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纱管自动拔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9264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纱管自动拔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细纱管自动拔出装置,它包括有机架,机架上设有相互配合的纱管推顶装置,所述的纱管推顶装置包括有脱管座,脱管座为两个,分别位于细纱管输送带出口两侧的机架上,脱管座一端通过压板固定在机架上,另一端逐步向细纱管输送带出口方向的上方倾斜形成脱管斜面;其中一个脱管座外侧设有挡板,另一个脱管座外侧设有纱管收集斗;纱管收集斗下方设有与细纱管放置框连接的传送带。本方案的结构简单、无需人工拨取、大大降低人工成本、且拨取速度快、效率高。
【专利说明】 一种细纱管自动拔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细纱管自动拔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中国机具纺织起源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纺轮和腰机。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机械缫车、纺车、织机相继出现,汉代广泛使用提花机、斜织机,唐以后中国纺织机械日趋完善,大大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古今纺织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发展都是因应纺织原料而设计的,因此,原料在纺织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纤维均为天然纤维,一般是毛、麻、棉三种短纤维,如地中海地区以前用于纺织的纤维仅是羊毛和亚麻;印度半岛地区以前则用棉花。古代中国除了使用这三种纤维外,还大量利用长纤维——蚕丝。蚕丝在所有天然纤维中是最优良、最长、最纤细的纺织纤维,可以织制各种复杂的花纹提花织物。丝纤维的广泛利用,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纺织工艺和纺织机械的进步,从而使丝织生产技术成为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纺织技术。纺织是一种服务于人类穿着的手工行业,纺纱织布,制作衣服,遮丑饰美,御寒避风,防虫护体,大约便是纺织起源发展的重要动机。古史传说中国先民是从“不织不衣”、“而衣皮苇”,然后演变到“妇织而衣”。
[0003]纱线是所有纺织面料的原材料,在纱线绕丝后需要将细纱管拨除,现有都是采用人工拨除,一台机台少则十几个工位,多则上百个工位,全部采用人工拨除时,劳动强度非常大,而且放置速度慢,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速度快、效率高、无需人工操作的细纱管自动拔出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细纱管自动拔出装置,它包括有机架,机架上设有相互配合的纱管推顶装置,所述的纱管推顶装置包括有脱管座,脱管座为两个,分别位于细纱管输送带出口两侧的机架上,脱管座一端通过压板固定在机架上,另一端逐步向细纱管输送带出口方向的上方倾斜形成脱管斜面;其中一个脱管座外侧设有挡板,另一个脱管座外侧设有纱管收集斗;纱管收集斗下方设有与细纱管放置框连接的传送带。
[0006]所述的脱管座向细纱管输送带出口方向的上方倾斜后再向下折弯后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机架上。
[0007]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方案后,细纱管输送带将卷绕后的细纱管向绕丝机出口输送,当细纱管通过通过推顶装置时,细纱管被脱管座向一侧顶起,从定位柱上脱出,然后落入纱管收集斗,由传送带传送至细纱管放置框内。本方案的结构简单、无需人工拨取、大大降低人工成本、且拨取速度快、效率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细纱管自动拔出装置包括有机架1,机架I上设有相互配合的纱管推顶装置,所述的纱管推顶装置包括有脱管座5,脱管座5为两个,分别位于细纱管输送带出口两侧的机架I上,脱管座5 —端通过压板6固定在机架I上,另一端逐步向细纱管输送带出口方向的上方倾斜形成脱管斜面2,脱管斜面2尾部向下折弯后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机架I上;其中一个脱管座5外侧设有挡板3,另一个脱管座5外侧设有纱管收集斗4 ;纱管收集斗4下方设有与细纱管放置框连接的传送带。工作时,细纱管输送带将卷绕后的细纱管向绕丝机出口输送,当细纱管通过通过推顶装置时,细纱管被脱管座向一侧顶起,从定位柱上脱出,然后落入纱管收集斗,由传送带传送至细纱管放置框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细纱管自动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机架(I ),机架(I)上设有相互配合的纱管推顶装置,所述的纱管推顶装置包括有脱管座(5),脱管座(5)为两个,分别位于细纱管输送带出口两侧的机架(I)上,脱管座(5)—端通过压板(6)固定在机架(I)上,另一端逐步向细纱管输送带出口方向的上方倾斜形成脱管斜面(2);其中一个脱管座(5)外侧设有挡板(3),另一个脱管座(5)外侧设有纱管收集斗(4);纱管收集斗(4)下方设有与细纱管放置框连接的传送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管自动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脱管座(5)向细纱管输送带出口方向的上方倾斜后再向下折弯后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机架(I)上。
【文档编号】D01H9/02GK204000032SQ201420490298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8日
【发明者】沈美才 申请人:湖州丝葳纺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