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候抗磨收缩编织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8292发布日期:2020-11-19 19:3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候抗磨收缩编织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候抗磨收缩编织护套,属于编织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保温、隔热、耐磨等材料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例如,用于高速运行的车辆上且用于防护车辆水管、油管,用来防止出现车辆漏油、漏水等材料,为了预防车辆的安全隐患,市场上一般使用的产品是pe和pet材料,使得现有产品的热缩丝耐候性以及耐磨性较差。

因此,针对以上方面,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进。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耐候抗磨收缩编织护套,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越的耐磨性能、耐候性能,实用寿命长,可以预防车辆安全隐患,有利于满足客户需求的耐候抗磨收缩编织护套,已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候抗磨收缩编织护套,包括护套本体,位于护套本体表面环绕水平设置的收缩性纬向编织体以及和收缩性纬向编织体相互垂直设置的无收缩经向编织体,每两个相邻的无收缩经向编织体与收缩性纬向编织体相互交叉且垂直,

所述无收缩经向编织体包括:聚酰亚胺纤维内芯、铜丝皮层和聚酯纤维皮丝,所述铜丝皮层和聚酯纤维皮丝交叉缠绕在聚酰亚胺纤维内芯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无收缩经向编织体与收缩性纬向编织体包裹在护套本体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护套本体其中一端设置收缩延伸套。

进一步的,所述每两个相邻的无收缩经向编织体之间间距为2~4mm。

进一步的,所述每两个相邻的收缩性纬向编织体之间间距为0.5~2.0mm。

进一步的,所述耐候抗磨收缩编织护套织物的组织结构为平纹组织。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以具有极佳耐候性的聚酰亚胺纤维为内芯材料,以具有极佳耐磨性能的铜丝和聚酯纤维丝为皮层,经过交替缠绕编织形成具有极佳耐候和抗磨性能的无收缩经向编织体,将其和收缩性纬向编织体编织形成护套,可以适应不同形状的被保护物体,并且保护套的耐磨性和耐热性极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个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耐候抗磨收缩编织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耐候抗磨收缩编织护套中无收缩经向编织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1、护套本体;2、收缩延伸套;3、无收缩经向编织体;4、收缩性纬向编织体;5、聚酰亚胺纤维内芯;6、铜丝皮层;7、聚酯纤维皮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耐候抗磨收缩编织护套,包括护套本体1,位于护套本体1表面环绕水平设置的收缩性纬向编织体4以及和收缩性纬向编织体4相互垂直设置的无收缩经向编织体3,每两个相邻的无收缩经向编织体3与收缩性纬向编织体4相互交叉且垂直,

无收缩经向编织体3包括:聚酰亚胺纤维内芯5、铜丝皮层6和聚酯纤维皮丝7,铜丝皮层6和聚酯纤维皮丝7交叉缠绕在聚酰亚胺纤维内芯5表面。

无收缩经向编织体3与收缩性纬向编织体4包裹在护套本体1表面。护套本体1其中一端设置收缩延伸套2。每两个相邻的无收缩经向编织体3之间间距为2~4mm。每两个相邻的收缩性纬向编织体4之间间距为0.5~2.0mm。耐候抗磨收缩编织护套织物的组织结构为平纹组织。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具有极佳耐候性的聚酰亚胺纤维为内芯材料,以其作为内芯结构,制成的保护套可以耐受汽车器件产生的热氧化,以及长期暴露在工作环境下的酸碱腐蚀等,同时本发明还以具有极佳耐磨性能的铜丝和聚酯纤维丝为皮层,经过交替缠绕编织形成具有极佳耐候和抗磨性能的无收缩经向编织体,利用金属材料的抗磨性能,以及聚酯纤维的优异力学强度来提高保护套的抗磨性,最终将无收缩经向编织体和收缩性纬向编织体编织形成护套,利用可以适应不同形状的被保护物体,并且保护套的耐磨性和耐热性极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

本技术:
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耐候抗磨收缩编织护套,包括护套本体(1),位于护套本体(1)表面环绕水平设置的收缩性纬向编织体(4)以及和收缩性纬向编织体(4)相互垂直设置的无收缩经向编织体(3),每两个相邻的无收缩经向编织体(3)与收缩性纬向编织体(4)相互交叉且垂直,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收缩经向编织体(3)包括:聚酰亚胺纤维内芯(5)、铜丝皮层(6)和聚酯纤维皮丝(7),所述铜丝皮层(6)和聚酯纤维皮丝(7)交叉缠绕在聚酰亚胺纤维内芯(5)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候抗磨收缩编织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收缩经向编织体(3)与收缩性纬向编织体(4)包裹在护套本体(1)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候抗磨收缩编织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本体(1)其中一端设置收缩延伸套(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候抗磨收缩编织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两个相邻的无收缩经向编织体(3)之间间距为2~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候抗磨收缩编织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两个相邻的收缩性纬向编织体(4)之间间距为0.5~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候抗磨收缩编织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候抗磨收缩编织护套织物的组织结构为平纹组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候抗磨收缩编织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性纬向编织体(4)为聚烯烃热收缩性纤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候抗磨收缩编织护套,属于编织布技术领域。包括护套本体,位于护套本体表面环绕水平设置的收缩性纬向编织体以及和收缩性纬向编织体相互垂直设置的无收缩经向编织体,无收缩经向编织体包括:聚酰亚胺纤维内芯、铜丝皮层和聚酯纤维皮丝,铜丝皮层和聚酯纤维皮丝交叉缠绕在聚酰亚胺纤维内芯表面。本实用新型通过以具有极佳耐候性的聚酰亚胺纤维为内芯材料,以具有极佳耐磨性能的铜丝和聚酯纤维丝为皮层,经过交替缠绕编织形成具有极佳耐候和抗磨性能的无收缩经向编织体,将其和收缩性纬向编织体编织形成护套,可以适应不同形状的被保护物体,并且保护套的耐磨性和耐热性极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朱贤兵;周知音;钟建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昶力管业(常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