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折叠式帐篷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0773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自动折叠式帐篷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旅游、野营用的半自动折叠式帐篷架。
随着人们外出旅游的增多,帐篷正成为人们外出随身携带的首选旅游用具。它轻便易携,为人们在旅游中住宿提供了方便,但现有的帐篷有很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它的结构复杂,装拆不易,且较费时,往往花费旅游者较多的精力和时间。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易架设的帐篷,但总体来说始终没有摆脱结构复杂的范筹,另外架设流程虽有所改善,但具体操作还存在难度,不太方便。中国专利CN2303896Y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旅游帐篷,由于伞的存在,使人在拉绳撑篷时,受干扰较大,且不易靠近顶部操作,因此相对来说比较费力。此外,该帐篷采用卡块联接固定方式,一旦卡块失灵,整个篷就撑不起来,虽说上部有插销,以防卡块松脱,但它只能在一时起到缓冲作用,使帐篷不致于一下子整个崩塌,但毕竟不能替代正常的使用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且撑开时上、下定位套连接牢靠的半自动折叠式帐篷架。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自动折叠式帐篷架,包括上定位套、下定位套、支骨、上棚骨和下棚骨,上棚骨连接在上定位套外围,且上棚骨呈四射伸出排列,支骨连接在下定位套外围,且支骨呈四射伸出排列,各支骨末端通过连接件与上棚骨连接,上棚骨与下棚骨通过关节接头连接在一起,下定位套中央有一柱体,该柱体穿过上定位套的中孔,柱体顶部有一拉绳往外延伸,上定位套的中孔下部为一方孔,下定位套上具有与方孔相配合的方榫。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上定位套的中孔下部为一方孔,下定位套上具有与方孔相配合的方榫,当拉绳向上提升时,下定位套带动支骨向上提升,在提升过程中,支骨的末端向外扩张,同时也就带动上棚骨向外扩张,当下定位套伸至上定位套下端,下定位套上端柱体先伸入上定位套的中孔内,然后下定位套上的方榫嵌入上定位套的方孔内,就完成了篷架的撑开动作,操作很方便。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的连接固定方式非常简单,同时也非常科学,并符合力学原理,当下定位套的方榫嵌入上定位套的方孔后,支骨同连接件所在平面成一向上的角度(正值),下定位套也就受到向上抬起的合力,且力很大,因此篷架撑开时上、下定位套连接牢靠,无须用卡块卡住。另外,下定位套的方榫与上定位套的方孔配合,有效地防止了下定位套的旋转,提高了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连接的稳固性。当需要拆卸时,只要抓住下定位套或支骨用力往下一按,整个篷架即可收缩起来,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作为篷架的帐篷携带和操作都很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撑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半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
图1中上定位套的主视放大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图5为图3的俯视图;图6为图5的B-B剖视图;图7为
图1中下定们位套的主视剖视放大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1~8所示,一种半自动折叠式帐篷架,包括上定位套1、下定位套2、支骨3、上棚骨5和下棚骨7,上棚骨5连接在上定位套1外围,且上棚骨5呈四射伸出排列,支骨3连接在下定位套2外围,且支骨3呈四射伸出排列,各支骨3末端固定有套管8,并通过套管8和连接件4与上棚骨5连接,上棚骨5与下棚骨7通过关节接头6连接在一起,下定位套2中央有一柱体1,该柱体2-1穿过上定位套1的中孔,柱体2-1顶部有一拉绳9往外延伸,上定位套1的中孔下部为一方孔10,下定位套2上具有与方孔10相配合的方榫2-2。

图1~6所示,上定位套1的外围具有耳攀1-1,上棚骨5的头部固定有套管8,耳攀1-1与该套管8通过铆钉铰接。这种连接方式方便、可靠。

图1、2、7、8所示,下定位套2的外围也具有耳攀2-3,并与耳攀2-3制成一体,支骨3的头部固定有套管8,耳攀2-3与该套管8通过铆钉铰接。采用这种连接方式既方便,又可靠。
如图7、8所示,下定位套2中央的柱体2-1头部为半球形。这种结构可起导向作用,便于下定位套2中央的柱体2-1伸入上定位套1的中孔内。

图1、2所示,下棚骨7的末端固定有套管8,通过套管8可把篷架下部同篷布下侧四角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需要撑开篷架时,将拉绳9向上提升,下定位套2带动支骨3头部向上提升,支骨3的末端向外扩张,同时也就带动上棚骨5和下棚骨7向外扩张,当下定位套2升至上定位套1下端,下定位套2上端柱体2-1通过球头导向先伸入上定位套1的中孔内,然后下定位套2上的方榫2-2嵌入上定位套1的方孔10内(如
图1所示),就完成了篷架的撑开动作。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篷架受篷布的束缚,篷架成形为伞形,因此,关节接头6处也能受力自然张开。
当需要拆卸时,只要抓住下定位套2或支骨3用力往下一按,帐篷架就能如图2所示收缩起来。因此携带和架设由本实用新型作为篷架的帐篷非常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半自动折叠式帐篷架,包括上定位套(1)、下定位套(2)、支骨(3)、上棚骨(5)和下棚骨(7),上棚骨(5)连接在上定位套(1)外围,且上棚骨(5)呈四射伸出排列,支骨(3)连接在下定位套(2)外围,且支骨(3)呈四射伸出排列,各支骨(3)末端通过连接件(4)与上棚骨(5)连接,上棚骨(5)与下棚骨(7)通过关节接头(6)连接在一起,下定位套(2)中央有一柱体(2-1),该柱体(2-1)穿过上定位套(1)的中孔,柱体(2-1)顶部有一拉绳(9)往外延伸,其特征在于上定位套(1)的中孔下部为一方孔(10),下定位套(2)上具有与方孔(10)相配合的方榫(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折叠式帐篷架,其特征在于上定位套(1)的外围具有耳攀(1-1),上棚骨(5)的头部固定有套管(8),耳攀(1-1)与该套管(8)通过铆钉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折叠式帐篷架,其特征在于下定位套(2)的外围具有耳攀(2-3),支骨(3)的头部固定有套管(8),耳攀(2-3)与该套管(8)通过铆钉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半自动折叠式帐篷架,其特正在于下定位套(2)中央的柱体(2-1)头部为半球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自动折叠式帐篷架,包括上定位套、下定位套、支骨、上棚骨和下棚骨,上棚骨连接在上定位套外围,支骨连接在下定位套外围,各支骨末端通过连接件与上棚骨连接,上棚骨与下棚骨通过关节接头连接在一起,下定位套中央有一柱体,该柱体穿过上定位套的中孔,柱体顶部有一拉绳往外延伸,上定位套的中孔下部为一方孔,下定位套上具有与方孔相配合的方榫。它具有操作方便,且撑开时上、下定位套连接牢靠的优点。
文档编号E04H15/34GK2447478SQ00221548
公开日2001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24日
发明者沈民安 申请人:常州市阳光旅游用品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