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760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它是能很好地适用于能把芯线卷入到针迹里、同时能进行锁眼的锁眼机的。
一般,在对襟毛衫、长轴衬衫、罩衫等衣服上都形成被称为睡眼孔的大致呈直线形的纽扣孔。这种纽扣孔是用具有将布料切断成钮扣能通过的长度的刀具的锁眼机,通过使针沿着与布料行进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进行摆动的同时使布料往复移动,把由刀具切断的布料的预定切断部分围绕地形成针迹之后,再用刀具将预定切断部分切断而形成的。
但至今在对襟毛衫等一拉伸就容易伸长的软柔的布料上形成纽扣孔场合下,为了使纽扣孔的强度提高、防止由于布料伸长形成的钮扣孔的变形,或者为了使纽扣孔外观结实或容易纽入而使纽扣孔周围鼓起,是把与形成针迹的缝纫线不同的另一条加强用的芯线卷入到针迹里的同时进行缝制的。
图29是表示形成理想的钮扣孔之前的缝制状态的示意图,是把与形成针迹3的缝纽线4不同的另一条加强用的芯线5卷入到布料1的围绕着图29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预定切断部分2地形成锯齿状针迹3里的同时进行缝制的。
而且,在这种缝纫机中,为了把芯线5导引到缝制中的针迹中是使用芯线导引装置的。
图30是表示至今在使用的这种锁眼缝纫机的芯线导引装置6的一个例子的斜视图,以前的这种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6设有与锁眼机的上轴(图中没表示)联动地沿着图30中用箭号A表示的反时针方向被回转驱动的做成大致呈圆板状的凸轮7。在这凸轮7的图3中表示成上方的上面突出地配置着四个大致呈梯形状的左右变换用凸部8(图中只表示1个),它们是以相等角度间隔配置在离凸轮的回转轴心等距离位置上的。还在左右变换用凸部8的径向外侧突出地设置大致呈梯形状的2个前后变换用凸部9(图中只表示1个),它们是以相等角度间隔、配置在离凸轮7的回转轴心等距离位置上的。而且由左右变换用凸部8的上面和凸轮7的上面形成左右变换用凸轮面10,由前后变换用凸部9的上面和凸轮7的上面形成前后变换用凸轮面11。
在上述凸轮7的上方、使左右变换轴12的轴心方向沿上下方向延伸地将其与左右变换用凸部8的移动轨迹面对着地配设着,在左右变换轴12的下端部安装着能与左右变换凸轮面10相接、被做成能自由回转的滚轮12a(图30中夸张地表示)。这样,随着凸轮7的回转、在滚轮12a与左右变换用凸部8相接触时,就能如图30用箭号B表示地使左右变换轴12向上方移动。
在上述左右变换轴12的上方配设着大致被做成电铃杆状的左右变换板13。这个左右变换板13设有大致沿水平方向延续的驱动柄13A和沿上下方向延续的从动柄13B,在驱动轴13A和从动柄13的自由端部上分别安装着能自由回转的滚轮13a、13b。而且,左右变换板13被做成能绕驱动柄13A和从动柄13B的连接部(弯杆部)上的支承在图中没表示的缝纫机机架上的支轴14自由回转的。即当左右变换轴12的上端与滚轮13a相接触时,左右变换板13就能沿图30中箭号C表示的反时针方向回转。还在左右变换板13的从动柄13B上安装着弹簧15、把它经常弹向图30中用箭号D表示的时针方向(与箭号C方向相反)。此外,左右变换板13的从动柄13B上所装的滚轮13B的外周面被做成能与下述的芯线变换基座16的基体部16a的后端部附近的右侧面离合的。
在上述凸轮7的上方、使前后变换轴17的轴心方向沿上下方向延续地、与前后变换用凸部9面对着配置着前后变换轴17,在前后变换轴17的下端部安装着能与前后变换凸轮面11相接触、被做成能自由回转的滚轮17a(图30中夸张地表示),这样,随着凸轮7的回转、当滚轮17a与前后变换用凸部9相接触时,就能使前后变换轴17如图30中用箭号E所示地向上方移动。
在上述前后变换轴17的上方配设着大致被做成电铃杆状的前后变换板18。这个前后变换板18设有大致沿水平方向延续的驱动柄18A和沿上下方向延续的从动柄18B,在驱动柄18A和从动柄18的自由端部上分别安装着能自由回转的滚轮18a、18b。而且能绕驱动柄18A和从动柄18B的连接部(弯折部)上的支承在图中没表示的缝纫机架上的支轴19自由回转的。即,在前后变换轴17的上端与滚轮18a相接触时,能使前后变换轴18沿图30中用箭号F表示的反时针方向回转。在前后变换板18的从动柄18B上还安装着弹簧20,经常把它弹向图30中用箭号G表示的时针方向(与箭号F相反的方向)。此外,前后变换板18的从动柄18B所安装的滚轮18b的外周围还被做成能与下述的位于芯线变换基座16的弯曲部16b的后侧135的后端面离合的。
上述左右变换板13的支轴14和前后变换板18的支轴19被配设成各自的轴心在其延长线上大致是交叉成直角的。
而且,由上述凸轮7、左右变换轴12、左右变换板13、前后变换轴17和前后变换板18形成驱动下述芯线变换基座16的驱动机构21。
在上述凸轮7的上方配设着芯线变换基座16。这个芯线变换基座16由长尺状的基体部16a和短尺状的弯曲部16b构成,基体部16是从图30中表示在左方的前方FS向图30中表示在右方的后方BS延续的;而弯曲部16b是从位于基体部16a的后方BS的后端缘向着从前方看,是向右大致沿直角方向延续的短尺状的。而芯线变换基座16是能以配设在芯线变换基座16的基体部16a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的支承在缝纫机机架(图中没表示)的回转支轴22为中心、沿图30中用箭号H表示的反时针方向回转的,并且能向图30中用箭号I表示的前侧FS滑动的配设着。还在芯线变换基座16的基体部16的回转支轴22的安装部位附近的后方BS上安装着弹簧23,平常将基座16弹向图30中用箭号J表示的时针方向(即与箭号H相反方向)。此外,芯线变换基座16的弯曲部16b上还安装着弹簧24,平常将芯线变换基座16弹向图30中用箭号K表示的后方BS(即与箭号I相反方向)。
安装在上述左右变换板13的从动柄13B上的滚轮13b的外周面被做成能与上述芯线变换基座16的基体部16a的后端附近的右侧面离合的;安装在上述前后变换板18的从动壁18B上的滚轮18b的外周面被做成能与处于芯线变换基座16的弯曲部分16b的后方BS上的后端面离合的。
在上述芯线变换基座16的基体部16a的位于前方的前端部,按照从前方起始的顺序,分别安装着弯折的基线柄25和芯线导引柄26。
上述基线柄25设有相对于芯线变换基座16的基体部16a、沿图30中的下方延续地安装的基柄25a、和从这基柄25a的下端部向前方伸出的弯折的自由柄25b;在自由柄25b的前端部形成切口沟27在锁眼机(图中没表示)上能自由上下移动地配设着推压杆28、安装在这推压杆28下端部上的压辊安装台29的左面上所设置的大致呈圆柱状的安装台的轴30能游动地嵌在上述切口沟27里。
而且在压辊安装台29的右面上安装着压辊31,能上下自由地移动的配设在锁眼机(图中没表示)上的压臂32的前端部位于压辊31的下方。
在压臂32的前端安装着支架状的压板(图中没表示),通过压辊31把从压杆28输出的载荷传递给这压板(图中没表示),由此就能在缝制状态下把布料1按压在缝纫机上所固定的布料送进板(图中没表示)上。
在基线柄25的基柄25a的与芯线变换基座16一起的装配部位的下方、与基线柄25的板厚方向垂直地形成从前端缘向图30中的左方伸出的爪部25c。在这爪部25c的前方、与爪部25c的前端缘大致面对着地设置着被安装在缝纫机机架(图中没表示)上的定位部33,这个定位部33由图30中的左方所示的前侧FS开始,按顺序的第1挡块33a、第2挡块33b、第3挡块33c和第4挡块33d构成。而且由基线柄25的爪部25c和定位部33形成对芯线变换基座16的前后方和左右方向的移动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34。
上述芯线导引柄26由安装在芯线变换基座16的基体部16a上的基柄26a;从这基柄26a的上端开始、架设在芯线变换基座16的基体部16a的上部、与芯线变换基座16的基体部16a的长度方向垂直地弦图30中的右方延续的中间柄26b;从中间柄26b的前端开始向缝制工作台(图中没表示)、朝图30中的下方延续的前端柄26c构成通过芯线导引角铁35使芯线导引棒36大致沿水平方向地安装在这前端柄26的前端部上。而且在芯线导引棒36的图30中的右方所示的右端部附近形成芯线5插通的芯线插通孔36a、在左端形成芯线插通孔36b。在芯线导引棒36的附近还配设着针37,这根针37被安装在针棒(图中没表示)上,针棒是与上轴(图中没表示)联动地使针37向上下方向往复移动,而且由针摆而能使针37向左右方向移动的。
在具有这样结构的以前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6中,通过使构成驱动机构21的一部分的凸轮7随上轴(图中没表示)联动地回转驱动,根据在凸轮面7上形成的左右变换凸轮面10和前后变换凸轮面11的凸轮形状,与图31所示的时间图同步地使左右变换轴12和前后变换轴17上下动作,通过左右变换板13和前后变换板18把这左右变换轴12和前后变换轴17的上下动作传递给芯线变换基座16使芯线变换基座16前后、左右地移动动作,并用定位机构34对芯线变换基座16的前后左右的移动位置进行定位,如图32所示地使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在布料1的与图32中用等号FP表示的一方行进方向相对应的、在图32中用实线表示的初始置HP和布料1的与图32中用等号RP表示的另一方行进方向相对应的、在图3中用虚线表示的移动位置MP等箭这2个位置间。将布料夹紧在布料压脚间,与压脚一起沿前后方向移动,沿着针孔38、形成图3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大致呈“コ”字形移动轨迹ML而自由进退地在针板38周围移动。
如图32所示,处于初始位置HP的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的位置被做成位于从前侧FS看,是处在针板38的后侧BS,而且处在图32中,由最上方表示的错脚39a和在其下方相邻位置上的错脚39b形成的针摆幅度WF的大致中央部位;处于移动位置MP上的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的位置则被做成从前侧FS看,是处在针板38的跟前侧,而且处在图32中,由最下方表示的针脚39d和在其上方相邻位置上的错脚39c形成的针摆幅度WR(WR=WF)的大致中央部位。
而且在布料1上形成针迹3时,在使针37左右摆动的同时使布料1沿前后方向2次往复(围绕布料1的预定切断部分2的周围进行圈),同时,在处于图29中的右方表示的后侧BS上的第1锁结时和第3锁结(由于使布料1沿前后方向往复2次,因而进行2次位于后侧BS上的锁节,第1回形成第1锁节,第2回形成第3锁结)时,构成图32中的由最上方表示错脚39a和处在最下方的错脚39d形成的最大针摆度WW,而且使芯线导引棒36从初始位置HP移动到移动位置;在处于图29中的左方表示的前侧FS的第2锁节和第4锁结时,形成大的针摆幅度WW,同时使芯线导引棒36从移动位置回归到初始位置,由此把芯线5卷入到针迹3中。
在图29中的左方表示的前侧FS处的第4领结时,在缝纫机停止前,使芯线导引棒36从移动位置回归到初始位置。
但是,在上述以前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6中有这种问题即如图33所示,由于在第1锁结时和第3锁结时,在把芯线导引棒36从图33(a)所示的初始位置按次序向图33(d)所示的移动位置移动时,是使芯线5斜向地倾斜成如图33(c)所示地、使芯线5必定通过最下方表示的错脚39d和在其上方相邻错脚39c之间往复的针摆幅度WR之中的向移动位置移动,因而芯线5必定被卷入在由针摆幅WR形成的针迹3R中,与此相对,由于在如图34所示地、使芯线导引棒36从第2锁结时的图34(a)表示的移动位置回归到图34(d)表示的初始位置时,如图34(b)和图34(c)所示,不使芯线5从最上方表示的错脚39a和在其下方相邻错脚39b之间往复的针摆幅度WF中通过地,而是从最下方表示的错脚39d和在其上方相邻错脚39c之间往复的针摆幅度WR中通过地回归到初始位置,因而有如图34(d)所示地斜向倾斜的芯线5没被卷入到在与第2锁结相邻接的由针摆幅度WF形成的针迹3F中的问题。这样,有第2锁结时不得不依赖于把芯线5偶然卷入到全部针迹3F中的问题。
此外,在第2锁结时芯线5没被卷入到针迹3F中的场合下,在为了形成纽扣通过的孔而用刀具将预定切断部切断时,没被卷入到针迹3F中的芯线5会被刀具切断,从而有不能提高纽和孔的强度的问题。
即,在以前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6中有不能获得把芯线确实卷入到针迹3中的如图29所示的理想的缝制状态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把芯线确实卷绕入在针迹中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凸轮的顶视图,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的第1实施例动作的时间图表,图4是表示图1所示实施例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的初始状态的示意图,(a)是表示定位机构的状态的示意图,(b)是表示芯线导引棒和芯线的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继图4之后,说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动作状态的中间经过的与图4相同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继图5之后、说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动作状态的中间经过的与图4相同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继图6之后,说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动作状态的中间经过的与图4相同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继图6之后,说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动作状态的中间经过的与图4相同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继图8之后,说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动作状态的逐间经过的与图4相同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继图9之后,说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动作状态的中间经过的与图4相同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继图10之后,说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动作状态的中间经过的与图4相同的示意图,图12是表示继图11之后,说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动作状态的中间经过的与图4相同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继图12之后,说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动作状态的中间经过的与图4相同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继图13之后,说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动作状态的中间经过的与图4相同的示意图,图15是表示继图14之后,说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动作状态的中间经过的与图4相同的示意图,图16是表示继图15之后,说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动作状态的中间经过的与图4相同的示意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芯线插通孔的移动轨迹的示意图,图18是表示由本发明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第1实施例形成的缝制状态的示意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的芯线导引棒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主要部分顶视图,图20是表示继图19之后,说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动作状态的中间经过的与图19相同的示意图,图21是表示继图20之后,说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动作状态的中间经过的与图19相同的示意图,图22是表示继图21之后,说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动作状态的中间经过的与图19相同的示意图,图23是表示继图22之后,说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动作状态的中间经过的与图19相同的示意图,图24是表示表示继图23之后,说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动作状态的中间经过的与图19相同的示意图,图25是表示本发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的芯线插通孔的移动轨迹的示意图,图26是说明本发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动作的时间图表,图27是表示本发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芯线导引棒的芯线插通孔的移动轨迹的示意图,图28是表示本发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斜视图,图29是表示形成理想的钮扣孔前的缝制状态的示意图,图30是表示以前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斜视图,图31是表示以前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的左右变换凸轮面和前后变换凸轮面的凸轮线图和时间图表,图32是表示以前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芯线导引棒的芯线插通孔的移动轨迹的示意图,图33的(a)-(d)是表示以前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的第1锁结时芯线导引棒和芯线的状态的示意图;(a)是表示芯线导引棒和芯线的初始位置的示意图;(b)是表示继(a)之后的中间经过的示意图;(a)是表示继(b)之后的中间经过的示意图;(d)是表示继(b)之后的芯线导引棒和芯线的移动位置的示意图,图34的(a)-(d)是表示以前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的第2锁结时芯线导引棒和芯线的状态的示意图;(a)是表示芯线导引棒和芯线的移动位置示意图;(b)是表示继(a)之后的中间经过的示意图;(c)是表示继(b)之后的中间经过的示意图;(d)是表示继(b)之后的芯线导引棒和芯线的初始位置的示意图。
下面,参照着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便于说明,先说明与权利要求2相对应的第1实施例,然后说明与权利要求1相对应的第2实施例,其中,与上述的以前装置相同的结构在图中都用相同的标号、而且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图1和图2是表示把本发明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用在公知的锁眼机里的第1实施例,图1是表示主要部分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凸轮的顶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40具有与公知的锁眼机的上轴(图中没表示)联动、沿图1中用箭头A表示的反时针方向被回转驱动的大致呈圆形的构成的凸轮41。
这个凸轮41被配置成轴心方向是指向上下方向的,在这凸轮41的上表面41a上,图1虽没表示,但如图2所示地,有以相等角度分开配置的4个左右变换用凸部42和1个辅助左右变换用凸部43分别离凸轮41的回转轴心R等距离位置上突出地设置着。这些左右变换用凸部42和辅助左右变换用凸部43的正面形状都分别被做成梯形,而且辅助左右变换用凸部43的高度被做成比各个左右变换用凸部42的高度低。
又如图2所示,在凸轮41上面41a的左右变换用凸部42的径向外侧,分别离凸轮41的回转轴心R的等距离位置上突出地设置着以相等角度分开配置的2个前后变换用凸部44和一个辅助前后变换用凸部45。这些前后变换用凸部44和辅助前后变换用凸部45分别被做成正面大致呈梯形,而且辅助前后变换用凸部45的高度被做成比前后变换用凸部44的高度还低。
上述凸轮41的上面41a由左右变换用凸部42和辅助左右变换用凸部43形成左右变换用凸轮面46;凸轮41的上面41a由前后变换用凸部44和辅助前后变换用凸部45形成前后变换凸轮面47。而且由辅助左右变换用凸部43和辅助前后变换用凸部45形成超出规定部48。
即,在本实施例里,由凸轮41的上面41a和各个凸轮面46、47形成下述的驱动芯线导引基座16用的凸轮面49。
现在回到图1,使左右变换轴12的轴心方向沿上下方向延伸地将左右变换轴12相对于左右变换用凸部42和辅助左右变换用凸部43的移动轨迹MA(在图2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地配设在上述凸轮41的上方,在左右变换轴12的下端部安装着能与左右变换凸轮面46相接触,被做成能自由回转的滚轮12a(在图1中被夸张地表示)在滚轮12a与左右变换用凸部42或辅助左右变换用凸部43相接触时随着凸轮41的回转,如图1中的箭号B所示,能使左右变换轴12向上方移动。
在上述左右变换轴12的上方、配设着与上述同样结构的左右变换板13。
在左右变换板13的从动柄13B上还安装着与上述同样的压缩弹簧15。
而且把安装在左右变换板13的从动柄13B上的滚轮13b的外周面做成能与下述的芯线变换基座16的基体部16a的后端部附近的右侧面离合的。
将前后变换轴17,使其轴心方向延上下方向地,与前后变换用凸部44和辅助前后变换用凸部45的移动轨迹MB相对着地配设在上述凸轮41的上方,在前后变换轴17的下端,能与前后变换凸轮面47相接触地安装着被做成能自由回转的滚轮17a(在图1中被夸张地表示)。在滚轮17a与前后变换用凸部44或辅助前后变换用凸部45相接触时,随着凸轮41回转,如图1中的箭号E所示地能使前后变换轴17向上方移动。
在上述前后变换轴17的上方配设着与上述同样结构的前后变换板18。
在前后变换板18的从动柄18B上安装着与上述同样的压缩弹簧20。
此外还把安装在前后变换板18的从动柄18B上的滚轮18b的外周面做成能与下述的位于芯线变换基座16的折弯部16b后侧BS的后端面离合的。
把上述左右变换板13的支轴14和前后变换板18的支轴19配设成各自的轴心在其延长线上大致相交成直角。
而且,由上述凸轮41,左右变换轴12,左右变换板13,前后变换轴17和前后变换板18形成下述的驱动芯线变换基座16的驱动机构50。
在基线柄25的基柄25a的与芯线变换基座16相互装配部位的下方形成与上述同样的爪部25c。在这爪部25c的前方、与爪部25c的前端缘大致面对着地设置着安装在缝纫机机架(图中没表示)上的定位部51。这个定位部51如图1的左边所示,由从前侧开始按顺序地的第1挡块51a、第2挡块51b、外部位置挡块51c、第3挡块51d和第4挡块51e构成。而且把与基线柄25的爪部25c的前端缘面对着的第1挡块51a、第2挡块51b、外部位置挡块51c、第3挡块51d和第挡块51e的各自的前端缘位置都形成不同的,第4挡块51e的前端最接近爪25c的前端缘,以下则是按第2挡块51b的前端缘、第1挡块51a的前端缘,第3挡块51d的前端缘,外部位置挡块51c的前端缘等顺序。并且,由基线柄25的爪部25c和定位部51形成对芯线变换基座16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移动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52接着,参照着图1-图17来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作用。
图3是说明本发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图4-图16是按顺序说明本发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的动作状态的示意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的芯线插通孔移动轨迹的示意图。
先把公知的锁眼机(图中没表示)驱动,造成在布料1的规定位置上能形成钮扣孔(图中没表示)的初始状态。在这初始状态下的锁眼机上的压杆28被压下,从压杆28输出的载荷通过压辊31传递到安装在压臂32前端部上的压脚(图中没表示)将布料1按压在上述送布板的规定位置上。
然后,处在初始状态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40在图3的T0时间,其凸轮41处在停止状态,安装在左右变换轴12和前后变换轴17的下端部的各处滚轮12a、17a处在与左右变换凸轮面46和前后变换凸轮面47构成的凸轮41的上面41a相接触的下死点。而且如图4(a)所示,爪部25c的前端部与构成定位部51的第3挡块51d的前端缘相接触,同时爪部25c的后端面与构成定位部51的第4挡块51e的前面相接触,由此将芯线导引基座16定位地形成初始状态,由此,把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如图4(b)所示地,处在相对于与箭号FP表示的布料1行进方向的下游侧上的针板38的后上方(从前侧FS看,是在针板38的内侧左方),定位在把位于针38内部的图4(b)中最上方(从前侧看,是在最左方)的错脚39a和处于其下方相邻(从前侧看,是在最左方的错脚39a的右邻)的错脚39b相连的针摆幅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位(初始位置HP)。而芯线5是用人工操作或用图上没表示的将纱线切断和保持的装置,与布料1的行进方向平行地配置在图4(b)中的针板38左方(从前侧FS看,是在针板38的跟前侧)的规定位置上。
接着,当初始状态结束时,通过图中没表示的适当的操作,例如通过工作人员踏下脚踏开关,对锁眼机(图中没表示)发出驱动指令后,与上轴(图中没表示)联动地,使衣料1朝第1锁结处沿图4(b)箭号FP表示的引进方向开始行进,使针37在针板38内部的错脚39a和错脚39b之间交替地移动,同时进行上下运动而开始形成锯齿形针迹3的缝制动作,而且使凸轮41与上轴(图中没表示)联动地,沿图1中箭号A表示的反时针方向开始回转,开始由本实施例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40形成的芯线5的导引动作。
当由本实施例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40形成的芯线5的导引动作开始时,在图3的T01时间,凸轮41随上轴(图中没表示)联动地沿图1中箭号A所示的反时针方向回转,但安装在左右变换轴1和前后变换轴17的下端部上的各个滚轮12a,17a仍保持在处于与凸轮41的上面41a相接触的下死点上,如图5(a)所示,使定位机构52保持成与图4(a)相同的初始状态,不使芯线导引基座16移动,由此,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如图5(b)所示地保持着初始位置HP。结果,如图5(b)所示地,使芯线5卷入到由针37在错脚39a和错脚39b之间往复摆动的幅度WF形成的锯齿状针迹3F中,同时进行缝制。
接着,当使凸轮41沿图1中箭号A反时针方向大致回转1/4圈时形成位于图5(b)上用箭号FP表示的布料1行进方向的下游侧(从前侧FS看,是里侧)的第1锁结,形成针37在针板38内部的表示在最上方(从前侧FS看,是最左方)的错脚39a和位于最下方(从前侧F看,是最右方)的错脚39d之间往复的针摆动幅度WW。而且,在凸轮41的上面41a上形成的构成左右变换凸轮面46的左右变换用凸部42与安装在左右变换轴12下端部上的滚轮12a相接触,使左右变换轴12开始进行向图1中箭号B所示上方的上升动作。而且由左右变换轴12的上升动作,使左右变换板13克服压缩弹簧15的弹力,开始以支轴14为中心、向图1中用箭号C表示的反时针方向回转(从前侧FS看,是向左回转),使安装在左右变换板13的从动柄13B的前端部上的滚轮13b与位于芯线变换基座16的基体部16a后侧BS的右侧面相接触,使芯线变换基座16克服压缩弹簧23的弹力,朝图1中箭号H表示的反时针方向回转(从前侧FS看,是使芯线变换基座1的前端像向右方移动)。
接着,当左右变换轴12达到上死点时,在图3的T02时间,定位机构52如图6(a)所示地,是在位于爪部25c的后侧BS上的后端面与构成定位部51的第4挡块51e的前面相接触的状态下,爪部25c的前端缘位于比构成定位部51的第1挡块51a,第2挡块51b,外部位置挡块51c的各个前端缘下方(从前侧FS看,是在右方)地在第4挡块51e的前端缘附近,爪部25c的前端缘与第3挡块51d的前端缘离开(从前侧FS看,是向右方移动)的状态下将芯线导引基台16定位由此,如图6(b)所示、把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从初始位置HP定位在与布料1的行进方向FP垂直的针板38的下方(从前侧F看,是在针板38的里侧,比位于最右方的错脚39d更右方),使芯线5位于从前侧FS看是处于针板38的里侧右方。
在T02时,前后变换轴17的滚轮17a与前后变换用凸部44不相接触地保持与凸轮41的上面41a相接触的状态,前后变换轴17位于下死点。
接着,当使凸轮41沿图1的箭号A表示的反时针方向进一步稍许回转时,在凸轮41的上面41a上形成的构成前后变换凸轮面47的前后变换用凸部44与安装在前后变换轴17的下端部上的滚轮17a相接触,使前后变换轴17向图1的箭号表示的上方进行上升动作,由这前后变换轴17的上升动作,使前后变换板18克服压缩弹簧20的弹力,以支轴19为中心地朝图1的箭号F表示的反时针方向回转(从前侧FS看,是向跟前侧回转),与芯线变换基座16的折弯部16b的后端面相接触,使芯线变换基座16克服压缩弹簧24的弹力,沿图1的箭号I表示的前进方向移动(滑动),前后变换轴17达到上死点而在前后变换轴17达到上死点时的左右变换轴12仍保持着位于上死点状态。
接着,当前后变换轴17达到上死点时,在图3的T03时,如图7(b)的箭号所示地,使布料1的行进方向倒转,而且定位机构52如图7(a)所示地,爪部25c的前端缘处在比构成定位部51的第2挡块51b的靠前侧FS的前端缘更前方地与第1挡块51a的前端缘离开的状态下对芯线导引基座16进行定位,由此,如图7(b)所示地把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定位在针板38的左下方(从前侧FS看,是在针板38的跟前侧的右方,在此错脚39d更右的部位上),使芯线5位于从前侧看,在针板38的跟前侧右方。这时,芯线5如图7(b)所示地、在针板38内部的错脚39a和39d之间往复的针摆幅WW的内部,而且在针板38内部的最下方(从前侧FS看,是最右方)所示的错脚39d和在其上方(从前侧FS看,是最右方的错脚39d的左邻)的相邻的错脚39c间通过。
接着,在使凸轮41向图1的箭号A表示的反时针方向再稍许回转时,在凸轮面41的上面41a形成的构成左右变换凸轮面46的左右变换用凸部42,与安装在左右变换轴12下端部上的滚轮12a脱离只使左右变换轴12开始进行与图1的箭号B表示的上升动作相反的下降动作,通过这左右变换轴12的下降动作、左右变换板13由压缩弹簧15的弹力作用,以支轴14为中心,朝图1的箭号D表示的时针方向回转(从前侧FS看,是向右回转),使安装在左右变换板1的从动柄13B前端部上的滚轮13b与芯线变换基座16的右侧面脱离而当安装在左右变换板13的从动柄13B前端部上的滚轮13b与芯线变换基座16右侧面脱开时,使芯线变换基座16由压缩弹簧23的弹力作用,以回转支轴22为中心,向反时针方向(是与图1的箭号H表示的反时针方向相反的,从前侧FS看,是向左方)回转,使左右变换轴12向下死点回归。
接着,当左右变换轴12向下死点回归时,在图3的T04时间上左右变换轴12的滚轮12a与凸轮41的上面41a相接触,定位机构5如图8(a)所示地,处在爪部25c的位于后侧BS的后端面与构成定位部51的第2挡块51b的前面脱离的状态,爪部25c的前端部与构成定位部51的第1挡块51a前端缘相接触的状态下对芯线导引基座16进行定位,由此,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如图8(b)所示地与布料1的行进方向RP垂直地向上方移动,定位在针38的左下方从前侧FS看,在针板38跟前侧左方,处于从前侧FS看,在错脚39和错脚39d的大致中央部位),能使芯线5位于与如图8(b)箭号RP所示的布料1行进方向大致平行,而且使芯线5处于在针板38内部的错脚39a和39d之间往复的针摆幅WW内部,而且在针板38内部的错脚39d和39c之间通过。
在这个T04时,前后变换轴17的滚轮17a保持着与前后变换用凸部44相接触的状态,前后变换轴17位于上死点。
接着,当使凸轮41朝图1的箭号A表示的反时针方向稍许回转时,在凸轮41的上面41a上形成的构成前后变换凸轮面47的前后变换用凸部44与安装在前后变换轴17的下端部上的滚轮17a脱离,使前后变换轴17开始与图1的箭号E表示的上升动作相反的下降动作由这前后变换轴17的下降动作,使前后变换板18受压缩弹簧20的弹力的作用,以支轴19为中心,向图1的箭号G表示的时针方向回转(从前侧FS看,是向后方回转),使安装在前后变换板18的从动柄18B前端部上的滚轮18b与芯线变换基座16的后端面脱离。而当安装在前后变换板18的从动柄18B前端部上的滚轮18b与芯线变换基座16的后端面脱离时,芯线变换基座16受压缩弹簧24的弹力作用而朝与图1的箭号I表示的前进方向相反的后退方向移动(滑动)使前后变换轴17回归到下死点。
而且,在前后变换轴17回归到下死点的回归动作过程中,在图3上的T05时,定位机构52如图9(a)所示地,爪部25c的前端缘与构成定位部51的第1挡块51a的前端缘相接触,而且爪部25c的后端面与构成定位部51的第2挡块51b的前面相接触地将芯线导引基座1b定位,由此,将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如图9(b)所示地定位在处于针板38的左下方(从前侧FS看,是在针板38的跟前侧右方;从前侧FS看,是在错脚39c和39d之间的大致中央部位;从前侧FS看,如图8(b)更靠针板38侧)的移动位置MP上,将芯线5定位在错脚39c和错脚39d之间的大致中央部位上。其结果,如图9(b)所示,使芯线5卷入在由针37在错脚39c和错脚39d之间往复的针摆幅度WR形成的锯齿状针迹3R中。
而且,当前后变换轴17回归到下死点时,使定位机构52保持图9(a)表示的状态,使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保持图9(b表示的移动位置MP,把芯线5向着用箭号RP表示的布料1行进方向被卷进到由针37在错脚39c和错脚39d之间往复的针摆幅WR形成的锯齿形针迹3R中,同时进行缝制。
从图3的T00时间到T05时间中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的动作是进行与以前同样的动作。
接着,当使凸轮41沿图1的用箭号A表示的反时针方向进一步的转1/4圈(从缝制开始时起约转1/2圈)时,形成位于用箭号RP表示的布料1行进方向下游侧(从前侧FS看,是跟前侧)的第2锁结,针37是取针板38内部的错针39a和错针39d间往复的针摆幅度WW。而且在凸轮41上面41a上形成的构成前后变换凸轮面47的超出规定部48的辅助前后变换用凸部45与安装在前后变换轴17下端部上的滚轮17a相接触,使前后变换轴17向图1的箭号E表示的上方进行上升动作,由这前后变换轴17的上升动作,使前后变换板18克服压缩弹簧20的弹力,以支轴19为中心地向图1的箭号F表示的反时针方向回转(从前侧FS看,是向跟前侧回转),使前后变换轴17达到上死点。这时,由于辅助前后变换用凸部45的高度被形成比前后变换用凸部44的高度还低,因而前后变换轴17的上升量比T03时的前后变换轴17的上升量少,虽然使前后变换板18克服压缩弹簧2的弹力,以支轴19为中心地向图1的箭号F表示的反时针方向回转从前侧FS看,是向跟前侧回转),但保持与芯线变换基座16的折弯部16b的后端面不接触地脱离状态,不使芯线变换基座16沿图1的箭号I所示前进方向移动(滑动)。
这样,在前后变换轴17达到上死点的图3的T06时,定位机构52如图10(a)所示地,把芯线导引基座16定位成与图9(a)相同的状态,由此,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如图10(b)所示地,保持成与图9(b)相同的移动位置MP,其结果是使芯线5位于向箭号R表示的布料1行进方向,在错脚39c和错脚39d间往复地以针摆幅W形成锯齿状的针迹3R中。
接着,当凸轮41沿图1中用箭号A表示的反时针方向进一步回转一些时,在凸轮41的上面41a上形成的构成左右变换凸轮面46的左右变换用凸部42与安装在左右变换轴12的下端部上的滚轮12a相接触,使左右变换轴12沿图1中箭号B表示的上方开始进行上升动作。而由这变换轴12的上升动作使左右变换板13克服压缩弹簧1的弹力,以支轴14为中心,开始向图1中用箭号C表示的反射针方向回转(从前侧FS看,是左回转),使安装在左右变换板13的从动柄13的前端部上的滚轮13b与位于芯线变换基座16的基体部16a的后侧BS上的右侧面相接触,从而使芯线变换基座16克服压缩弹簧23的弹力,向图1中用箭号H表示的反时针方向回转(从前侧FS看是使芯线变换基座16的前端缘向右方移动)。
而当左右变换轴12达到上死点的过程中的图3的T03时间,定位机构52如图11(a)所示地,使爪部25c的后端面角部与构成定位部51的第2挡块51b的前面角部相接触,而且使爪部25c的前端缘与构成定位机构51的第1挡块51a的前端缘脱离地对芯线导引基座1进行定位,由此,把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如图11(b)所示地,与布料1行进方向RP垂直的针板38的左下方(从前侧FS看,是在针板38的跟前侧右方,在错脚39d的右方),从而使芯线5位于从前侧FS看,是在针板38的跟前侧右方。
在这T07时的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的位置比图7(b表示的T03时的芯线导引棒30的芯线插通孔36b的位置,是处在从前侧FS看,较里侧的一些的左7。
接着,当左右变换轴12达到上死点时,在图3的T08时,如图12(b)中用箭号FP所示,使布料1的行进方向朝向与第1锁结位于相同位置上的第3锁结地逆转,而且定位机构52如图12(a)所示地,在爪部25c的前端缘越过构成定位部51的第2挡块51b的前端缘,爪部25c的前端缘和构成定位部51的外部位置挡块51c的前端缘面对着地脱离状态下将芯线导引基座16定位,通过爪部25c的前端缘越过第2挡块51b的前端缘,使芯线导引基座16受压缩弹簧23的弹力作用向图1中用箭号K表示的后方移动(滑动)。结果如图12(b)所示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被定位于针板38的下右方(从前侧FS看,是在针板38的里侧右方,此错针39d更右方),从前侧FS看使芯线5向针板38的里侧右方移动。在这T08时的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的位置,由辅助前后变换用凸部45作用,取成比T0时的前后变换轴17的上升量少的上升量,由此,就由爪部25c的前端缘与构成定位部51的外部位置挡块51c的前端缘相对着的位置定位。
即,图3的T08时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的位置是处在从前侧FS看,比图6(b)表示的T02时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的位置稍靠跟前侧。
接着,当凸轮41沿图1中用箭号A表示的反时针方向稍许回转时,在凸轮41上面41a形成的构成左右变换凸轮面46的左右变换用凸部42与安装在左右变换轴12下端部上的滚轮12a脱离,使只有左右变换轴12开始进行与图1中用箭号B表示的上升动作相反的下降动作,由这左右变换轴12的下降动作,左右变换板13受压缩弹簧15的弹力作用,以支轴14为中心地向图1中用箭号D表示的时针方向回转(从前侧FS看,是右回转),安装在左右变换板13的从动柄13B的前端部上的滚轮13b与芯线变换基座16的右侧面脱离。而一旦安装在左右变换板13的从动柄13B前端部上的滚轮13b与芯线变换基座16的右侧面脱离,芯线变换基座16就受压缩弹簧23的弹力作用,以回转支轴22为中心地向时针方向(是与图1中用箭号H表示的反时针方向相反的方向,从前侧FS看是向左方),使左右变换轴1向下死点回归。
接着,当左右变换轴12回归到下死点时,在图的T09时,定位机构52如图13(a)所示地,以爪部25c的前端缘与构成定位部51的外部位置挡块51c的前端缘相接触的状态对芯线导引基座16进行定位,由此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如图13(b)所示地被定位在与布料1行进方向FP相垂直的针板38的右上方(从前侧FS看,是在针孔38的里侧左方,从前侧FS看是在离芯线导引棒36的初始位置HP跟前侧的左方,离错脚39a的左方),使芯线5是在针板38内部的错脚39a和39d间往复的针摆幅度WW内部,而且使其能处于从针38内部的错脚39a和39d间通过的。
即,在第2锁结时,在T09时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能使初始位置HP沿针振幅度方向超过针摆幅度地位于超出规定位置OP上,由超出规定部使芯线5确实通过错脚39a和39b之间。
在这T09地,前后变换轴17的滚轮17a保持着与辅助前后变换用凸部45相接触的状态,前后变换轴17处于上死点。
接着,当使凸轮41沿图1中用箭号C表示的反时针方向再稍许回转时,由凸轮41的上面41a形成的左右变换凸轮面46的构成超出规定部48辅助左右变换用凸部43与安装在左右变换轴12下端部上的滚轮12a相接触,左右变换轴12开始向图1中用箭号B表示的上方进行上升动作。而且由左右变换轴12的上升动作,左右变换板1开始克服压缩弹簧15的弹力,以支轴14为中心地向图1中用箭号表示的反时针方向回转(从前侧FS看是左回转),安装在左右变换板13的从动柄13B前端部上的滚轮13b与位于芯线变换基座16的基体部16a的后侧BS的右侧面相接触,使芯线变换基座16克服弹簧2的弹力,向图1中用箭号H表示的反时针方向回转(从前侧FS看是使芯线变换基座16的前端缘向右方移动),使左右变换轴12达到上死点。
这时,由于辅助左右变换用凸部43的高度被做成比左右变换用凸部42的高度低,因而左右变换轴12的上升量比T02时和T08时的左右变换轴12的上升量少,加上了爪部25c的前端缘超过第3挡块51d的前端缘所需要的上升量。
接着,当左右变换轴12达到上死点时,在图3的时间T10时,定位机构52如图14(a)所示地,以爪部25c的前端缘位于只越过构成定位部51的第3挡块51d前端缘稍微下方(从前侧FS看是右方)地与外部位置挡块51c的前端缘相对着地脱离的状态对芯线导引基座16进行定位,由此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就如图14(b)所示地与布料1的行进方向FP垂直地被定位在下方(从前侧FS看,是在针板38的里侧左方,从前侧FS看是在错脚39a附近,从前侧FS看是在比初始位置HP稍许跟前侧右方),使芯线5处于与图14(b)中用箭号FP表示的布料1的行进方向大致平行,而且使芯线5是在针板38内部的错脚39a和39d间往复的针摆幅度WW内部,并从针板38内部的错脚39a和39b间通过的位置上。
在这T10时,前后变换轴17的滚轮17a也保持着与辅助前后变换用凸部45相接触的状态,前后变换轴17位于上死点。
接着,当使凸轮41沿图1中用箭号A表示的反时针方向再稍许回转时,由凸轮41的上面41a形成的构成前后变换凸轮面47的超出规定部48的只有辅助前后变换用凸部45与安装在前后变换轴17下端部上的滚轮17a脱离,使前后变换轴17开如进行与图1中用箭号表示的上升动作相反的下降动作,由这前后变换轴17的下降动作前后变换板18受压缩弹簧20的弹力作用,以支轴19为中心地向图中用箭号G表示的时针方向回转(从前侧FS看,是向后方回转),使安装在前后变换板18的从动柄18B前端部上的滚轮18b与芯线变换基座16的后端面脱离。而一旦安装在前后变换板18的从动柄18B的前端部上的滚轮18b与芯线基座16的后端面脱离时,芯线变换基座16受压缩弹簧24的弹力作用,沿图1中用箭号I表示的前进方向相反的后退方向移动(滑动),使前后变换轴17回归到下死点。接着,当前后变换轴17回归到下死点时,在图3的时间T11时,定位机构52如图15(a)所示,以爪部25c的位于后侧BS的后端面与构成定位部51的第4挡块51e的前面相接触的状态,爪部25c的前端缘和构成定位部51的第3挡块51d的前端缘面对着地脱离的状态,使芯线导引基座16定位,由此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如图15(所示地是被定位在与布料1的行进方向FP平行的右方(从前侧FS看是在针板38的后左方,从前侧FS看,是在芯线导引棒36的初始位置HP的右方),使芯线5是在斜板38的内部的错脚39a和39d间往复的针摆幅度WW的内部,而且能使其保持在通过针板38内部的错脚39a和39b之间的位置。
接着,当使凸轮41沿图1中用箭号A表示的反时针方向稍许回转时,由凸轮41的上面41a形成的左右变换凸轮面46的构成超出规定部48的辅助左右变换用凸部43与安装在左右变换轴12的下端部的滚轮12a脱离,使左右变换轴12向下死点回归。
而一旦左右变换轴12向下死点回归,在图3的T12时,定位机构52就如图16(a)所示,把芯线导引基座16定位成与图5(a)同样的初始状态,由此,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才通孔36b如图16(b)所示地,回归到与图5(b)相同的初始位置HP,其结果由于能使芯线5保持在通过错脚39a和39b间的大致中央部位的位置,能使芯线5确实地位于由在错脚39a和39b间往复的针摆幅度WF形成的锯齿形针迹3F中,因而能把芯线5确实地卷绕在与第2锁结相邻的由针摆幅W形成的针迹3F中。
接着,当使凸轮41沿图1中用A箭号表示的反时针方向稍许回转时,在图3的T13时,与T01时同样地,由针板38内部的错脚39和39b间交替地往复的针摆幅度WF将锯齿形针迹3F朝第3锁结地形成。
下面,在图3的T13-T16时间是与上述图3的T02-T05时同样地进行第3锁结处的缝制。而图3的T17-T18时间,由凸轮41的上面41a形成的构成左右变换凸轮面46的左右变换用凸部42使左右变换轴12升降,由此使芯线导引基座16的前端朝着从前侧FS看,是向右方移动的后左方动作,使位于移动位置的MP的芯线导引棒36回归到初始位置HP,与以前相同地进行第4锁结的缝制。
在图3的T13-T18时间的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的动作是进行与以前相同的动作的。
在本实施例中,在使凸轮41回转和缝制结束后将凸轮41停止进行第4锁结时,用图中没表示的刀具将布料1的预定切断部分2切断。此后,与以前同样地,用图中没表示的切断装置将缝纫线3和芯线5切断,由此就形成纽扣孔。即做成在第4锁结时将布料1切断在缝纫机停止后将缝纫线3和芯线5切断。
图17表示本实施例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40的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的移动轨迹MLA。图17中用实线表示的移动轨迹MLA是表示从缝制开始到第2锁结为止,图17中用虚线表示的移动轨迹MLA是表示从第3锁结到缝制结束为止。
图18表示由本实施例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40形成的缝制状态。
这样,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使其与缝纫机的上轴(图中没表示)联动而将驱动机构50驱动,由此使芯线导引基座16在与布料1的引进方向平行的前后方向和与布料1的引行进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等这2个方向上驱动(移动),用定位机构52对芯线导引基座16的移动位置进行定位,由此,使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能在与布料1的一方行进方向相对应的初始位置HP和与布料1的另一方行进方向相对应的移动位置MP等2个位置间,沿针板38大致能形成“コ”字形移动轨迹MLA地在针板38周围自由进退的。
而且在第2锁结时,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从移动位置MP回归到初始位置HP时,一旦使初始位置HP位于与布料1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沿针摆幅度方向上超越针摆幅度WW而越出规定的超出规定位置OP上之后,就能回归初始位置HP地使其动作,由此就能把芯线5处于确实通过错脚39a和39b间的大致中央部位的位置上。
又由于在第2锁结时能使芯线5处于在错脚39a和39b之间的大致中央部通过的位置上,因而能使芯线5确实地位于由错脚39a和39b之间往复的针摆幅度WF形成的锯齿形针迹3F中,其结果就能使芯线5确实地卷绕在针迹3F中。
还由于本实施例能把芯线5确实地卷绕在针迹3中,因而在缝制结束之前用图中没表示的刀具将布料1的预定切断部分2切断的场合下,能与以前不同地确实防止因刀具引起的芯线5的切断,能确实地保持钮扣孔的机能,而且能使外观质量提高。
图19-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主要部分的顶视图。
本变形例是把上述第1实施例的凸轮41、左右变换轴12、左右变换板13、前后变换轴17和前后变换板18形成的驱动机构50换成能进行电控制的机构,而且是将上述第1实施例的定位机构52简化的。
更详细地说,是如图19所示,在本变形例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40′中,在芯线导引基座16的弯曲部16b的自由端附近安装着弹簧23,平时把芯线导引基座16以回转支轴22为中心地弹向因19中用箭号J表示的时针方向(与箭号H相反的方向),在芯线导引基座16的弯曲部16b的后端面上安装着弹簧24、平常把芯线导引基座16弹向图19中用箭号K表示的后侧BS(与箭号I相反的方向)。
而且在芯线导引基座16的基体部16a的回转支轴22安装部位附近的后侧BS上分别安装着2个驱动体60A、60B,它们是用来使芯线导引基座16以回转支轴22为中心、沿图19中用箭号H表示的反时针方向回转的,是把它们各自的能自由进退的驱动轴60a、60b的前端面对着芯线导引基座16的基体部16a的侧面地配设的。
在芯线导引基座16的弯曲部16b的后侧BS上安装着驱动体60c它是用来使芯线导引基座16能向图19中用箭号I表示的前侧FS滑动的,是把它的能自由进退的驱动轴60c面对着弯曲部16b的处于后侧BS的后端面地配设着。
上述各个驱动体60A、60B、60C可用例如从螺旋管、汽缸等执行元件中经选择的可电控制的,各个驱动体60A、60B、60C分别与控制部61相连接并被做成能与缝纫机的上轴(图中没表示)联动地动作的。
由上述各个驱动体60A、60B、60C形成本变形例的驱动机的501。
构成本变形例中的定位机构52A的一部分的定位部51A由第1挡块51a、第2挡块51b、外部位置挡块51c和第4挡块51e构成。其余结构都是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
而且在本变形例中,通过使其与缝纫机上轴(图中没表示),由控制部61使多个驱动体60A、60B、60C的各自的驱动轴60a、60b、60c的进退动作按规定的时间进行,由此,能把芯线导引基座16按顺序地控制成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位于初始位置HP的图19表示的状态(相当于图4)、图20所示的状态(相当于图6)图21所示的状态(相当于图7)、图22所示的状态(相当于图8)、芯线插通孔36b位于移动位置MP的图23所示的状态(相当于图9)、图所示的状态(相当于图12)、芯线插通孔36b位于超出规定位置OP的图24所示的状态(相当于图13),芯线插通孔36b位于初始位置HP的状态(相当于图16)。
结果,本变形例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401的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能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例大致同样的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的移动轨迹MLA1,由此,在第2锁结时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从移动位置MP回归到初期位置HP时,一旦使初始位置HP位于与布料1的行进方向垂直的针摆幅度方向上超越针摆幅度WW而超出规定的超出规定位置OP上之后,能使其回归到初始位置HP地动作,由此能使芯线5位于确实通过错脚39a和39之间的大致中央部位的位置上。
图25表示本变形例的锁眼机的线导引装置401的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的移动轨迹MLA1。
由于有这样的结构,本变形例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倒同样的作用效果。
图26和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的第2实施例,图26是说明动作的时间图,图27是表示芯线导引棒的芯线插通孔的移动轨迹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40A不用定位机构25,在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从移动位置MP回归到初始位置HP的第2锁结时,一旦将初始位置HP在沿针摆幅度方向超越针摆幅度WW地处于超出规定位置OP上之后,是能回归到初始位置HP地进行动作的。
即在本实施例中不设置形成上述第1实施例的定位机构52的爪部52c和定位部51地,做成使配设在左右变换板13的驱动柄13A的前端部的滚轮13a平时与左右变换轴12的上端相接触,而且使配设在左右变换板13的从动柄13B的前端部的滚轮13b平常与芯线导引基座16相接触;并且配设在前后变换板18的驱动柄18A的前端部的滚轮18a平常与前后变换轴17的上端相接触,而且配设在前后变换板18的从动柄18B的前端部的滚轮18b平常与芯线导引基座16相接触。
在凸轮41A的上面41b上,如图19的时间图所示地形成由具有超出规定部48A的左右变换凸轮面46A和前后变换凸轮面47构成的凸轮面49A,由这凸轮面49A的凸轮高度,就能如图27所示地,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例大致同样的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的移动轨迹MLB。
即,本实施例中的凸轮41A被做成能得到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的移动轨迹MLB地使芯线导引基座16移动的。
在本实施例中形成由上述凸轮41A,左右变换轴12,左右变换板13,前后变换轴17和前后变换板18驱动芯线变换基座16的驱动机构50A(图中只部分表示)。其他结构都是被做成与以前同样的。
而且,在图26的T60时,芯线插通孔36b如图27所示地被定位在处于针板38的右上方(从前侧FS看是在针板38的里侧左方,从前侧FS看是在错脚39a和39b之间的大致中央部位)的初始位置HP上。
接着,在图26的T61,芯线插通孔36b就如图27所示地,从初始位置HP被定位到下方(从前侧FS看是在针板38的后右方,从前侧FS看是在处于最右方的错脚39d的右方)。
在图26的T62时,芯线插通孔36b如图27所示地被定位在针孔38的左下方(从前侧FS看是在针孔38的跟前侧右方)。
在图26的时间T63时,芯线插通孔36b如图27所示地被定位到处于针孔38左上方(从前侧FS看是在针孔38的跟前侧左方,从前侧FS看又是在错脚39c和39d之间的大致中央部位)的移动位置MP上。
接着,在图26的T64时,芯线插通孔36b如图27所示地,被定位在与图26的T62时相同的位置上。
在图26的T65时,芯线插通孔36b如图27所示地,被定位在与图26的T61时相同的位置上。
在图26的T66时,芯线插通孔36b如图27所示地,被定位在沿针摆幅度方向越过针摆幅度地超出规定的初始位置HP的超出规定位置OP上。
接着,在图26的T67时,芯线插通孔36b如图27所示地,回归到初始位置HP。
以后,在图26的T68时,如图27所示地被定位在与图26的T6时相同位置;在图26的T69时,如图27所示地被定位在与图26的T62时相同的位置;在图26的T70时,如图27所示地被定位在与图26的T63时相同位置的移动位置MP上;在图26的T71时,如图27所示地被定位在与图26的T62时相同位置;在图26的T72时,如图2所示地被定位在与图26的T61时相同位置;在图26的T73时,如图27所示地被回归到与图26的T60时相同位置的初始位置。
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40A能取得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而且,由于没有设置定位机构52时的啮合部分,因而能使芯线导引棒36的动作平滑地进行,能进一步提高钮扣孔的外观质量。
又因为本实施例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40A没有定位机构52,所以能通过减少零件数目来降低构件费用,降低组装时所要的人工。
在本实施例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40A中可不必设置压缩弹簧15和20。
图28是表示本发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斜视图。
本变形例是把上述第2实施例的由凸轮41A,左右变换轴12,左右变换板13,前后变换轴17和前后变换轴18形成的驱动机构50A替换成能进行电控制的驱动机构50A1。
更详细地说,如图28所示地,在本变形例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40A1中,有顶视大致做成直线状的芯线导引基座16A。处在这芯线导引基座16A前侧FS上的前端部朝缝制工作台(图中没表示延伸,在这前端部通过芯线导引角铁35大致成水平方向地安装着芯线导引棒36。而且在芯线导引基座16A的后侧BS的后端部配设着能进行电气控制的驱动机构50A。
下面,说明上述驱动机构50A1,本变形例的驱动机的50A1具有可动轴70,它的前端安装在芯线导引基座16A的位于后侧BS的后端部上。这个可动轴70由前轴承座72作用而能沿图28中用双向箭号表示的前后方向滑动(移动)地支承着,可动轴70的后端部安装在后轴承座72上。
上述前轴承座71是安装在与可动轴70大致垂直地配置在可动轴70的下方,传递驱动力的同步皮带73上,这个同步皮带73卷绕在从前侧FS看沿左右方向配设的左右一对皮带轮74,74间。而图28中的从前侧FS看,成左右地表示的皮带轮74是安装在左右驱动用的步进马达75上的,通过回转驱动左右驱动用步进马达75,借助同步皮带73使上述前轴承座71沿着从前侧FS看能向左右移动的即,做成借助左右驱动用步进马达75回转驱动,就能使芯线导引棒36沿着从前侧FS看,向左右方向移动。
上述后轴承座72没有从前侧FS看沿左右方向延续的基部72a,从基部72a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位向前侧延续的安装部72b,在这安装部72b上安装着可动轴70的后端部。而且后轴承座72借助沿基部72a的长度方向贯通基部地配设的导引轴76,能沿图28中用双向箭号表示的左右方向滑动(移动)地支承着。
上述导引轴76由顶视大致形成“コ”字状的支承构件77支承着。这个支承构件77处于后轴承座72的后侧BS,有从前侧FS看沿左右方向延续的基部77a和从基部77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向前侧相互对着地平行延续的左右1对伸出部77b、77b,这两个伸出部77b,77b上分别安装着导引轴76的端部。
在上述支承构件77的基部77a的后侧BS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位上安装着沿前后方向延续的支承体78。处在这支承体78的后侧BS的后端部上安装着具有从前侧FS看向右方延续的固定部79a的固定体79。而且这固定体79的固定部79a是安装在传递驱动力的同步皮带80上,同步皮带80是与支承体78长度方向大致平行(从前侧FS看大致是前后方向)地配设在固定体79的固定部79a的下方的;这个同步皮带80是架设在从前侧FS看沿前后方向配设的前后1对皮带轮81、81之间的。而且在图28中,处于后侧BS一方的皮带轮8安装在前后驱动用步进马达82上,通过使前后驱动用步进马达8回转驱动,借助同步皮带80就能使固定体79从前侧FS看沿前后方向移动。
即,做成借助回转驱动前后驱动用步进马达82就能使芯线导引棒36沿着从前侧FS看,向前后方向移动。
上述左右驱动用步进马达75和前后驱动用步进马达82分别和控制部61A相连接,做成能与缝纫机的上轴(图中没表示)联动地动作。其他结构做成与上述第2实施例同样的。
由于用具有这种结构的本变形例能取得与上述第2实施例同样的芯线导引棒36的芯线插通孔36b的移动轨迹MLB,因而本变形例能起与上述第2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各个实施例和变形例,可根据需要进行变更。
上述的本发明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在使芯线导引棒从移动位置回归到初始位置的第2锁结时是能使芯线导引棒在沿针摆幅度方向超过针摆幅度地超出规定之后回归到初始位置,由此能把芯线确实地位于针迹中,因而具有能进行把芯线确定地卷绕在针迹中的缝制的极优越的效果。
权利要求
1.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它具有设置着使芯线插通的芯线插通孔,把芯线导引到由缝纫线形成的针迹中的芯线导引棒;将这些芯线导引棒安装在前端部的芯线导引臂;安装在上述芯线导引臂的基端部,使上述芯线导引臂能沿着与布料行进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和与布料的行进方向平行前后方向移动,从而使上述芯线导引棒能在相对于布料的一方行进方向的初始位置和相对于布料的另一方行进方向的移动位置等2个位置间,沿针板,形成大致成“コ”字形移动轨迹地在针板周围前后左右地动作的芯线变换基座,对这芯线变换基座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移动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设有驱动机构,它是使上述芯线导引棒在初始位置和移动位置等2个位置间自由进退地移动,而且在使上述芯线导引棒从移动位置回归到初始位置的第2锁结时能使上述芯线导引棒在沿针摆幅度方向超过针摆幅度地超出规定之后回归到初始位置地使上述芯线变换基座移动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定位机构上设置着外部位置挡块,它是在使上述芯线导引棒从移动位置回归到初始位置的第2锁结时将上述芯线导引棒定位在沿针摆幅度方向上超过针摆幅度的位置上的。
全文摘要
一种锁眼机的芯线导引装置,具有把芯线导引到针迹里的芯线导引棒;装着芯线导引棒的芯线导引臂;使芯线导引棒能在相对于布料的一方进行方向的初始位置和相对于布料的另一方行进方向的移动位置之间,沿针板大致形成コ字形移动轨迹地在针板周围作自由进退的前后左右动作的芯线变换基座。设有驱动机构,在使芯线导引棒从移动位置回归到初始位置的第2锁结时能使芯线导引棒在沿针摆幅度方向超过针摆幅度地超出规定之后回归到初始位置地使芯线变换基座移动。
文档编号D05B51/00GK1151453SQ96108489
公开日1997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9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9日
发明者立川充宏, 石井一明, 平野靖明 申请人:重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