制造基础针织物。原本的花纹利用提花线构成,其中在应当出现花纹的位置处,线圈不仅利用提花线构成,而且也利用合股线构成。
[0004]在较老的针织横机三角系统中,能够以金银丝编织技术构造针织物,这是因为在相应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中未选出的针能够弯纱。在现代针织横机成圈三角中,迄今为止还不能以金银丝编织技术制造针织物,这是因为在相应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中未选出的针也无法弯纱。
[0005]在FR756.31.8中说明了,如何利用具有可控的三角部件的圆型针织机制造金银丝针织物。其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除了合股线之外还应获得提花线的针比其中仅应垫放合股线的针更大程度地挺出。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在针织横机上利用现代成圈三角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方法以及一种相应的利用其能够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成圈三角。
[0007]该任务通过一种针织横机的成圈三角解决,所述成圈三角具有向前运动和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其中所述向前运动的成圈系统具有用于挺出所选的第一组针的挺针装置,并且所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具有用于从所挺出的第一组针选出第二组针的第一选针装置以及挺出所述第二组针的挺针装置和用于将参与成圈过程的所有针退回到弯纱深度的退针三角部件(Abzugsschlossteil),其中所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具有用于从所挺出的第一组针选出不是所述第二组针的组成部分的第三组针的第二选针装置,其中在所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中不为所述第三组针设置挺针装置或者必要时设置下述挺针装置:所述挺针装置不会将所述第三组针挺出到使所述第三组针在所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中参与成圈过程的程度。
[0008]利用这种成圈三角能够制造金银丝针织物。将没有获得提花线却已经获得合股线的针保持在其位置处或者仅不明显地挺出,直至剩余的针获得提花线。其确保了第三组针在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中不参与成圈过程,其中在本发明意义中,线圈的移圈已经被考虑为成圈过程。尤其确保了,第三组针不执行移圈过程并且不成圈。[0009]特别有利的是,成圈三角关于中心平面对称地构造。这意味着,能够沿两个滑架方向(Schlittenrichtung)进行成圈。
[0010]第二组针能够比第一组针更小。此外能够考虑的是,利用所选出的所有针编织提花线。这意味着,第二组针能够相当于第一组针。
[001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能够规定,在成圈系统之间设有桥接部件,所述桥接部件将所述第一组针在垫放合股线之后首先保持在纱线垫放位置上并且随后退回到脱圈位级(Kammgleiche)上方的位置上。尤其将在三角中心前方邻近的区域中的针退回到脱圈位级上方的位置上。这样实现了将合股线垫放到针钩中,然而所述针仅退回到下述程度:即位于针杆上的“旧”线圈虽然封闭针舌,但不脱圈(针钩集圈)。在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中,选出根据花纹除了合股线还应获得提花线的针并且借助挺针装置将其挺出到纱线垫放(集圈或成圈)的高度上,由此能够实现(提花线的)重新的纱线垫放。在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中实现、优选通过挺针三角部件实现第二组针的挺针。向前运动的成圈系统的挺出装置例如能够是挺针三角部件。
[0012]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能够设置用于导引第三组针的脚部的导引部。所述导引部优选构造在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的挺针三角部件中。所述导引部尤其能够构造为凹槽。
[0013]通过用于选出不是第二组针的组成部分的针的第二选针装置能够确保,这些针的脚部进入到导引部中并且不像第二组针挺出得那么远。还能够设置第二挺针装置将不属于第二组针的针挺出一段远(不像第二组针那么远)。然而这些针无论如何会被挺出到在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中不参与成圈过程的程度。
[0014]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能够规定,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具有挤压件,其用于挤压所述第一组针中的不是所述第二组针的组成部分的针的脚部或者用于成圈选择的配属的耦接部件的脚部。所述挤压件使得这些针的脚部进入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的导引部中。尤其能够在进入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中时挤压耦接件的脚部,并且仅当在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中第一组针中的不为了利用提花线成圈而挺出的针的针脚位于导引部中时才又释放所述脚部。
[0015]有利的是,向前运动的成圈系统具有内置的不起作用的退针三角部件。由此确保,第一组针仅退回到脱圈位级上方的位置上并且不再进一步退针。
[0016]此外,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成圈三角的针织横机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7]此外,在针织横机上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方法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其具有以下方法步骤:
[0018]a)选出第一组针;
[0019]b)利用成圈三角的向前运动的成圈系统挺出所选的针;
[0020]c)将合股线垫放到所挺出的针的针钩中;
[0021]d)从所挺出的第一组针选出第二组针;
[0022]e)从所挺出的第一组针选出不是所述第二组针的组成部分的第三组针,其中所述第三组针比所述第二组针更小程度地挺出,从而使得所述第三组针在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中不参与成圈过程;
[0023]f)利用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挺出所选的第二组针;
[0024]g)将提花线垫放到所挺出的第二组针的针钩中;[0025]h)将参与成圈过程的所有针退回到弯纱深度。
[0026]为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以金银丝编织技术制造针织物件,首先在相应的向前运动的成圈系统中垫放相对较薄的合股线(集圈)。但是现有的纱线(线圈)不脱圈。其保持位于针舌上(交错集圈)。在相应的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中,将提花线垫放到所选出和挺出的针中。随后对针进行弯纱,由此其中垫放一个纱线或两个纱线的针构造线圈。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单独或者组合制造金银丝针织物和毛圈织物。能够应用具有舌针或者滑动导针(Schiebernadeln)的单针床或双针床的针织横机。用合股线构成的基础针织物能够利用所有的针构造或者在部分应用这些针(多针距(multigauge)、灵活针距)的情况下构造。也就是获得纱线的第一组针能够对应于针织横机的所有针或者仅为其中一部分。获得纱线的第二组针能够对应于所述第一组针或者为其中一部分。
[0027]获得合股线却未获得提花线的针优选至少基本上保持在其位置处、尤其在脱圈位级上方,在此期间,在剩余的针(第二组针)中垫放提花线。随后则参与成圈过程的所有针、即第一组针都能够弯纱。
[0028]根据一种优选的方法变型方案能够规定,在选出第二组针之前将第一组针退回到脱圈位级上方的位置上。挺出利用向前运动的成圈系统选出的针(第一组针),将较薄的合股线垫放到所选出的针的针钩中。但是随后不将这些针退回到弯纱深度。为此能够使内置的、可能存在于成圈三角中的退针三角部件不起作用。因而还存在一种方案,即再次向选出的针中垫放纱线、尤其是提花线。
[0029]根据一种方法变型方案,能够在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的导引部中导引第三组针的脚部,在此期间,挺出第二组针用于利用提花线成圈。
[0030]由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以下详细说明、根据示出对本发明重要的细节的附图以及由权利要求得出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所示出的特征没有必要理解为按比例的并且如此示出,即能够明显看到根据本发明的特点。在本发明的变型方案中,不同的特征能够单个地实现或者多个任意组合地实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在示意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在随后的说明中对其进行详细阐述。其中:
[0032]图1示出以金银丝编织技术制造的针织物件的线圈横列;
[0033]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成圈三角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图1从物件左侧观察在一列基本针织物G的接头中示出以金银丝编织技术制成的针织物件的线圈横列。根据应该在针织物的哪个区域应用金银丝编织技术,基本针织物G能够以罗纹针织物、平纹针织物或其他针织物的形式存在。为了更好地示出,在此仅示出金银丝编织技术中的唯一一个线圈横列。
[0035]所示的金银丝编织技术中的线圈横列与在该技术中借助合股线B以及提花线M制造的接下来的线圈横列一样地制造。线圈横列的所示部分具有线圈I至7。能够看出,线圈I和2不仅由合股线B制成还由提花线M制成。线圈3仅具有合股线B。提花线M作为浮线在其股上延申。线圈4又由合股线B和提花线M构成。线圈5仅由合股线B构成。提花线M再次作为浮线在其上延伸。这两个线圈6和7不仅由合股线B也由提花线M构成。通过所述在针织物宽度以及在针织物高度中垫放纱线的方案的组合能够以金银丝编织技术形成花纹。通过应用合股线B和提花线M能够制成均匀的、无牵伸的针织物,其中薄的合股线B构成支架、即基础针织物,其给予针织物期望的稳定性。能够比合股线B更厚、更薄、与其颜色不同等的提花线M构成针织物花纹的可见结构。
[0036]图2示出现代的双系统成圈三角100,其适用于以金银丝编织技术制造针织物件。在所示的示例中,成圈三角100沿箭头SL方向运动。名称“向前运动的成圈系统和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也涉及该运动方向,这是因为成圈三角100是对称构造的并且能够沿两个滑架方向进行成圈。
[0037]借助选针装置选出第一组针N1并且借助形式为挺针三角部件IOa或退针三角部件12a的挺针装置挺出第一组针队。将合股线B垫放到所选的针N1的针钩中。针N1随后通过弯曲部50不退到弯纱深度。为了避免退针到弯纱深度,使内置的退针三角部件不起作用或者去除作用。
[0038]在两个成圈系统S1、S2之间垫放桥接部件30,其通过导引部51将针N1首先保持在纱线垫放位置并且在三角中心SM前方邻近的区域中通过弯曲部52退回到脱圈位级上方的位置53处。这样实现了,虽然将合股线B垫放到针钩中,但是针N1仅退到下述程度:SP位于针杆上的旧线圈虽然封闭针舌,但不脱圈。
[0039]在向后运动的系统S2中,借助第一选针装置选出作为第二组针N2的针N2,所述针根据花纹除了合股线还应获得提花线M,并且借助挺针三角部件IOb将其挺出到纱线垫放的高度上,由此以提花线M重新垫放纱线。
[0040]通过第二选针装置选出第一组针N1中不是第二组针N2的组成部分、也就是仅获得合股线B却未获得提花线M的针N3,并且使其保持在其上述挺出高度上。所述针以其脚部经过挺针三角部件IOb的导引部lib。耦接件(成圈选择)的此处未示出的脚部在进入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S2中时承受挤压件13b的挤压。仅当在第二成圈系统S2中第一组针N1的不为了纱线垫放而选择针N3的针脚位于导引部Ilb中时,才释放脚部。随后所有的针、即第一组针N1通过向后运动的退针三角部件12b在弯纱深度内退针,由此所有针N1构成其线圈。
[0041]从图2能够看出,当运动方向反向于箭头SL时,弯纱三角(Nadelsenker) 12a作为退针三角部件用于对所有针进行弯纱。相应地当运动方向反向于箭头方向SL时使用内部挤压部件13a和导引部11a,这是因为这样成圈系统SI就成了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
[0042]桥接部件30相对于三角中心SM对称地布置并且伸入到两个成圈系统S1、S2中。二角中心SM是对称平面。
【权利要求】
1.针织横机的成圈三角(100),其具有向前运动和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S1、S2),其中所述向前运动的成圈系统(SI)具有用于挺出所选的第一组针(N1)的挺针装置,并且所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S2)具有用于从所挺出的第一组针(N1)选出第二组针(N2)的第一选针装置以及挺出所述第二组针(N2)的挺针装置和用于将参与成圈过程的所有针(N1)退回到弯纱深度的退针三角部件(12b),其中所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S2)具有用于从所挺出的第一组针(N1)选出不是所述第二组针(N2)的组成部分的第三组针(N3)的第二选针装置,其中在所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S2)中不为所述第三组针(N3)设置挺针装置或者必要时设置下述挺针装置:所述挺针装置不会将所述第三组针(N3)挺出到使所述第三组针在所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S2)中参与成圈过程的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圈三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圈三角(101)关于中心平面(SM)对称地构造。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三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成圈系统(S1、S2)之间布置桥接部件(30),所述桥接部件将所述第一组针(N1)在垫放合股线(B)之后首先保持在纱线垫放位置上并且随后退回到脱圈位级上方的位置上。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三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圈三角具有用于导引所述第三组针(N3)的脚部的导引部(11b)。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三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S2)具有挤压件(13b),其用于挤压所述第一组针(N1)中的不是所述第二组针(N2)的组成部分的针(N3)的脚部或者用于成圈选择的配属的耦接部件的脚部。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三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前运动的成圈系统(Si)具有内置的不起作用的退针三角部件。
7.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三角的针织横机。
8.用于在针织横机上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方法,其具有以下方法步骤: a)选出第一组针(Ni); b)利用成圈三角(100)的向前运动的成圈系统(SI)挺出所选的针(N1); c)将合股线⑶垫放到所挺出的针(N1)的针钩中; d)从所挺出的第一组针(N1)选出第二组针(N2); e)从所挺出的第一组针(N1)选出不是所述第二组针(N2)的组成部分的第三组针(N3),其中所述第三组针(N3)比所述第二组针(N2)更小程度地挺出,从而使得所述第三组针(N3)在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S2)中不参与成圈过程; f)利用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S2)挺出所选的第二组针(N2); g)将提花线(M)垫放到所挺出的第二组针(N2)的针钩中; h)将参与成圈过程的所有针(N1)退回到弯纱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选出所述第二组针(N2)之前将所述第一组针(N1)退回到脱圈位级上方的位置上。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8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的导引部中导引所述第三组针(N3)的脚部,在此期间挺出所述第二组针(N2)用于利用所述提花线(M)成圈。
【文档编号】D04B15/36GK103510268SQ201310343738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6日
【发明者】R·哈夫拉内克 申请人:H.斯托尔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