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麻类及混纺麻类面料刺痒感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62684发布日期:2023-11-23 11:2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改善麻类及混纺麻类面料刺痒感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纺织印染,具体涉及改善麻类及混纺麻类面料刺痒感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1、亚麻是人类最早发现并使用的天然纤维,由于麻类织物优异的吸湿散湿性能、防腐、抑菌等特点,以及特有的挺爽,粗犷的自然风格,是理想的夏季服装面料,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然而,由于部分麻类面料在穿着时会产生刺痒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麻类及混纺麻类服用产品推广,尤其是在高档轻薄面料中的使用,改善织物穿着时的刺痒感,是麻纺织业共同的课题。

2、通过研究表明,刺痒感为服装穿着主体的主观感觉,不同主体对刺痒感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织物的刺痒感归根结底是由织物对皮肤的刺激引起的,麻类纤维的刚性是所有纤维中最大的,尽管纤维端的细度不一定很大,布面上纤维端也能承受更大的弯曲载荷,这也是麻类及混纺麻类面料具有刺痒感的根本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改善麻类及混纺麻类面料刺痒感的加工工艺,通过结合酶处理工艺,改善了亚麻及混纺麻面料的刺痒感及穿着舒适度,手感柔软,且结合亚麻面料天然的透气、抗菌等性能,提升了面料的服用性能,酶处理工艺绿色环保。

2、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本发明所述的改善麻类及混纺麻类面料刺痒感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工序:经纬向使用亚麻及混纺麻纱线,经烧毛→退煮→氧漂→超柔软→水洗→染色→拉幅→预缩,即可得到手感柔软舒适无刺痒感的麻类及混纺麻类面料,其中:

4、超柔软工序:纤维素酶:2~4g/l,温度120℃~130℃,主风机风量50%~70%,下风机风量40%~55%,排风风量50%~70%;

5、拉幅工序:新型多元共聚硅油:10~30g/l,氨基硅柔软剂:10~30g/l,渗透剂:1~2g/l,中和酸:1~3g/l,烘房温度110~130℃,车速55~75m/min。

6、染色工序包括轧干染色、固色或冷染、冷染水洗两种染色工艺,可根据实际生产对面料颜色的需求而定。

7、优选的材料如下:

8、所述纤维素酶为cr,购自诺维信(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9、所述新型多元共聚硅油为dt-5288,购自联邦科特化工有限公司。

10、所述氨基硅柔软剂为mnn-7,购自青岛欧诺思工贸有限公司。

11、所述渗透剂为hw,购自昂高化工(中国)有限公司。

12、所述中和酸为na,购自上海雅运纺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发明生产方式具有连续性,可以实现大货的连续化生产;

15、2、本发明超柔软工序使用纤维素酶结合机械拍打力改善面料手感,且清除布面毛羽,改善面料刺痒感,利用酶的专一性、低温反应性及高效性等性能,改善面料刺痒感使面料柔软且富有弹性;本发明使用的酶处理工艺无毒无害,用量少,产生废水可生物降解,无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16、3、本发明拉幅工序选用对麻类及混纺麻类面料刺痒感改善最大的柔软剂进行复配,且手感也提升较大,提升面料的穿着舒适度;

17、4、本发明整理后的面料经测试各项指标如下:

18、1)断裂强力:jis l 1096:2010/8.14.1 a测试方法,经向:147n,纬向:147n;

19、2)撕裂强力:jis l 1096:2010/8.17.4 d测试方法,经向:9.8n,纬向:9.8n;

20、3)缝线滑移:jis l 1096:2010/8.23.1 b测试方法,经纬向均为117.77n 5mm;

21、4)水洗尺寸变化率:jis l 1930 c4m测试方法,经纬向均为0~-5%;

22、5)面料刺痒感:经5~10人进行试穿,面料无刺痒感。



技术特征:

1.一种改善麻类及混纺麻类面料刺痒感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经纬向使用亚麻及混纺麻纱线,经烧毛→退煮→氧漂→超柔软→水洗→染色→拉幅→预缩,即可得到手感柔软舒适无刺痒感的麻类及混纺麻类面料;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麻类及混纺麻类面料刺痒感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酶为cr。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麻类及混纺麻类面料刺痒感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多元共聚硅油为dt-528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麻类及混纺麻类面料刺痒感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硅柔软剂为mnn-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麻类及混纺麻类面料刺痒感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剂为hw。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麻类及混纺麻类面料刺痒感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酸为na。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纺织印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改善麻类及混纺麻类面料刺痒感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工序:经纬向使用亚麻及混纺麻纱线,经烧毛→退煮→氧漂→超柔软→水洗→染色→拉幅→预缩,其中:超柔软工序:纤维素酶2~4g/L,温度120℃~130℃,主风机风量50%~70%,下风机风量40%~55%,排风风量50%~70%;拉幅工序:新型多元共聚硅油10~30g/L,氨基硅柔软剂10~30g/L,渗透剂1~2g/L,中和酸1~3g/L,烘房温度110~130℃,车速55~75m/min。本发明通过结合酶处理工艺,改善了亚麻及混纺麻面料的刺痒感及穿着舒适度,手感柔软,提升了面料的服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房孝军,宋琳,张艳,苏红升,齐元章,王湘枝,辛玉洁,于婷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鲁丰织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