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羊毛纤维亲水性处理工艺,属于羊毛处理。
背景技术:
1、毛纤维主要由蛋白质(97%)组成,具有复杂的形态和化学结构,纤维的组织结构分为鳞片层、皮层和髓质等三层。此外,羊毛纤维还存在结构脂质(约2%)和其他化合物(约1%)。羊毛的最外层为特殊的鳞片层结构,该结构虽然仅占羊毛总量的10%,却给羊毛的染整加工及其服用性能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方面,鳞片层的存在使得纤维具有“定向摩擦效应”,从而导致羊毛容易发生毡缩变形;另一方面,鳞片层中存在疏水性极强的类脂结构,以及大量的酰胺键交联和二硫键横向交联,这使得羊毛的鳞片层结构异常致密,严重阻碍了各种化学整理剂在纤维表面的铺展和吸附,影响羊毛的亲水性、染色、印花以及各种整理。目前对于羊毛纤维的改性手段主要分为物理刻蚀、化学修饰和生物酶消蚀。其中物理刻蚀如等离子体处理、超声波处理等可以将鳞片层全部或部分剥落。化学改性如二氯异氰尿酸钠、过气化氢等可以将二硫键氧化成磺酸基,或者赋予羊毛纤维表面极性基团进而产生新的表面特性。生物酶可使羊毛角蛋白肽键发生部分降解,可以羊毛纤维表面极性基团的数量来提高亲水性。由于有机卤化物的排放及损伤可控性差、生产成本高等原因,并且所制备羊毛纤维亲水性持久性差。如何提高羊毛纤维的亲水性并且能够保持技术性,成为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羊毛纤维亲水性处理工艺,可以提高羊毛纤维的亲水性。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3、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羊毛纤维亲水性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4、s1、预处理:是指按照1:10-15的浴比将羊毛散纤维或羊毛毛条浸渍预处理液,在50℃-70℃温度下浸渍45-60min,并烘干;
5、所述预处理液为括盐酸羟胺溶液,并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6-6.5;所述预处理液中还包括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乙醇胺和异丙二胺;
6、s2、羊毛亲水性改性:是指按照1:10-15的浴比将经过预处理的羊毛散纤维或羊毛毛条浸渍亲水改性处理液,并用氨水调节ph值为8-8.5;在50℃-70℃温度下浸渍45-60min,并烘干;
7、所述亲水改性处理液包括l-半胱氨酸、甲硫氨酸、乳酸链球菌素和硫代酰胺。
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盐酸羟胺溶液中盐酸羟胺的用量为所处理羊毛纤维重量的5-10%。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亲水改性处理液中包括10-15wt%的l-半胱氨酸、10-15wt%的甲硫氨酸、5-10wt%的乳酸链球菌素和5-10wt%的硫代酰胺。
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盐酸羟胺溶液中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的用量为10-15g/l、乙醇胺的用量为4-6g/l和异丙二胺的用量为5-10g/l。
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亲水改性处理液还包括丝素蛋白和碳化二亚胺;所述丝素蛋白的用量为5-8wt%、碳化二亚胺的用量为1-3wt%。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羊毛纤维亲水性处理,在预处理阶段可以通过亲核取代将羊毛纤维表面硫酯键及部分的氧酯键发生断裂,将其表面的脂质去除,并可以打开二硫键并重建。并且通过后续所使用的l-半胱氨酸等物质进一步的增加亲水性基团,从而提高其亲水效果。所使用的乳酸链球菌素可以提高羊毛纤维的抗菌效果。
1.一种羊毛纤维亲水性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羊毛纤维亲水性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盐酸羟胺溶液中盐酸羟胺的用量为所处理羊毛纤维重量的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羊毛纤维亲水性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改性处理液中包括10-15wt%的l-半胱氨酸、10-15wt%的甲硫氨酸、5-10wt%的乳酸链球菌素和5-10wt%的硫代酰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羊毛纤维亲水性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盐酸羟胺溶液中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的用量为10-15g/l、乙醇胺的用量为4-6g/l和异丙二胺的用量为5-10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羊毛纤维亲水性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改性处理液还包括丝素蛋白和碳化二亚胺;所述丝素蛋白的用量为5-8wt%、碳化二亚胺的用量为1-3w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