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72692发布日期:2023-12-21 23:36阅读:29来源:国知局
经编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编机,其带有具有多个复合针的复合针床(schiebernadelbarre)和作用到复合针床上的驱动器,该驱动器具有带有第一部件和相对第一部件可移动的第二部件的直线导向装置(linearfuehrung),其中,第一部件能够以摆动运动围绕摆动轴线摆动且第二部件与复合针床相连接。


背景技术:

1、在制造经编针织物的情形中,织针或工作针(其在当前情况中须构造成复合针)相对于梳针(legenadel)如此移动,使得织针被移动穿过在梳针之间的通道。该运动可由此实现,即,被固定在梳栉(或称为梳针床,即legenadelbarre)处的梳针被摆动或由此实现,即,复合针以复合针床相对梳栉被摆动。该最后的运动尤其在拉舍尔经编机中发生。

2、此外,织针须被上下移动,以便于在制造编织物的情形中相应地将纱线拉动穿过在织针上所构成的网眼。在该部分的网眼形成过程中,织针的集圈空间(fangraum)须被闭合。在复合针中这由此实现,即,针芯相对于复合针被移动,以便于封闭集圈空间。

3、为了产生复合针床的该运动,人们使用两种运动的叠加,即一方面直线导向装置的摆动运动,以便于将复合针引导穿过在梳针之间的通道,且另一方面直线导向装置的第二部件相对第一部件的直线运动。该运动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凸轮盘来产生。这样的凸轮盘的制造然而相对耗费且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拉舍尔经编机中以简单的方式产生复合针床的运动。

2、该目的在一种先前所提及类型的经编机中由此来实现,即,摆动轴线是第一摆动轴线且第二部件铰接式地与导杆相连接,该导杆可围绕第二摆动轴线摆动,该第二摆动轴线与第一摆动轴线分开。

3、第一摆动轴线、第二摆动轴线和铰接点(在其处导杆与第二部件相连接)因此构成三角形。当直线导向装置围绕第一摆动轴线被摆动时,该三角形的角度变化。该角度变化然后引起三角形的在其处布置有直线导向装置的侧面的变化。三角形的该侧面的长度变化是可能的,因为此处直线导向装置的第二部件相对第一部件是可移动的。人们于是可以简单的方式产生第二部件的直线运动,而无须利用凸轮盘。直线导向装置的第二部件相对第一部件的直线运动仅经由导杆来产生。然后当直线导向装置的第二部件的直线运动与直线导向装置的摆动运动叠加时,得到复合针床的期望的运动曲线。

4、优选地,第一部件与曲轴传动装置相连接,该曲轴传动装置被经编机的主轴驱动。利用这样的曲轴传动装置,被限制于确定的摆动角度的摆动运动可以简单的方式来产生。

5、优选地,曲轴传动装置经由杠杆与第一部件相连接。因此可实现一定的传动比,从而使得人们可相对精确地设定摆动角度。

6、优选地,第二摆动轴线可在时间上与直线导向装置的摆动运动同步地被转移。如果人们将第二摆动轴线与直线导向装置的摆动运动同步地转移,则第二摆动轴线仍然构成上述三角形的角点。然而人们通过第二摆动轴线的转移可确保如下,即,复合针床沿某一方向摆动运动的情形中在不同于沿相反方向摆动运动的情形中的曲线轨道上移动。由两个截段组成的曲线轨道那么简单来说描述成“雨滴形状”。以该方式人们一方面可确保如下,即,复合针在直线导向装置沿某一方向摆动运动的情形中可相应地抓住纱线,另一方面复合针沿另一方向运动的情形中不与纱线冲突,而是以一定的距离引导经过所述纱线。

7、优选地,第二摆动轴线可在圆弧上被转移。这样的转移运动可以简单的方式来产生。

8、优选地,曲轴传动装置是第一曲轴传动装置且杠杆是第一杠杆且第二摆动轴线布置在第二杠杆处,该第二杠杆可围绕第三摆动轴线摆动,其中,第二杠杆可借助于第二曲轴传动装置摆动,该第二曲轴传动装置以相对第一曲轴传动装置的相移工作。这两个曲轴传动装置同步地工作,然而带有一定的相移。利用该相移,复合针床的轨道曲线的走向相对针芯床(或称为滑杆,即schieberbarre)的走向被预先设定,其中,复合针床沿某一摆动方向的运动然而在不同于沿相反方向的运动的轨道上进行。

9、优选地,直线导向装置是第一直线导向装置且经编机具有带有针芯的针芯床,其中,针芯床与第二直线导向装置的第二元件相连接,该第二元件可相对第二直线导向装置的第一元件被移动,其中,第二直线导向装置的第一元件可围绕第一摆动轴线摆动且第二元件与第二导杆铰接式地相连接,该第二导杆可围绕第四摆动轴线被转移,该第四摆动轴线与第一摆动轴线且与第二摆动轴线分开。人们于是能够以类似于复合针床的运动的方式控制针芯床的运动。针芯和复合针于是可以简单的方式被类似地移动,带有唯一的区别,即,针芯相对于复合针被直线移动,以便于封闭或打开复合针的集圈空间。

10、优选地,第四摆动轴线可被转移。通过第四摆动轴线的转移可实现如下,即,针芯床在沿一个方向摆动运动的情形中经历不同于沿相反方向运动的情形中的运动路径。针芯于是能够以更大的精度跟随复合针的运动。

11、优选地,第四摆动轴线在圆弧上可围绕第三摆动轴线被转移。这样的转移可相对容易地实现。

12、优选地,第二摆动轴线和第四摆动轴线可以相同的相位被转移。因此得到复合针床和针芯床的同步运动,带有上面所提及的区别,即,针芯可开启或封闭复合针的集圈空间。

13、优选地,第四摆动轴线布置在第三杠杆上,该第三杠杆可围绕第三摆动轴线摆动。这是一种在圆弧上转移第四摆动轴线的简单可行方案。

14、优选地,第二曲轴传动装置作用在第三杠杆处。第二曲轴传动装置于是使第三杠杆围绕第三摆动轴线摆动且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转移第四摆动轴线。

15、优选地,第一直线导向装置和第二直线导向装置可共同地围绕第一摆动轴线被转移。因此可实现复合针床和针芯床的期望的同步摆动运动。

16、优选地,脱圈元件床(abschlagelementbarre)围绕第一摆动轴线可摆动地布置。脱圈元件床仅须被摆动。与直线运动的叠加此处不是必要的。



技术特征:

1.一种经编机,所述经编机带有具有多个复合针的复合针床(2)和作用到所述复合针床(2)上的驱动器(1),所述驱动器具有带有第一部件(4)和相对所述第一部件(4)可移动的第二部件(5)的直线导向装置(3),其中,所述第一部件(4)能够以摆动运动围绕摆动轴线摆动且所述第二部件(5)与所述复合针床(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轴线是第一摆动轴线(6)且所述第二部件(5)铰接式地与导杆(7)相连接,所述导杆能够围绕第二摆动轴线(8)摆动,所述第二摆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摆动轴线(6)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4)与曲轴传动装置(11)相连接,所述曲轴传动装置被所述经编机的主轴(12)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传动装置(12)经由杠杆(10)与所述第一部件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动轴线(8)能够在时间上与所述直线导向装置(3)的摆动运动同步地被转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动轴线(8)能够在圆弧上被转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传动装置是第一曲轴传动装置(12)且所述杠杆是第一杠杆(10),且所述第二摆动轴线(8)布置在第二杠杆(24)处,所述第二杠杆围绕第三摆动轴线(25)摆动,其中,所述第二杠杆(24)能够借助于第二曲轴传动装置(26)摆动,所述第二曲轴传动装置以相对所述第一曲轴传动装置(11)的相移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向装置是第一直线导向装置(3)且所述经编机具有带有针芯的针芯床,其中,所述针芯床与第二直线导向装置的第二元件相连接,所述第二元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直线导向装置的第一元件移动,其中,所述第二直线导向装置的第一元件能够围绕所述第一摆动轴线(6)摆动,且所述第二元件与第二导杆(21)铰接式地相连接,所述第二导杆能够围绕第四摆动轴线(22)摆动,所述第四摆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摆动轴线(6)且与所述第二摆动轴线(8)分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摆动轴线(22)能够被转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摆动轴线(22)能够在圆弧上围绕所述第三摆动轴线(25)被转移。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动轴线(8)和所述第四摆动轴线(22)能够以相同的相位被转移。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摆动轴线(22)布置在第三杠杆(28)上,所述第三杠杆能够围绕所述第三摆动轴线(25)摆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轴传动装置(26)作用在所述第三杠杆(28)处。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导向装置(3)和所述第二直线导向装置能够共同围绕所述第一摆动轴线(6)摆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脱圈元件床围绕所述第一摆动轴线(6)能够摆动地布置。


技术总结
说明了一种经编机,其带有具有多个复合针的复合针床(2)和作用到复合针床(2)上的驱动器(1),该驱动器具有带有第一部件(4)和相对第一部件(4)可移动的第二部件的直线导向装置(3),其中,第一部件(4)能够以摆动运动围绕摆动轴线摆动且第二部件(5)与复合针(2)相连接。人们期望可以简单的方式在拉舍尔经编机中产生复合针床(2)的运动。为此设置成,该摆动轴线是第一摆动轴线(6)且第二部件(5)铰接式地与导杆(7)相连接,该导杆能够围绕第二摆动轴线(8)摆动,该第二摆动轴线与第一摆动轴线(6)分开。

技术研发人员:M·阿诺德,F·斯坦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卡尔迈耶斯托尔研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