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53156发布日期:2025-02-06 17:29阅读:6来源:国知局
吸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缝纫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风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模板缝纫机在对弹性布料进行缝纫时,由于布料的弹性会产生对布料的定型困难,上料困难等问题,通常情况下利用专门的缝纫机压脚用于对弹性布料进行压紧,可以有效地防止弹性布料在缝纫过程中不会被拉伸和扭曲。

2、然而,利用缝纫机压脚对弹性布料进行压紧时,由于压脚对弹性布料的单点固定,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人工一边进行对折、重合动作一边进行车缝,使得利用压脚辅助完成车缝操作时,折叠后的弹性布料可能随时会出现回弹、变形的情况,不利于后续的模板固定操作,进而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模板缝纫机难以对弹性布料进行定形,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风装置,包括:安装架体;支撑平台,设置在安装架体上,支撑平台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吸风口;转换组件,包括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进风口与出风口连通,多个第一吸风口分别与第一进风口连通;风机部件,与出风口连接,以通过风机部件进行吸风,使气体依次流经多个第一吸风口、第一进风口及出风口以在多个第一吸风口处形成吸力,以使弹性布料在第一安装板上无法变形。

3、进一步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安装槽,第一安装板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槽内,第一安装板与安装槽的槽底壁之间形成吸风间隙,第一进风口与安装槽连通,以使多个第一吸风口通过吸风间隙与第一进风口连通。

4、进一步地,沿第一吸风口至第一进风口的方向,安装槽的开口边沿处设置有台阶面,台阶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多个第一连接孔与多个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第一安装板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槽内。

5、进一步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板,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安装孔,第二安装板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孔内,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吸风口,第二吸风口分别与吸风间隙和第一进风口连通。

6、进一步地,安装槽的槽底壁上沿安装孔的开口边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孔,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第四连接孔,多个第三连接孔与多个第四连接孔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第二安装板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孔内。

7、进一步地,第二安装板包括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第二吸风口开设在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的连接处,沿第二吸风口的轴线方向第一板段的外周长大于第二板段的外周长,多个第四连接孔分别设置在第一板段上,第一板段用于与安装槽的槽底壁连接。

8、进一步地,转换组件还包括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相对设置,第二进风口可选择地与出风口连通,以使风机部件通过第二进风口进行吸风。

9、进一步地,转换组件还包括外壳主体,外壳主体内具有吸风腔体,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及出风口分别设置在外壳主体上并与吸风腔体连通,吸风腔体内设置有调节部件,调节部件分别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配合连接,以使第一进风口或第二进风口与吸风腔体连通。

10、进一步地,调节部件包括:驱动件;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分别与驱动件的相对两端连接,第一配合件与第一进风口相互配合地设置,第二配合件与第二进风口相互配合地设置,以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相对运动以封堵第一进风口或第二进风口。

11、进一步地,调节部件还包括:两个支撑件,分别与外壳主体的内壁连接,两个支撑件上均设置有固定孔,驱动件的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个固定孔上,以用于对驱动件进行支撑。

1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吸风装置包括安装架体、支撑平台、转换组件及风机部件;其中,支撑平台设置在安装架体上,支撑平台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吸风口;转换组件包括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进风口与出风口连通,多个第一吸风口分别与第一进风口连通;风机部件与出风口连接,以通过风机部件进行吸风,使气体依次流经多个第一吸风口、第一进风口及出风口以在多个第一吸风口处形成吸力,以使弹性布料在第一安装板上无法变形。上述设置,支撑平台上设置有用于承载弹性布料的第一安装板,由于第一安装板上具有多个第一吸风口,且多个第一吸风口分别经转换组件的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后与风机部件连接,进而通过风机部件进行吸风操作,使得气体分别从多个第一吸风口处流入并流经第一进风口从出风口流出至风机部件内,从而在多个第一吸风口处形成吸力以用负压吸风的方式吸住位于第一安装板上的弹性布料,使折叠后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的弹性布料无法回弹、变形,进而为后续的模板固定操作提供方便,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模板缝纫机难以对弹性布料进行定形,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吸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20)上设置有安装槽(22),所述第一安装板(2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槽(22)内,所述第一安装板(21)与所述安装槽(22)的槽底壁之间形成吸风间隙,所述第一进风口(31)与所述安装槽(22)连通,以使多个所述第一吸风口(210)通过所述吸风间隙与所述第一进风口(3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吸风口(210)至所述第一进风口(31)的方向,所述安装槽(22)的开口边沿处设置有台阶面(221),所述台阶面(22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222),所述第一安装板(2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211),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222)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211)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安装板(2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槽(2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2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板(23),所述安装槽(22)的槽底开设有安装孔(223),所述第二安装板(23)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孔(223)内,所述第二安装板(23)上设置有第二吸风口(231),所述第二吸风口(231)分别与所述吸风间隙和所述第一进风口(3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2)的槽底壁上沿所述安装孔(223)的开口边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孔(224),所述第二安装板(23)上设置有多个第四连接孔(232),多个所述第三连接孔(224)与多个所述第四连接孔(232)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所述第二安装板(23)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孔(223)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23)包括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所述第二吸风口(231)开设在所述第一板段和所述第二板段的连接处,沿所述第二吸风口(231)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板段的外周长大于所述第二板段的外周长,多个所述第四连接孔(23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板段上,所述第一板段用于与所述安装槽(22)的槽底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组件(30)还包括第二进风口(33),所述第二进风口(33)与所述第一进风口(3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进风口(33)可选择地与所述出风口(32)连通,以使所述风机部件(40)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33)进行吸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组件(30)还包括外壳主体(34),所述外壳主体(34)内具有吸风腔体,所述第一进风口(31)、所述第二进风口(33)及所述出风口(32)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34)上并与所述吸风腔体连通,所述吸风腔体内设置有调节部件(35),所述调节部件(35)分别与所述第一进风口(3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33)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进风口(31)或所述第二进风口(33)与所述吸风腔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35)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35)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风装置,包括安装架体、支撑平台、转换组件及风机部件;其中,支撑平台设置在安装架体上,支撑平台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吸风口;转换组件包括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进风口与出风口连通,多个第一吸风口分别与第一进风口连通;风机部件与出风口连接,以通过风机部件进行吸风,使气体依次流经多个第一吸风口、第一进风口及出风口以在多个第一吸风口处形成吸力,以使弹性布料在第一安装板上无法变形,进而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模板缝纫机难以对弹性布料进行定形,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林铭浩,陈海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14
技术公布日:202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