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成型中空隔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8312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成型中空隔墙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建筑材料领域的墙体构筑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组合成型中空隔墙板。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提出以前,有一种用镁氧混凝土和玻璃丝布通过手糊成形方法制成的隔墙板,结构特征是在隔墙板侧面预留若干个孔洞,并与内腔相通,形成中空结构。这种隔墙板虽然解决了轻体和中空的问题,但存在手工操做,不便于实现机械化和形成生产规模,生产效率低。由于手工操做,摊料不易均匀,不可避免地在板体内部存在弱强度区域,所以影响了它的广泛推广与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的隔墙板,可以完全取代现有的中空隔墙板。其技术方案是分别制成上板和下板,然后将其对合并粘接在一起构成。在上板上设有凸台,在下板上设有凹台,凸台上设有凸头,凹台上设有凹坑,凸头和凹坑形状互补性配合。在上板和下板上可分散设有若干个凸台或凹台,且凸台或凹台断面形状可为圆形、矩形、折角形、丁字形等多种。上板和下板侧边设有对位角,凸台或凹台之间可设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隔墙板,由于上板和下板可分别制造,所以,便于使用模具成形机械化生产,有利于利用生产线连续操作,极易形成生产规模,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又由于在上板和下板上有规律分散设有若干个凸台或凹台,使两板对合后形成较大孔洞率的中空隔墙板,从而降低容重,不但有利于搬运和砌筑,也有利于降低成本,且整体强度相对较高。对合后的隔墙板两端可以互相插接,有利于板间拼合。板上所设的加强筋,有利于提高整体强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圆形凸、凹台对合状态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矩形凸、凹台对合状态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角形凹台设置图图1中,1为上板,在上板内侧设有若干个凸台1a和上板加强筋1b,在上板一侧设有上板阳角1c,另一侧设有上板阴角1d。2为下板,在下板上设有若干个凹台2a和下板加强筋2b,在下板一侧设有下板阳角2c,另一侧设有下板阴角2d。
图2中,1为上板,在其上设有凸台1a,在凸台上设有凸头1a1。2为下板,在其上设有凹台2a,在凹台上设有凹坑2a1。其与上板或下板平行断面为圆形。凸头嵌入凹坑中,从而将上板和下板结合构成整体。
图3中,1、1a、1a1分别是上板、凸台和凸头,2、2a、2a1分别是下板、凹台和凹坑,其与上板或下板平面垂直断面为矩形结构。
图4中,2为下板,在其上设有凹台2a,在凹台上设有凹坑2a1,其与下板平行断面为折角形。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镁氧混凝土作粘结剂,采用锯末作填充增强剂。根据图1所示结构,采用塑料制成模具,采用浇铸成形法,制成上板和下板,待固化定形后,将上板和下板对合在一起,在对合前,在凹坑中填加粘结剂,通过粘结剂将两板粘合,形成整体。
上板和下板的成形还可采用模压法,即将物料填充到模具后,在其上施压,以增加其密实性,可以提高强度。
在制造上板或下板时,可根据上板和下板的厚度和强度状况设置加强筋的分布、稀疏和有无。
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制矩形中空墙板时,边角部分的凸台和凹台可采用折角形结构,四边缘采用矩形结构,中间采用圆形结构。根据板面的大小和力学分布,决定采用凸台和凹台的分布、结构形状以及位置。
本实用新型墙板在组合成墙体施工时,一组墙板和另一组墙板通过阴、阳角插接,然后将对缝填平,即形成墙体。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成形中空隔墙板,其特征是由上板(1)和下板(2)对合构成,在上板内侧板面上设有凸台(1a),在上板两侧分别设有上板阳角(1c)和上板阴角(1d),在下板内侧板面上设有凹台(2a),在下板两侧分别设有下板阳角(2c)和下板阴角(2d),上板和下板对合时,凸台与凹台对位连接,上板阳角和下板阳角、上板阴角和下板阴角可设在板面同一侧,也可使上板阳角与下板阴角设在板面的同一侧,而上板阴角与下板阳角设在板面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墙板,其特征是上板内侧可设有上板加强筋(1b),下板内侧可设有下板加强筋(2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墙板,其特征是在凸台上设有凸头(1a1),在凹台上设有凹坑(2a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墙板,其特征是凸台和凹台的横断面结构可为圆形、矩形、折角形或丁字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建筑领域的墙体部件,是一种组合成形中空隔墙板。其结构由上板和下板对合构成。在上板上设有凸台,在凸台上设有凸头,在板面内侧可设有上板加强筋,在板两侧设有上板阳角和上板阴角。在下板上设有凹台,在凹台上设有凹坑,在板面内侧可设有下板加强筋,在板两侧设有下板阳角和下板阴角。凸台和凹台断面可为圆形、矩形、折角形或丁字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与整体设边孔的中空墙板相比,可较大幅度地降低墙板容重,提高孔洞率,且力学分配均匀,整体强度高。尤其是有利于机械化生产,节约人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E04B2/74GK2570352SQ02254500
公开日2003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6日
发明者张明君 申请人:张明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