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机的飞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590阅读:1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编织机的飞梭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编织机的飞梭,特别是涉及一种构造简单且可稳定夹持纬纱的编织机的飞梭。
以往的往复式编织机,也就是所谓的大梭织机,将适量纬纱缠绕于梭上,利用打击装置将飞梭送入经纱的开口中移动,使飞梭上的纬纱留置在经纱开口中,达到送纬的作用,在完成打纬及变换经纱开口的动作后,再藉助另一侧的打击装置将飞梭由另一侧击入经纱开口中,完成反向送纬的操作,也就是说,大梭织机是以双向送纬的方式,进行送纬的操作,该大梭织机因必须具有两组打击装置与接受装置,故构件复杂笨重,且这些装置必须随着打纬动作而摆动,影响该织机的打纬速率,又因飞梭所蓄的纬纱量不多,必须时常停机换梭,以补充飞梭上的纬纱,所以该大梭织机非常耗费人工,导致编织速率低,已逐渐被小钢梭织机或剑桅式织机取代,但此二种织机为单向送纬的机器,且具有以下的缺点。


图1—3所示,是以往小钢梭织机的送纬动作连续示意图,小钢梭织机利用小钢梭10勾挂由供纬装置2所供给的纬纱20,再藉助一个打击装置3将小钢梭10击入经纱11的开口中移动,就完成了将纬纱20投置于经纱开口的送纬动作(如图2所示)。当小钢梭10被打到另一端而由一个接收装置(图未示)接收后,其必须移到一个输送装置4中,利用该输送装置4的输送再回到送纬的位置(如图3所示),以再次进行送纬动作。虽然该小钢梭织机因打击装置与接受装置不须随打纬动作而摆动,可以减轻打纬的负荷,但是却增加了一个输送小钢梭回到原来位置的输送装置4,整体构件也非常复杂,而且,为了缩短再次送纬的等待时间,必须配设多个小钢梭10,以提高编织效率,相对地增加制造成本。
如图4-6所示,为剑桅式织机的送纬动作连续示意图,该剑桅式织机利用一个具挠性的剑带40,勾挂由供纬装置5所供给的纬纱50投射入经纱51的开口,而完成其送纬动作(如图5所示),完成送纬动作时,剑带40还留置在经纱51的开口中,必须再将剑带40退回原位后(如图6所示),才能进行打纬的动作,增加了编织的时间,影响编织效率。
另外,有一种往复式磁控编织机,利用具有磁性的导梭体来牵引驱动磁性飞梭,以勾挂纬纱通过筘座并穿过经纱的开口,进行磁性飞梭的送纬操作,完成打纬及变换经纱的开口后,磁性飞梭再藉助导梭体驱动自另一侧勾挂纬纱,穿过经纱开口,而完成反向送纬的作用,此种磁性飞梭以勾挂方式牵引纬纱,容易因织机运转的震动,不能稳定地牵引纬纱进行送纬作业,所以常有脱纬的不正常现象发生,影响编织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稳定地夹持纬纱,使送纬动作准确、使编织机减少织品不良率发生的飞梭结构。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飞梭包括一个长条状的梭体、分别固定于梭体两端的左、右纬钩、一个可在梭体上移动的移动件及一个枢设于梭体上的拨动件,该梭体的端面上设有一个放置该移动件的置放区,该左、右纬钩各为一个片状体,且各具有一个连接于该梭体一端的下夹片以及一个设在下夹片上方的上夹片,该移动件为一个长条状的片体,该移动件的两端分别设有对应于该左、右纬钩的左、右夹头,该左、右夹头伸置于左、右纬钩的上、下夹片间,该拨动件枢设于梭体上,其一端设有凸出于该梭体外的拨片,另一端连结于该移动件。该移动件利用该拨动件来带动而在梭体上移动,使该移动件两端的左、右夹头伸置在相对应的左、右纬钩的上、下夹片间,而使该夹头与其上夹片间形成夹紧的状态,以稳定地夹持纬纱进行送纬的操作。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图1-3是以往的小钢梭织机的送纬动作连续示意图。
图4-6是以往的剑桅式织机的送纬动作连续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0-1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夹持纬纱的连续动作示意图。
图13所示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如图7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飞梭3包含一个长条状的梭体31、分别固定于梭体31两端的左、右纬钩32、33、一个可在梭体31上移动的移动件34及一个枢设于梭体31上的拨动件35。
梭体31的端面上设有一个凸出的挡板311,挡板311的中段处设有一个窗孔312,该挡板311一侧的梭体31端面上有一个供移动件34放置的置放区313。
左纬钩32为一个片状体,包括一个固设于梭体31一端的固定片321、一个在固定片321一端且斜向上伸的导升片322、一个连结于导升片322末端的下夹片323及弯折形成于下夹片323上方的上夹片324,上夹片324大致呈三角形且尖端向上翘起,以增加上、下夹片324、323间的开口。该右纬钩33与左纬钩32同样具有固定片331、导升片332、下夹片333及上夹片334,且相互关系都一样,所以不再重述,左、右纬钩32、33不同处在于两者的上夹片324、334的尖端的位置,由其固定片321或331的方向来看,左纬钩32的上夹片324的尖端位置在左侧,而右纬钩33的上夹片334的尖端位置在右侧,当左、右纬钩32、33分别固设于梭体31两端,其上夹片324、334的尖端位置都位于梭体31同一侧边,以利于分别钩挂编织机的筘座两侧的纬纱,完成飞梭3双向送纬的作业。
该移动件34为一个长条状的片体,移动件34的两端分别形成卷弯的左、右夹头341、342,左、右夹头341、342的高度稍大于前述左、右纬钩32、33的上、下夹片324、323或333、334间的距离。
拨动件35的中段处具有一个枢接柱351,该拨动件35的一端设有一个连接柱352,另一端设有分离的左、右拨片353、354,并利用一个销柱355插置于枢接柱351且固定于梭体31的挡板311的中段处,使拨动件35枢设于挡板311的窗口312中,并可以销柱355为轴而摆动,该拨动件35利用一个如铆钉类的连结元件356插入于拨动件35的连接柱352及移动件34中段处,使移动件34连接于拨动件35一端头。
如图8、9所示,当分别将左、右纬钩32、33、拨动件35及移动件34依次装设于梭体31上后,如图8所示,该移动件34的左、右夹头341、342分别触靠于左、右纬钩32、33的导升片322、332上侧边,尚未推顶左、右纬钩32、33的上夹片324、334,而拨动件35一端的左、右拨片353、354如图9所示,凸伸于梭体31的一侧边外。当拨动件35向右摆动至图9假想线所示的位置时,可使移动件34向左移动至如图8假想线所示的位置,如此造成移动件34的左夹头341伸入左纬钩32的上、下夹片324、323间,因左夹头341的高度大于上、下夹片324、323的距离,上夹片324的前端部份曾被左夹头341推顶上移,又因上夹片324为刚性片状体,其前端部份虽然被顶推上移,但是仍具有一个回复原状的下移趋势,使上夹片324的前端部产生一个下压的回复力,从而使左夹头341与上夹片324的接触部位形成夹紧的状态,同时,移动件34另一端的右夹头342退离右纬钩33的导升片332,而处于其固定片331的上方,使右夹头342与右纬钩33的上夹片334的尖端保持一段距离,以供右纬钩33松脱纬纱,同样,当拨动件35向左摆动时,则移动件34就向右移动,造成右夹头342与右纬钩33的上夹片334成为夹紧的状态,同时左夹头341也退离左纬钩32,同样使其与左纬钩32的上夹片324的尖端保持一段距离,使左纬钩32可以松脱纬纱。
如图10-12所示,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夹放纬纱的连续动作示意图,当飞梭3的移动件34的右夹头342与右纬钩33的上夹片334夹紧时,该飞梭3依照图10箭头所示向左移动,此时右侧纬纱66的端头已降下,而使该纬纱66因飞梭3向左移动的运动,顺利嵌入在上夹片334与右夹头342之间,而且,因上夹片334为一个大致呈三角形的片体(如图9所示),所以上夹片334与右夹头342间的夹紧面积是离上夹片334自由端愈远则愈大,而使纬纱66愈深入上夹片334与右夹头342之间,故其受夹的面积也相对增加,也就是说,纬纱66的受夹面积愈大侧其夹紧力就愈强,因此,当该纬纱66如图11所示的状态被上夹片334与右夹头342所夹紧后,该纬纱66与织布连结处就适时被剪断,使飞梭3可牵引纬纱66一同前进,但纬纱66会因纬纱轮的牵扯而产生反向的移动,进而如图11所示的假想线状态,使纬纱66的被夹紧端头愈深入上夹片334与右夹头342间,导致纬纱66产生愈来愈紧的现象,达到该飞梭3具有稳定且准确夹紧纬纱66进行送纬作业的功效。当飞梭3离开织口时,只需使移动件34左移,就可如图12所示的状态,使移动件34的右夹头342退离右纬钩33的上、下夹片334、333之间,纬纱66不再被夹紧,达到松纬的作用,同样地,飞梭3的左纬钩也能配合移动件34的左夹头341移动,完成其左侧夹纬、投纬及松纬的送纬动作。
如图13所示,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飞梭的动作示意图,当飞梭3在编织机的梭道61上操作时,飞梭3被导梭体(图未示)牵引驱动而在梭道61上往复移动,而在编织机6的筘座62两侧边分别各设有一个拨杆63、64,该拨杆63、64枢设于筘座62上,其下端头凸伸于梭道61上,而上端头藉助一个弹性元件65连接在筘座62的侧边,该弹性元件65未受外力或外力消失时,拨杆63、64的上端头是触靠于筘座62的侧边上,故而使该拨杆63、64的下端头只能向筘座62的中间方向单向摆动,因此,当飞梭3处于图10所示的梭道61右端时,其拨动件35的右拨片354凸伸于梭体31外,同时,其右夹头342处于右纬钩33的上、下夹片334、333中的夹紧状态,当飞梭3沿着梭道61向左移动时,拨动件35的右拨片354会接触于拨杆63的下端头,使拨杆63下端头向筘座62的中间方向摆动,同时拨杆63的上端头摆离筘座62侧边并拉伸弹性元件65,所以,此时拨动件35并不摆动,而且,此侧的纬纱66已被降下,使纬纱66可嵌插在上夹片334与右夹头342之间被夹住,飞梭3可以带着纬纱66进行送纬作业。当飞梭3的拨动件35通过拨杆63后,该拨杆63就能利用弹性元件65的回复力而回复到直立状态,当飞梭3通过经纱开口后,其上的拨动件35的右拨片354就会接触在筘座62另一侧的另一个拨杆64的下端头,因拨杆64的上端头已触靠在筘座62的侧边,所以该拨杆64无法摆动,而使右拨片354向右方摆动至缩入梭体31端面为止,拨动件35右摆而带动移动件34右移,导致右夹头342退离右纬钩33,完成松脱纬纱66的动作,并完成单向送纬操作。当飞梭3再次被导梭体牵引驱动沿着梭道61向右移动时,则依前述相同的动作,而将筘座62另一侧的纬纱67作反向送纬的作业,如此就能达到变向送纬的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编织机的飞梭,利用简单的构件,在进行编织的送纬作业时,藉助由夹头与上夹片的夹紧可稳定地夹持纬纱,且利用拨动件具有松纬的效用,确实达到了使编织机送纬动作准确、减少织品不良率发生的功效。
权利要求
1.一种编织机的飞梭,其特征在于该飞梭包含一个长条状的梭体、分别固定于梭体两端的左、右纬钩、一个可在梭体上移动的移动件及一个枢设在梭体上的拨动件;该梭体的端面上设有一个放置该移动件的置放区;该左、右纬钩各为一个片状体,且各具有一个连接在该梭体一端的下夹片以及一个设在下夹片上方的上夹片;该移动件为一个长条状的片体,该移动件的两端分别设有对应于该左、右纬钩的左、右夹头,该左、右夹头伸置于相对应的左、右纬钩的上、下夹片间,且该左、右夹头与其对应的上夹片间形成夹持状态;该拨动件枢设在该梭体上,且其一端设有凸出在该梭体外的拨片,另一端连结于该移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的飞梭,其特征在于该左、右纬钩分别在该下夹片与该梭体一端间固定一个固定片,该固定片与该梭体固结,且该固定片一端斜向延伸一个导升片,该上夹片连接于该导升片末端,该上夹片弯折成形在该下夹片上方,该上夹片具有一个向上翘起的尖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的飞梭,其特征在于该移动件的左、右夹头为卷弯成型,且高度大于该左、右纬钩的上、下夹片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的飞梭,其特征在于该拨动件的中段处具有一个枢接柱,且该拨片的另一端设有一个连接柱,且利用一个销柱插置于该枢接柱及梭体上,该拨动件以该销柱为轴拨动,且该拨动件设有一个连结元件,该连结元件插入在该拨动件的连接柱及移动件的中段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的飞梭,其特征在于该拨动件的拨片具有分离的左、右拨片。
全文摘要
一种编织机的飞梭,在梭体两端各设有具有上下夹片的左、右纬钩,且该梭体上设有一个利用一个可摆动的拨动件来带动在梭体上移动的移动件,该移动件两端的左、右夹头伸置于相对应的左、右纬钩的上、下夹片间,使该夹头与其上夹片间形成夹持的状态,以稳定地夹持纬纱进行送纬的作业。
文档编号D03D47/00GK1131212SQ95102409
公开日1996年9月18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10日
发明者王登煌 申请人:王登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