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纱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纱器。
背景技术:
由许多单根纤维组成的纤维束称为纱线。分纱过程中需通过导纱槽进行分纱。这使得束纱是扁型的,会造成两边圈边厚了很多。染色中两边色与中间也有差异。所以分纱过程中,两边断纱次数特别多。由于纱线容易重叠,经轧车后厚度不均匀,所以到浆纱之后去到布厂织布会容易产生色条,影响品质。因此,为了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染色均匀度和降低断纱数量的导纱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导纱器,包括支撑架、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若干导纱结构及连接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导纱结构的定位结构,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导纱结构包括u型导纱槽,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所述导纱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定位槽内并通过螺母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包括扁钢支撑板和角钢支撑板,所述扁钢支撑板和角钢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扁钢支撑板和角钢支撑板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定位槽。
进一步,所述定位杆上还设有一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卡接于所述定位槽外。
进一步,所述定位杆的外径与所述定位槽的内径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u型导纱槽由圆管弯折而成。
进一步,所述u型导纱槽的宽度为纱线直径的0.8倍~4倍。
进一步,所述u型导纱槽的深度为10mm~20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u型导纱槽使得纱线两边会向中心平均靠拢,使得染色时颜色也均匀,在分纱过程中,有利于减少两边断纱次数,也提高了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纱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u型导纱槽;3-定位杆;4-螺母;5-定位块;6-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纱器,包括支撑架1、设于支撑架1上的若干导纱结构及连接支撑架1和导纱结构的定位结构,支撑架1上开设有定位槽,导纱结构包括u型导纱槽2,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杆3,定位杆3的一端与导纱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安装于定位槽内并通过螺母4固定于支撑架1上。u型导纱槽2使得纱线6由两边会向中心平均靠拢,防止导纱槽两侧纱线6断裂,有利于后续染色均匀度。
支撑架1包括扁钢支撑板和角钢支撑板,扁钢支撑板和角钢支撑板平行设置,扁钢支撑板和角钢支撑板之间的间隙构成定位槽。导纱结构可以在定位槽内左右调整,适应生产需求,有利于提高染色效果。
定位杆3上还设有一定位块5,定位块5卡接于定位槽外,提高安装效率和安装稳定性。
定位杆3的外径与定位槽的内径相适配。
u型导纱槽2由圆管弯折而成。
u型导纱槽2的宽度为纱线6直径的0.8倍~4倍。
u型导纱槽2的深度为10mm~2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导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若干导纱结构及连接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导纱结构的定位结构,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导纱结构包括u型导纱槽,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所述导纱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定位槽内并通过螺母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扁钢支撑板和角钢支撑板,所述扁钢支撑板和角钢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扁钢支撑板和角钢支撑板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上还设有一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卡接于所述定位槽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的外径与所述定位槽的内径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导纱槽由圆管弯折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导纱槽的宽度为纱线直径的0.8倍~4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导纱槽的深度为10mm~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