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再生涤面料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863491发布日期:2023-07-23 14:43阅读: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尤其涉及一种棉再生涤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1、涤纶纤维强力高,耐热性好,可塑性强,应用非常广泛。棉纤维柔软透气,吸湿性强,棉涤混纺产品简单实用,堪称黄金搭档,非常具有普遍性。但是,涤纶纤维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制造成本高且不容易降解,所以再生涤的应用就十分必要。再生涤纶属于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相交于涤棉产品,它因其成本低,性能好,因此更具有开发前景。

2、涤棉纱线是涤与棉混纺而成,因纱线中有强力高的涤纤维,使得涤棉纱线具有强力高,弹性好,但其弹性模量大,使得涤棉纱易形成小辫子,吸湿性较弱,与淀粉无亲合力,难以上浆,且相互摩擦产生静电使纱线毛羽增多,形成开口不清及小棉球且在坯布上形成染色不匀,影响布机效率和质量,故整经、浆纱、织造难度较大,因此亟需一种解决上述缺陷的新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棉再生涤面料及其生产方法,用以解决涤棉纱易形成小辫子,吸湿性较弱,相互摩擦产生静电使纱线毛羽增多,形成开口不清及小棉球且在坯布上形成染色不匀,影响布机效率和质量,故整经、浆纱、织造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

2、一种棉再生涤面料,为由经纱和纬纱构成的股线织物,其中经纱和纬纱均包括涤纶和棉。

3、优选地,经密为455~465根/10cm,纬密为325~328根/10cm。

4、优选地,经纱号数为15.3~18.4tex的双股线,纬纱为15.3~18.4tex的双股线。

5、优选地,经纱甲及纬纱的各条纱线的号数均相等。

6、优选地,经纱中,涤纶、棉的混纺比为65~69:26~28;纬纱中,涤纶与棉的混纺比为65~69:26~28。

7、一种棉再生涤面料生产方法,用于生产所述的棉再生涤面料,包括:

8、s1整经工序:

9、整经张力采用中张力配置,以防止打结,采用前、中、后分段法配置张力,且边部张力比前区增加2个刻度,以便适应浆纱出现松边的现象;车速匀速控制在400米-420米/分钟,以减少毛羽;

10、s2浆纱工序:

11、浆纱车速速度控制80~90米/min,织轴排列均匀,紧度一致;

12、s3穿筘工序:

13、采用双列综丝均匀排列,确保综、筘、片光滑无坏损、毛刺;

14、s4织造工序:

15、经纱和纬纱并线进行织造。

16、优选地,整经工序中,整经筒子架导纱处与张力架的位置对应一致,张力架之间同排同列对齐呈一线,筒子支架高低上下位置平直对齐,筒子支架高低上下位置平直对齐。

17、优选地,整经工序中,还具有清理步骤,在整经开车前,清理纱线通道、导纱眼、导纱瓷嘴、车头各辊,以预防纱线在整经通路发生再生毛羽;开车前5米,对齐两边,以避免无稀或折叠状况;开车过程中确保各处无积花,防止飞花附入;清理伸缩筘积花,伸缩筘中纱面下积花,每轴清理一次。

18、优选地,穿筘工序中,还包括纱线确认步骤,确认纱线是否理顺以杜绝穿错、穿绞,确认中支撑,前后是否成一条线,光洁,无毛刺。

19、优选地,织造工序中,坯选取为万能坯,采用中张力、中开口、低后梁的工艺配置,经纱张力适中控制,减少上下层经纱的张力,以提高开口清晰度和减少断经。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棉再生涤面料及其生产方法,通过对整经工序、浆纱工序、穿筘工序及织造工序的工艺细节把控,其中,整经以“中速度、中张力”为原则控制,整经工序中张力、排列、卷绕三均匀是关键。张力配置采用分段法,边纱适当加重,张力采用中张力配置,以防止小辫子,采用前、中、后分段法配置张力,且边部张力比前区增加2个刻度,以便适应浆纱出现松边的现象。车速控制以偏低控制400米-420米/分钟,车速稳定,以减少毛羽及小辫子。纱线通道、导纱眼、导纱瓷嘴、车头各辊清洁,以预防纱线在整经通路发生再生毛羽。开车前5米,对齐两边,无稀或折叠状况出现,以达到张力排列、卷绕、均匀,减少飞花再生毛羽的产生,车过程中及时做清洁使各处无积花,防止飞花附入。织造工序中,采用“中张力、中开口、低后梁”的工艺配置,经纱张力适中控制,以防止静电并减少毛羽。同时,为保证开口清晰尽量减小上下层经纱的张力差异,这样有利于提高开口清晰度和减少断经。



技术特征:

1.一种棉再生涤面料,其特征在于,为由经纱和纬纱构成的股线织物,其中经纱和纬纱均包括涤纶和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再生涤面料,其特征在于,经密为455~465根/10cm,纬密为325~328根/1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棉再生涤面料,其特征在于,经纱号数为15.3~18.4tex的双股线,纬纱为15.3~18.4tex的双股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棉再生涤面料,其特征在于:经纱甲及纬纱的各条纱线的号数均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棉再生涤面料,其特征在于,经纱中,涤纶、棉的混纺比为65~69:26~28;纬纱中,涤纶与棉的混纺比为65~69:26~28。

6.一种棉再生涤面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生产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棉再生涤面料,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棉再生涤面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整经工序中,整经筒子架导纱处与张力架的位置对应一致,张力架之间同排同列对齐呈一线,筒子支架高低上下位置平直对齐,筒子支架高低上下位置平直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棉再生涤面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整经工序中,还具有清理步骤,在整经开车前,清理纱线通道、导纱眼、导纱瓷嘴、车头各辊,以预防纱线在整经通路发生再生毛羽;开车前5米,对齐两边,以避免无稀或折叠状况;开车过程中确保各处无积花,防止飞花附入;清理伸缩筘积花,伸缩筘中纱面下积花,每轴清理一次。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棉再生涤面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穿筘工序中,还包括纱线确认步骤,确认纱线是否理顺以杜绝穿错、穿绞,确认中支撑,前后是否成一条线,光洁,无毛刺。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棉再生涤面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织造工序中,坯选取为万能坯,采用中张力、中开口、低后梁的工艺配置,经纱张力适中控制,减少上下层经纱的张力,以提高开口清晰度和减少断经。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棉再生涤面料及其生产方法,方法包括S1整经工序:整经张力采用中张力配置,以防止打结,采用前、中、后分段法配置张力,且边部张力比前区增加2个刻度,以便适应浆纱出现松边的现象;车速匀速控制在400米‑420米/分钟,以减少毛羽;S2浆纱工序:浆纱车速速度控制80~90米/min,织轴排列均匀,紧度一致;S3穿筘工序:采用双列综丝均匀排列,确保综、筘、片光滑无坏损、毛刺;S4织造工序:经纱和纬纱并线进行织造。该方法解决了涤棉纱易形成小辫子,吸湿性较弱,相互摩擦产生静电使纱线毛羽增多,形成开口不清及小棉球且在坯布上形成染色不匀,影响布机效率和质量,故整经、浆纱、织造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熊原,苗馨匀,黄华,刘渊民,余胜,余拓,陈丽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