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涤纶染色色牢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85902发布日期:2023-09-09 12:33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涤纶染色色牢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涤纶染色牢固,具体为一种提高涤纶染色色牢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1、涤纶,学名聚酯纤维。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于1941年发明,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聚酯纤维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

2、根据专利网公开的一种提高涤纶面料染色色牢度的节水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208762695 u)中所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涤纶面料染色色牢度的节水装置,其包括:装置本体;所述的装置本体上设置有染色装置,所述的染色装置一侧端设置有冲水池,所述的冲水池前部端设置有抽水装置,所述的冲水池一侧端设置有烘干装置,及所述的染色装置与所述的冲水池与所述的烘干装置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在所述的冲水池上部端设置有喷水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通过对布料进行反复冲水挤水,使最后生产的面料色牢度高,同时重复用水利用率高,节约用水。

3、针对上述描述内容,申请人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4、上述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上述装置对涤纶染色时,因涤纶通过染色区域时间太短,并且未设置有加热系统,会使得染料不能够充分与涤纶进行接触,从而导致涤纶在染色时导致不够均匀,并且染色后长时间在空气中保持潮湿状态从而发生氧化,导致染色体不能够与涤纶之间进行融合,从而导致染色效果较差,因此需要改进出一种提高涤纶染色色牢度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涤纶染色色牢度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涤纶染色色牢度的装置,包括涤纶染色箱,所述涤纶染色箱右侧设置有浸泡机构,所述涤纶染色箱左侧设置有加固机构;

3、所述加固机构包括风干组件与回收组件与挤压组件,所述风干组件设置在涤纶染色箱顶部,所述回收组件设置在涤纶染色箱底部,所述挤压组件设置在涤纶染色箱内部。

4、优选的,所述浸泡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安装在涤纶染色箱背部,所述底座顶部转动安装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外侧螺纹安装有支撑架,所述升降螺杆底部固定安装有双向异步电机,所述双向异步电机输出端转动安装有同步带,所述支撑架正面转动安装有传送滚筒,所述涤纶染色箱顶部固定安装有插销梁,所述插销梁内部滑动安装有插销板,对涤纶进行浸泡。

5、优选的,所述升降螺杆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升降螺杆均贯穿支撑架底部,所述传送滚筒设置有五个,且五个传送滚筒远离支撑架一端转动安装有限位板,所述涤纶染色箱正面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轴,且限位轴外侧滑动安装有限位板,调整涤纶进行升降。

6、优选的,所述风干组件包括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固定安装在涤纶染色箱顶部,所述涤纶染色箱顶部内侧固定安装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部转动安装有扇叶,所述过滤板内部固定安装有加热管,所述涤纶染色箱左侧内壁转动安装有滚动轴,对涤纶进行风干处理。

7、优选的,所述加热管设置有九个,且九个加热管均设置在保护壳顶部,使得空气进行升温。

8、优选的,所述回收组件包括水管二,所述水管二固定安装在涤纶染色箱正面,所述水管二远离涤纶染色箱正面一端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远离水管二一端固定安装有水管一,所述涤纶染色箱内部底侧固定安装有恒温棒,对挤压染料进行回收。

9、优选的,所述水管二远离水泵一端贯穿涤纶染色箱底部正面,所述水管一远离水泵一端贯穿涤纶染色箱顶部正面,运输染料。

10、优选的,所述挤压组件包括螺纹块,所述螺纹块固定安装在涤纶染色箱正面内侧,所述螺纹块内部螺纹安装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顶部固定安装有螺帽,所述螺纹轴底部转动安装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正面固定安装有弹簧轴,所述弹簧轴正面转动安装有挤压轴一,所述涤纶染色箱背部固定安装有纯铜电机,所述纯铜电机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挤压轴二,对涤纶表面染料进行挤压。

11、优选的,所述挤压轴一贯穿涤纶染色箱背部,所述升降块内部滑动安装有限位杆,且限位杆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限位杆均贯穿升降块,对升降进行微调。

12、优选的,所述螺纹轴与螺纹块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螺纹轴均贯穿螺纹块顶部,能够调整对涤纶挤压松紧度。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涤纶染色色牢度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提高涤纶染色色牢度的装置,当涤纶通过染料浸泡完成后,通过手动转动螺帽,当螺帽转动时通过与螺纹轴之间固定安装,使得螺纹轴进行旋转,当螺纹轴转动时通过与螺纹块之间螺纹安装使得挤压轴一进行上下调节升降,这样能够将浸泡完成后的涤纶通过挤压将大部分水与涤纶进行分离,再通过将风扇与加热管通电,这样涤纶在浸泡后快速达到干燥状态,保证涤纶潮湿长时间处于空气中造成氧化,从而包装涤纶的染色效率。

15、2、该提高涤纶染色色牢度的装置,通过涤纶在传送滚筒外侧传动,再通过将双向异步电机通电,当双向异步电机通电时,通过与升降螺杆之间固定安装使得升降螺杆进行转动,当升降螺杆转动时通过与支撑架之间螺纹安装装,使得支撑架进行升降,这样能通过多个传送滚筒使得涤纶染色时间增加,能够完全浸泡在染料内部没这样能够使得涤纶染色度得到平衡。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涤纶染色色牢度的装置,包括涤纶染色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染色箱(1)右侧设置有浸泡机构(2),所述涤纶染色箱(1)左侧设置有加固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涤纶染色色牢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机构(2)包括底座(27),所述底座(27)固定安装在涤纶染色箱(1)背部,所述底座(27)顶部转动安装有升降螺杆(24),所述升降螺杆(24)外侧螺纹安装有支撑架(23),所述升降螺杆(24)底部固定安装有双向异步电机(26),所述双向异步电机(26)输出端转动安装有同步带(25),所述支撑架(23)正面转动安装有传送滚筒(22),所述涤纶染色箱(1)顶部固定安装有插销梁(21),所述插销梁(21)内部滑动安装有插销板(2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涤纶染色色牢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螺杆(24)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升降螺杆(24)均贯穿支撑架(23)底部,所述传送滚筒(22)设置有五个,且五个传送滚筒(22)远离支撑架(23)一端转动安装有限位板,所述涤纶染色箱(1)正面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轴,且限位轴外侧滑动安装有限位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涤纶染色色牢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干组件(31)包括过滤板(311),所述过滤板(311)固定安装在涤纶染色箱(1)顶部,所述涤纶染色箱(1)顶部内侧固定安装有保护壳(313),所述保护壳(313)内部转动安装有扇叶(314),所述过滤板(311)内部固定安装有加热管(312),所述涤纶染色箱(1)左侧内壁转动安装有滚动轴(3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涤纶染色色牢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312)设置有九个,且九个加热管(312)均设置在保护壳(313)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涤纶染色色牢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组件(32)包括水管二(322),所述水管二(322)固定安装在涤纶染色箱(1)正面,所述水管二(322)远离涤纶染色箱(1)正面一端固定安装有水泵(323),所述水泵(323)远离水管二(322)一端固定安装有水管一(321),所述涤纶染色箱(1)内部底侧固定安装有恒温棒(3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提高涤纶染色色牢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二(322)远离水泵(323)一端贯穿涤纶染色箱(1)底部正面,所述水管一(321)远离水泵(323)一端贯穿涤纶染色箱(1)顶部正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涤纶染色色牢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33)包括螺纹块(335),所述螺纹块(335)固定安装在涤纶染色箱(1)正面内侧,所述螺纹块(335)内部螺纹安装有螺纹轴(334),所述螺纹轴(334)顶部固定安装有螺帽(333),所述螺纹轴(334)底部转动安装有升降块(336),所述升降块(336)正面固定安装有弹簧轴(337),所述弹簧轴(337)正面转动安装有挤压轴一(331),所述涤纶染色箱(1)背部固定安装有纯铜电机(338),所述纯铜电机(338)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挤压轴二(33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提高涤纶染色色牢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轴一(331)贯穿涤纶染色箱(1)背部,所述升降块(336)内部滑动安装有限位杆,且限位杆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限位杆均贯穿升降块(336)。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提高涤纶染色色牢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轴(334)与螺纹块(335)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螺纹轴(334)均贯穿螺纹块(335)顶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涤纶染色牢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提高涤纶染色色牢度的装置,包括涤纶染色箱,涤纶染色箱右侧设置有浸泡机构,涤纶染色箱左侧设置有加固机构,加固机构包括风干组件与回收组件与挤压组件,风干组件设置在涤纶染色箱顶部,回收组件设置在涤纶染色箱底部。通过手动转动螺帽,当螺帽转动时通过与螺纹轴之间固定安装,使得螺纹轴进行旋转,当螺纹轴转动时通过与螺纹块之间螺纹安装使得挤压轴一进行上下调节升降,这样能够将浸泡完成后的涤纶通过挤压将大部分水与涤纶进行分离,再通过将风扇与加热管通电,这样涤纶在浸泡后快速达到干燥状态,保证涤纶潮湿长时间处于空气中造成氧化,从而包装涤纶的染色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董华,王睿,孙海涛,夏志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象山新光针织印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