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型机的蒸汽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24071发布日期:2021-03-19 11:06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定型机的蒸汽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印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型机的蒸汽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定型机:把坯布或其它如牛仔进行加热定型处理,是染整加工中的关键设备,主要由进布装置、预热干燥区、高温定型区、冷却区和出布装置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对已染色的湿织物进行气流烘干、拉幅定型等处理。

在生产毛巾的过程中,毛巾面料两侧通过针板定位后进入烘箱高温定型,若毛巾面料过于干燥,经过烘箱高温定型并经冷却后易回缩,造成毛巾边褶皱,影响毛巾质量。为此在授权公告号cn208104788u提出了一种拉幅定型机蒸汽加湿装置,在烘箱的进料口处设有蒸汽箱,蒸汽输送管对蒸汽箱提供蒸汽,蒸汽箱上的出汽孔向外喷出蒸汽对经过的布料进行加湿,但该专利文献中排水口、出汽孔分布在同一容腔内,受制于v型凸起的影响,大部分蒸汽会从排水口排出,存在蒸汽利用率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型机的蒸汽加湿装置,通过对蒸汽箱结构进行改进,提高蒸汽的利用率。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定型机的蒸汽加湿装置,包括设置在烘箱进料口处的蒸汽箱,所述蒸汽箱通过支架支撑在地面上,所述蒸汽箱的两侧设置有与蒸汽输送管相连的蒸汽入口;位于蒸汽入口内侧的所述蒸汽箱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两侧和上端分别与蒸汽箱的内侧壁固定相连,并将蒸汽导流至蒸汽箱的底部;两块导流板之间留有间隙,位于两块导流板之间的蒸汽箱上端面具有通风口,蒸汽从间隙处向上经通风口排出;所述蒸汽箱的底部阵列分布有若干个文丘里管结构的出汽孔。

进一步来说,所述导流板的下端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蒸汽箱外侧的第一排水管相连。蒸汽在排出过程中容易在导流板上凝结,其凝结的水滴流入导流槽内排出。

进一步来说,所述导流槽一端高、另一端低,呈倾斜状态,其倾斜角度介于5°~10°,便于导流槽排水。

进一步来说,所述导流板与蒸汽箱之间设置有加强板,增强导流板放置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进一步来说,所述蒸汽箱内的底部设置有v型沟槽,所述v型沟槽位于出汽孔的间隙处,所述v型沟槽蒸汽箱外侧的第二排水管相连。蒸汽箱内的底部凝结的水滴会落入v型沟槽内,以便排出凝结后的水汽。

进一步来说,位于蒸汽箱中部的v型沟槽的槽底高于位于蒸汽箱两侧的v型沟槽的槽底,便于v型沟槽排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对蒸汽箱结构进行改进,导流板引导蒸汽朝下,蒸汽会顺势从出汽孔喷射出,进而对经过的布料进加湿处理,在这过程中会形成向下的气流运动,将大部分蒸汽用于加湿处理,提高蒸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01-烘箱;011-进料口;11-蒸汽入口;12-出汽孔;13-通风口;14-v型沟槽;2-蒸汽输送管;3-支架;4-导流板;41-导流槽;5-加强板;6-第二排水管;s1-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

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定型机的蒸汽加湿装置,包括沿烘箱01的进料口011长度方向设置的蒸汽箱1,蒸汽箱1两端通过支架3固定在地面上,蒸汽箱1位于烘箱01的进料口011上方,其底部沿其长度方向阵列设有出汽孔12。蒸汽箱1两侧分别连通有蒸汽输送管2(蒸汽箱1上会设置有相应的蒸汽入口11),蒸汽输送管2连通于蒸汽制造炉。通过蒸汽输送管2向蒸汽箱1内输送蒸汽,蒸汽箱1内的蒸汽从其底部的出汽孔12逸出,毛巾面料从蒸汽箱1底部经过并进入烘箱01,水蒸气在毛巾面料上遇冷液化,一方面初步对毛巾面料进行高温整平,另一方面均匀增加了毛巾面料的湿度,防止过于干燥的毛巾面料经烘箱01高温整型后回缩。

结合图2所示,位于蒸汽入口11内侧的所述蒸汽箱1内设置有导流板4,导流板4的两侧和上端分别与蒸汽箱1的内侧壁固定相连,并将蒸汽导流至蒸汽箱1的底部。为了避免蒸汽从导流板4与蒸汽箱1的连接间隙处溢出,导流板4与蒸汽箱1之间可以无缝焊接处理。两块导流板4之间留有间隙s1,位于两块导流板之间的蒸汽箱1上端面具有通风口13,蒸汽从间隙s1处向上经通风口13排出;蒸汽箱1底部的出汽孔12为文丘里管结构,可加速引导蒸汽从出汽孔12溢出。本实施例中蒸汽箱1的底板具有1cm左右的厚度,以便在其上加工出文丘里管结构。

蒸汽向上蒸发,水汽会从间隙s1处向上逸出,在上述过程中容易在导流板4上凝结成水滴。为了解决上述水滴问题,导流板4的下端设置有导流槽41,所述导流槽41与蒸汽箱1外侧的第一排水管相连。这样水滴顺着导流板4流入导流槽41内,并最终流入第一排水管中。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导流槽41排水,导流槽41偏置放置,将导流槽41一端高、另一端低,呈倾斜状态,其倾斜角度介于5°~10°,便于导流槽排水。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4与蒸汽箱1之间设置有加强板5,增强导流板4放置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使用过程中蒸汽箱1底部蒸汽凝结积水,为此在蒸汽箱1内的底部设置有v型沟槽14,所述v型沟槽14位于出汽孔12的间隙处,所述蒸汽箱1外侧设有第二排水管6与v型沟槽14相连通。蒸汽箱1底部凝结的水滴流入v型沟槽14。为了方便v型沟槽14的积水排出,位于蒸汽箱中部的v型沟槽的槽底高于位于蒸汽箱两侧的v型沟槽的槽底,即v型沟槽14呈两边低、中间高的形态,便于v型沟槽排水。

工作原理:通过在烘箱01的进料口011处设置蒸汽箱1,蒸汽箱1连通有蒸汽输送管2,蒸汽输送管2向蒸汽箱1内输送蒸汽,蒸汽箱1内的蒸汽经导流板4导流至出汽孔12处,并从出气孔12加速逸出,毛巾面料从蒸汽箱1底部经过并进入烘箱01,水蒸气在毛巾面料上遇冷液化,均匀增加了毛巾面料的湿度,防止过于干燥的毛巾面料经烘箱01高温整型后回缩。出汽孔12设计成文丘里管结构,加速蒸汽的流度,减轻蒸汽箱1内水汽凝结,与导流板配合将大部分蒸汽用于加湿处理,提高蒸汽的利用率。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定型机的蒸汽加湿装置,包括设置在烘箱进料口处的蒸汽箱,所述蒸汽箱通过支架支撑在地面上,所述蒸汽箱的两侧设置有与蒸汽输送管相连的蒸汽入口;其特征在于:位于蒸汽入口内侧的所述蒸汽箱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两侧和上端分别与蒸汽箱的内侧壁固定相连,并将蒸汽导流至蒸汽箱的底部;两块导流板之间留有间隙,位于两块导流板之间的蒸汽箱上端面具有通风口,蒸汽从间隙处向上经通风口排出;所述蒸汽箱的底部阵列分布有若干个文丘里管结构的出汽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下端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蒸汽箱外侧的第一排水管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一端高、另一端低,呈倾斜状态,其倾斜角度介于5°~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与蒸汽箱之间设置有加强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箱内的底部设置有v型沟槽,所述v型沟槽位于出汽孔的间隙处,所述v型沟槽蒸汽箱外侧的第二排水管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蒸汽箱中部的v型沟槽的槽底高于位于蒸汽箱两侧的v型沟槽的槽底。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型机的蒸汽加湿装置,包括设置在烘箱进料口处的蒸汽箱,蒸汽箱通过支架支撑在地面上,蒸汽箱的两侧设置有与蒸汽输送管相连的蒸汽入口;位于蒸汽入口内侧的所述蒸汽箱内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的两侧和上端分别与蒸汽箱的内侧壁固定相连,并将蒸汽导流至蒸汽箱的底部;两块导流板之间留有间隙,位于两块导流板之间的蒸汽箱上端面具有通风口,蒸汽从间隙处向上经通风口排出;蒸汽箱的底部阵列分布有若干个文丘里管结构的出汽孔。对蒸汽箱结构进行改进,导流板引导蒸汽朝下,蒸汽会顺势从出汽孔喷射出,在这过程中会形成向下的气流运动,将大部分蒸汽用于加湿处理,提高蒸汽的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池萃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竑昌兴业(张家港)织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5
技术公布日:2021.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