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机出口横向运送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353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梳理机出口横向运送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安排在梳理机出口的横向运送器有关,将从至少两个旋转罗拉形成的钳口送出的纤维网,放在一个横向运送器上段上,横向运送器至少大致放在两个罗拉下方,在罗拉轴向两端附近的转向导辊之间,沿罗拉的轴向移动,横向运送器的辊子将纤维网向罗拉的一个轴向端引导,然后由围绕与罗拉轴线垂直的轴线旋转的导向器向下引导,落到横向运送器上。
在已知的横向运送器的安排中,导向件是一个辊子,与相关的转向辊相邻放置,从而连接辊子及转向辊的旋转轴线的垂直线水平伸展。形成钳口的旋转罗拉的圆柱形表面,也在水平方向上伸到辊子以外,直至作为传动而形成的瓶颈形的缩入部为止。
虽然这种已知的横向运送器安排实际的效果良好,但是,要求连续提高梳理机的输出,便要求提高梳理机收取纤维网的速度。这方法有技术限制,因为梳理纤维网是一个相对弱的结构,在横向运送器出口容易制成跑纱和松圈。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梳理纤维网的强度,同时减少形成松圈的倾向,从而可提高纤维网的收取速度。
为达这目的,本发明提出使放在横向运送器上方的罗拉,在其与导向器相关的端部,有一个阶梯形缩入部,放在横向运送器的转向位置前,导向装置的一部分放在缩入部内,有一个钳口或钳口区,在导向装置和相邻的横运送器转向辊之间形成,位于转向辊旋转轴线的边侧,并至少基本在其上方向。
通过在梳理机出口辊的阶梯形缩入部中放置导向装置的一部分,便可防止运送器上的梳理纤维网跑出与导向装置相关的转向辊以外,或形成松圈,这样可抵销因跑纱造成的梳理纤维网松弛,以及因此而降低的纤维网强度。
并且,由于将钳口或钳口区布置在转向辊区中的用时钟表示的12点与3点之间,导向装置较易抵销运送器转向时产生的,并可能降低纱条强度的离心力。这安排还可减小横向运送器和导向装置在钳口或钳口区的距离,并相当大地增高逆行时的预压缩。预压缩还能提高纱条的强度,便利随后在集纱筒上通过。这还可减少将纱筒上的纱条中的纤维剥落而阻塞纱筒的可能性,这使收取纱条的速度可超过过去的限制。
引导装置的本身可有各种形式。例如可有单个的转向导辊形式,如权利要求2所述。于是辊子的倾斜角度范围最好如权利要求3所述。结构简单易懂,而有非常高的效率。
然而,导向装置也可有若干辊子,各绕本身的轴线放置,如权利要求4所述。辊子放在一条弧线上,用于将横向运送器围绕转向辊逆行,如权利要求5所述,分别辊子和横运送器间的钳口距离,在横运送器行进的方向上逐个减小,因而在本发明中纤维网上的压力逐渐增大。具体讲,当用若干辊子作导向装置时,可将辊子驱动,使其表面速度沿横运送器先进的方向逐渐增高,从而将纤维网稍拉紧并预压缩,减小在各辊子上形成纱圈的可能性。
还可通过再循环传动带实现导向装置的作用,在这情况下还可将钳口区加大,在纤维网上陆续增大预压力。
一般如权利要求8所述,导向装置的表面速度应至少等于,而最好大于横运送器的速度。
权利要求9中说明钳口或钳口区的宽度的理想尺寸。
在本发明的一特定理想方案中,导向装置上形成周缘槽。这结构可应用于导向装置的全部前述方案,例如当形式为有周缘槽的辊子,或为有周缘槽的传动带时,使纤维网中含的空气,可在通过预压缩工序后迅速排出。因为空气容易逸出,则可提高被收取的梳理纤维网及纱条的强度。还可在最窄的钳口区中,减小导向装置和横运送器间的距离,因此,本发明还可进一步提高梳理纤维网的预加压力及纱条的强度。
导向装置的表面构造也可变化,按需要的方式排出空气。例如导向装置的结构可如权利要求11至13所示。
权利要求14中的方案也特别重要,因为可将导向装置的驱动费用减为最低。
现对本发明参照图示的实施方案作详细叙述,附图如下

图1为一梳理装置概略端视,有带肩台的带式运送器;
图2为沿图1中箭头Ⅱ所示方向观看的图1带式横向运送器的转向区的放大示意;
图3为相当于图2的简示,但表示图2中导向装置的改型;
图4为相当于图2或3的视图,但表示导向装置的一种改型;
图5表示用于图2中的装置的导向辊的改型方案;
图6为结构如筛网圆筒的导向辊简示;
图7为结构如笼式滚筒的导向辊简示;
图8为通过有两肩台的横向运送器的剖视。
图1显示梳理机的主滚筒11,运转时按箭头12的方向,绕旋转轴线13旋转。主滚筒上按已知的方法放置针布(未示)。梳理纤维14由针支持,形成非常细的精梳纤维网。一个传统的落纱辊10放在主滚筒的右方。按箭头15的方向绕旋转轴线16旋转。落纱辊也有已知形式的针布(未示)。针上接受主滚筒11供给的纤维网,向输出辊17输送,输出辊17举例而言可有槽,并按箭头18的方向旋转。一个导向辊19与纤维网输出辊18相对放置,按相对方向旋转。辊子17及19将纤维网向两梳理输出罗拉21及22的钳口输送,罗拉21的旋转方向与罗拉17相同,罗拉22与罗拉19方向相同。罗拉21,22有高光洁度,有两或三条槽,其表面为螺旋形,螺距为在罗拉及22的长度上每一槽约绕两全周。
落纱辊即输出辊17,导向辊19,和梳理输出罗拉21、22等,全部都与主滚筒有相同的宽度。罗拉21、22的钳口送出的纤维网23,放在沿梳理输出罗拉的轴向前进的横向带式运送器的上段(图2)上,即与图1的平面垂直而进入该平面。横运送器由两个辊子25导向,各与罗拉的一个轴向端部相邻,分别绕轴线26旋转。为求简化示意,图1仅示一个辊子25及其轴线26。
因此上段在水平方向上行动,但在横向上与水平面倾斜。梳理输出罗拉21、22钳口按这方式送出的纤维网,总宽度约1.25公尺,被侧向压缩,成为一个所谓的梳理纤维网,被输送绕过带式横向运送器31端部上的逆转辊,产生一个纱条27,在弯导板28下通过,进入测量喇叭口29。纱条经喇叭口压缩后通过已知的,可用以控制梳理的阶梯罗拉30。从图1可见,横运送器31有一个肩台32,其内侧33与横运送器外表面形成钝角,用于引导纤维网。一块挡板34放在肩台32的后方。带式横运送器还可有第二肩台35,如图8所示。
本发明特别涉及的是,在纤维网变为纱条形式绕过导板28以前,对纤维网作围绕逆转辊25的引导。为简化叙述,这特别导板图1未示,而图2示第一方案的放大尺寸的导板。图2上部示后梳理输出罗拉21的右端。另一梳理输出罗拉22放在罗拉21的前方,但图2未示。两罗拉形状相同,但向相反方向转动,如上述。图2之梳理输出罗拉21绕旋转轴线37,按箭头36的方向旋转。图2明确示出,罗拉21的右端(与罗拉22的右端完全相似)有阶梯形缩入部38,本例中为一圆弧,使罗拉21的圆柱形表面39,通过一个瓶颈式的缩入部,融合为一圆柱形驱动轴41,其直径约为圆柱形表面39的三分之一。驱动轴41继续右伸,通过梳理机架上的一个轴承,然后与动力源连接。为简化说明,图中未示轴承及动力源。梳理机架的一块密实板42放在输出罗拉21的下方,在横运送器31的后方。板42支持逆向辊25的轴,并支持其驱动装置。图中仅示放在板42后面的驱动轮43。驱动轴43旋转轴线为44,由适当的动力源驱动,按箭头45的方向旋转。用一个旋转的传动齿链26及第二齿轮47,将转动向逆转辊25传递。因为两齿轮43、47及传动齿链46放在板42的后面,所以图2中仅以虚线表示。
链46的上段48还在另一齿轮49的下面通过,齿轮49也相似安装在板42的背面上。齿轮49上同心安装齿轮51,通过另一传动齿链52和另一齿轮53,驱动按箭头55方向旋转的形式为辊子54的导向装置。齿轮53及传动链52也相似地放在板42的后面,因此也用虚线表示。齿轮53通过安装在板42上旋转的轴,与导向辊54连接。导向辊54在横运送器的全宽度上,也就是在图8中的两肩台之间伸展,保证在梳理输出罗拉21上通过,并由运送器31向右方输送的纤维网,在逆向绕过轴26时,被压在压缩器31的表面上,对纤维网有某种程度的压缩。
在本发明中,导向辊旋转轴线57的安排、为辊子的部分表面放在输出罗拉21的不连贯缩入部38,一部分在输出罗拉22的相应缩入部中。于是导辊54的表面和转向辊25,或绕辊子25逆行的横运送器31的钳口58,在辊子25的旋转方向59上顺时针方向的转角α约45°,即从时钟12点的位置61计起。导辊在纤维网上的压缩作用伸到钳口58的两侧,例如角度范围为50°至60°。如图示,纤维网14的右侧极限,向横运送器的逆行点62有一个相当大的左向偏移量D(D在4至80cm之间)。如图示,钳口58在逆行点62的左侧,因此在导辊54前方不产生相当大的膨胀。
辊子54可有连贯的圆柱形表面,但最好是一个有槽的辊子54.1,如图5所示。也就是在导辊54.1上形成若干圆形周缘槽63,有助于在辊子的预压下,使空气从纤维片中逸出,以提高钳口58形成的纱条的强度。导辊54.1通过一个随动轴驱动,随动轴在圆柱形区64中固定夹持,或用槽榫接合紧固在导辊54.1上。在图5中的导辊54.1右侧的圆柱形凹孔65,用于容放其轴承。
图6示形式为筛网圆筒54.2的导辊另一结构。当纤维网预压缩时,挤出的空气可通过孔66进入圆筒内。也可改用多孔筛圈缩压在导辊54.1上,构造如图5。图7示导辊54.3的另一改型,构造如尘笼罗拉。在这情况下预压缩逐出的空气,可通过尘笼罗拉的分别杆67间的空隙逸出。
图3大部与图2相似,因此相似部件用相同标图号标示。图3及图2中方案的主要差异,在于图3中的导向装置不是一个单一的导辊,而是三个分别的辊子54.5,54.6及54.7,在本例中有相同的直径,但按不同的表面速度驱动,使导辊54.7的转速大于辊54.6,而辊54.6又大于辊54.5。辊子54.5的表面速度基本与横运送器31的表面速度相同。在本例中,传动方法为齿链46驱动齿轮71逆时针旋转,如箭头72所示。齿轮71上安装第二齿轮73,齿轮73直径较大,通过齿链74,驱动与导辊54.7作不相对旋转安装的齿轮75。齿轮75为双轮,并通过另一齿链76驱动与第二导向辊54.6作不相对旋转固定的齿轮77。齿轮77也是双轮,通过驱动另一齿链78,转动与第一导辊54.5作不相对旋转的固定的另一齿轮79。全部齿链及齿轮安装在梳理机机架板42的背面,因而用虚线表示。齿轮的轴和轴承用板42支持。轴从板42中穿过,从而可将导辊54.5,54.6,54.7放在板的前方。图3与图2及4相似,未示实际的轴,而仅示想象的旋转轴线,用十字形表示。
三个导辊54.5,54.6及54.7的三个想象旋转轴线57.5,57.6及57.7的布置为导辊54.5和逆向辊25上的横运送器31间的钳口距离,大于导辊54.6的相应距离,而导辊54.6的相应距离又大于导辊54.7的相应距离。于是纤维网上有逐渐增大的预压缩力,从而各导辊间的空气逸出无困难。这实施方案不限于三导辊;例如可有两个或四个以上的导辊。导辊的直径可改变。可为有槽或有孔的表面,也可构成滚动笼形。
图4示另一可用的导向装置。与前述相同,相同部件用与前述方案相同的标图号。在图4示的方案中,导向装置没有辊子而有旋转传动带81,绕在两个逆行辊82及83上。上辊82绕固定在板42上的可旋转的枢轴旋转。下辊83作可旋转的安装,用齿轮84驱动。齿轮84由另一齿轮86通过齿链85驱动,齿轮86在稍大的齿轮87上作不可相对旋转的安装,齿轮87由齿链42按箭头88的方向驱动。与前相似,全部齿轮放在板42的后面,因此用虚线表示。由于辊82及83的想象旋转轴线89,91间有相当大的距离所以需在逆转辊间设置一个静止弯导向件92。导向件92保证传动带81的朝向逆转辊25的带段被引导,使纤维网上有逐渐增高的压力。如图4所示,在本方案中,预压缩在20°至80°的角度范围内进行,这范围与图2中的角α的量度相同。否则也可将角度范围扩大到90°以上。在图3的方案中也同此。
为通过对纤维网预压,进行挤压后使空气可逸出,在传动带81表面上形成周缘槽有利。
在全部实施方案中,可用可调节的夹辊夹持齿链。当然可考虑使用任何其它形式的驱动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梳理机的输出口上的横向运送器的安排方法,将从至少两个旋转罗拉形成的钳口送出的纤维网,放在一个横向运送器的上段上,该运送器大致放在两罗拉的下方,在罗拉两轴向端部附近的两转向辊之间的轴向上进行横向运送器的辊子,将纤维网向罗拉的一个轴向端引导,再用围绕与罗拉轴线及横运送器垂直的一个或多个轴线旋转的导向装置,将纤维网向下引导,特征在于放在横向运送器上方的罗拉(21、22),在与导向装置(54、81)相关的端部,各有一个阶梯状的缩入部(38),位于横运送器(31)转向点的前方,导向装置(54)部分放在缩入部内,在导向装置与相邻的横运送器(31)转向辊(25)间形成一个钳口(58)或钳口区,至少基本在这转向辊(25)的旋转轴线(26)的上方,偏向一侧。
2.如权利要求1之横运送器装置,而特征为导向装置为一辊子(54)。
3.如权利要求2之横运送器装置,而特征为辊子(54)和转向辊(25)或在逆转辊(25)表面上通过的横运送器之间形成的钳口(58)的最窄处,倾斜的角度在20°至80°范围内以30°至60°范围较好,特别有利的为约45°,角度的测量从转向辊(25)的旋转轴线的12点钟位置(61)开始,顺时针旋转为准。
4.如权利要求1之横运送器装置,而特征为导向装置(54)有若干,但至少为两个辊子(54.5,54.6,54.7),安装在分别的旋转轴线(57.5,57.6,57.7)上旋转,与相关的转向辊(25)或横运送器(31)的表面配合,形成钳口,钳口最好作角度范围20°至80°的倾斜,角度的测量,从转向辊(25)的旋转轴线的12点钟位置(61)开始,顺时针方向测量。
5.如权利要求4之横向运送器装置,而特征为在各辊子(54.5,54.6,54.7)与横运送器(31)间的钳口距离,沿横运送器(31)前进方向(59)逐一减小。
6.如权利要求4或5之横向运送器装置,而特征为辊子(54.5,54.6,54.7)旋转的表面速度,顺横运送器(31)的前进方向逐一增高。
7.如权利要求1之横向运送器装置,而特征为导向装置由旋转传动带(81)形成,传动带(81)与横运送器(31)的表面配合,形成一个扩大的钳口区(90),最好钳口区倾斜角度在30°至60°之间,角度的测量从转向辊(25)的旋转轴线(26)的12点钟位置(61)开始,顺时针方向旋转。
8.如任何前述权利要求之横向运送器,而特征为旋转导向装置(54,81)的表面速度,至少应等于,而最好为大于旋转横向运送器(31)的表面速度。
9.如任何前述权利要求之横向运送器装置,而特征为钳口(58)或钳口区(90)的最窄部分的宽度,在3至8mm范围内最好为4至6mm之间,而特定情况下约为5mm。
10.如任何前述权利要求之横向运送器装置,而特征为在导向装置(54,81)表面上形成槽(63),顺其旋转方向伸展。
11.如权利要求2之横向运送器装置,而特征为辊子(54.1)有若干并排的周缘槽(63)。
12.如权利要求2之横向运送器装置,而特征为辊子的构造为尘网罗拉(54.2)形式。
13.如权利要求2之横向运送器装置,而特征为辊子的构造为笼式辊子(54.3)形式。
14.如任何前述权利要求之横向运送器装置,而特征为放在导向装置附近的转向辊(25)用传动带或齿链或链传动装置驱动,皮带传动还用于转动导向装置(54,81)。
15.如任何前述权利要求之横向运送器装置,而特征为横向运送器(31)的至少朝向滚筒(11)的纵向侧面上,形成横向运送器外表面上的纤维网引导肩台(32),最好横运送器(31)的远离主滚筒(11)的纵向侧形成一个第二肩台(35),也相似地放在输送纤维网的外表面上。
全文摘要
将梳理机输出辊送出的纤维网用梳理机输出口上的横向运送器装置,输送到梳理机的一侧,再用导向装置向下引导。安排的特点为放在横向运送器上方的罗拉21、22,各有一个阶梯形的缩入部38,放在与导向装置54、81相关的端上,并在横向运送器31的转向点的前面,导向装置54部分放在缩入部内,在导向装置与相邻的横向运送器的转向辊之间,形成一个钳口58或钳口区,位置至少基本在转向辊旋转轴线26的上方,偏向一侧,使纤维网收取速度提高。
文档编号D01G27/00GK1041792SQ8910773
公开日1990年5月2日 申请日期1989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1988年10月6日
发明者丹尼尔·恩尼, 保罗·斯塔赫利 申请人:里特机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