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网编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17551发布日期:2023-10-22 08:00阅读:32来源:国知局
毛细网编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毛细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提高较佳毛细力及聚(含)水特性,进以提升毛细热传效能的毛细网编织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产业快速的进步,现今不少3c电子产品朝向轻、薄、短、小的设计,因此作为其内部的散热或导热作用的散热单元也需要相对薄型化诞生,因此,利用两相流变化原理的装置如热管均温板因而受到重视。然而该等两相流装置其热传性的好坏大部分取决于毛细结构。

2、参阅图8,为中国台湾专利第201525398a号公开案,其提供一种超薄热管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及其超薄热管结构,主要揭示该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5包括多条为经向的第一编织线51与多条为纬向的第二编织线52二者彼此相互重复交错编织构成,且相邻二条第一编织线51与相邻二条第二编织线52共同围设有一网目。其中,各编织线皆具有复数间隔的交接段53、以及分别串接于任二相邻所述交接段53间的复数连接段54,且各编织线的交接段53的断面形状是呈一扁状的,借以可获得一薄化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

3、然而,前述现有编织型态的毛细结构单纯仅以各单一条的第一及第二编织线51、52以重复且交错方式编织而成,且其线径(粗细、直径)皆为相同,进行经、纬方向的相互交接(交错)编织,其所构成孔隙大小均为固定,且孔隙与网目的数量亦是固定,以至于在毛细力的运用(如毛细结构区域或局部的增加含(聚)水量、横向吸水特性)太过于单一(调)限制缺乏灵活用运;

4、所以现有编织网毛细结构仅提供大小相同及数量有限的孔隙及网目用以吸附工作流体,其不足以提供两相流装置多变灵活应用及可依特性需求任意搭配的要求,以至于含水能力不足整体毛细作用力差,进而造成均温板于蒸发面处含水量不够或回水过面等原因,导致发生干烧(dry-out)及降低热传效能的问题。

5、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散热单元内的编织网毛细结构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实用新型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透过以单一条经线搭配一纬线组(由复数纬线以不同粗细与数量组成)依序以重复交叠(错)方式编织成所述毛细网编织结构,借由二者的数量比例不同与线径不同的搭配,借以增加其不同大小的孔隙与孔隙数,使本创作的毛细网编织结构具有较佳的毛细作用力与聚(含)水特性,大幅提升热传效能。

2、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毛细网编织结构,用于一两相流散热单元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3、一经线;

4、一纬线组,至少由二条不同线径的纬线组成;

5、该毛细网编织结构是利用将单一条经线搭配一纬线组分别以一第一编织方向及一第二编织方向依序以重复且交叠方式编织而成。

6、所述的毛细网编织结构,其中:该纬线组中的各纬线为不相同的线径。

7、所述的毛细网编织结构,其中:该单一条经线的线径大于或等于该纬线组的线径之和。

8、所述的毛细网编织结构,其中:该纬线组中至少一条纬线的断面形状是呈至少一个圆形截面。

9、所述的毛细网编织结构,其中:至少一条经线的断面形状是呈圆形截面或非圆形截面。

10、所述的毛细网编织结构,其中:该经线及该纬线的材质可为金属或非金属至少其一。

11、所述的毛细网编织结构,其中:其是设在该两相流散热单元内,该两相流散热单元包括一上板及一下板,该上板盖合该下板共同界定一填充有一工作液体的腔室,该毛细网编织结构设置在该腔室的该上板和/或该下板的内侧。

12、所述的毛细网编织结构,其中:该两相流散热单元为均温板、平板式热管、热管或回路式热管。

13、一种毛细网编织结构,是用于一两相流散热单元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一经线及单一纬线以两交错方向依序且重复交叠的方式编织成该毛细网编织结构,其中:

14、该毛细网编织结构的局部编织区域是以单一条经线搭配一由至少二条不同线径的纬线组成的纬线组,该经线与该纬线组二者分别以一第一编织方向及一第二编织方向依序以重复且交叠方式编织。

15、所述的毛细网编织结构,其中:其具有一对应一发热源的热源接触区及一围绕在该热源接触区外围的周边区,该周边区为该局部编织区域。

16、据此,本实用新型毛细网编织结构以单一条经线搭配一纬线组(由复数纬线以不同粗细与数量组成)相互重复且交叠编织的组合,可应用在该毛细网编织结构的全部编织区域(面积)或局部编织区域(面积),使该毛细网编织结构借此增加其不同大小的孔隙及数量,形成一种致密又强韧的网结构,进以具有更佳毛细力及聚(含)水特性与毛细作用,可有效将工作流体具有方向性的快速导流(回流)、全面扩散及聚(含)水在该两相流散热单元的蒸发面处,以有效防止蒸发面干烧,提升热交换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毛细网编织结构,用于一两相流散热单元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网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纬线组中的各纬线为不相同的线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网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单一条经线的线径大于或等于该纬线组的线径之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网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纬线组中至少一条纬线的断面形状是呈至少一个圆形截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网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经线的断面形状是呈圆形截面或非圆形截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网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经线及该纬线的材质可为金属或非金属至少其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网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是设在该两相流散热单元内,该两相流散热单元包括一上板及一下板,该上板盖合该下板共同界定一填充有一工作液体的腔室,该毛细网编织结构设置在该腔室的该上板和/或该下板的内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网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两相流散热单元为均温板或热管。

9.一种毛细网编织结构,是用于一两相流散热单元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一经线及单一纬线以两交错方向依序且重复交叠的方式编织成该毛细网编织结构,其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毛细网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一对应一发热源的热源接触区及一围绕在该热源接触区外围的周边区,该周边区为该局部编织区域。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毛细网编织结构,应用于两相流散热单元,其包括复数经线及纬线构成,利用单一条经线搭配一由至少二条线径不同粗细的纬线组成的纬线组,二者依序以重复且交叠(交错)方式编织成该毛细网编织结构,借此增加其不同大小的孔隙及孔隙数,使其可具有更佳毛细力及聚(含)水特性,进以大幅提升热传效能。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