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字车缝纫机上的抬压脚、剪线一体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89089发布日期:2022-12-24 09:11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字车缝纫机上的抬压脚、剪线一体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字车缝纫机上的抬压脚、剪线一体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的缝纫机一般采用气缸或电磁铁带动抬压脚装置动作,驱动抬压脚和剪线,通过独立的动力驱动抬压脚连杆或剪线连杆,但是基于气缸或电磁铁伸缩结构的限制,因此,一般每个连杆机构均要单独设置,这样导致了缝纫机的结构复杂,且动作带有较大的震动噪音,因此还得需要设置减震组件配合,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安装。
3.中国专利:cn201620259911.0一种缝纫机的抬压脚装置,该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铁驱动的抬压脚装置,如上述,此类结构存在着驱动单一的问题,即但需要另一功能只能再设置一套,导致了空间占用大,不利于安装,因此,考虑到上述问题,当前需要设计一种具有传动机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噪音小、调试方便的特点的传动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一台伺服电机进行动作实现独立的两种功能的机构,其具有所需电机力矩较小、传动机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噪音小、调试方便的特点。
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人字车缝纫机上的抬压脚、剪线一体传动机构,包括缝纫机头,所述缝纫机头内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主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抬压脚凸轮和剪线凸轮,所述抬压脚凸轮和剪线凸轮相对反向设置,所述缝纫机头上对应抬压脚凸轮和剪线凸轮设置有抬压脚机构和剪线机构,所述伺服电机正反转可分别驱动抬压脚凸轮和剪线凸轮带动抬压脚机构和剪线机构进行动作,且当抬压脚凸轮和剪线凸轮其中一个动作时,另一机构保持不动。
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抬压脚机构和剪线机构上均设置有若干的连杆,且所述抬压脚机构和剪线机构与抬压脚凸轮和剪线凸轮直接接触的连杆一端设置转套。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抬压脚凸轮和剪线凸轮上带有驱动部和保持部,所述转套贴于抬压脚凸轮和剪线凸轮外环滚动,所述抬压脚凸轮和剪线凸轮基于伺服电机转动驱动抬压脚机构和剪线机构进行动作。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抬压脚机构和剪线机构上带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在缝纫机头上另一端连接于抬压脚机构和剪线机构中任意连杆上,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力驱动抬压脚机构和剪线机构摆动,使得转套贴合抬压脚凸轮和剪线凸轮外环面滚动。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件包括设置为卷簧或拉簧,且所述抬压脚机构和剪线机构的连杆可设置多个弹性件配合使用。
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杆通过设置螺栓安装在缝纫机头上,且所述连杆上用于螺栓贯穿的通孔大于螺栓杆直径,所述连杆相对螺栓活动设置。
11.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通过一个伺服电机来替换这两个电磁铁,通过正反两个方向的运动来分别带动剪线与抬压脚机构,凸轮机构通过将电机转动力,经过凸轮转化为连杆的轴向摆动,相对需要的力矩较小,正向运动时通过传动机构直接带动剪刀动作,省去了与主轴的联动机构,且基于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间的配合结构设置,电机动力传动与连杆间配合顺滑,通过转套的设置减少磨损,其配合也不易造成卡死问题,通过程序调节控制伺服电机的正反转转动角度即可控制抬压脚和剪线的动作幅度。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缝纫机头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缝纫机头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的凸轮驱动转套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1、伺服电机;2、抬压脚凸轮;3、剪线凸轮;4、抬压脚机构;5、剪线机构;6、转套;7、驱动部;8、保持部;9、缝纫机头;10、弹性件;1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相互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7.如图1-3所示的一种人字车缝纫机上的抬压脚、剪线一体传动机构,包括缝纫机头9,所述缝纫机头9内固定有伺服电机1,所述伺服电机1主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抬压脚凸轮2和剪线凸轮3,所述抬压脚凸轮2和剪线凸轮3相对反向设置,所述缝纫机头9上对应抬压脚凸轮2和剪线凸轮3设置有抬压脚机构4和剪线机构5,所述伺服电机1正反转可分别驱动抬压脚凸轮2和剪线凸轮3带动抬压脚机构4和剪线机构5进行动作,且当抬压脚凸轮2和剪线凸轮3其中一个动作时,另一机构保持不动。
1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抬压脚机构4和剪线机构5上均设置有若干的连杆,且所述抬压脚机构4和剪线机构5与抬压脚凸轮2和剪线凸轮3直接接触的连杆一端设置转套6。
1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抬压脚凸轮2和剪线凸轮3上带有驱动部7和保持部8,所述转套6贴于抬压脚凸轮2和剪线凸轮3外环滚动,所述抬压脚凸轮2和剪线凸轮3基于伺服电机1转动驱动抬压脚机构4和剪线机构5进行动作。
2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抬压脚机构4和剪线机构5上带有弹性件10,所述弹性件10一端固定在缝纫机头9上另一端连接于抬压脚机构4和剪线机构5中任意连杆上,通过弹性件10的弹性力驱动抬压脚机构4和剪线机构5摆动,使得转套6贴合抬压脚凸轮2和剪线凸轮3外环面滚动。
2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件10包括设置为卷簧或拉簧,且所述抬压脚机构4和剪线机构5的连杆可设置多个弹性件10配合使用。
2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杆通过设置螺栓11安装在缝纫机头9上,且所
述连杆上用于螺栓11贯穿的通孔大于螺栓11杆直径,所述连杆相对螺栓11活动设置。
23.本实用型新型的设计原理,基于电磁铁安装的空间占用等问题,本实用通过设置一个伺服电机1实现,通过控制伺服电机1的正反转,基于伺服电机1主轴上固定的凸轮设计,实现正反转驱动抬压脚机构4和剪线机构5分别动作,实现人字车缝纫机抬压脚以及剪线动作功能,如图1-2所示的结构,伺服电机1的转动轴上装配抬压脚凸轮2与剪线凸轮3。伺服电机1正向转动时,抬压脚凸轮2随同转动,抬压脚凸轮2利用自身的凸轮曲面驱动部7,通过转套6、连杆等联动抬压脚机构4,此时剪线凸轮3位于保持部8一侧,因此无驱动动作,实现单一的人字车缝纫机抬压脚动作。伺服电机1反向转动时,剪线凸轮3随同转动,剪线凸轮3利用自身的凸轮曲面驱动部7,通过转套6、连杆等联动剪线机构5,此时抬压脚凸轮2位于保持部8一侧,因此无驱动动作,实现单一的人字车缝纫机剪线动作。
24.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人字车缝纫机上的抬压脚、剪线一体传动机构,包括缝纫机头(9),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机头(9)内固定有伺服电机(1),所述伺服电机(1)主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抬压脚凸轮(2)和剪线凸轮(3),所述抬压脚凸轮(2)和剪线凸轮(3)相对反向设置,所述缝纫机头(9)上对应抬压脚凸轮(2)和剪线凸轮(3)设置有抬压脚机构(4)和剪线机构(5),所述伺服电机(1)正反转可分别驱动抬压脚凸轮(2)和剪线凸轮(3)带动抬压脚机构(4)和剪线机构(5)进行动作,且当抬压脚凸轮(2)和剪线凸轮(3)其中一个动作时,另一机构保持不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字车缝纫机上的抬压脚、剪线一体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压脚机构(4)和剪线机构(5)上均设置有若干的连杆,且所述抬压脚机构(4)和剪线机构(5)与抬压脚凸轮(2)和剪线凸轮(3)直接接触的连杆一端设置转套(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字车缝纫机上的抬压脚、剪线一体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压脚凸轮(2)和剪线凸轮(3)上带有驱动部(7)和保持部(8),所述转套(6)贴于抬压脚凸轮(2)和剪线凸轮(3)外环滚动,所述抬压脚凸轮(2)和剪线凸轮(3)基于伺服电机(1)转动驱动抬压脚机构(4)和剪线机构(5)进行动作。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字车缝纫机上的抬压脚、剪线一体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压脚机构(4)和剪线机构(5)上带有弹性件(10),所述弹性件(10)一端固定在缝纫机头(9)上另一端连接于抬压脚机构(4)和剪线机构(5)中任意连杆上,通过弹性件(10)的弹性力驱动抬压脚机构(4)和剪线机构(5)摆动,使得转套(6)贴合抬压脚凸轮(2)和剪线凸轮(3)外环面滚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字车缝纫机上的抬压脚、剪线一体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0)包括设置为卷簧或拉簧,且所述抬压脚机构(4)和剪线机构(5)的连杆可设置多个弹性件(10)配合使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字车缝纫机上的抬压脚、剪线一体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通过设置螺栓(11)安装在缝纫机头(9)上,且所述连杆上用于螺栓(11)贯穿的通孔大于螺栓(11)杆直径,所述连杆相对螺栓(11)活动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字车缝纫机上的抬压脚、剪线一体传动机构,包括缝纫机头,缝纫机头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主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抬压脚凸轮和剪线凸轮,抬压脚凸轮和剪线凸轮相对反向设置,缝纫机头上还对应设有抬压脚机构和剪线机构,伺服电机正反转可分别驱动抬压脚机构和剪线机构进行动作;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通过一个伺服电机来替换这两个电磁铁,通过正反两个方向的运动来分别带动剪线与抬压脚机构;正向运动时通过传动机构直接带动剪刀动作,省去了与主轴的联动机构,且基于凸轮和连杆间的结构设置,电机与连杆间配合顺滑,通过转套不易造成卡死问题。通过转套不易造成卡死问题。通过转套不易造成卡死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潘修炫 卢乐琴 高金桥 蒋海潮 王子能 叶伟康 唐文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逸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09
技术公布日:2022/1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