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复位沉降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33658发布日期:2023-03-14 20:40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复位沉降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横编织机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自动复位沉降片。


背景技术:

2.电脑横机是一种用来编织织物的机器,在编制一些织物时,在编织的过程中沉降片抵接纱线将纱线按压在针板洞口,织针勾住纱线进行编织,目前现有的沉降片,主要以旋转的方式来抵接纱线导致沉降片位移形式单一,且只用一个钢丝定位沉降片容易变形定位不够精确,压纱部只设置了一个压纱口压纱部结构单一,采用,针织横机可编织的花型受到极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自动复位沉降片。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5.一种自动复位沉降片,包括沉降片本体,沉降片本体包括压纱部、主体部、片踵部和弹片部,主体部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行程孔和后行程孔,前行程孔和后行程孔均为长圆孔,压纱部上还设有下行程孔,压纱部的边缘处设有压纱钩和牵拉钩,压纱钩靠近主体部设置并位于主体部上侧,牵拉钩位于压纱部端部边缘处,下行程孔位于压纱钩和牵拉钩之间的主体部端部处。
6.作为优选,下行程孔为长孔,下行程孔朝向牵拉钩一侧的内径大于下行程孔朝向压纱钩一侧的内径。
7.作为优选,压纱部和片踵部分别位于主体部前端和后端,弹片部与主体部的前端连接并位于主体部下方向后端延伸,压纱部、主体部、片踵部和弹片部为一体成型件。
8.作为优选,弹片部为圆弧形。
9.作为优选,片踵部向上翘起并与主体部后端形成凹槽。
10.作为优选,主体部的厚度大于压纱部的厚度,主体部厚度为0.4~0.5毫米,压纱部厚度为0.12~0.2毫米。
11.作为优选,片踵部和弹片部的厚度与主体部一致。
12.作为优选,前行程孔和后行程孔的孔径为1.5~2.0毫米。
1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将沉降片的结构进行改进,根据退圈和成圈过程设计沉降片位移形式,更符合编织原理,同时通过多个限位钢丝配合限位,使沉降片定位准确不容易变形,沉降片在弹片部的作用下,使沉降片自动复位且始终处于闭合状态,压纱钩抵接纱线,在弹片部弹力作用下使纱线受到压纱钩的压力恒定,线圈的大小可控且大小均匀,有效控制浮纱,同时旧线圈由牵拉钩抵接,向下牵拉织物使织物张力均匀,从而使电脑横机可以编织一些复杂的花型而且编织过程高效、编织动作稳定,提高了织物的质量。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7.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压纱部、2—主体部、3—片踵部、4—弹片部、11—下行程孔、12—压纱钩、13—牵拉钩、21—前行程孔、22—后行程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9.实施例1
20.一种自动复位沉降片,如图所示,包括沉降片本体,沉降片本体包括压纱部1、主体部2、片踵部3和弹片部4,主体部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行程孔21和后行程孔22,前行程孔21和后行程孔22均为长圆孔,前行程孔21和后行程孔22内可容纳钢丝用于定位沉降片本体,沉降片本体以行程孔距为限位移一定距离,压纱部1上还设有下行程孔11,下行程孔11内容纳钢丝用于定位压纱部1,压纱部1的边缘处设有压纱钩12和牵拉钩13,压纱钩12靠近主体部2设置并位于主体部2上侧,牵拉钩13位于压纱部1延伸方向的端部边缘处,下行程孔11位于压纱钩12和牵拉钩13之间的主体部2端部处。
21.下行程孔11为长孔,下行程孔11朝向牵拉钩13一侧的内径大于下行程孔11朝向压纱钩12一侧的内径。通过下形成孔11变径设置,沉降片位移发生偏位时更窄的上极限位置可以矫正沉降片位移角度。
22.压纱部1和片踵部3分别位于主体部2前端和后端,弹片部4与主体部2的前端连接并位于主体部2下方向后端延伸,压纱部1、主体部2、片踵部3和弹片部4为一体成型件。
23.弹片部4为圆弧形。
24.片踵部3向上翘起并与主体部2后端形成凹槽。片踵部3与沉降三角接触时或按压片踵部3时可使沉降片本体位移。
25.主体部2的厚度大于压纱部1的厚度,主体部2厚度为0.4~0.5毫米,压纱部1厚度为0.12~0.2毫米。在保证压纱部1厚度的情况下增加主体部2厚度增加沉降片本体强度,此外更薄的压纱钩12可形成更小的线圈。
26.片踵部3和弹片部4的厚度与主体部2一致。
27.前行程孔21和后行程孔22的孔径为1.5~2.0毫米。
28.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复位沉降片,包括沉降片本体,沉降片本体包括压纱部(1)、主体部(2)、片踵部(3)和弹片部(4),其特征在于:主体部(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行程孔(21)和后行程孔(22),前行程孔(21)和后行程孔(22)均为长圆孔,压纱部(1)上还设有下行程孔(11),压纱部(1)的边缘处设有压纱钩(12)和牵拉钩(13),压纱钩(12)靠近主体部(2)设置并位于主体部(2)上侧,牵拉钩(13)位于压纱部(1)端部边缘处,下行程孔(11)位于压纱钩(12)和牵拉钩(13)之间的主体部(2)端部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沉降片,其特征在于:下行程孔(11)为长孔,下行程孔(11)朝向牵拉钩(13)一侧的内径大于下行程孔(11)朝向压纱钩(12)一侧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沉降片,其特征在于:压纱部(1)和片踵部(3)分别位于主体部(2)前端和后端,弹片部(4)与主体部(2)的前端连接并位于主体部(2)下方向后端延伸,压纱部(1)、主体部(2)、片踵部(3)和弹片部(4)为一体成型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沉降片,其特征在于:弹片部(4)为圆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沉降片,其特征在于:片踵部(3)向上翘起并与主体部(2)后端形成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沉降片,其特征在于:主体部(2)的厚度大于压纱部(1)的厚度,主体部(2)厚度为0.4~0.5毫米,压纱部(1)厚度为0.12~0.2毫米。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沉降片,其特征在于:片踵部(3)和弹片部(4)的厚度与主体部(2)一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沉降片,其特征在于:前行程孔(21)和后行程孔(22)的孔径为1.5~2.0毫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横编织机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复位沉降片,其包括沉降片本体,沉降片本体包括压纱部(1)、主体部(2)、片踵部(3)和弹片部(4),主体部(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行程孔(21)和后行程孔(22),压纱部(1)上还设有下行程孔(11),压纱部(1)的边缘处设有压纱钩(12)和牵拉钩(13)。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将沉降片的结构进行改进,使沉降片定位准确不容易变形、自动复位且始终处于闭合状态,在弹片部弹力作用下使纱线受到压纱钩的压力恒定,线圈的大小可控且大小均匀,有效控制浮纱,可以编织一些复杂的花型而且编织过程高效、编织动作稳定,提高了织物的质量。提高了织物的质量。提高了织物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才 李勇 肖祥能 平正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桐乡市荣荣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07
技术公布日:2023/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