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干纬编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92202发布日期:2023-12-07 03:19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速干纬编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编织面料,具体涉及一种满足人们对运动面料穿着的舒适性、功能性、实用性需求的速干纬编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穿着和家居用品除了美观提出越来越多功能性、舒适性的要求。随着全球环境逐渐变暖,特别在夏季炎热天气,人体难以避免大量出汗。此时,干爽可以说是对面料必须的要求,所以夏季衣服一般都使用速干面料。现有技术的纬编速干面料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设置多层吸水层,如:

2、专利文献cn108926299a,“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水效果好的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所述无纺布本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耐磨层,所述第一耐磨层远离无纺布本体内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吸水层,所述第一吸水层远离第一耐磨层的一侧设置有吸水树脂层,所述吸水树脂层的内部包括吸水棉层、速干面料层、棉纤维层、第二吸水层和无纺布层。本发明通过无纺布本体、第一吸水层、吸水树脂层、吸水棉层、棉纤维层、第二吸水层和无纺布层的设置,可以更好的提高无纺布的吸水性能,在使用时可以有效的对桌面上的水分进行吸收,方便人们进行使用,同时解决了目前现有的家用无纺布垫布,吸水效果不好,不利于桌面的干燥,无法满足人们对产品的使用需求的问题。”

3、另一类是:加入后整理制成仿麻面料,如:

4、专利文献cn114808238a,“一种涤纶仿麻面料的生产工艺”,公开了一种涤纶仿麻面料的生产工艺,选择蜂窝凉感纤维纱线作为经纱,选择表面具有沟槽的涤纶长丝作为纬纱,经纱和纬纱中的s向和z相间排列,采用绉组织交织而成;仿麻面料的后整理包括碱性溶液的配制、面料浸渍、酸中和和漂洗;碱性溶液是将36°be液碱稀释,再加入5-10g/l的渗透剂、2-4g/l的促进剂、15-20g/l的抗菌剂;其中液碱的用量为10-15%。采用蜂窝凉感纤维和表面具有沟槽的涤纶长丝作为经纬纱,使得所制备的仿麻面料具有吸湿快干的效果,并且在经过后整理,使得该仿麻面料还具有抗菌的效果,能够全面的做到仿麻的效果。”

5、综合上述先有的专利面料通过利用棉麻素材、后整理等技术来实现了速干功能。但后整理方式实现的速干功能面料,其耐水洗性能差、感偏硬及干涩,影响了穿着时的柔软感与舒适性。利用棉麻等属性的纱线制成的衣服在大量出汗后,会变重且粘身,人体感觉到冷感,且干燥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面料容易粘附在人体身上影响透气性,因此具备穿着的舒适性、功能性、实用性需求面料的开发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速干纬编针织面料。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速干纬编针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采用回潮率<2.5%,dpf<2.5且纱线与液态水的接触角<75°的纱线编织而成,形成具有纬编基本编织单元的服装面和贴肤面,该纬编基本编织单元为成圈编织单元、集圈编织单元或浮线编织单元,面料本体的服装面通过成圈编织单元、集圈编织单元和浮线编织单元中的一种或任两种或三种构成,贴肤面通过成圈编织单元、集圈编织单元和浮线编织单元中的一种或任两种或三种构成,形成的面料按gb/t 21655.1-2008标准测试的蒸发速率>0.4g/h。

4、所述纬编基本编织单元形成有单面基本组织结构平纹、1*1罗纹基本组织和双面基本组织结构这三种基本结构单元,面料本体的服装面和贴肤面分别为单面基本组织结构平纹、1*1罗纹基本组织或双面基本组织结构。

5、所述面料本体的服装面设有集圈编织单元,同时贴肤面不具有集圈编织单元;或者服装面不具有集圈编织单元,同时贴肤面具有集圈编织单元;或者服装面和贴肤面同时具有集圈编织单元。

6、在一个单位循环组织中,面料本体的服装面及贴肤面的集圈编织单元在面料本体经向的长度为n,其中1针≤n≤20,优选5针,服装面及贴肤面的集圈编织单元在面料纬向的长度为m,且m至少≥1针。

7、所述面料本体采用的纱线为聚酰胺纤维。

8、所述面料本体采用的纱线为拉伸变形丝、全拉伸丝或空气变形丝,或者是全拉伸丝和空气变形丝的组合纱线。

9、所述面料本体的服装面和贴肤面采用不同导水能力的纱线编织而成,其中服装面采用纱线y1,贴肤面采用纱线y2,并且纱纱y1和纱线y2的导水能力比值py1:lpy2>2.5。

10、所述面料本体的克重为w,且w≤260g/m2。

11、所述面料本体内还包含有氨纶弹性纤维。

12、所述面料本体的表面设有用于绒毛层。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4、采用单面纬编针织织机进行一体编织,通过灵活运用成圈编织单元、集圈编织单元和浮线编织单元,可使服装面和贴肤面具有更好的性能,比如织物服装面由成圈与集圈结构构成,形成增强空气对流的微小孔;贴肤面由成圈,集圈及浮线结构构成增加透气性。可在一个单位循环组织中服装面至少有一路纱线具有不参加成圈编织的动作,此不成圈动作在一个单位循环组织结构中占总路数≤70%的单位面积。

15、此外,贴肤面采用低导水能力纱线y1编织,服装面采用高导水能力纱线y2编织,所述纱线y2为非贴肤面,使得高导水能力纱与皮肤接触的概率下降,从而降低了出汗后湿粘感以及减缓了水分在贴肤面的水平扩散。由此所得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差别化导湿能力和轻薄、柔软的特点,使贴肤面始终保持干爽舒适不粘腻。



技术特征:

1.一种速干纬编针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采用回潮率<2.5%,dpf<2.5且纱线与液态水的接触角<75°的纱线编织而成,形成具有纬编基本编织单元的服装面和贴肤面,该纬编基本编织单元为成圈编织单元、集圈编织单元或浮线编织单元,面料本体的服装面通过成圈编织单元、集圈编织单元和浮线编织单元中的一种或任两种或三种构成,贴肤面通过成圈编织单元、集圈编织单元和浮线编织单元中的一种或任两种或三种构成,形成的面料按gb/t 21655.1-2008标准测试的蒸发速率>0.4g/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干纬编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编基本编织单元形成有单面基本组织结构平纹、1*1罗纹基本组织和双面基本组织结构这三种基本结构单元,面料本体的服装面和贴肤面分别为单面基本组织结构平纹、1*1罗纹基本组织或双面基本组织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速干纬编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的服装面设有集圈编织单元,同时贴肤面不具有集圈编织单元;或者服装面不具有集圈编织单元,同时贴肤面具有集圈编织单元;或者服装面和贴肤面同时具有集圈编织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速干纬编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单位循环组织中,面料本体的服装面及贴肤面的集圈编织单元在面料本体经向的长度为n,其中1针≤n≤20,服装面及贴肤面的集圈编织单元在面料纬向的长度为m,且m至少≥1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干纬编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采用的纱线为聚酰胺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干纬编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采用的纱线为拉伸变形丝、全拉伸丝或空气变形丝,或者是全拉伸丝和空气变形丝的组合纱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干纬编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的服装面和贴肤面采用不同导水能力的纱线编织而成,其中服装面采用纱线y1,贴肤面采用纱线y2,并且纱纱y1和纱线y2的导水能力比值py1:lpy2 > 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干纬编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的克重为w,且w≤260g/m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干纬编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内还包含有氨纶弹性纤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干纬编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的表面设有用于绒毛层。


技术总结
一种速干纬编针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采用回潮率<2.5%,DPF<2.5且纱线与液态水的接触角<75°的纱线编织而成,形成具有纬编基本编织单元的服装面和贴肤面,该纬编基本编织单元为成圈编织单元、集圈编织单元或浮线编织单元,面料本体的服装面通过成圈编织单元、集圈编织单元和浮线编织单元中的一种或任两种或三种构成,贴肤面通过成圈编织单元、集圈编织单元和浮线编织单元中的一种或任两种或三种构成,形成的面料按GB/T 21655.1‑2008标准测试的蒸发速率>0.4g/h。本技术具有良好的蒸发性能,满足人们对运动面料穿着的舒适性、功能性、实用性的需求,适用范围广。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娟,陈长荣,翟国钧,胡军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