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干装置及洗烘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3258发布日期:2024-04-08 11:26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烘干装置及洗烘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烘干设备的,尤其涉及一种烘干装置及洗烘一体机。


背景技术:

1、热泵烘干机进行衣服烘干时,可通过向烘干腔内循环输出干热的烘干气流,烘干气流与烘干腔内的湿润衣物接触可将衣服的水气带出,以达到烘干衣服的目的,烘干气流在此过程中始终在烘干机内循环,这样可使得烘干气流的热量流失小,提高烘干效率。

2、相关技术中,为了使烘干设备具有更好的烘干效果,可通过提升热泵装置中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尺寸规格实现,但体积过大的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的烘干组件结构不紧凑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烘干装置及洗烘一体机。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烘干装置,包括:

3、筒体组件,具有烘干腔,

4、烘干组件,具有风道,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烘干腔连通;和

5、连接部,具有导风道,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烘干腔连通;

6、其中,所述导风道的出风方向沿背离所述烘干腔的顶部的方向设置。

7、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烘干装置中,烘干组件的风道的两端与筒体组件的烘干腔连接,使得烘干组件可向烘干腔输入干热的烘干气流,并且烘干气体与待烘干物接触后形成的湿热的烘干气体可循环至烘干组件内,从而使得烘干气体可始终在烘干组件和筒体组件之间循环,降低烘干气体的热量损失。连接部的导风道的出风方向背离烘干腔的顶部,可使得干热的烘干气体通过导风道输出后可相对集中于烘干腔的底部,这样烘干气体可与烘干腔底部的待烘干物接触充分,以使本申请的烘干装置的烘干效果更佳。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道与所述烘干腔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烘干腔的侧部。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道与所述烘干腔的连接处邻近所述筒体组件的顶部。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腔为筒状结构,所述导风道与所述烘干腔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烘干腔的轴向轴部。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道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烘干腔的轴线呈夹角设置。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道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烘干腔的轴线的夹角小于45度。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组件设置于所述筒体组件的顶部。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导风段和第二导风段,且所述第一导风段和所述第二导风段分别与所述风道和所述烘干腔连通,所述第一导风段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筒体组件的底部,所述第二导风段的出风方向背离所述烘干腔的顶部,且与所述烘干腔的轴线的夹角小于45度。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导风段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导风段内可通过的流体流量逐渐增大。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导风段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导风段的相对内壁沿相背的方向延伸。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道还包括第三导风段,所述第三导风段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段和所述第二导风段之间,所述第三导风段相对所述第一导风段和所述第二导风段弯折设置,且所述第三导风段的出风方向背离所述烘干腔的顶部。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组件开设有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与所述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孔的轴向与所述导风道的出风方向同向。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进风孔绕所述筒体组件的端部中心设置,且多个所述进风孔沿所述筒体组件的端部的径向分布,在所述进风孔与所述导风道的出风方向相对的情况下,所述进风孔的轴向与所述导风道的出风方向同向。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组件还开设有第四导风段,所述第四导风段设置于所述风道和所述进风孔之间,所述第四到导风段的出风方向也与所述风道的出风方向同向。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多个导风板,所述进风孔的相背两侧均设置有相邻的所述导风板,相邻所述导风板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第四导风段。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组件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间隔套设于所述内筒,且所述内筒可相对所述外筒转动,所述烘干腔设置于所述内筒,所述进风孔开设于所述内筒,所述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内筒。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进风孔和所述第四导风段与所述导风道的出风方向相对的情况下,所述进风孔的轴向和所述第四导风段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导风道的出风方向同向。

24、第二方面,基于上文的烘干装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洗烘一体机,包括上文的烘干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道(410)与所述烘干腔(210)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烘干腔(210)的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道(410)与所述烘干腔(210)的连接处邻近所述筒体组件(200)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腔(210)为筒状结构,所述导风道(410)与所述烘干腔(210)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烘干腔(210)的轴向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道(410)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烘干腔(210)的轴线呈夹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道(410)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烘干腔(210)的轴线的夹角小于45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组件(300)设置于所述筒体组件(200)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道(41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导风段(411)和第二导风段(412),且所述第一导风段(411)和所述第二导风段(412)分别与所述风道和所述烘干腔(210)连通,所述第一导风段(411)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筒体组件(200)的底部,所述第二导风段(412)的出风方向背离所述烘干腔(210)的顶部,且与所述烘干腔(210)的轴线的夹角小于45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导风段(412)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导风段(412)内可通过的流体流量逐渐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导风段(412)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导风段(412)的相对内壁沿相背的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道(410)还包括第三导风段(413),所述第三导风段(413)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段(411)和所述第二导风段(412)之间,所述第三导风段(413)相对所述第一导风段(411)和所述第二导风段(412)弯折设置,且所述第三导风段(413)的出风方向背离所述烘干腔(210)的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组件(200)开设有进风孔(241),所述进风孔(241)与所述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孔(241)的轴向与所述导风道(410)的出风方向同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孔(24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进风孔(241)绕所述筒体组件(200)的端部中心设置,且多个所述进风孔(241)沿所述筒体组件(200)的端部的径向分布,在所述进风孔(241)与所述导风道(410)的出风方向相对的情况下,所述进风孔(241)的轴向与所述导风道(410)的出风方向同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组件(200)还开设有第四导风段(251),所述第四导风段(251)设置于所述风道和所述进风孔(241)之间,所述第四到导风段的出风方向也与所述风道的出风方向同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多个导风板(250),所述进风孔(241)的相背两侧均设置有相邻的所述导风板(250),相邻所述导风板(250)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第四导风段(25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组件(200)包括内筒(240)和外筒(230),所述外筒(230)间隔套设于所述内筒(240),且所述内筒(240)可相对所述外筒(230)转动,所述烘干腔(210)设置于所述内筒(240),所述进风孔(241)开设于所述内筒(240),所述导风板(250)设置于所述内筒(240)。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风孔(241)和所述第四导风段(251)与所述导风道(410)的出风方向相对的情况下,所述进风孔(241)的轴向和所述第四导风段(251)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导风道(410)的出风方向同向。

18.一种洗烘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烘干装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烘干装置及洗烘一体机,属于烘干设备的技术领域,以解决目前的烘干装置的烘干效率低的技术问题,烘干装置包括筒体组件、烘干组件和连接部,烘干组件内的风道的两端均与筒体组件内烘干腔连通,连接部内的导风道一端与风道的出风口连接,导风道的另一端与烘干腔连接。连接部的导风道的出风方向背离烘干腔的顶部,可使得干热的烘干气体通过导风道输出后可相对集中于烘干腔的底部,这样烘干气体可与烘干腔底部的待烘干物接触充分,以使本申请的烘干装置的烘干效果更佳。

技术研发人员:王仕棋,曹正,赵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9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