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17562发布日期:2023-10-22 08:00阅读:42来源:国知局
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毛细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提高较佳毛细力及聚(含)水特性,进以提升毛细热传效能的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产业快速的进步,现今不少3c电子产品朝向轻、薄、短、小的设计,因此作为其内部的散热或导热作用的散热单元也需要相对薄型化诞生,因此,利用两相流变化原理的装置如热管均温板因而受到重视。然而该等两相流装置其热传性的好坏大部分取决于毛细结构。

2、参阅图6,为中国台湾专利第201525398a号公开案,其提供一种超薄热管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及其超薄热管结构,主要揭示该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5包括多条为经向的第一编织线51与多条为纬向的第二编织线52二者彼此相互重复交错编织构成,且相邻二条第一编织线51与相邻二条第二编织线52共同围设有一网目。其中,各编织线皆具有复数间隔的交接段53、以及分别串接于任二相邻所述交接段53间的复数连接段54,且各编织线的交接段53的断面形状是呈一扁状的,借以可获得一薄化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

3、然而,前述现有编织型态的毛细结构是仅单纯以单一的第一及第二编织线51、52重复交错编织而成,且其线径(粗细、直径)皆为相同,进行经、纬方向的相互交接(错)编织,其所构成孔隙大小均为固定,且孔隙与网目的数量固定有限,以至于在毛细力的运用(如毛细结构区域或局部的增加含(聚)水量、横向吸水特性)太过于单一(调)限制缺乏灵活运用;

4、所以现有编织网毛细结构仅提供大小相同及数量有限的孔隙及网目吸附工作流体,其不足以提供两相流装置灵活应用及可依特性需求任意搭配的要求,以至于含水能力不足整体毛细作用力差,进而造成在均温板于蒸发面处含水量不够或回水过面等原因,导致发生干烧(dry-out)及降低热传效能的问题。

5、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散热单元内的编织网毛细结构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透过单一条纬线搭配一组由相同粗细的复数经线的经线组,二者依序以重复且交叠(错)方式编织而成所述的网状编织毛细结构,借以增加其孔隙数,使其具有较佳毛细力与聚(含)水特性,借以提升热传效能。

2、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用于两相流散热单元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3、一经线组,至少由二条经线组成;

4、一纬线;

5、该网状编织结构是利用以一经线组搭配单一条纬线分别以一第一编织方向及一第二编织方向依序以重复且交叠方式编织而成。

6、所述的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其中:该经线组的至少一条经线的断面形状是呈至少一个圆形截面。

7、所述的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其中:该至少一条纬线的断面形状是呈圆形截面或非圆形截面。

8、所述的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其中:该经线与该纬线的材质为金属或非金属至少其一。

9、所述的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其中:该网状编织结构设在该两相流散热单元内,该两相流散热单元包含一上板及一下板,该上板盖合该下板共同界定一填充有一工作液体的腔室,该网状编织结构设置在该腔室的该上板和/或该下板的内侧。

10、所述的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其中:该两相流散热单元为均温板、热管或回路式热管。

11、所述的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其中:该经线组中的各经线为相同的线径。

12、所述的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其中:该网状编织结构全部编织区域利用一经线组搭配单一条纬线依序以重复且交叠的方式编织而成。

13、一种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是用于两相流散热单元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一经线及单一纬线依序以重复且交叠方式编织而成该网状编织结构,其中:

14、该网状编织结构的局部编织区域是以一经线组搭配单一条纬线进行编织,其中该经线组是由至少二条的经线组成,该经线组与单一条纬线分别以一第一编织方向及一第二编织方向依序以重复且交叠编织。

15、所述的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其中:该网状编织结构具有一对应发热源的热源接触区及一围绕在该热源接触区外围的周边区,该周边区为该局部编织区域。

16、借由本实用新型以单一条纬线搭配一经线组以交错且依序重复交叠方式的编织组合,可应用在该网状编织结构全部编织区域或局部编织区域,使该网状编织结构借此增加其孔隙数量,令网状编织结构具有更较佳毛细力及聚(含)水特性与毛细作用,可有效将工作流体具有方向性的快速导流(回流)、全面扩散及聚(含)水在该两相流散热单元的蒸发面处,以有效防止蒸发面干烧,提升热交换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用于两相流散热单元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经线组的至少一条经线的断面形状是呈至少一个圆形截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条纬线的断面形状是呈圆形截面或非圆形截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经线与该纬线的材质为金属或非金属至少其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网状编织结构设在该两相流散热单元内,该两相流散热单元包含一上板及一下板,该上板盖合该下板共同界定一填充有一工作液体的腔室,该网状编织结构设置在该腔室的该上板和/或该下板的内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两相流散热单元为均温板或热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经线组中的各经线为相同的线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网状编织结构全部编织区域利用一经线组搭配单一条纬线依序以重复且交叠的方式编织而成。

9.一种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是用于两相流散热单元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一经线及单一纬线依序以重复且交叠方式编织而成该网状编织结构,其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网状编织结构具有一对应发热源的热源接触区及一围绕在该热源接触区外围的周边区,该周边区为该局部编织区域。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毛细作用的网状编织结构,应用于两相流散热单元,其包含复数经线及纬线,以单一条纬线搭配一经线组(由至少二条线径相同粗细的经线组成)依序以重复且交叠(错)方式编织成该网状编织结构,借此增加其孔隙数,使其可具有更佳毛细力及的聚(含)水特性,进以大幅提升热传效能。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