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99206发布日期:2024-04-23 11:18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缝纫机,涉及一种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1、缝纫机在缝制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旋梭和针杆摆动架等进行润滑,而传统的润滑需要自己对其加注润滑油等,这样造成了润滑油容易滴落在缝制布料上,并且不能根据具体的油量降低而持续性供油,导致了缝纫机的润滑效果较差。

2、因此现有的缝纫机设置有润滑油的自动循环供油系统,如中国专利申请【授权公告号:cn106167960b】公开了一种特种缝纫机的自动循环供油系统,包括机臂供油油路、机头供油油路、机头恒油油路、主恒压溢流油路和出油装置,出油装置包括油泵组件,油泵组件设置在缝纫机壳体内的油盘中,机臂供油油路包括第一恒压溢流滤油装置、机臂供油管道和机臂回油通道,机臂回油通道与油盘相连通,缝纫机的机臂与油泵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恒压溢流滤油装置,并且机臂、第一恒压溢流滤油装置和油泵组件三者通过机臂供油通道连通,机头供油油路包括第二恒压溢流滤油装置,主恒压溢流油路包括主恒压溢流装置和主溢流管道,第一恒压溢流滤油装置、二恒压溢流滤油装置和主恒压溢流装置均设置有溢流阀,溢流阀包括溢流阀本体,溢流阀本体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相交处设置有挡油钢珠,挡油钢珠后部压紧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一端顶紧在挡油钢珠上,另一端顶紧在溢流阀本体上。

3、上述结构中的第一恒压溢流滤油装置、二恒压溢流滤油装置和主恒压溢流装置均通过溢流阀来控制油量润滑的大小,是通过挡油钢珠和压缩弹簧的设置,当油量过多时,油压直接将挡油钢珠顶开,使得油液流入到溢流阀本体内,但是由于溢流阀本体内是采用压缩弹簧的设置,因此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生锈等情况,且压缩弹簧的弹性也会出现减退,因此导致在长时间使用后,润滑油的油量控制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的缝纫机润滑系统中的油量控制不稳定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包括油壶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壶外壳包括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上端开设有进油口,所述容纳腔的下端开设有出油口,所述容纳腔内设有能将出油口堵住的浮球,所述浮球在容纳腔内油液浮力下能浮起使出油口与容纳腔连通,所述进油口上滑动连接有插销,所述浮球上浮时能推动插销嵌入进油口内并堵住进油口。

4、工作原理:润滑油从进油口进入到容纳腔内,容纳腔内的润滑油会使浮球浮起,此时润滑油可从油壶外壳下端的出油口流出,当容纳腔内的润滑油较多时,浮球向上浮动并推动插销嵌入进油口内将进油口堵住,使得进油口的润滑油暂时不能进入到油壶外壳内,而当容纳腔内的润滑油部分流出后,浮球随着润滑油的流出向下移动,插销在没有浮球的推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进油口再次与容纳腔连通,从而保证了容纳腔下部润滑油的容量基本维持恒定,保证出油口流出的油液速度恒定,并没有采用弹簧等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老化减退的零件,而是利用润滑油对浮球的浮力来实现的油量控制,因此在长时间使用后依旧能保证油量控制的稳定性。

5、在上述的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所述油壶外壳的上端连接有嵌入进油口内的进油套,所述进油套的中部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中部开设有能与容纳腔连通的过油孔,所述插销的上端具有能插入过油孔内将过油孔封堵的堵头。

6、导流板的设置,使得插销的堵头更容易将过油孔堵住,而由于进油套是嵌入到进油口内的,从而实现了堵头将进油口封堵,并且减少封堵的接触面积,使得插销更容易实现封堵,进而提升了油量控制结构的稳定性。

7、在上述的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中,所述堵头的上端呈圆锥形或圆球形。

8、堵头形状的设置,使得在封堵过程中是逐渐将过油孔封堵的,因此在封堵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较小,并且堵头与导流板是线接触,使得当容纳腔内润滑油油液减少后,可快速的打开过油孔,进而使得供油更加及时,提升油量控制结构供油的及时性。

9、在上述的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中,所述进油套上具有小径端和大径端,所述小径端位于油壶外壳外,所述小径端的直径小于大径端的直径,且导流板设置在小径端和大径端之间。

10、大径端和小径端的设置,使得油液能快速的通过导流板的过油孔进入到大径端处,并在大径端处进行缓冲,通过大径端与插销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容纳腔内,使得进入到容纳腔内的油液更加稳定。

11、在上述的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中,所述插销的外侧壁具有多条支撑棱,所有支撑棱沿插销周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支撑棱之间形成能与过油孔连通的过油通道,所述支撑棱的外侧壁与进油套的内侧壁相贴近。

12、支撑棱的设置,一方面使得油液能快速的通过过油通道进入到容纳腔内,另一方面也能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使得插销沿着进油套上下滑动时,插销能稳定的沿着进油套上下滑动,而不会发生径向的偏移,进一步的提升了油液流动的稳定性。

13、在上述的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中,所述插销下端具有与浮球相抵靠的圆板。

14、圆板的设置,增加浮球与插销的接触面积,便于浮球快速的推动插销向上移动,提升插销截断的效率。

15、在上述的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中,所述油壶外壳的上端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容纳腔连通的通气孔。

16、通气孔的设置,维持容纳腔内气压的平衡,使得浮球仅仅是受到润滑油浮力的影响,保证油量控制结构的稳定性。

17、在上述的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中,所述油壶外壳包括上壳体和盖合在上壳体上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下边沿具有向上凹陷的限位环槽,所述下壳体的上端具有向上凸起的呈环形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嵌入限位环槽内。

18、采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结构,使得浮球、进水套和插销的安装更加方便,并且当容纳腔内油液残渣较多时也方便清理。

19、在上述的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中,所述上壳体的内侧壁具有呈圆台形的导向面一,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壁具有呈圆台形的导向面二,所述导向面一与导向面二正对设置,且导向面一的大直径端与导向面二的大直径端相互靠近。

20、导向面一和导向面二的设置,实现了对浮球的限位,使得浮球在浮动过程中不易发生较大的偏移,避免浮球浮起后不能将插销顶起,提升了油量控制结构的稳定性。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具有的优点:

22、1、没有采用弹簧等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老化减退的零件,而是利用润滑油对浮球的浮力来实现的油量控制,因此在长时间使用后依旧能保证油量控制的稳定性。

23、2、堵头形状的设置,使得在封堵过程中是逐渐将过油孔封堵的,因此在封堵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较小,并且堵头与导流板是线接触,使得当容纳腔内润滑油油液减少后,可快速的打开过油孔,进而使得供油更加及时,提升油量控制结构供油的及时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包括油壶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壶外壳(1)包括容纳腔(11),所述油壶外壳(1)的上端开设有进油口(12),所述油壶外壳(1)的下端开设有出油口(13),所述进油口(12)和出油口(13)均与容纳腔(11)连通,所述容纳腔(11)内设有能将出油口(13)堵住的浮球(2),所述浮球(2)在容纳腔(11)内油液浮力下能浮起使出油口(13)与容纳腔(11)连通,所述进油口(12)上滑动连接有插销(3),所述浮球(2)上浮时能推动插销(3)嵌入进油口(12)内并堵住进油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壶外壳(1)的上端连接嵌入进油口(12)内的进油套(4),所述进油套(4)的中部设有导流板(43),所述导流板(43)中部开设有能与容纳腔(11)连通的过油孔(43a),所述插销(3)的上端具有能插入过油孔(43a)内将过油孔(43a)封堵的堵头(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31)的上端呈圆锥形或圆球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套(4)上具有小径端(42)和大径端(41),所述小径端(42)位于油壶外壳(1)外,所述小径端(42)的直径小于大径端(41)的直径,且导流板(43)设置在小径端(42)和大径端(4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3)的外侧壁具有多条支撑棱(32),所有支撑棱(32)沿插销(3)周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支撑棱(32)之间形成能与过油孔(43a)连通的过油通道(33),所述支撑棱(32)的外侧壁与进油套(4)的内侧壁相贴近。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3)下端具有与浮球(2)相抵靠的圆板(34)。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壶外壳(1)的上端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容纳腔(11)连通的通气孔(14)。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壶外壳(1)包括上壳体(15)和盖合在上壳体(15)上的下壳体(16),所述上壳体(15)的下边沿具有向上凹陷的限位环槽(15a),所述下壳体(16)的上端具有向上凸起的呈环形的定位环(16a),所述定位环(16a)嵌入限位环槽(15a)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5)的内侧壁具有呈圆台形的导向面一(15b),所述下壳体(16)的内侧壁具有呈圆台形的导向面二(16c),所述导向面一(15b)与导向面二(16c)正对设置,且导向面一(15b)的大直径端与导向面二(16c)的大直径端相互靠近。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缝纫机润滑系统中的油量控制不稳定的问题。本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包括油壶外壳,油壶外壳包括容纳腔,容纳腔的上端开设有进油口,容纳腔的下端开设有出油口,容纳腔内设有能将出油口堵住的浮球,浮球在容纳腔内油液浮力下能浮起使出油口与容纳腔连通,进油口上滑动连接有插销,浮球上浮时能推动插销嵌入进油口内并堵住进油口。本缝纫机润滑系统的油量控制结构利用润滑油对浮球的浮力来实现的油量控制,因此在长时间使用后依旧能保证油量控制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玉春,缪紫薇,严林鑫,何海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工缝制机械(浙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1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