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99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减震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建筑物,楼板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框架梁的上端,且楼板的边缘与相连的墙体或柱体之间设有间隙层,间隙层内填充有第一填充料,连接件包括依次相连的弹簧层、软胶层和滑动层,弹簧层与楼板固定连接,滑动层与下层的框架梁可滑动连接,楼板与上层的框架梁之间设有纵横间墙,纵横间墙由竖向的条形加固板通过减震连接件拼装而成,减震连接件包括固定块、减震弹簧组和滑动块,固定块一侧与条形加固板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减震弹簧组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与条形加固板可滑动连接,条形加固板一侧设有与滑动块相配合的滑槽。本实用新型协同多个方面进行震动力的缓冲,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减震效果,且在一定振幅内具有自我恢复功能。
【专利说明】
一种减震建筑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建筑物。
【背景技术】
[0002]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是地震对人类造成的最严重的灾害。对建筑物的抗震要求是建筑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抗震设计基本上是要求将建筑物设计建造的足够强固,为此对整个体系和构造结点等均有严格要求,但理论和实践证明,如此一味地增加许多工程量加大建筑成本,并不是提高抗震效果的唯一方向。合理的柔性构造允许非主要部位在地震力作用下开裂,可能比刚性建筑有更好的效果,刚性建筑的造价远远高于柔性构造的造价。
[0003]框架体系只能形成较大和开敞的使用空间,框架体系被广泛采用,商场、展览馆、学校这类人员较密集的建筑经常采用框架或部分框架体系,因框架体系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差,会在地震中造成很大的破坏,导致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0004]地震对建筑的破坏是因建筑物巨大的自身质量,再由地震形成的加速度而产生的地震力造成的。框架和部分框架体系中基础、墙、柱梁、楼板等构造,既是组成抗震结构的一部分,又因自身的巨大的质量成为地震中形成地震力的破坏因素。其中楼板是这一结构体系中末级支承结构,因楼板自身的较大恒荷,在其上最直接地承担了建筑物的几乎全部活荷,可以认为在水平地震力的作用下,楼板在其所在的标高位置对建筑物施加了集中的水平推力,因楼板与墙、柱、梁浇为一体或是无间隙地靠拢在一起,所以发生地震时此集中力突然地、瞬时地冲撞建筑物产生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建筑物,协同多个方面进行震动力的缓冲,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减震效果,且在一定振幅内具有自我恢复功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种减震建筑物,包括由墙体、柱体和框架梁楼体浇筑框架,还包括楼板,楼板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框架梁的上端,且楼板的边缘与相连的墙体或柱体之间设有间隙层,间隙层内填充有第一填充料,连接件包括依次相连的弹簧层、软胶层和滑动层,弹簧层与楼板固定连接,滑动层与下层的框架梁可滑动连接,楼板与上层的框架梁之间设有纵横间墙,纵横间墙由竖向的条形加固板通过减震连接件拼装而成,减震连接件包括固定块、减震弹簧组和滑动块,固定块一侧与条形加固板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减震弹簧组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与条形加固板可滑动连接,条形加固板一侧设有与滑动块相配合的滑槽,条形加固板内底部设有底板,顶部设有顶板,底板的面积小于顶板的面积,底板和顶板之间的空间浇注有混凝土加固体,在混凝土加固体中设置有若干根加强筋和支撑杆,加强筋和支撑杆相互垂直设置,混凝土加固体的外侧设置有防渗沥青层,底板和混凝土加固体之间设置有三七灰土层,条形加固板上下短边为中间外凸结构,条形加固板的上短边的外凸结构与上层的框架梁点连接,条形加固板的下短边的外凸结构与楼板点连接,纵横间墙与墙体和柱体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间隙内填充有第二填充料。
[0008]优选地,所述底板和顶板为淬火钢板。
[0009]优选地,所述楼板为连接板,为预制楼板或现场浇筑楼板。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填充料和第二填充料均为表面均匀涂抹有橡胶层的珍珠岩。
[0011]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加固体内填充有玄武岩纤维和钢纤维,填充量均为15kg/m3,钢纤维长度30mm,直径0.5mm。
[0012]优选地,所述弹簧层一端之间浇筑于楼板内。
[0013]优选地,减震弹簧组两端分别浇筑于固定块和滑动块内,且通过高效防火胶加固。
[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当地震发生时,集中了较大质量的楼板,产生了强大的水平冲撞力,楼板沿框架梁滑动,挤压边缘的填充料,同时带动拼装的纵横间墙,产生的剪力使纵横间墙的条形加固板沿拼滑槽相对滑动,楼板沿框架梁滑动,拼装的条形加固板剪切滑动,以及楼板挤压填充料均消耗了地震破坏的能量,并在往复晃动中不断地消耗地震破坏能量,而且楼板延迟了对建筑物冲撞,通过涂抹在珍珠岩外的橡胶层对冲撞力进行了缓冲,使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大为降低,同时弹簧层和减震弹簧组的设置,一方面对震动进行了缓冲,另一方面使得整个建筑具有自我恢复的能力,同时条形加固板内部采用上大下小的形状,改善了加固板的重心位置,进一步提高了减震效果,树脂纤维带的使用,使得整个建筑的减震能力再次得到了提高。
【附图说明】
一种减震建筑物的制作方法附图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减震建筑物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减震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条形加固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建筑物,包括由墙体1、柱体2和框架梁8楼体浇筑框架,还包括楼板7,楼板7通过连接件9安装在框架梁8的上端,且楼板7的边缘与相连的墙体I或柱体2之间设有间隙层,间隙层内填充有第一填充料3,连接件9包括依次相连的弹簧层91、软胶层92和滑动层93,弹簧层91与楼板7固定连接,滑动层93与下层的框架梁8可滑动连接,楼板7与上层的框架梁8之间设有纵横间墙,纵横间墙由竖向的条形加固板4通过减震连接件10拼装而成,减震连接件10包括固定块101、减震弹簧组102和滑动块103,固定块101—侧与条形加固板4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减震弹簧组102连接有滑动块103,滑动块103与条形加固板4可滑动连接,条形加固板4 一侧设有与滑动块103相配合的滑槽,条形加固板4内底部设有底板41,顶部设有顶板42,底板41的面积小于顶板42的面积,底板41和顶板42之间的空间浇注有混凝土加固体43,在混凝土加固体43中设置有若干根加强筋44和支撑杆45,加强筋44和支撑杆45相互垂直设置,混凝土加固体43的外侧设置有防渗沥青层46,底板41和混凝土加固体43之间设置有三七灰土层47,条形加固板4上下短边为中间外凸结构5,条形加固板4的上短边的外凸结构5与上层的框架梁8点连接,条形加固板4的下短边的外凸结构5与楼板7点连接,纵横间墙与墙体I和柱体2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间隙内填充有第二填充料6。
[OO22 ]优选地,所述底板41和顶板42为淬火钢板。
[0023]优选地,所述楼板7为连接板,为预制楼板或现场浇筑楼板。
[0024]优选地,所述第一填充料3和第二填充料6均为表面均匀涂抹有橡胶层的珍珠岩。
[0025]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加固体43内填充有玄武岩纤维和钢纤维,填充量均为15kg/m3,钢纤维长度30mm,直径0.5mm。
[0026]优选地,所述弹簧层91一端之间浇筑于楼板7内。
[0027]优选地,减震弹簧组102两端分别浇筑于固定块101和滑动块103内,且通过高效防火胶加固。
[0028]本具体实施当地震发生时,集中了较大质量的楼板,产生了强大的水平冲撞力,楼板沿框架梁滑动,挤压边缘的填充料,同时带动拼装的纵横间墙,产生的剪力使纵横间墙的条形加固板沿拼滑槽相对滑动,楼板沿框架梁滑动,拼装的条形加固板剪切滑动,以及楼板挤压填充料均消耗了地震破坏的能量,并在往复晃动中不断地消耗地震破坏能量,而且楼板延迟了对建筑物冲撞,通过涂抹在珍珠岩外的橡胶层对冲撞力进行了缓冲,使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大为降低,同时弹簧层和减震弹簧组的设置,一方面对震动进行了缓冲,另一方面使得整个建筑具有自我恢复的能力,同时条形加固板内部采用上大下小的形状,改善了加固板的重心位置,进一步提高了减震效果,树脂纤维带的使用,使得整个建筑的减震能力再次得到了提高。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减震建筑物,包括由墙体(I)、柱体(2)和框架梁(8)楼体浇筑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楼板(7 ),楼板(7)通过连接件(9)安装在框架梁(8)的上端,且楼板(7)的边缘与相连的墙体(I)或柱体(2)之间设有间隙层,间隙层内填充有第一填充料(3),连接件(9)包括依次相连的弹簧层(91)、软胶层(92)和滑动层(93),弹簧层(91)与楼板(7)固定连接,滑动层(93)与下层的框架梁(8)可滑动连接,楼板(7)与上层的框架梁(8)之间设有纵横间墙,纵横间墙由竖向的条形加固板(4)通过减震连接件(10)拼装而成,减震连接件(10)包括固定块(101)、减震弹簧组(102)和滑动块(103),固定块(101)—侧与条形加固板(4)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减震弹簧组(102)连接有滑动块(103),滑动块(103)与条形加固板(4)可滑动连接,条形加固板(4)一侧设有与滑动块(103)相配合的滑槽,条形加固板(4)内底部设有底板(41),顶部设有顶板(42),底板(41)的面积小于顶板(42)的面积,底板(41)和顶板(42)之间的空间浇注有混凝土加固体(43),在混凝土加固体(43)中设置有若干根加强筋(44)和支撑杆(45),加强筋(44)和支撑杆(45)相互垂直设置,混凝土加固体(43)的外侧设置有防渗沥青层(46),底板(41)和混凝土加固体(43)之间设置有三七灰土层(47),条形加固板(4)上下短边为中间外凸结构(5),条形加固板(4)的上短边的外凸结构(5)与上层的框架梁(8)点连接,条形加固板(4)的下短边的外凸结构(5)与楼板(7)点连接,纵横间墙与墙体(I)和柱体(2)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间隙内填充有第二填充料(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1)和顶板(42)为淬火钢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7)为连接板,为预制楼板或现场饶筑楼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料(3)和第二填充料(6)均为表面均匀涂抹有橡胶层的珍珠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加固体(43)内填充有玄武岩纤维和钢纤维,填充量均为15kg/m3,钢纤维长度30mm,直径0.5_。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震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层(91)一端之间浇筑于楼板(7)内。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震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减震弹簧组(102)两端分别浇筑于固定块(101)和滑动块(103)内,且通过高效防火胶加固。
【文档编号】E04H9/02GK205713379SQ201620139436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4日
【发明人】何瑶
【申请人】北京建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