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866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机械配件,特别涉及一种纺纱机紧密纺的吸气组件。
背景技术
细纱紧密纺技术是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是多种形式的负压气流集聚系统,将纤维须条在前钳口与增设的阻捻钳口之间区域进行集聚,完成集聚后再进入加捻区域加捻成纱,这使得纤维都可能集聚到纱中,从而形成毛羽少,强力高的紧密纱。自1999年问世以来,发展非常迅速,现国内外有多个纺织机械制造商向市场推出了各自的紧密纺纱系统。目前国内在新机与老机改造上推广使用量最大的是网格圈集聚型紧密纺纱系统,它是在普通环锭细纱机牵伸装置的前罗拉和前上皮辊的前部增加阻捻皮辊及吸气组件(包括网格圈与传动件)而成的,但机构较复杂、运行成本高、维护不方便。为此,现在国内外也研究开发出了空心罗拉紧密纺纱系统,如瑞士立达纺机公司开发生产了 K45紧密纺纱机。国内如:专利号为Z L200420091918.3、名称为“新型纺纱集束装置”,及专利号为ZL201120025773.7、名称为“新型紧密纺的吸气装置”与专利号为ZL201120459313.5、名称为“气流定向辅助集聚装置”组成的紧密纺纱系统,它是将前罗拉直径加大并做成空心,前罗拉表面只打一排小孔,其内部装有负压吸气组件,空心的前罗拉分别与前上皮辊、阻捻皮辊组成前钳口和阻捻钳口,两钳口之间为集束区;集束区上方有一个气流定向块,其底部中心加工有一条或二条开口凹槽,开口凹槽的宽度有不同规格,可根据纺纱品种以及是否是赛络纺进行更换。吸气组件通过前罗拉表面的一排小孔抽吸气流,纤维须条在前罗拉小孔气流与气流定向块的共同作用而集聚,集聚纤维须条输出到阻捻钳口后被加捻成纱。该紧密纺系统有如下性能特点:⑴空心的前罗拉兼牵伸、集聚、阻捻三项功能;⑵能保证须条在进入阻捻钳口之前一直受到集聚气流与气流定向块的共同作用,实现全程集聚;(3)结构简单、紧凑,免维护;⑷集聚理念合理,集聚效果较好,能耗低;(5)适应所有纺纱原料及品种;(6)对纺纱环境要求与普通环锭纺相同;(7)适应所有老机改造,改造费用不高。因此,它是当今国内较好的紧密纺纱系统之一。但这种“新型紧密纺的吸气装置”存在以下缺点:气流通道设计不尽合理,短绒吸不走,易堵死吸气片内腔,影响紧密的纺纱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拆装维护方便、适纺性广泛的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包括由纺织机的空心罗拉主轴所支撑的吸气座、设置在吸气座上的上盖、设置在吸气座下的下吸气罩、分别装在吸气座中的左吸气片和右吸气片,吸气座包括静压腔体、由静压腔体前端延伸形成内侧为圆弧状的支撑部、及设置在支撑部上的轴支座,轴支座中设有轴孔,支撑部后端向内凹设有锁紧孔,吸气座前端向后延伸设有一对与左吸气片和右吸气片相对接的吸风口,吸风口后端通过内管腔与大静压腔连接,大静压腔再通过小气管与总风道连接,支撑部顶端两侧分别设有支撑上盖的活动轴支座及设置在活动轴支座上的活动轴孔,支撑部前端内侧最下端设有卡紧上盖的锁紧槽;上盖整体呈弧形,并可上下活动的支撑在吸气座顶端两侧的活动轴支座上,上盖顶端两侧设有与活动轴支座的活动轴孔相配合的小转轴,上盖内侧设有可分别顶持在左吸气片和右吸气片上的止退杆,止退杆末端上侧突出设有与锁紧槽相配合的锁紧钩I ;下吸气罩整体也呈弧形,其前端设有与轴孔相配合的支撑轴,其后端顶部设有与锁紧孔相配合的锁紧钩II,锁紧钩II下侧末端连接有手柄,下吸气罩上还设有浇铸在其上的塑料网补风口或丝网补风口 ;左吸气片和右吸气片的前端侧壁上分别设有与空心罗拉上的小气孔相对应的吸气口,所述左吸气片和右吸气片分别设置有与吸风口连接相通的小静压腔,吸气口分别由左吸气片和右吸气片的内腔贯通小静压腔,再由小静压腔连接贯通吸风口。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与空心罗拉表面或端面接触处装配有密封件。所述吸气座与空心罗拉表面和侧面接触的吸气座两内侧圆弧面及吸气座两外侧面上分别装配有密封件,上盖与空心罗拉表面接触的上盖两内侧圆弧面也装配有密封件,下吸气罩与空心罗拉表面和侧面接触的下吸气罩两内侧圆弧面及下吸气罩两外侧面也装配有密封件。与设有密封件的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配合的空心罗拉直径为4(T80 mm。所述吸气座与空心罗拉表面和侧面接触的两吸气座内侧圆弧面及两吸气座外侧面上分别装配有密封件,上盖与空心罗拉表面接触的两上盖内侧圆弧面也装配有密封件,下吸气罩与空心罗拉表面和侧面接 触的两下吸气罩内侧圆弧面及两下吸气罩外侧面也装配有密封件。所述吸气座的大静压腔位于吸气座的后部,其形状是长方体或椭圆体。所述吸气口为单吸气口或双吸气口。 所述吸气座支撑部的前面两侧分别向内凹各设有二条插槽,左吸气片和右吸气片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插槽配合的插座。所述上盖的止退杆由上盖内壁靠近下侧的两侧位置向后并向下倾斜延伸形成。所述下吸气罩包括设置在其两侧用以支撑下吸气罩的弧形基板,支撑轴设置在弧形基板靠近前端中间位置,支撑轴通过其两侧支撑杆固定,锁紧钩II及手柄设置在弧形基板后端中间位置,塑料网补风口或丝网补风口设置在两弧形基板中间位置。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之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设计科学合理、拆装维护方便本实用新型通过吸气座的锁紧槽与上盖的锁紧钩I相扣紧,吸气座的锁紧孔与下吸气罩的锁紧钩II相扣紧,而使得上盖与下吸气罩固定在吸气座上下侧,不需要用螺钉将上盖与下吸气罩固定在一起,维护保养时,由于上盖设计成能方便打开,打开时用手轻轻向上掀起上盖,上盖顶端两侧的小转轴绕活动轴支座上的活动轴孔向上旋转而打开,继而用手压下下吸气罩的手柄,就拆下下吸气罩,再用手分别握住左吸气片和右吸气片向下滑行将其拆下,方便对左、右吸气片及下吸气罩进行清理,方便拆装。同时考虑了左、右吸气片的风量、风压的稳定一致,设计了二级静压腔(即大静压腔和小静压腔)。为了避免长纤维进入空心罗拉内腔堵塞吸气片吸口,下吸气罩补风口加装了塑料网补风口或丝网补风口 ;吸气组件与空心罗拉表面与端面接触的360°装有密封件,设计科学合理。2、适纺性广泛以前开发的各种形式的紧密纺系统,只能适应棉花纺纱,并且只能生产40英支以上的高支纱产品,对纺纱温湿度环境要求很高。否则,不是能耗高,配件损耗承受不了,就是聚集没有效果。经过改进试验,采用本实用新型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与一排至五排小气孔的空心罗拉配套使用,使该紧密纺纱系统能适应所有纺纱原材料和所有纺纱支数,并且能耗、配件损耗没有大的差异,聚集效果良好,尤其对纺纱温湿度环境的要求与普通纺纱一样。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装于空心罗拉主轴上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省略前上皮辊、阻捻皮辊、气流定向块后);图3是本实用新型紧密纺吸气组件的装配主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紧密纺吸气组件的装配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紧密纺吸气组件的装配左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紧密纺吸气组件的装配右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紧密纺吸气组件的装配仰视图8是吸气座的主视图;图9是吸气座的左视图;图10是吸气座的右视图;图11是吸气座的俯视图;图12是图11的B-B方向剖视图;图13是图8的A-A方向剖视图;图14是上盖的俯视图;图15是上盖的左视图;图16是上盖的主视图;图17是上盖的右视图;图18是图15的B-B方向剖视图;图19是下吸气罩的左视图;图20是下吸气罩的主视图;图21是下吸气罩的俯视图;图22是下吸气罩的右视图;图23是左吸气片的俯视图;图24是左吸气片的主视图;图25是左吸气片的左视图;图26是左吸气片的右视图;图27是图26的B-B方向剖视图;图28是右吸气片的俯视图;[0048]图29是右吸气片的主视图;图30是右吸气片的左视图;图31是右吸气片的右视图;图32是图30的B-B方向剖视图;图33是吸气片侧盖的主视图;图34是吸气片侧盖的左视图;图35是吸气片侧盖的右视图。主要标号说明:1-吸气座,11-静压腔体,131-轴孔,13-轴支座,14-支撑部,15-锁紧孔,16-大静压腔,17-吸风口,18-活动轴支座,19-插槽,110-锁紧槽,12-活动轴 L,2-空心罗拉,21-小气孔,3-下吸气罩,31-支撑轴,32-锁紧钩II,33-塑料网补风口或丝网补风口,34-弧形基板,35-手柄,36-下吸气罩内侧圆弧面,37-下吸气罩外侧面,38-支撑杆,4-空心罗拉主轴,5-上盖,51-小转轴,52-止退杆,53-锁紧钩I,6-吸气片侧盖,7-左吸气片,71-左吸气片侧孔,72-吸气口,73-插座,74-小静压腔,8-右吸气片,81-右吸气片侧孔,82-吸气口,83-插座,84-小静压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包括由纺织机的空心罗拉主轴4所支撑的吸气座1、 设置在吸气座I上的上盖5、设置在吸气座I下的下吸气罩3、分别装在吸气座I中的左吸气片7和右吸气片8。图1中还示示意出与空心罗拉2配合使用的前上皮辊E、气流定向块F、阻捻皮辊G。箭头H所指示的方向为前,与箭头H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后。吸气座I包括静压腔体11、由静压腔体11前端延伸形成内侧为圆弧状的支撑部14、及设置在支撑部14上的轴支座13,轴支座13中设有轴孔131,支撑部14后端向内凹设有锁紧孔15,吸气座I前端向后延伸设有一对与左吸气片7和右吸气片8相对接的吸风口17,吸风口 17后端通过内管腔与大静压腔16连接,大静压腔16位于吸气座的后部,其形状是长方体或椭圆体。大静压腔的设置使左吸气片7和右吸气片8的风压、风量稳定一致。大静压腔16再通过小气管与总风道连接(图中未示出小气管与总风道),支撑部14顶端两侧分别设有支撑上盖5的活动轴支座18及设置在活动轴支座18上的活动轴孔12,支撑部14前端内侧最下端设有卡紧上盖5的锁紧槽110。所述吸气座支撑部的前面两侧分别向内凹各设有二条插槽。上盖5整体呈弧形,并可上下活动的支撑在吸气座顶端两侧的活动轴支座18上,上盖5顶端两侧设有与活动轴支座18的活动轴孔12相配合的小转轴51,上盖5内侧设有可分别顶持在左吸气片7和右吸气片8上的止退杆52,止退杆52末端上侧突出设有与锁紧槽110相配合的锁紧钩I 53。所述上盖5的止退杆由上盖内壁靠近下侧的两侧位置向后并向下倾斜延伸形成。下吸气罩3整体也呈弧形,其前端设有与轴孔131相配合的支撑轴31,其后端顶部设有与锁紧孔15相配合的锁紧钩II 32,锁紧钩II 32下侧末端连接有手柄35,下吸气罩3上还设有浇铸在其上的塑料网补风口或丝网补风口 33,塑料网补风口或丝网补风口 33的网格为2(Γ60目/英寸。所述下吸气罩3包括设置在其两侧用以支撑下吸气罩的弧形基板34,支撑轴31设置在弧形基板靠近前端中间位置,支撑轴31通过其两侧支撑杆38固定,锁紧钩II 32及手柄35设置在弧形基板后端中间位置,塑料网补风口或丝网补风口 33设置在两弧形基板中间位置。设置塑料网补风口或丝网补风口目的是补风,并阻止长纤维进入空心罗拉内堵塞左右吸气片的吸口。所述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与空心罗拉表面或端面接触处装配有密封件,密封件可以只装在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与空心罗拉表面或端面接触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气座I与空心罗拉表面和侧面接触的吸气座两内侧圆弧面111及吸气座两外侧面112上分别装配有密封件。上盖5与空心罗拉表面接触的上盖两内侧圆弧面54也装配有密封件。下吸气罩3与空心罗拉表面和侧面接触的下吸气罩两内侧圆弧面36及下吸气罩两外侧面37也装配有密封件。吸气座1、下吸气罩3、上盖5与空心罗拉表面与端面接触的360°均装配有密封件。当然也可只有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的360°圆弧面装配有密封件,或是只有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的360°端面装配有密封件。装配密封件目的是阻止细纱断头后,长纤维进入空心罗拉内堵塞左右吸气片吸口。与设有密封件的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配合的空心罗拉直径为4(T80mm。图3中图中示意出与空心罗拉2表面接触的360°的密封件A,以及侧面密封件B,密封件A及侧面密封件B均为绒面密封件。左吸气片7和右吸气片8的前端侧壁上分别设有与空心罗拉2上的小气孔21相对应的吸气口 72、82,所述左吸气片7和右吸气片8分别设置有与吸风口 17连接相通的小静压腔74、84,吸气口 72、82分别由左吸气片7和右吸气片8的内腔贯通小静压腔74、84,再由小静压腔连接贯通吸风口 17,小静压腔能进一步稳定其风压、风量。左吸气片7和右吸气片8的小静压腔两侧分别设有与插槽19配合的插座73、83,左吸气片7和右吸气片8的前端侧壁上分别设有与空心罗拉2上的一排至五排小气孔21相对应的吸气口 72、82,所述吸气口 72、82为单吸气口或双吸气口,具体根据单根粗纱纺纱还是赛络纺纱有单吸气口与双吸气口之分,左吸气片7和右吸气片8分别设置有与吸风口17连接相通的小静压腔74、84,吸气口 72、82分别由左吸气片7和右吸气片8的内腔贯通小静压腔74、84,再由小静压腔连接贯通吸风口 17。左吸气片7和右吸气片8呈对称设置。所述吸气组件还包括用以封闭左吸气片侧孔71及右吸气片侧孔81的吸气片侧盖6,需要时便于拆开吸气片侧盖6维护保养。安装时,用手向上托起下吸气罩3,锁紧钩II 32扣在吸气座I的锁紧孔15上而锁死;之后,分别将左、右吸气片插座73、83对准吸气座I的插槽19,并向上推进到位即可;再将上盖5的小转轴51装进吸气座I的活动轴孔113上,压下上盖,锁紧钩I 53扣在吸气座I锁紧槽110上而锁死,吸气片止退杆52分别顶住左、右吸气片7、8而使其不能后退松动,保证左、右吸气片7、8与吸气座I紧贴不漏气。维护保养时,用手轻轻向上掀起上盖5,上盖5顶端两侧的小转轴51绕活动轴支座18上的活动轴孔12旋转而打开,继而用手压下下吸气罩手柄35,就拆下下吸气罩3,再用手分别握住左吸气片和右吸气片向下滑行将其拆下,方便对左、右吸气片及下吸气罩进行清理。左、右吸气片的吸气口 72、82与空心罗拉2—排至五排小气孔21相对应,通过负压作用,空心罗拉2 —排至五排小气孔21上经过的须条而聚集。紧密纺系统的空心罗拉加上本实用新型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后,不仅能适应所有纺纱原材料和所有 纺纱支数,并且能耗、配件损耗没有大的差异、聚集效果良好,尤其对纺纱温湿度环境的要求不高,与普通纺纱环境一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变换:吸气座、上盖、下吸气罩、左吸气片及右吸气片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结构,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做的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包括由纺织机的空心罗拉主轴(4)所支撑的吸气座(I)、设置在吸气座(I)上的上盖(5)、设置在吸气座(I)下的下吸气罩(3)、分别装在吸气座(I)中的左吸气片(7)和右吸气片(8),其特征在于,吸气座(I)包括静压腔体(11)、由静压腔体(11)前端延伸形成内侧为圆弧状的支撑部(14)、及设置在支撑部(14)上的轴支座(13),轴支座(13)中设有轴孔(131 ),支撑部(14)后端向内凹设有锁紧孔(15),吸气座(I)前端向后延伸设有一对与左吸气片(7)和右吸气片(8)相对接的吸风口(17),吸风口(17)后端通过内管腔与大静压腔(16)连接,大静压腔(16)再通过小气管与总风道连接,支撑部(14)顶端两侧分别设有支撑上盖(5)的活动轴支座(18)及设置在活动轴支座(18)上的活动轴孔(12),支撑部(14)前端内侧最下端设有卡紧上盖(5)的锁紧槽(110);上盖(5)整体呈弧形,并可上下活动的支撑在吸气座顶端两侧的活动轴支座(18)上,上盖(5)顶端两侧设有与活动轴支座(18)的活动轴孔(12)相配合的小转轴(51),上盖(5)内侧设有可分别顶持在左吸气片(7 )和右吸气片(8 )上的止退杆(52 ),止退杆(52 )末端上侧突出设有与锁紧槽(110)相配合的锁紧钩I (53);下吸气罩(3)整体也呈弧形,其前端设有与轴孔(131)相配合的支撑轴(31),其后端顶部设有与锁紧孔(15)相配合的锁紧钩II (32),锁紧钩II (32)下侧末端连接有手柄(35),下吸气罩(3)上还设有浇铸在其上的塑料网补风口或丝网补风口(33);左吸气片(7)和右吸气片(8)的前端侧壁上分别设有与空心罗拉(2)上的小气孔(21)相对应的吸气口( 72、82 ),所述左吸气片(7 )和右吸气片(8 )分别设置有与吸风口( 17 )连接相通的小静压腔(74、84),吸气口(72、82)分别由左吸气片(7)和右吸气片(8)的内腔贯通小静压腔(74、84),再由小静压腔连接贯通吸风口(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与空心罗拉表面或端面接触处装配有密封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座(I)与空心罗拉表面和侧面接触的吸气座两内侧圆弧面(111)及吸气座两外侧面(112)上分别装配有密封件,上 盖(5)与空心罗拉表面接触的上盖两内侧圆弧面(54)也装配有密封件,下吸气罩(3)与空心罗拉表面和侧面接触的下吸气罩两内侧圆弧面(36)及下吸气罩两外侧面(37)也装配有密封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其特征在于,与设有密封件的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配合的空心罗拉直径为4(T80 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座(I)的大静压腔(16)位于吸气座的后部,其形状是长方体或椭圆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口(72、82)为单吸气口或双吸气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座支撑部的前面两侧分别向内凹各设有二条插槽(19),左吸气片和右吸气片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插槽配合的插座(73、8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5)的止退杆由上盖内壁靠近下侧的两侧位置向后并向下倾斜延伸形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吸气罩(3)包括设置在其两侧用以支撑下吸气罩的弧形基板,支撑轴(31)设置在弧形基板靠近前端中间位置,支撑轴(31)通过其两侧支撑杆固定,锁紧钩II (32)及手柄(35)设置在弧形基板后端中间位置,塑料 网补风口或丝网补风口(33)设置在两弧形基板中间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细纱紧密纺吸气组件,涉及一种纺织机械配件,其包括由空心罗拉主轴所支撑的吸气座、设置在吸气座上的上盖、设置在吸气座下的下吸气罩、分别装在吸气座中的左右吸气片,吸气座设有锁紧孔与锁紧槽,吸气座前端向后延伸设有一对与左右吸气片相对接的吸风口,吸风口后端通过内管腔与大静压腔连接,再通过小气管与总风道连接。上盖可上下活动的支撑在吸气座上,上盖设有可抵持在左右吸气片上的止退杆,其末端上面设有锁紧钩。下吸气罩设有支撑轴、锁紧钩及丝网的补风口。左右吸气片分别设有小静压腔,其前端侧壁上分别设有与空心罗拉上的小气孔相对应的吸气口,吸气口分别由内腔贯通小静压腔,再由小静压腔连接到吸气座前端吸风口上。
文档编号D01H5/72GK203112994SQ20132006393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5日
发明者董仕佳, 潘超, 严峰 申请人:潘超, 董仕佳, 严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