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长麻纺纱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591阅读:28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麻长麻纺纱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纺织行业中一种采用大麻韧皮经生物脱胶形成的长650-750mm工艺纤维进行纺纱的湿纺工艺技术。本工艺可明显提高综合经济效益,能进一步促进大麻种植业和大麻纺织业的发展。
大麻纤维的利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1800年前即被人们手工捻线加工为衣着面料、搓麻线纳鞋底、捆扎用绳等广泛地被采用。但由于加工工艺未能很好解决,逐渐被其他原料如棉等取代,近代又被化纤所代替,大麻纤维特有的强力好、透气、吸汗、快干、挺括的优点近几年来被开发利用,据测定大麻产品不仅存在上述特点,还具有防腐、防紫外线、抑菌等功能,更被人们所喜爱,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一直在工艺技术、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着不懈地努力,艰辛地探索,终于“大麻纺织技术开发”项目一九九一年十月通过国家级鉴定,为大麻纤维的开发利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大麻纺织技术开发”借鉴了苎麻纺纱经验,整个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工艺纤维长度在90-120mm左右,使纺纱支数一直在10-16Nm之间徘徊,且质量不稳定。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已证明再进一步提高纺纱支数困难很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进一步提高大麻纤维的可纺性,寻找一种新的大麻纺纱工艺,提高纺纱支数和单纱强力、条干均匀度等质量指标。
本发明的机理和技术方案是大麻韧皮利用生物脱胶保留的部分胶质将纤维与纤维粘连,形成束纤维。经打麻、开松处理后各束纤维呈分离状态,纤维长度在650-750mm范围,细度为230Nm-300Nm,且顺直不紊乱。束纤维强力高、抗弯曲力强,采用垂直梳理长麻纺纱工艺也即用栉梳代替圆梳实施精梳,大大减少了粗节、麻粒、短纤维,且纤维长度、细度比较均匀,制成的半成品内在质量有很大提高。再经粗纱、煮漂,使纤维细度提高到700-1000Nm,从而提高了纤维的可纺性。经纺纱可纺22Nm以上和高品质的大麻纱。工艺流程为将打成麻依次经加湿养生、栉梳、长麻养生、成条、予并、四道针梳、粗纱、煮漂、湿纺细纱、烘燥、络筒,即得成品。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
打成麻养生24小时,所说的打成麻为经“大麻韧皮生物脱胶工艺”获得的打成麻,其纤维长度在650-750mm范围,大麻韧皮生物脱胶工艺本人同时也申请了专利,打成麻养生的目的是提高纤维回潮率,加强纤维强度、弹性和柔软度,便于工艺纤维分劈;使纤维表面光滑,以减小梳理过程中的摩擦力;防止纺纱过程中的静电产生;提高栉梳过程中梳成麻的长度、减少落麻。
栉梳工序为整个梳理过程中实施精梳的工序。通过栉梳继续分劈打成麻工艺纤维,从打成麻梳出长而整齐的长麻和短而紊乱的短麻,并清除掉一部分不可纺杂质和麻屑等。改变梳成大麻的纤维状态和结构,使长麻纤维伸直平行,长度整齐度好,含杂少。经栉梳形成的长麻同时进行手工分束,其重量一般100-120g/束,作为长麻纺纱工艺的原料,继续生产。而产生的短麻长度在70-190mm之间,与现行纺纱工艺之工艺纤维长度相似,完全可采用现行工艺进行生产。
栉梳后的梳成麻养生24小时后经成条机将一束束还未初步具备纺纱特点的麻束制成连续不断的,具有一定粗细和结构均匀的麻条。
成条机出来的麻条中纤维平行伸直程度,片段不匀度还较差、麻条的粗细程度还不能满足纺纱牵伸要求,故需经预并及四次针梳并条。通过并条,除使麻条中的纤维顺直平行、降低长片段不匀率外,还要完成对麻条的伸长拉伸,以达到成纱所要求的粗细程度;使纤维更均匀地混和,以提高麻条结构均匀度,并进一步分劈和梳理纤维、除去杂质。并条结束后的麻条、支数不匀率低,结构均匀、强力均匀,纤维达到了伸直平行,符合纺纱要求。
麻条进入纺纱之前先经粗纱,粗纱在粗纱机上进行。粗纱的目的是将麻条进一步抽长拉细,以适应精纺机的牵伸能力。并将粗纱做成一定的卷装,以符合细纱机的喂入、储存、运输等方面的需要,并将工艺纤维进一步分劈和除杂。
粗纱经煮漂后进入细纱。煮漂的目的是,通过煮漂提高纤维的支数和粗纱的洁净度,从而降低细纱的断头,提高机器生产率;提高细纱的强度和降低细纱强度不匀率;提高细纱支数。其生产机理是用碱或含氯漂剂、氧化剂的溶液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对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产生作用,使之溶于水。从而进一步提高纤维的支数,适于湿纺需要,这本身是对大麻韧皮纤维的二次脱胶。
煮漂过的粗纱进入细纱工序,在湿纺细纱机上经牵伸、加捻、卷绕、纺制成一定支数的细纱。下机细纱经烘燥、络筒打成一定规格的卷装供销售和织造使用。
本工艺与现行工艺(以圆梳麻条为原料的纺纱工艺及以精干麻为原料的梳理纺纱工艺——以下简称现行工艺)比较有以下特点一、所需原料不同。本工艺以生物脱胶打成麻为原料,其工艺纤维顺直有利于后期各工序生产。而化学脱胶生成的精干麻由于在脱胶后经拷麻而使纤维紊乱,给后期工序带来很大困难。
二、精梳方式不同。本工艺以栉梳实施精梳,在栉梳机上同时进行分劈与精梳。形成的工艺纤维顺直、长度均匀(550-600mm)、细度均匀。而现行工艺由于精干麻紊乱、回头麻多,需靠梳针强行拉开,致使大量纤维被拉断、损伤,形成的工艺纤维长度在90-120mm间,只能适应小隔距牵伸,并形成大量短麻(70mm以下),虽经精梳仍不能使短纤去除干净。大量短纤在并条过程中形成绒球,绒球与短纤参与纺纱造成细纱条干不匀,产生粗节、麻粒严重的现象,影响强力。
三、所需工艺装备不同。
由于二种工艺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在工艺设备的选择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行工艺由于工艺纤维长度短,在装备选择上参照了苎麻纺纱设备的配置,而长麻纺纱工艺由于工艺纤维长度大,现行工艺装备不能适应,故参照亚麻设备的配置设置。这些设备隔矩大,从而有效地发挥了长麻工艺的特点。
由于存在上述差异,故纺纱质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将长麻纺纱工艺与现行工艺纺纱质量状况及标准列表对照如下
本发明产品评定22Nm半漂为上等一级,22Nm漂白为一等一级。
由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纺制的产品各项指标均在标准要求范围之内,且有明显提高。与现行工艺比较强力提高5km以上,麻粒减少70余个,粗节完全消除。这为后道工序——织造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由于麻粒的减少、粗节的消除使织物外观质量大为提高。产品试销深受用户欢迎。
本发明由于工艺纤维顺直,在加工中落麻减少,原料利用率提高15%,总制成率提高10%以上,节约了开支。生产效率提高6%,且工艺流程短,再加产品质量的提高,每吨细纱可增创经济效益2万元以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优于现行工艺的大麻纺纱工艺。可广泛地应用于纺织行业的大麻纯麻纺纱,与毛、棉、化纤及其他麻的混纺。本发明由于工艺先进可加工高质量、高支数的纯、混防大麻细纱,节能、污染小、经济效益显著。
权利要求
1.大麻长麻纺纱工艺,工艺流程为将打成麻依次经加湿养生、精梳、成条、预并、四针、粗纱、煮漂、湿纺细纱、烘燥、络筒,其特征是采用的打成麻为经过大麻韧皮生物脱胶工艺获得的打成麻,其工艺纤维长度在650-750mm范围,加湿养生后用栉梳代替圆梳,通过栉梳实施精梳。
全文摘要
公开了纺织行业中大麻长麻纺纱工艺,主要特征是打成麻采用大麻韧皮脱胶工艺,形成工艺纤维在650-750mm长度的打成麻,通过栉梳实施精梳,大大减少了粗节、麻粒、短纤维,经煮漂纤维细度可提高到700-1000Nm,提高了大麻的可纺性,栉梳后的落麻仍可适用于现行工艺,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可加工高质量、高支数的纯、混纺大麻细纱。
文档编号D02G3/02GK1125790SQ9411427
公开日1996年7月3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31日
发明者王侠, 赵明泉, 胡家庆, 杨文奇, 曹云洪 申请人:泰安市大麻纺织厂筹建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