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缝纫机送线的方法及所用的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351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向缝纫机送线的方法及所用的吊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缝纫机送线的方法及所用的吊架。
在工业用缝纫机上,一般将线从置于线架上的线轴沿轴向拉出,然后送至缝纫机。其原因是如果将线向上拉起,线轴不需要转动。在工业应用中,由于线轴大,为了能转动地拉出线,就需要用相当大的力,这在一般缝纫机中是不可能的。
为了向上拉出线,要通过使用一个钩子将线挂在一个吊架上,来改变从线轴到缝纫机轴线的方向,比如在线轴的正上方设置一个钩子。
如图7所示,例如将线轴10安装在线架13上,而该线架又设置在台面12上,缝纫机11也安装在该台面上。在线架13的底板14上,支持杆15穿过线轴10并支持该线轴。在底板14上,两相对端各带有钩子18的水平杆17由长杆16支持。从插在支持杆15上的线轴10上向上抽出线19,再通过水平杆17上的钩子18送至缝纫机11。
使用这种从线轴上沿轴线拉出线送至缝纫机的方法遇到很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当线轴10上的线被送至缝纫机11时,如果缝纫机运转,不会产生图中20所示的扭卷圈,因为线上有拉伸力。而遇到缝纫机停转时,例如需换缝纫材料时,线19松弛,并可能产生上述扭卷圈(如图7中点画线所示)。
此处叙述的“扭卷”指的是固定住线的一端,扭转另一端或以相反方向扭转两端的情况(参见图8a)。同样,当线沿轴线方向从线轴上拉出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见图8b)。这里的“扭卷”指的也是同样情况。
“圈扭卷”是由于扭卷在线上形成一个圈(参见图8c)。由圈扭扭卷产生的线圈叫做“扭卷圈”。
“垂直扭卷”是与线长度方向成直角地旋转线,在这种情况下,它与“扭”无关。垂直扭卷产生的圈叫做垂直扭卷圈或垂直扭圈(参见图8d)。
当线扭卷圈20出现后,扭圈线仍被通过钩子18送至缝纫机11,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即它会卡住缝纫机11上的线绷紧调节装置的调节件,或会引起很大阻力(参见图7的点划线)。结果会出现断线,严重影响缝纫机的操作,由于上、底线之间张紧度不同还会产生不平线缝,也会出现断针等问题。
因此,工业上需求一种不产生扭卷的方法,或者在有扭卷时使它到达不了缝纫机。本发明提供一种向缝纫机送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缠在线轴上的线沿轴向拉出送至缝纫机时,使得上述线轴和缝纫机之间的线在吊架上保持有由圈扭卷或垂直扭卷产生的扭卷圈。
还有一个用来送线的吊架,当缠绕在线轴上的线沿轴向拉出并送至缝纫机时,该吊架使线轴与缝纫机之间的线垂直扭卷形成扭卷圈,并将该垂直扭卷圈挂起,该吊架包括一个壳体,一个圆柱状刻度盘,它部分露出所述壳体的表面;一个用以挂线的钩子,它位于一个从所述壳体中伸出的轴的一端,所述的钩子可通过齿轮传动而随着刻度盘的转动而转动。
下面描述附图


图1表示本发明方法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中(a)、(b)分别表示扭卷圈消失实例的前视图。
图3中(a)、(b)分别表示产生垂直扭卷圈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4(a)是本发明吊架实施例的前视图,图4(b)图4(a)中吊架的分解透视图。
图5表示吊架另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6是吊架的又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7是传统的向缝纫机供线的方法的视图。
图8从(a)到(d)是扭卷圈扭卷,直扭卷的线的示意图。
本发明使用的线是缝纫机缝纫衣服等所需的线,可以是丝线、人造丝、人造纤维、棉、毛、麻线等。
线轴可以是纤维管或塑料管,线缠绕在管上,管有圆柱鼓形和锥形两种。
沿轴向拉出线是指沿线轴的轴线方向拉出线,不用精确地平行其轴线,可以是大致的方向。
使用吊架是为了挂住线,并改变它的方向。尽管一般都使用钩形吊架,但也可以使用环状吊架,将线穿进环中并挂起来。
当线挂在吊架上时,并不是简单地吊挂,而是扭出圈。该圈可以是扭卷圈,也可以是垂直扭卷圈。尽管扭圈或垂直扭圈数量没有特别限制,但最好是1至3个。圈扭卷或垂直扭卷的方向最好与从线轴上拉出线的扭卷方向相反。
吊架上挂起的扭圈在缝纫中一直保持着。当缝纫机停顿,由于线拉力减小在线轴处形成扭卷圈时,该扭圈会被吊架上的扭圈消除。其理由是(虽然还不很清楚)吊架上扭卷圈下缠绕部分的摩擦力消除了所产生的扭圈。
再有,本发明的吊架是上述方法所用的吊架。
刻度盘是圆柱状的,其周边上刻有槽,也可以是非均匀的,可以通过摩擦力轻松地转动。
一个轴用来使刻度盘与钩子啮合,它是一个长圆柱体。该钩子也可以与轴一体地制成。
钩子用来吊挂线,一般可以采用鱼钩形状。
由于这种结构,前述扭卷圈只要将线挂在钩子上并转动刻度盘时就会产生。
下面参见附图中的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图1表示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其中线19从线轴10上送至缝纫机11。线轴10上的线19通过线轴10上方的钩子18供给缝纫机11,钩子18挂住一个垂直扭卷圈2。钩子18以这种方法钩住垂直扭卷圈2,即线轴10上的线18被送线时,在垂直扭圈2下方的缠绕区1处相互摩擦。
这样,即使当扭卷圈20在线19从线轴10上拉出后立即出现在线上,也会在通过缠绕区1时被除去。如图2(a)所示,当扭卷圈20升至并接触缠绕区1时,如图2(b)所示,扭卷圈20会被相互摩擦的线19绕开。
实施例中的垂直扭卷圈2是扭卷3次后由手指勾住线19和将线挂在一个固定的钩子18上形成的。然而,如图3(a)所示,在将线19直接挂在可转动地安置的钩子21上时即能形成垂直扭卷圈2,因为可转动的钩子21可以转动以形成垂直扭卷圈12(如图3(b)所示)。
图4(a)、(b)表示本发明供线吊架3的一例,其中刻度盘32可转动地支持在一个壳体31中,而下端带钩子18的轴可转动地支持在壳体31的底部。刻度盘32从壳体31表面上的窗口38中露出一部分,使其能用手指转动。在刻度盘32的下部,有一个齿轮A34与轴33上端的齿轮B35啮合。在刻度盘32的周边上,有沿轴向的突起和槽36作为刻度盘转动的止档,它与壳体后侧的卡爪37啮合以允许刻度盘沿一个方向转动(如图4(b)所示)。还有绕刻度盘32的上端有刻度39用来在刻度盘32转动时表示钩子18转动的圈数。在该实施例中,齿轮速率是这样的,即当刻度盘转一圈时,钩子18转动5圈。
吊架30固定在线轴10上方,而线被从壳体31底部突出的钩子18挂住。线19可以被挂在钩子18上,然后送至缝纫机11,或者也可以直接送线后,将线挂在线轴10和缝纫机11之间的钩子18上。线19被钩子18挂住后,用手指转动刻度盘32使钩子18转3圈以形成垂直扭卷圈2。此时线19可送给缝纫机11。
如图5所示来固定吊架30,壳体31上表面上装有锁定件40,锁定件40最好用线架13上的水平杆17固定住。
还有,在该实施例中,锁定件40的后边开有一个通孔41,当水平杆17是平板或者吊架30安装在墙面等表面上时,可以用销插进孔41中固定。
图6表示吊架30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在壳体31上装有数字表42。由于吊架30常安装在操作者面前,看吊架上的表42很方便。结果操作者控制时间意识加强,这一优点能提高效率。
使用本发明向缝纫机供线的方法,还具有下述优点。
(1)产生的扭卷圈可以被可靠地消除。
(2)由于扭卷圈可以在送入缝纫机时消除,断线和线缝不平的弊病可以避免,从而可以提高生产力。
(3)当缝纫机停止操作时,尽管线轴和缝纫机之间线也会松弛,但由于吊架上已有的扭卷圈将一摩擦力加在一个扭卷圈下缠绕部分,线轴和缝纫机之间保持一拉紧力可完全避免出现扭卷圈。
(4)当使用本发明的吊架时,仅转动刻度盘会很容易地形成和保持垂直扭卷圈。
权利要求
1.一种向缝纫机送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缠在线轴上的线沿轴向拉出送至缝纫机时,使得上述线轴和缝纫机之间的线在吊架上保持有由圈扭卷或垂直扭卷产生的扭卷圈。
2.一个用来送线的吊架,当缠绕在线轴上的线沿轴向拉出并送至缝纫机时,该吊架使线轴与缝纫机之间的线垂直扭卷形成扭卷圈,并将该垂直扭卷圈挂起,该吊架包括一个壳体;一个圆柱状刻度盘,它部分露出所述壳体的表面;一个用以挂线的钩子,它位于一个从所述壳体中伸出的轴的一端,所述的钩子可通过齿轮传动而随着刻度盘的转动而转动。
全文摘要
一种从线轴向缝纫机供线的方法,其中通过将吊架上的线扭卷两至三次,在线轴与缝纫机之间形成扭圈后再向缝纫机送线。所用的供线吊架包括一个壳体,一个圆柱形刻度盘,它部分地露出壳体表面,一个用以挂线的钩子,它位于一个从所述壳体中伸出的轴的一端,所述的钩子可通过齿轮传动而随着刻度盘的转动而转动。
文档编号D05B47/00GK1041624SQ8910754
公开日1990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198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1988年10月3日
发明者村垣良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村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