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织布双面起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81642发布日期:2021-07-30 13:32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色织布双面起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的领域,尤其涉及对色织布进行起毛的装置。



背景技术:

起毛机是一种对织物起毛工艺进行处理的后整理设备。起毛就是利用起毛机将织物纤维末端从纱线中拉出来,使织物表面均匀地覆盖一层绒毛,使织物松厚、柔软、保暖、耐磨性增强、织纹隐蔽、花型柔和优美。现有的起毛机都是单面起毛,如果需要将织物双面起毛就需要将其进行翻面进行第二次起毛,使得生产效率降低。因此也有通过两台起毛机一前一后分别对织物的两面进行单面起毛,但由于起毛机的转速差异,容易使后台起毛机的牵引速度快于前台起毛机的牵引速度,使两台起毛机对织物发生拉扯而导致织物撕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色织布双面起毛装置,进行张力控制,实现前后两台设备之间的走布同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色织布双面起毛装置,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拉毛机和位于右侧的第二拉毛机,第一拉毛机和第二拉毛机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外框架,在外框架上连接锡林盘、进布辊、出布辊和第一导布辊,锡林盘上设置沿圆周方向布置的若干个拉毛辊,进布辊和出布辊设置在外框架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拉毛机和第二拉毛机呈背靠背的方式对称布置,第一拉毛机的出布辊位于第一拉毛机的外框架的左侧,第二拉毛机的出布辊位于第二拉毛机的外框架的右侧;在所述第一拉毛机的外框架上连接张力架,在张力架上设置张力调节孔,张力架上支撑张力辊,张力辊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张力调节孔内;在所述第一拉毛机的外框架上铰接两台气缸,两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张力辊的两端,在气缸上还连接角位仪,角位仪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所述气缸连接电磁阀,电磁阀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相连;在所述第一拉毛机与第二拉毛机之间设置第二导布辊,第二导布辊通过支架与第二拉毛机的外框架连接;色织布由第二拉毛机进布后起毛,再经过张力辊,最后由第二拉毛机起毛后出布。

拉毛时,色织布从第二拉毛机的进布辊,经过第二拉毛机的拉毛辊进行正面拉毛后,再经过第二导布辊转向后至张力辊,气缸的伸缩保持色织布的张紧,当张力过大时,角位仪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气缸缩回;当张力过小时,角位仪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气缸伸出。色织布经过张力辊张紧后进入第一拉毛机的拉毛辊进行背面拉毛后,再经过第一拉毛机的第一导布辊转向后由第一拉毛机的出布辊出布。本实用新型实现第一拉毛机与第二拉毛机两台设备之间的走布同步,自动调节和稳定布在锡林上的张力。

为了使两台气缸同步,提高张力辊移动的稳定性,电磁阀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两台气缸的有杆腔分别连接单向阀,两个单向阀并联后连接有杆腔节流阀,有杆腔节流阀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一个工作口相连,两台气缸的无杆腔并联后连接无杆腔节流阀,无杆腔节流阀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另一个工作口相连,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进气口通过气泵连接气罐,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回气口连接气罐。

为了使导布更合理、平稳,第二导布辊有两根,其中一根靠近第二拉毛机布置,另一根靠近第一拉毛机布置。

为了方便收集拉毛时的废料,在第一拉毛机和第二拉毛机的外框架上还连接集料斗,集料斗设置在锡林盘的下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控制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色织布双面起毛装置,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拉毛机1和位于右侧的第二拉毛机2,第一拉毛机和第二拉毛机呈背靠背的方式对称布置。

第一拉毛机1和第二拉毛机2的结构相同,第一拉毛机1包括第一外框架1-1,在第一外框架1-1上连接第一锡林盘1-5、第一集料斗1-6、第一进布辊1-3、第一出布辊1-2和多根第一导布辊1-7。第一集料斗1-6设置在第一锡林盘1-5的下方,第一锡林盘1-5上设置沿圆周方向布置的若干个第一拉毛辊1-4,第一进布辊1-3和第一出布辊1-2设置在第一外框架1-1的左侧。

第二拉毛机2包括第二外框架2-1,在第二外框架2-1上连接第二锡林盘2-5、第二集料斗2-6、第二进布辊2-3、第二出布辊2-2和多根第二导布辊2-7。第二集料斗2-6设置在第二锡林盘2-5的下方,第二锡林盘2-5上设置沿圆周方向布置的若干个第二拉毛辊2-4,第二进布辊2-3和第二出布辊2-2设置在第二外框架的右侧。

在第一外框架1-1上连接张力架3,在张力架3上设置张力调节孔4,张力架3上支撑张力辊11,张力辊11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张力调节孔4内。在第一外框架1-1上铰接两台气缸6,两台气缸6的活塞杆连接张力辊11的两端,在气缸6上还连接角位仪5,角位仪5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9,气缸6连接电磁阀10,电磁阀10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9相连。在第一拉毛机1与第二拉毛机2之间设置两根第三导布辊7,第三导布辊7通过支架8与第二外框架2-1连接,其中一根第三导布辊7靠近第二拉毛机2布置,另一根靠近第一拉毛机1布置。

电磁阀10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两台气缸6的有杆腔分别连接单向阀12,两个单向阀12并联后连接有杆腔节流阀13,有杆腔节流阀13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一个工作口相连,两台气缸6的无杆腔并联后连接无杆腔节流阀14,无杆腔节流阀14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另一个工作口相连,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进气口通过气泵15连接气罐1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回气口连接气罐16。

拉毛时,色织布从第二进布辊2-3,经过第二拉毛辊2-4进行正面拉毛后,再经过第三导布辊7转向后至张力辊11,色织布经过张力辊11张紧后进入第一拉毛辊1-4进行背面拉毛后,再经过第一导布辊1-7转向后由第一出布辊1-2出布。本实用新型实现第一拉毛机1与第二拉毛机2两台设备之间的走布同步,自动调节和稳定布在锡林上的张力。



技术特征:

1.一种色织布双面起毛装置,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拉毛机和位于右侧的第二拉毛机,第一拉毛机和第二拉毛机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外框架,在外框架上连接锡林盘、进布辊、出布辊和第一导布辊,锡林盘上设置沿圆周方向布置的若干个拉毛辊,进布辊和出布辊设置在外框架的同一侧;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拉毛机和第二拉毛机呈背靠背的方式对称布置,第一拉毛机的出布辊位于第一拉毛机的外框架的左侧,第二拉毛机的出布辊位于第二拉毛机的外框架的右侧;在所述第一拉毛机的外框架上连接张力架,在张力架上设置张力调节孔,张力架上支撑张力辊,张力辊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张力调节孔内;在所述第一拉毛机的外框架上铰接两台气缸,两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张力辊的两端,在气缸上还连接角位仪,角位仪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所述气缸连接电磁阀,电磁阀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相连;在所述第一拉毛机与第二拉毛机之间设置第二导布辊,第二导布辊通过支架与第二拉毛机的外框架连接;色织布由第二拉毛机进布后起毛,再经过张力辊,最后由第二拉毛机起毛后出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织布双面起毛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磁阀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两台气缸的有杆腔分别连接单向阀,两个单向阀并联后连接有杆腔节流阀,有杆腔节流阀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一个工作口相连,两台气缸的无杆腔并联后连接无杆腔节流阀,无杆腔节流阀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另一个工作口相连,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进气口通过气泵连接气罐,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回气口连接气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织布双面起毛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导布辊有两根,其中一根靠近第二拉毛机布置,另一根靠近第一拉毛机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织布双面起毛装置,其特征是:在第一拉毛机和第二拉毛机的外框架上还连接集料斗,集料斗设置在锡林盘的下方。


技术总结
一种色织布双面起毛装置,涉及纺织机械的领域,包括第一拉毛机和第二拉毛机,第一拉毛机和第二拉毛机包括外框架、锡林盘、拉毛辊、进布辊、出布辊和第一导布辊;第一拉毛机和第二拉毛机呈背靠背的方式对称布置,在第一拉毛机的外框架上连接张力架,在张力架上设置张力调节孔,张力辊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张力调节孔内;在第一拉毛机的外框架上铰接两台气缸,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张力辊,在气缸上还连接角位仪,角位仪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气缸连接电磁阀,电磁阀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相连;在第一拉毛机与第二拉毛机之间设置第二导布辊,色织布由第二拉毛机进布后起毛,再经过张力辊,最后由第二拉毛机起毛后出布。进行张力控制,实现走布同步。

技术研发人员:周森;蔡红梅;樊正国;丁忠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联发高端纺织技术研究院;江苏占姆士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1
技术公布日:2021.07.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