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受力发光地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受力发光地砖,该地砖无需提供能源,人体站立其上面的瞬间能闪亮一下,呈现闪烁效果。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售、用的发光地砖,其构成是在透明的地砖内部安装灯泡并接有电源使之发光,其耗电量之大是一般家庭或单位难以长期承受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将压电陶瓷的机械能通过外力转换为电能的受力发光地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这种受力发光地砖,其特殊之处在于地砖由上层、中间层、下层组成,其中,上层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上层下端设置有一个或数个凹孔,凹孔内安装有通电发光器件;中间层是通过外力作用产生电能的装置,该装置通过线路与通电发光电器元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中间层由同一水平面上安装的一块或数块压电陶瓷片构成;或者由同一水平面上安装的一块或数块压电陶瓷片和与其接触的减振材料构成。
中间层由一块或数块叠而成的压电陶瓷片构成;或者由一块或数块层叠而成的压电陶瓷片和与其接触的减振材料构成。
地砖上层由无色透明或有色透明的有机体、玻璃或合成树脂制成。
通电发光电器元件是发光二级管。
减振材料是片状橡胶层。
地砖的上层表面是弧形面或呈平面。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无需能源,制作简单,成本低廉。
2.设计精巧,结构耐用,安装可靠。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切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层的同一水平面内安装有二块压电陶瓷的切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间层安装层叠装的二层压电陶瓷片的切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图1、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
受力发光地砖由合成树脂制成平面的地砖上层1、由一块压电陶瓷片4及与其接触的片状橡胶层5构成(见图1)或二块层叠而成的压电陶瓷片4构成(见图3)的中间层及下层2组成,地砖的上层1下端设置有二个凹孔,凹孔内安装有发光二级管3;中间层通过外力作用产生电能,压电陶瓷4通过线路与发光二极管3连接。
片状橡胶5的作用是保护压电陶瓷4免受机械应力去极化,当对压电陶瓷4施加过高的机械应力时,则会出现机械应力去极化。这主要是因为应力过大,会使压电陶瓷4中偶极子的有序取向被破坏,从而使压电陶瓷4的压电性能变坏。当人体站立于此地砖的瞬间,地砖的上层部分1所受力后通过片状橡胶5的传至压电陶瓷4,压电陶瓷4是一种能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压电材料,在其受力的瞬间,其上下两端产生电能,由于压电陶瓷4与发光二极管3相连并形成回路,发光二极管3发光,光线通过地砖上层1透射出去。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
受力发光地砖由玻璃制成的弧形面地砖上层1、由同一水平面上安装的二块压电陶瓷片4构成的中间层及下层2组成,该压电陶瓷片4通过线路与发光二极管3连接,上层1下端设置有二个凹孔,凹孔内安装有发光二级管3;中间层通过外力作用产生电能。
当人体站立于此地砖的瞬间,地砖的上层部分1所受力后传至压电陶瓷4,压电陶瓷4是一种能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压电材料,在其受力的瞬间,其上下两端产生电能,由于压电陶瓷4与发光二极管3相连并形成回路,发光二极管3发光,光线通过玻璃做成的地砖上层1透射出去。
权利要求1.一种受力发光地砖,其特征在于地砖由上层、中间层、下层组成,其中,上层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上层下端设置有一个或数个凹孔,凹孔内安装有通电发光器件;中间层是通过外力作用产生电能的装置,该装置通过线路与通电发光电器元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力发光地砖,其特征在于中间层由同一水平面上安装的一块或数块压电陶瓷片构成;或者由同一水平面上安装的一块或数块压电陶瓷片和与其接触的减振材料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力发光地砖,其特征在于中间层由由一块或数块叠而成的压电陶瓷片构成;或者由一块或数块层叠而成的压电陶瓷片和与其接触的减振材料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力发光地砖,其特征在于地砖上层由无色透明或有色透明的有机体、玻璃或合成树脂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力发光地砖,其特征在于通电发光电器元件是发光二级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受力发光地砖,其特征在于减振材料是片状橡胶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力发光地砖,其特征在于地砖的上层表面是弧形面或呈平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受力发光地砖。受力发光地砖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地砖上层、由一块或数块层叠而成的压电陶瓷片构成或者由一块或数块层叠而成的压电陶瓷片和与其接触的片状橡胶层构成的中间层及下层组成,中间层也可由同一水平面上安装的一块或数块压电陶瓷片构成或者由同一水平面上安装的一块或数块压电陶瓷片和与其接触的片状橡胶层构成,中间层通过外力作用产生电能,地砖的上层下端设置有一个或数个凹孔,凹孔内安装有发光二级管,压电陶瓷通过线路与发光二极管连接。
文档编号E04F15/02GK2567287SQ02248150
公开日2003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9日
发明者叶剑锋 申请人:叶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