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立体停车装置,尤其是一种上层载车板可升降、下层载车板可横移的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拥有量逐渐上升。为在有限的土地上停放更多的车辆,人们研制出了一种双层升降横式立体停车装置,该装置可在同等面积增加2/3的停车量。
上述公知的双层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装置如图1、2所示,上层载车板可升降,下层载车板可横移运动。该公知的结构具有两前立柱1’和两后立柱2’,两横梁3’分别跨设于两前立柱1’及两后立柱2’顶端,复数根纵梁4’搭放于上述两横梁3’上,该横梁3’及纵梁4’构成上层车台的框架。该公知的双层停车装置的前立柱1’设置在横梁3’的正下方位置,必然减少了地面车辆可通行的宽度,对于单排设置的停车装置,其行车通道如紧邻一固定物体,当空间有限时,由于前立柱位于横梁的正下方,使该公知的双层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装置下层占地面积与上层框架面积相等,因此下层车辆进出的有效行车空间则相对较小,不利于车辆的进出。
而对于需在有限的空间内要摆放多排车辆时,两相对设置的停车设备间的自然行车通道为a,对于较小的场地可能需减少一排停车设备方可满足必要的行车通道宽度b,而该宽度b对于上层空间则是一种浪费,因此该公知结构降低了对空间的充分利用率。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根据多年从事停车设备研发的经验,乃萌思改进公知的双层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装置的缺点,并有效增加行车通道,提高空间的利用率,经多次测试使用,而研制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该装置在保证停车装置的强度,不减小上、下部停车空间的条件下,可有效增加停车装置侧边的自然行车通道,提高停车面积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其中,该停车装置至少具有两前立柱和两后立柱,所述前立柱的顶端固设有吊梁,该吊梁具有一延伸于前立柱外侧的悬臂端,及向后立柱延伸的连接端,第一横梁跨设于两吊梁的悬臂端间,第二横梁跨设于两后立柱的顶端,复数根纵梁搭放于上述两横梁之间,上述前后立柱间设有支撑杆。
如上所述的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所述吊梁呈Z字型,其悬臂端高于连接端,上述第一横梁固定设置在吊梁悬臂端的下部,且该第一横梁与上述第二横梁的高度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如上所述的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所述前立柱的高度低于后立柱的高度,所述吊梁为一字型,上述第一横梁固定设置在吊梁悬臂端的下部,且该第一横梁与上述第二横梁的高度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如上所述的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前后立柱相固接。
如上所述的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后立柱相固接,另一端与上述吊梁的连接端相固接。
如上所述的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所述支撑杆与水平线成锐角倾斜设置在后立柱与吊梁之间。
如上所述的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所述前立柱的前侧边缩进于第一横梁的距离小于等于1m。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由前后立柱、吊梁、支撑杆、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及纵梁构成了停车设置的立体框架,采用第一横梁相对于前立柱为悬臂设置,在保证了停车装置的强度,且不减小上、下部停车空间的条件下,增加了停车装置侧边的自然行车通道的宽度,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立体停车装置的前立柱前侧边缩进于第一横梁的距离小于等于1m,较公知结构有效地提高了行车通道,使汽车的进出变得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杆与吊梁的连接端固定连接,可平衡吊梁悬臂端的受力,确保上层车台的强度。
图1是公知的双层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公知的双层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至少具有两前立柱1和两后立柱2,所述前立柱1的顶端固设有吊梁5,该吊梁5具有一延伸于前立柱外侧的悬臂端51,及向后立柱延伸的连接端52,第一横梁31跨设于两吊梁5的悬臂端51间,第二横梁32跨设于两后立柱2的顶端,复数根纵梁4搭放于上述两横梁31、32之间,上述前后立柱1、2间设有支撑杆6。上层载车板7借助于传动机构可升降地与所述纵梁4相连接(如可以公知的链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后立柱1、2的高度相等,所述吊梁5呈Z字型,其悬臂端51高于连接端52,上述第一横梁31固定设置在吊梁悬臂端51的下部,从而保证该第一横梁31与上述第二横梁32的高度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复数根纵梁4与该第一、二横梁31、32相固接,载车板通过传动链可上、下移动地与纵梁4相连接。
所述支撑杆6的第一端与后立柱2相固接,第二端与上述吊梁的连接端52相固接。由于前立柱1与后立柱高度相等,该支撑杆6的第二端高于第一端,则该支撑杆6为与水平线成锐角倾斜设置在后立柱与吊梁之间。
本实用新型由前后立柱、吊梁、支撑杆、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及纵梁构成了停车设置的立体框架,采用第一横梁31相对于前立柱1为悬臂设置,在保证了停车装置的强度,且不减小上、下部停车空间的条件下,增加了停车装置侧边的自然行车通道的宽度,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立体停车装置的前立柱前侧边缩进于第一横梁31的距离小于等于1m,较公知结构有效地提高了行车通道,使汽车的进出变得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杆6与吊梁5的连接端固定连接,可平衡吊梁5悬臂端51的受力,确保上层车台的强度。
实施例2所述前立柱1的高度可低于后立柱2的高度,所述吊梁为一字型(未示出),上述第一横梁固定设置在吊梁悬臂端的上部,且该第一横梁31与上述第二横梁32的高度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支撑杆6的两端可分别与前后立柱1、2相固接。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工作原理及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同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表示了设置5排本实用新型的停车装置,两相对设置的停车装置间的自然行车通道宽度为b,由于前立柱1相对于第一横梁31向后立柱2方向缩进距离为小于等于1m,因此增加了该有效的行车通道宽度。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支撑杆6为倾斜设置,在保证装置强度的前提下,也使本实用新型的造型更加美观、实用。
权利要求1.一种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停车装置至少具有两前立柱和两后立柱,所述前立柱的顶端固设有吊梁,该吊梁具有一延伸于前立柱外侧的悬臂端,及向后立柱延伸的连接端,第一横梁跨设于两吊梁的悬臂端间,第二横梁跨设于两后立柱的顶端,复数根纵梁搭放于上述两横梁之间,上述前后立柱间设有支撑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梁呈Z字型,其悬臂端高于连接端,上述第一横梁固定设置在吊梁悬臂端的下部,且该第一横梁与上述第二横梁的高度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的高度低于后立柱的高度,所述吊梁为一字型,上述第一横梁固定设置在吊梁悬臂端的下部,且该第一横梁与上述第二横梁的高度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4.如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前后立柱相固接。
5.如权利要求1、2、3项所述的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后立柱相固接,另一端与上述吊梁的连接端相固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与水平线成锐角倾斜设置在后立柱与吊梁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的前侧边缩进于第一横梁的距离小于等于1m。
专利摘要一种双层升降横移吊梁式立体停车装置,其中,该停车装置至少具有两前立柱和两后立柱,所述前立柱的顶端固设有吊梁,该吊梁具有一延伸于前立柱外侧的悬臂端,及向后立柱延伸的连接端,第一横梁跨设于两吊梁的悬臂端间,第二横梁跨设于两后立柱的顶端,复数根纵梁搭放于上述两横梁之间,上述前后立柱间设有支撑杆。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公知技术的缺点,在保证了停车装置的强度,且不减小上、下部停车空间的条件下,增加了停车装置侧边的自然行车通道的宽度,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立体停车装置的前立柱前侧边缩进于第一横梁的距离小于等于1m,较公知结构有效地提高了行车通道,使汽车的进出变得更为方便。
文档编号E04H6/18GK2634019SQ03200369
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10日
发明者高永兴 申请人:北京合众兴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