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钢梁与建筑柱的刚接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梁与建筑柱的刚接节点结构,包括建筑柱和连接于所述建筑柱的钢梁,其中,于所述建筑柱的内壁上且分别位于所述钢梁的两个翼缘向所述建筑柱内部延伸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贯通所述建筑柱的两个翼缘贯通板;所述建筑柱为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所述钢柱为矩形钢柱;所述钢管混凝土柱为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本实用新型通过于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的内壁上且分别位于所述钢梁的两个翼缘向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内部延伸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贯通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的两个翼缘贯通板,可以保证梁达到弹性屈服承载力,对梁翼缘的拉力传递也较为有效,为合理有效的节点构造形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简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专利说明】
一种钢梁与建筑柱的刚接节点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混凝土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梁与建筑柱的刚接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柱的高层建筑中,梁和柱的连接通常都采用刚接连接。而圆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刚接节点通常有加强环式、十字板式、锚定式三种。加强环式是研究最成熟、工作最可靠、应用也最多的一种刚接节点。目前对钢管混凝土-钢梁连接处设置的内加强环通常都采用满环布置。超高层建筑由于受到较大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往往采用承载力和抗震性能较好的钢结构和组合结构构件类型,钢管混凝土柱和H型钢梁目前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二者形成的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框架节点是整个结构体系内力传递的关键环节。这种节点形式在大尺寸情况下的力学性能目前研究和应用都还比较少。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梁与建筑柱的刚接节点结构,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钢梁与建筑柱的刚接节点结构适用于超高层建筑。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梁与建筑柱的刚接节点结构,包括建筑柱和连接于所述建筑柱的钢梁,其中,于所述建筑柱的内壁上且分别位于所述钢梁的两个翼缘向所述建筑柱内部延伸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贯通所述建筑柱的两个翼缘贯通板。
[0005]优选地,所述建筑柱为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0006]优选地,所述钢柱为矩形钢柱;所述钢管混凝土柱为矩形钢管混凝土柱。
[0007]优选地,所述翼缘贯通板的厚度与所述钢梁的翼缘的厚度相等。
[0008]优选地,所述翼缘贯通板的厚度与所述钢梁的翼缘的厚度不相等。
[0009]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梁与建筑柱的刚接节点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1、本实用新型通过于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的内壁上且分别位于钢梁的两个翼缘向所述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内部延伸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贯通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的两个翼缘贯通板,可以保证梁达到弹性屈服承载力,对梁翼缘的拉力传递也较为有效,为合理有效的节点构造形式。
[0011]2、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简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梁与建筑柱的刚接节点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元件标号说明
[0014]I刚接节点结构
[0015]11建筑柱
[0016]12 钢梁
[0017]13翼缘贯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9]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2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梁与建筑柱的刚接节点结构,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钢梁与建筑柱的刚接节点结构适用于超高层建筑。以下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梁与建筑柱的刚接节点结构的原理和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梁与建筑柱的刚接节点结构。
[0021]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钢梁与建筑柱的刚接节点结构I,包括建筑柱11和连接于所述建筑柱11的钢梁12,其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建筑柱11为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所述钢柱为矩形钢柱;所述钢管混凝土柱为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所述钢梁12为H型钢梁。
[0022]于本实施例中,特别地,于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的内壁上且分别位于所述钢梁12的两个翼缘向所述建筑柱11内部延伸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贯通所述建筑柱11的两个翼缘贯通板13。也就是,于本实施例中,两个翼缘贯通板1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的内壁上且垂直于所述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相当于在所述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内贯通连接两个平行的横梁,以此来加强所述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0023]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翼缘贯通板13的两端焊接但并不限焊接于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的内壁上,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实现两个翼缘贯通板13与所述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之间的连接。其中,优选地所述翼缘贯通板13的厚度与所述钢梁12的翼缘的厚度相等。这样,两个所述翼缘贯通板13在结构上相当于所述钢梁12的两个翼缘延伸形成。此夕卜,所述翼缘贯通板13的厚度与所述钢梁12的翼缘的厚度也可以不相等。
[00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于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的内壁上且分别位于钢梁的两个翼缘向所述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内部延伸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贯通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的两个翼缘贯通板,可以保证梁达到弹性屈服承载力,对梁翼缘的拉力传递也较为有效,为合理有效的节点构造形式;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简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25]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钢梁与建筑柱的刚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柱和与所述建筑柱连接的钢梁,其中,于所述建筑柱的内壁上且分别位于所述钢梁的两个翼缘向所述建筑柱内部延伸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贯通所述建筑柱的两个翼缘贯通板;两个所述翼缘贯通板在结构上相当于所述钢梁的两个翼缘延伸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梁与建筑柱的刚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柱为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梁与建筑柱的刚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为矩形钢柱;所述钢管混凝土柱为矩形钢管混凝土柱。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梁与建筑柱的刚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缘贯通板的厚度与所述钢梁的翼缘的厚度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梁与建筑柱的刚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缘贯通板的厚度与所述钢梁的翼缘的厚度不相等。
【文档编号】E04B1/24GK205712507SQ201620290108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8日
【发明人】朱立刚, 卢玲, 来少平, 梁金桐, 吴世超, 董骁
【申请人】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