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71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给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用于供给纱线,特别是弹力纱的给纱装置。
特别是在针织机上,当弹性纱被处理时,它们不能从筒子架的筒管上退绕出来。由于弹力纱的纵向可伸长特性,就需要驱动管筒,以便使纱线在一直恒定的低纱线应力下供给编织区。为了驱动筒管,目前使用的给纱大量地存在于有关的针织机上。
这些装置设置在针织机上的特殊单元处,并用适当的夹件固定在机架的欲用于此目的的段上。对于现有针织机,这些装置可以根据买方的需要提供,并安装置在机上。最好是能尽可能简单和快速地这样故。
德国专利公开DE 3233869 C2公开了一种用于针织机的弹力纱供给装置,它具有一个包括一个内部腔室的外壳,该外壳必须固定于机架上。两传动辊穿过外壳,并且每一个传动辊都位于水平方向,且相互平行地分开。各传动辊在两端突出外壳。在外壳内设置滚柱轴承以便可转动地支承传动辊。传动辊由一个具有一条纵向轴线的锯齿形皮带轮驱动。该皮带轮通过一个装在外壳内的锥形轮驱动装置和一条锯齿形皮带传动作用于两传动辊上。位于外壳外的上述锯齿形皮带轮的作用是驱动整个装置,并传动锯齿形皮带,该皮带传动装在针织机上的多个装置的锯齿形皮带轮。
外壳在其侧面具有平整面,其上具有传动辊延伸通过的开口。当安装该装置时,传动辊必须穿过这些开口。
从公开号为TW 187394的实用新型中,可以见到这样一种用于供给弹力纱的装置,其中,两传动辊相互平行地分开,各借助几对滚珠轴承支承在大型凹槽保持体内。大型体的厚度约等于彼此相邻的两滚珠轴承的厚度。每个传动辊与齿形带皮带轮构成整体,该皮带轮位于大型保持器的横向旁边。齿形带在两个传动辊的齿形带皮带轮上运行,这样就起驱动它们的作用。
单向运行的传动齿形带的张力,以及由滚珠轴承对传动辊的紧密地隔开支承,限制着传动辊的准直。
从实用新型TW 82606中可见到这样一种用于供给弹力纱的给纱装置,其中该给纱装置有一个分成两部分的外壳。在给纱装置中,在外壳的两端设置有从外壳上突伸出的两传动辊,它们可转动地支承在该外壳内,相互平行并分开。为此目的,各传动辊各设置有一个支承装置。一块支持板和一个位于其附近的齿形带皮带轮。外壳沿一个传动辊直立于其上的平面分割开。两外壳部件之一有两个圆筒型承窝,一边敞开,可容纳座置于传动辊上的支承装置。承窝在它们的圆周上各设置有三个螺纹孔,用以固定支承板。同步传动两传动辊的齿形皮带,在支承件附近横向运行通过皮带轮。齿形皮带用另一外壳部件罩盖住,该外壳部件没装任何支承装置。
该装置具有如上所述的限制。但是承窝是整体形成的以容钠支承装置,从而要求精密地制造。
针织机需要大量给纱装置。因此最好是可以按最经济的可能价格以所需的数量获得给纱装置。而且最好能使拆卸和安装给纱装置尽量简便。
因此,本发明的基本目的在于发明一种给纱装置,其支承辊和传动辊互相保持良好准直排列,使得制造简单,安装方便。
此目的可用如权利要求1的特征所限定的给纱装置达到。
给纱装置有两个支承辊,至少其中之一是被传动的。支承辊设置成互相分开,使它们圆周表面之间的最小隔距小于供纱筒管的线圈管的外径。在运转时,从其上退绕出弹力纱的筒管座置在在同一方向上转动的支承辊上。
通过沿通过凹口的分割线,将外壳分成两个外壳部件。安装就的外壳至少分为一个顶部部件和一个底部部件。这意味着分割线延伸通过开口的边,在开口处,支承辊(其中至少有一个支承辊是被传动的)从外壳上突伸出。支承辊可直接从分割线放入凹口,或者放置在附带支承装置的凹口内,各凹口有可从分割线接近的开口。下壳体部件在使用位置这样形成,使得能够将支承辊连同支承装置和齿轮装置放入带有外壳开口的下壳部。因此,通过将有关部件从分隔线插入下壳部内的方式就能组装好该装置,换句话说,能够将它们装在一起。为了完成装配,和支承辊和传动辊、支承装置和齿轮装置在外壳内的定位,只需要将另一部件即上壳部放置在顶部上。在装配过程中,下壳部用作装配辅件。毋需辅助设施就可将任何部件压入相应的凹口等内。
外壳沿通过上述开口的分割线分开的两层设计,使发明特别简单的支承座成为可能,该支承座不会因支承装置的公差而受损。相应的支承座是凹陷入这两个壳部内的。各支承座一部分以一壳部为界,一部分以另一壳部为界。因此,可使相应的支承装置夹在上下壳部之间。毋需以过份的精度制造支承座。这样,制造时不需要过严的公差,它比用非常严的公差来生产更为经济,从而取得经济效益。
凹口或支承座可由袋状凹口形成,该凹口有通过分割线的开口。换言之,凹口的口部处于形成分割线的面内,凹口从方该面延伸入壳壁内。因此,壳都大部分毋需切削,可作为简单的注模件低廉地制造。
如果至少在有些部分,分割线位于一个平行于第一传动辊的枢转轴线和第二传动辊的枢转轴线的平面内,则可获得简单的外壳形式。这部分位于支承辊处,这可使壳部设计简化,特别是在该部位。
整个分割线亦可以是平的,这将使外壳形状更为简单。
由壳部接纳着的支承件可利用向外作用的密封件防止沾污。而且,这种密封件可防止磨损,防沾尘,或者防止润滑油从壳内漏到外边导致环境污染,亦可防止尘污从外边进入外壳内。
采用上述设计,外壳可简单地用塑料制造,尤其是用注模件制造。注模件的精度已满足用途需要,因此由于分割线位于支承装置的区域内,就可以使用这些部件而无需机械加工。
保持支承装置的保持装置最好是设置在壳部内的凹口,当外壳闭合时,支承装置就被紧紧地夹在这些凹口内。为了即使在夹紧力很小时不仅获得支承装置的径向固定,而且获得横向固定。凹口最好是形成承窝。它们有侧壁,侧壁可将支承装置在两个轴向固定住。但是,承窝可从分割线接近,因此当装配该保持装置时,只要将支承装置放入承窝。
壳部的凹口最好形成得不同。当一个半壳的凹口无游隙地容纳支承装置从而确定它们的位置时,另一个半壳的凹口可以这样形成,使支承装置在分割线方向有一定量游隙。有关的凹口或承窝的深度必须这样确定,使得支承装置支承在凹口内。因此,支承装置牢固地座置在用于支承装置的保持装置内,该保持装置由相对的凹口形成。此外,可以以一定的公差连接壳部。在任何情况下,它们都无需相互精确地定位,所以不需要使用榫钉或相当的调节装置。
如果保持装置设置有弹簧装置,支承装置的固持特别不会因制造差异而受损,因此就支承装置的固定来说是稳固的。弹簧装置将支承装置无游隙地固定在外壳内。弹簧装置亦可以是壳部的整体部分。
其中该装置的装配,既将部件装在一起,可以特别简单地进行的实施例具有这样形成的外壳,使得支承辊和齿轮装置可以借助单个壳部完全相互相对固定住。这可使所有部件在装配时放在一个壳部内装配,然后通过将第二壳部放在顶部的方式,完成该供纱装置的装配。
该供纱装置亦可以这样形成,使支承辊只在一侧从外壳突伸出。然而,如果支承辊在两侧从外壳突伸出,就可同时固持更多的筒子纱并进行退绕。
支承辊可形成一件,或者是用一件以上的部件装在一起。在多件式实施例中,支持辊有一中间件,辊件从两端滑入其上,并用夹紧螺钉固定。在一件式形式中,可简单地取得支承辊的良好对中性。这对均匀给纱很重要。
在一个实施例中,齿轮装置啮合在两个支承支承辊的轴承之间。这样就使轴承上的负荷均匀,这可使给纱装置的工作更精确。
齿轮装置最好是一个结合成一体的齿轮和皮带轮。在一个以一端从外壳突伸出并在该端装有皮带轮的传动轴,和一个可转动地支承在外壳内的主轴之间,设置有一个伞形齿轮。伞形齿轮永久地连接到传动轴上,并与借助夹固螺钉可移动地固定在主轴上的两伞形齿轮之一啮合。通过选择与传动轴的伞形齿轮啮合的齿轮可以使主轴的转向改变,传动带用作主轴和第一支承辊即接近主轴的支承辊之间的力传递装置。至于传动带,可能的实例包括圆形皮带、齿形皮带或平带之类。
如果使用皮带,特别是齿形皮带,就不需要保持皮带张紧的张紧装置。
齿形皮带的优点是运转时无滑移,因此第一支持辊将有限定的转速。第二齿形皮带可以在第一支承辊和第二支承辊之间延伸,用作一个力传递装置。与只有一条运行于主轴和第一、第二支承辊上的齿形皮带的实施例相比,它的优点是可获得较大的包角,因此即使在低的皮带张力下,亦无虑脱带以及支承辊的不同步运行。此外,亦可使用金属或塑料链进行传动。
例如,壳部可以通过简单的固定措施连接在一起。它们是螺钉连接或者棘爪连接。棘爪连接的优点是,适当设计可使装配非常简单,并且棘爪装置可与壳部形成整体。棘爪装置可以用棘爪舌片或其他设置在一个壳部上并与另一壳部上的对应凹口相啮合的棘爪突片。
不过,壳部亦可通过材料接合的方式连接起来,例如粘合剂或焊接,这可提供更结实的外壳实施例。
在给纱装置上还可设置用作监视筒子纱或纱运行的如开关之类的传感装置。举例来说,这些传感装置由一个装在箱内的轨携持着,并具有固持住欲退绕的筒子纱的固持装置。传感装置经导线连到电连接器件,它位于设置来将外壳固定到机架上的紧固装置处。导线是由放在外壳内的金属带形成的,并且例如通过注模方式或其他方法形成的突块固定在那里。
金属带延伸通过分割线,相应的弹性接触装置亦设置在分割线上,当壳部被装在一起时,就形成电接触。
本发明的特点是,设置有用于将筒子纱轴向固定在地支承辊和传动辊上的调节装置。最好是,它是固装在壳部上的上面提及的轨,其上座置有一个可有选择地固定的滑道,该滑道带有止动装置。滑道可利用夹紧螺钉加以固定,该螺钉在给纱装置工作过程中亦可调节。
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


图1是用在针织机上的弹力纱给纱装置的透视图,一个外壳分成两部分;图2是图1给纱装置在外壳打开后的示意立体图;图3是带有一个筒子纱的图1所示的给纱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图4是由图1给纱装置外壳装载着的轴及齿轮零件,带有两个支承辊和传动辊,用来驱动图3中的筒子纱;图5是图1给纱装置的外壳的立体图,带有一个由外壳装载着的滚柱轴承;图6是图1给纱装置的外壳的平面图,有电气接线;
图7是在图1和图3所示给纱装置的外壳内设置的电气引线的分布线的示意侧视图,未示出外壳;图8-12都是局部图,示出给纱装置的各种外壳,外壳内装有滚柱轴承。
在图1中,示出了一个弹力纱给纱装置1,但未示出筒子纱。给纱装置用于针织机,机上固定有许多相同的给纱装置1。给纱装置1各装有一只或几只筒子纱,并以预定速度将它们退绕,因此以不变的纱线张力供弹力纱给针织工位。
给纱装置1有一个平面图为L形的外壳,并具有圆角,其模截面近似方形,具有圆角。在L形外壳3的短腿上形成有一个用于以一个夹持件6固定到机架(未示出)上的装接件5。
外壳3在分割线8处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下壳部10,另一个是一壳部11,它们都被制成整体式注塑件。分割线8处在大约在中部切割外壳3的平面上。如必要,至少一个壳部10可设置有密封件,例如一个整体形成的唇缘。
两支承辊13,14;13’,14’分开并互相平行,从外壳3横向伸出,用来支承及驱动准备退线的筒子纱(图3)。筒子纱以其圆周面放在支承辊13,14;13’,14’上,在使用位置上是平行的,并且各绕枢转轴线12,12’以这样的方式回转,即在支承辊13,14;13’,14’传动时,使筒子纱绕其筒管轴线转动。支承辊13,14的相互间隔小于装有筒子纱的筒子纱线圈管的外径。对于支承辊13’,14’亦是如此。
还有一个平行于支承辊13,14;13’,14’,但与它们分隔开的轨15,在使用位置位于外壳3之下,它借助一个保持器17由壳部10支承着并且如图3所示,轨15用来携持筒子纱限位器19。此筒子纱限位器19具有一个可在轨15上滑移,并可由夹紧螺钉锁定的滑块。例如形成为一个滚花螺钉20,从滑块向上伸出一个限位杆22近似地与轨15成直角,安置在支承辊13,14上的筒子纱固持在轴向方向上。另一相应的滑块座置在支承辊13’,14’的轨段下。筒子纱限位杆19适用于各种筒子宽度及筒子数量。
支承辊13,14;13’,14’延伸穿过一个由外壳界定并可在图2中看到的内腔室23,例如,在该腔室内有驱动支承辊13,14的齿轮装置。齿轮装置25将一个传动轮27(见图1)例如连接到支承辊13,14;13’,14’上。传动轮27借助一个轴可转动地支承着,该轴在使用时是直立的,换句话说,它处在与支承辊13,14;13’,14’成直角的方位(另见图2),此传动轮经设置在针织机上的传动带被驱使转动。
从图2中可见到一个齿轮装置25,它的作用是将力从传动轮27传递给支承辊13,14,图2中还可看清支承辊13,14;13’,14’在外壳3上的支承。装有伞形齿轮31的主轴29可转动地支承在内腔室23的短脚上,该内腔室23像外壳3一样为L形。由图4可见,锥轮31与伞形齿轮32咬合,而伞形齿轮32又以固定住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座置在由传动轮27传动的轴上。在两端轴29借助滚珠轴承34,35可转动地支承着,各滚珠轴承以下面将描述的方式分别装钠在外壳或壳部10,11的凹口36a,36b中,这些凹口形成滚珠轴承34,35的保持装置。
其他凹口36c,36d及36e,36f设置在外壳3的长脚上,以装钠滚珠轴承41,42,43,44。凹口36c,36d设置来支承一根轴46(图4),在该轴两端有支承辊13,13’。支承辊13,13’与轴29平行地排列。
轴46上装有齿形皮带轮48,它经一个齿形皮带50由一个座置在轴29上的齿形皮带轮52传动。
同样,在其两端装有支承辊和传动辊14,14’的轴54由滚珠轴承43,44支承着。轴54上装有齿形皮带轮55,该皮带轮55经一个齿形皮带57由座置在轴46上的齿形皮轮48传动。虽然为简化起见,这点未在图2示出,而只示于图4中,但在轴29上设置有另一个伞形齿轮58,使轴29可作反向转动。为此,锥形齿轮31,58可移动地设置在轴29上,并且能有选择地与锥轮32啮合。设置在壳体10,11上用于容纳滚珠轴承34,35,41,43,44的凹口36a-36f,都是同样地形成的,差异只在于,外壳3在凹口36c-36f处向外敞开,其他是封闭的。作为所有凹口的代表例,图5示出了一个凹口36,它由壳部10,11的可用壁上形成。从分割线8开始,一个半圆形承窝61设于下壳部10内,其半径等于承窝61容纳的滚珠轴承的外径,并举例示出滚珠轴承41。凹口横向于壁的宽度等于滚珠轴承41轴向的宽度。按横向或者说是滚珠轴承41的轴向,承窝61是由相互平行地分开的平颊63,64形成的,它盖住滚珠轴承41,只有其内座圈开口66除外。
同样,在上壳部11上形成有一个相互的承窝68,它应设置在这样的位置,使得当外壳3闭合时,它与承窝61齐平。
如图6和7所示外壳装有电导线69,70,以便使设置在给纱装置1上的传感器或开关,和设置在夹6部位处的电连接装置72连接起来。为此,导线70接地,并连接到轨15上。导线69从夹6引到关闭开关的连接件上,该开关未示出。
导线69,70伸过分割线8,形成导线69,70的金属带交切在割线8,各终止于簧舌76,77。簧舌76,77相互弹性地相压,以保证电接触良好。毋需针焊来保持接触。导线69,70连接到针织机上相应的导线是由插头式或夹接式连接件在夹6处自动连接,当给纱装置1固装在针织机上时,不需要特殊工具。
给纱装置的作用进一步说明如下给纱装置1通过夹6安装在针织机机架上。一个驱动多个同样的给纱装置的齿形皮带放置在一个传动轮27上。要退绕的筒子纱以图3建议的方式装在支承辊13,14;13’,14’上。当传动轴27由上述未示出的齿形皮带传动时,齿轮装置25将转动传递给支承辊13,14;13’,14’,因此,纱线80按预定速度及方向送出。
用其各个零件装配给纱装置1的过程如下所述将齿轮装置25和滚珠轴承34,35,41,42,43,44放在下壳部10内,如图2所示,随后将壳部11放在上部,并固紧于壳部10上。为此,可使用螺丝或紧固件(未示出)。
详细地说,轴29设置有伞形齿轮31和齿形皮带轮52,齿形皮带50放在齿形皮带轮52上,轴29设置有滚珠轴承34,35,并放在凹口36a,36b内。接着,轴46设置有齿形皮带轮49和支承辊13,13’。一旦滚珠轴承41,42已滑入并且齿形皮带50,57放置就位,就滚珠轴承41,42放入凹口36c,36d内。支承辊14,14’亦同样安装。
进行整个安装过程毋需其它辅件和特殊工具,简单易行,可由非熟练工担当。一旦上壳部11安置就位后,给纱装置1就装配完成。
壳部10,11是注模件,它们都具有必要的紧固装置以容纳互相连接的部件,在它们上设置前整体形成的突块或凹口。具体地说,凹口36被形成能够容纳滚珠轴承,而毋需机械加工,并且使得在将壳部10,11装在一起时,滚珠轴承可保持固定状态。为此,除所述承窝61,68外,可交替地提供支承座84a-84b,如图8-12所示。
在图8所示实施例中,设置来代替外壳3内的凹口36a-36f的所有支承座84a具有相同的形式。在壳部10内设置有袋85,其深度与滚珠轴承41的直径匹配,该滚珠轴承在此处示出代表全部滚珠轴承。在底部袋85形成半圆形,因此滚珠轴承41无游隙地置放在袋85中。袋85在轴向由未示出的平颊限位,这可将滚珠轴承41在轴向固定住使其无明显的游动。壳部11在分割线8处是平的,亦无凹口。它将滚珠轴承41保持在袋85内。不过如同其他典型实施例,支承座84a(以及84b-84e)是在壳部10,11之间形成的。
上述实施例的优点是装配的方便。在将滚珠轴承放入各相应的袋85中后,它们在横向上就被固定位,因此,即使齿形皮带50,57(图2)张紧,装配也可以很简单地进行。支承座84a完全不会因壳部10,11相对装配不准确而受损。壳部10,11相互关系与支承座84a无关。
分割线8限定支承座84a的一侧,同时该处形成封闭。
图9示出了支承座84b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在上壳部11和下壳部10上都设有凹口或袋。下壳部10的袋86是半圆形,其半径略大于滚珠轴承41的外座圈的半径,这里再示出以代表其他滚珠轴承。设置在上壳部11上袋87有平底88,它贴着滚珠轴承41的外座圈。座88和袋87底点的距离是等于滚珠轴承41的直径。
凹口或袋86,87同其他支承座一样,侧边有平颊,相互以分割线为界,该分割线8通过滚珠轴承41的中心。
在支承座84b中,壳部10,11可互相位移而不损伤轴承41的座。这可补偿制造误差。
图10示出了支承座84c,它可弹性容纳滚珠轴承41,从而允许更大的公差。在壳部10上,形成有一个承窝91,该承窝与上述壳部10的凹口或袋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棱形形式容纳滚珠轴承41。为此,承窝91有两个平的支承面93,94,它们互相成直角,滚珠轴承的外座圈在两点处与其产生线性接触。
设置在上壳部11内的承窝95有一平的弹性底96,滚珠轴承41的外座圈贴压在其上。滚珠轴承41使底96产生弹性形变。滚珠轴承41以三点容纳在支承座84c内。即使公差相当大,弹性底96也可保证滚珠轴承41的稳定座。
底96所产生的弹性的能力可借助一个合适的双凸凹口97保持,该凹口在壳部11内距离底96较短。如需要,可在凹口97内置放一个弹性件98。
图11示出一个支承座84d的变更实施例。在壳部10内,承窝101被形成以棱形形式容纳滚珠轴承41。为此,承窝101有两个弯曲形的支承面103,104。互相成直角,滚珠轴承的外座圈以两点贴压在其上。由于支承面103,104的曲率,使滚珠轴承41以较大面积贴压在支承面103,104上。
设置在上壳部11上的承窝105有曲形底106,滚形轴承41的外座圈贴压在其上。滚珠轴承41以三点容纳在支承座84d内。底106的曲率半径明显大于滚珠轴承41的外座圈的直径。因此不受公差引起的损伤。
最后,图12示出一个支承座84e,它与图9的支承座84b很相似。但是,设置在壳部10上的凹口107,其直径大于图9典型实施例的凹口86。在壳部11中设置有凹口108,其深度大于凹口87。滚珠轴承41借助O型环111保持在凹口107,108内。O型环形成一个弹性件,该弹性件以大大补偿制造公差的方式将滚珠轴承41固持在支承座84e内。O型环与凹口107的底部上的一条沟槽啮合,该沟槽是在必要时才设置而图中未示出。
O型环亦可提供来在上述给纱装置1的其他实施例中用作弹簧件或补偿件。相应的支承座84a-84e的直径和深度就应相应地确定。
与刚刚描述的典型实施例稍有不同,支承辊13,13’和支承辊14,14’都可形成一个整体件。支承辊13,13’;14,14’亦可与齿形皮带轮48,55形成整体件。这样,可获得很好的对中性,容易装配和低的制造成本。
亦可以是这样的实施例,其中根据图9-12的一个壳部可任意与根据图4-12的另一个壳部结合。
针织机上的弹力纱给纱装置具有一个分为两部分的外壳,相互平行分开的支承辊可转动地支承在其上。该外壳有一个内腔室,可容纳用于传动至少一个支承辊齿轮装置。该齿轮装置将力从一个固定到一根从外壳伸出的轴上的传动轮,传递给至少一个支承辊。支承辊由滚珠轴承支承着,这些滚珠轴承由设置在外壳内的相应的支承座保持着。支承座在壳部内形成,每个壳部都被制成一个整体件,最好是通过注模方法制成的。两个壳部交界的分割线,穿过所有支承座,因此,滚珠轴承保持在两个壳部之间。通过将壳部相互固定住就可同时将滚珠轴承固定住。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供纱或给纱,特别是供给弹力纱的给纱装置,它具有一个外壳(3),该外壳以其壁包围着一个内腔室并沿分割线(8)分成壳部(10,11);至少一个第一支承辊(13,13’),所述第一支承辊固持着不动并支承在外壳(3)上,以便可绕第一枢转轴线(12)枢转;至少一个第二支承辊(14,14’),所述第二支承辊与第一支承辊(13,13’)平行隔开,并支承在外壳(3)上,以便绕第二枢转轴线(12’)转动;凹口(36),所述凹口设置在至少一个壳部(10,11)的壁中,支承辊(13,13’;14,14’)可以从横向于相应的枢转轴线(12,12’)的分割线(8)延伸穿过所述凹口和进入所述凹口;一个传动机构以便可转动地驱动至少一个支承辊(13,13’;14,14’);一个紧固装置用于将壳部(10,11)相互连接起来;和一个紧固件(6)用于将外壳(3)固持在机架上。
2.如权利要求1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座(84)是由凹口(36)形成,其内设置有轴承装置(41,42,43,44),借此,支承辊(13,13’,14,14’)以低摩擦可转动地支承着。
3.如权利要求1或2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凹口(36)或支承座(84)由窝状凹口形成,它具有一个突入分割线(8)的开口。
4.如权利要求3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口以分割线(8)为界,形成与枢转轴线(12,12’)成一个非90°的角度的平面区域。
5.如权利要求1的给纱装置,其装置在于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齿轮装置(25),支承辊(13,13’,14,14’)通过所述齿轮装置(25)连接到传动轮(27)上。
6.如权利要求1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割线(8)至少些部分处于一平面内,该平面与支承辊(13,13’;14,14’)的枢转轴线(12,12’)中至少一个平行安排。
7.如权利要求1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割线(8)在包含支承辊(13,13’;14,14’)的部分,是处于一平面,该平面与第一支承辊(13,13’)的枢转轴线(12)和第二支承辊(14,14’)的枢转轴线(12’)平行。
8.如权利要求1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壳部(10,11)之间的分割线(8),完全处于与第一支承辊(13,13’)的枢转轴线(12)和第二支承辊(14,14’)的枢转轴线(12’)都平行的平面内。
9.如权利要求1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3)是塑料。
10.如权利要求1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壳部(10,11)是注模件。
11.如权利要求2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座(84)形成为当外壳闭合时,使轴承装置(41)基本上无游隙地容纳在支承座内。
12.如权利要求2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座(84)是在壳部(10,11)之一上这样形成,使得它们限定轴承装置(41,42,43,44)的空间位置,而保持装置(36)以这样的方式在壳部(10,11)中另一个上形成,使得与轴承装置(41)的空间关系在限制范围内是可变化的。
13.如权利要求1或2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凹口(36)或支承座(84)配有弹簧装置(96,97),它们以这样的方式作用于支承辊(13,13’;14,14’)或轴承装置(41),使得支承辊(13,13’;14,14’)或轴承装置(41)无游隙地固定在外壳(3)内。
14.如权利要求1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壳部(10,11)和凹口(36)这样形成使支承辊(13,13’;14,14’)借助壳部(10)相互完全固定住。
15.如权利要求1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辊(13,13’;14,14’)伸出外壳(3),并以其两端(13,13’;14,14’)突出在外壳(3)外。
16.如权利要求1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辊13是由多个轴段(13,46,13’)构成的。
17.如权利要求1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辊(13,13’;14,14’)形成整体件。
18.如权利要求5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辊(13,13’;14,14’)有两个作为轴承装置的轴承(41,42;43,44),其间齿轮装置(25)作用于支承辊(13,13’;14,14’)上。
19.如权利要求1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齿轮装置(25)形成为无滑移的齿轮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齿轮装置(25)至少包括一个靠摩擦啮合以传递力的装置。
21.如权利要求5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齿轮装置(25)有一个锥形齿轮(31,32,58),所述锥形齿轮在一个传动轴和一个主轴(29)之间工作并能使转向反转。
22.如权利要求21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力从主轴(25)传递给第一支承辊(13,13’),是经一条皮带(50)或链条实现的。
23.如权利要求21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力从第一支承辊(13,13’)传递给第二支承辊(14,14’)是经一条皮带(57)或链条实现的。
24.如权利要求1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壳部(10,11)相互连接的固定装置是紧固装置。
25.如权利要求1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将壳部(10,11)相互连接的固定装置是靠棘爪装置。
26.如权利要求1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壳部(10,11)相互连接是靠材料啮合。
27.如权利要求1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给纱装置设有一个保持装置(15),其上可固定有传感器,以调节被送出的纱。
28.如权利要求27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传感装置由电气导线(69,70)连接到一个为紧固装置(6)设置的连接装置上,并安置来与一个位于装有给纱装置(1)的机架上的连接装置连接。
29.如权利要求28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线(69,70)是埋在壳部(10)内的金属带,它在分割线(8)处有接触舌(76,77),以接触装在另一壳部(11)上的金属带。
30.如权利要求28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线(69,70)和壳部(10,11)这样形成,使传感装置的电接触可以毋需钎焊而完成。
31.如权利要求1的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与支承辊(13,13’;14,14’)相关的保持装置(19),该保持装置(19)可以限定筒子纱在支承辊(13,13’;14,14’)的轴向上的运动并可从支承辊(13,13’;14,14’)的面端加以调节。
全文摘要
针织机上供给弹力纱的给纱装置有一分为两部分的外壳,其上可转动地支承着平行分开的支承辊和传动辊。外壳有内腔室,以容纳齿轮装置,用于传动支承辊和传动轴中至少一个。齿轮装置从固定到从外壳伸出的轴上的传动轮将力传递给至少一个支承辊和传动辊。支承辊和传动辊由滚珠轴承支承,滚珠轴承由设置在外壳内的相应的支承座保持。支承座凹入在各自成整体成型的壳部内,壳部最好是通过注模方法制成的。壳部相互为界的分割线延伸通过全部支承座,因此滚珠轴承保留在壳部之间。将壳部相互紧固,就可同时固紧滚珠轴承。
文档编号D04B15/50GK1138113SQ9610567
公开日1996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3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6日
发明者R·考夫曼, G·利奥波德, C·沃纳 申请人:梅明格-Iro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