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多组分纤维复合丝绸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75551发布日期:2023-08-09 19:0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支多组分纤维复合丝绸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服装面料领域,具体是一支多组分纤维复合丝绸面料。


背景技术:

1、中国丝绸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伟大发明创造,其丝绸面料(桑蚕丝)的天然性、绿色环保、抗静电等独有特性比任何其他纤维材料更接近人类皮肤,被誉为“纤维皇后”。但是,单一材料的丝绸面料价格昂贵、色牢度不高、耐磨偏低及面料挺括度等先天不足之处,导致消费群体狭小,价格令广大消费者望而却步,制约着该类产品推广,严重地阻碍了丝绸产业的发展。

2、传统丝绸面料产品多为以桑蚕丝为单一原料,通过对经线与纬线的不同工艺进行纤维组织排序,即平面织物工艺、交织织物工艺、提花织物等工艺织造而成。所生产出的丝绸面料虽然织造工艺有所变化,但其产品原材料大多以桑蚕丝为主。具有质地柔软、亲肤环保、滑爽透气等优点,但是价格较贵、容易折皱、不够耐磨及退色较快等不足也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

3、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丝绸商品消费结构已从过去的单一品种结构向纤维原料多元化、织物风格多样化、整理功能化、品种发展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尽可能保留其桑蚕丝原有优点的同时,弥补其先天不足,成为行业技术新要求。目前,根据不同纤维(天然纤维、人造纤维)特性,对其进行复合交织,在色牢度、耐磨度、着色度等方面进行的不同纤维比例配比与试验,研制出类似丝绵、丝毛、丝竹等交织新产品,但受技术、价格及市场等原因,现有多组分复合丝绸产品纤维成分大多在1-3种。而桑蚕丝与不同的限位的织物组合面料会形成各自差别化的多组分产品,其内在属性均不相同,如何进一步科学配方纤维种类,充分展现丝绸纤维与其他纤维的优势同时,借助其他纤维的差别化特点弥补其丝绸天然的不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支多组分纤维复合丝绸面料,采用桑蚕丝与棉、莱赛尔、莫代尔等四种纤维的多组分、差别化原料,通过对原料配比、组织结构、花型、配色、织造以及练染整等工艺的技术研究,运用交织、提花等方法,进行复合丝绸产品的生产,使得生产的复合丝绸面料的色牢度、耐磨度均得以提高,在较大程度弥补了原单一纤维的不足,其产品综合成本明显降低。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支多组分纤维复合丝绸面料,所述复合丝绸面料包括桑蚕丝与棉、莱赛尔、莫代尔;所述桑蚕丝为经线,所述棉、莱赛尔、莫代尔为纬线。

3、本发明在织物的品种设计上,针对现有cad软件对自设特殊结构纱线及由原材料变化产生的织物外观变化,以及素色织物交织状况的仿真模拟存在一定局限,研究采用了适宜原料成分、结构复杂的机织物的计算机与人工交互式构建、设计、修改的设计模式,提高了织物的仿真效果,有利创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通过建立自设系统纱线纤维库和对应的织纹库,确定了生产织物的原料。然后通过系统的生产技术性实验,对分类织物工艺单中的原料成本核算方式采用了经验修正,使之更切合生产实际,并利于进行成本控制。所述棉、莱赛尔纤维具有较好的干、湿强度,良好的溶胀性;所述莱赛尔、莫代尔及棉纤维均有较好的耐磨性与色牢度,很好地弥补单一丝绸纤维在这方面的不足,同时较好地保留丝绸面料原有风格,产品综合成本较大幅度降低。且三者与所述桑蚕丝的复配克服了不同属性的纤维织物在生产过程中原料排队、经纬线比例、上机织造及后炼染整理各环节的特性兼容难题,充分体现其亲肤、透气、抗皱及耐磨的优点,增强了产品的适应性、新颖性及附加值,成为可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高档新型丝绸面料。

4、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所述桑蚕丝与棉、莱赛尔、莫代尔的质量比为33.9:28.6:18.9:18.6。在原料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原料之间侧组分比,使得所述桑蚕丝与棉、莱赛尔、莫代尔达到更优的材料兼容性,使得各组分纤维在性能上可以起到优势互补、兼容不足的作用,使其复合织物的舒适性和功能性都远胜单一纤维或其他任意几种纤维的织物,更具有满足当前丝绸面料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

5、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所述莫代尔纤维细度为所述桑蚕丝纤维细度的80%。使得所述纤维复合丝绸面料更加丝滑,更加接近桑蚕丝的手感;且可自然降解。

6、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所述莫代尔纤维与所述桑蚕丝纤维的线密度比为1:1.3,进一步提升织物的手感,同时保证其耐磨性、透气透湿性等。

7、一支多组分纤维复合丝绸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挑选蚕丝,并进行泡丝,随后进行烘干,将烘干的蚕丝并丝后进行捻丝,随后放入蒸筒内进行处理,最后定型后牵经处理得到经线;泡丝时间为40min-60min,冬天泡丝水温为43℃-45℃,夏天泡丝温度为40℃-43℃;蒸筒处理时间为40min,温度为80℃。

9、s2、将棉、莱赛尔、莫代尔排队,随后进行并丝得到纬线;

10、s3、将所述经线和纬线进行织造,得到复合丝绸面料。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备的所述纤维复合丝绸面料克服了纤维织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排队、经纬线比例、上机织造及后炼染整理各环节的特性兼容难题,充分体现其亲肤、透气、抗皱及耐磨的优点,增强了产品的适应性、新颖性及附加值,成为可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高档新型丝绸面料。



技术特征:

1.一支多组分纤维复合丝绸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丝绸面料包括桑蚕丝与棉、莱赛尔、莫代尔;所述桑蚕丝为经线,所述棉、莱赛尔、莫代尔为纬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支多组分纤维复合丝绸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桑蚕丝与棉、莱赛尔、莫代尔的质量比为33.9:28.6:18.9:18.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支多组分纤维复合丝绸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莫代尔纤维细度为所述桑蚕丝纤维细度的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支多组分纤维复合丝绸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莫代尔纤维与所述桑蚕丝纤维的线密度比为1:1.3。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支多组分纤维复合丝绸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支多组分纤维复合丝绸面料,所述复合丝绸面料包括桑蚕丝与棉、莱赛尔、莫代尔;所述桑蚕丝为经线,所述棉、莱赛尔、莫代尔为纬线,采用桑蚕丝与棉、莱赛尔、莫代尔等四种纤维的多组分、差别化原料,通过对原料配比、组织结构、花型、配色、织造以及练染整等工艺的技术研究,运用交织、提花等方法,进行复合丝绸产品的生产,使得生产的复合丝绸面料的色牢度、耐磨度均得以提高,在较大程度弥补了原单一纤维的不足,其产品综合成本明显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赵燕辉,王年元,李晓林,张宏伟,陈小凤,曹清明,杨平,段成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充金富春丝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