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模块式承载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多个大跨度水平梁的承载结构。
具体来说,本发明提供一模块式承载结构,它包括多个垂直支承柱,通过诸大跨度水平梁互相连接,至少某些梁在其端部附近承载在多个倾斜的支撑杆上,诸支撑杆的底端铰接在对应的支承柱上。
背景技术:
文献FR-A-2611781描述这种承载结构的原理,这种结构具有用于大跨度梁布置的支承和固定的系统,这样,诸梁的端部支承在诸倾斜的支撑杆上,诸支撑杆的底端铰接到诸垂直立柱上。当构造大网格规模的楼板或顶棚时,尤其是当建造大面积的商店或仓库时,采用这种大跨度梁的能力则构成主要的优点。在用于架在金属支承立柱上的大跨度梁的支承和固定系统中,其中,梁较佳地由胶合层叠木材或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系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能使对梁重量的垂直反作用力以支撑力的形式传递到对应的立柱上,由此,在梁内建立的水平力处于纵向的应力下,其结果增加对这种梁可能的跨度。
尽管该文献中传授的理论在实践中显得难于实施,但其作为科学的参考仍不失为有用的理论,从中可演绎出多种具体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技术背景也已由文献BE-A 516 495加以说明。该文献描述一支承在诸铰接支撑杆上的一金属梁的另一种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寻求设计一种模块式承载结构,该模块式承载结构同样包括端部支承在诸倾斜的支撑杆上的诸梁,而支承杆的底端铰接在垂直立柱上,但该种设计提供良好的特性,并且制造便廉。
本发明还寻求设计一种模块式承载结构,该模块式承载结构具有诸由胶合层叠木材制成、容易和快捷地安装到位的大跨度水平梁,同时,能制成具有大网格规模,特别是至少为800平方米(m2)至900m2的规模的模块式结构。
根据本发明,该问题通过一种模块式承载结构来解决,该模块式承载结构包括多根由大跨度水平梁互连起来的垂直支承柱,至少某些梁在其端部附近承载在诸倾斜的支撑杆上,诸支撑杆的底端铰接在对应的诸立柱上。该结构的显著特点在于各支承在倾斜支撑杆上的大跨度水平梁是由两个并列的通过诸分隔件互连的胶合层叠的翼板构成,诸所述分隔件形成一中心空间,该中心空间中自由地通过一被动的缆索,该缆索的两端连接到对应的立柱上,梁通过布置在并列的诸翼板之间的各自的端板承载在诸所述倾斜的支撑杆上,并刚性地固定在其上。
因此,与以上列举的文献FR-A-2 611 781中所述的大跨度胶合层叠梁不同,本发明具有带有中心空间的真正的箱形梁,该中心空间具有使用上的优点,尤其是用来通过被动的缆索,且诸端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并列的诸翼板之间。显然,这样的设计无论如何不是上述文献所提出的。
较佳地,互连大跨度水平梁的两个并列翼板的分隔件制成一高填板(high filler)和一低填板(low filler)形式,它们各沿所述梁的纵向方向延伸。具体来说,高和低填板由木材制成,并通过胶水连接到相邻的翼板上。
还有有利地是,布置在一大跨度水平梁的两个并列翼板之间的被动的缆索在其各个端部上呈现为一放大的头部,该放大的头部被接纳在一形成在立柱的头部端上的一端部配装箱(end-fitting box)内,或支承在固定在立柱的头部端上的一板上。在实践中,如果使用的是混凝土立柱,则最好使用埋入在立柱头端(head-end)内的端部配装盒,而如果使用的是金属立柱,则使用固定在立柱上的板,以使被动缆索的放大的头部支承在其上。
还有较佳地是,布置在大跨度水平梁的两个并列翼板之间的被动缆索通过互连所述翼板的横销的下面,所述横销定位在一预定的安装弧面上,以当所述缆索张紧时对缆索形成支承点。
有利地是,两个并列翼板终止在端面上,端面直接位于对应的诸立柱的附近,诸所述立柱较佳地与诸安全角材配装,以防止扭转。
还为有利地是,提供布置在两个并列翼板之间的端板,以便支承在对应的倾斜的支撑杆上,通过对穿螺栓固定在所述翼板上。
特别是,端板由钢板制成并通过一对支承面终止在对应压杆的附近,其中一个支承面呈水平状,另一个呈垂直状。
在该情形中,有利地是,各倾斜的支撑杆在其顶端呈现一双圆形突出头部,其包括一传递一垂直支承力的底部圆头和一传递一水平支承力的顶部圆头。
各倾斜的支撑杆可在其双圆形突出头部附近呈现较窄的截面,这样,所述头部可从并列翼板之间通过,然后,支承区域定位在由所述翼板形成的中心空间内。
还有较佳地是,各倾斜的支撑杆呈现有一圆柱形前缘,该前缘被接纳在一固定在对应立柱上的相关的附件上,为此目的所述附件呈现一具有水平轴线的圆柱形摇架。
还有有利地是,各倾斜的支撑杆是由钢材制成,并呈一沿一垂直平面延伸的平板元件的形式。
可考虑对各倾斜的支撑杆涂覆防腐蚀和/或防火材料。
在另一特定的实施例中,一大跨度水平梁的两个并列翼板呈现一呈弧形的内弧面,这样,所述梁呈现一拱形c,该拱形沿梁的中间为最大。具体来说,最大拱高c由下列关系式给出c=0.013×1/2L其中,L是大跨度水平梁的长度。
根据以下的描述和显示特定实施例的附图,本发明的其它的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白,参照诸附图,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模块式承载结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中,示出五根支承在倾斜的支撑杆上的大跨度水平梁,在该例子中,其它的水平梁属传统类型;图2是一放大比例的立体图,示出显示在上述承载结构中的其中一根立柱(在本例子中由混凝土制成)的头部区域(为了清晰起见,水平梁的端部显示为“透明的”);图3是承载在倾斜的支撑杆上的两个梁端部的立体图,为了清晰起见,承载结构的其它元件未示出;图4是示出一立柱的头部区域的放大比例的视图,为了更清晰地显示,端部配装盒埋入在所述立柱内;图5是与一立柱头部相关的区域的立面图,示出承载在倾斜的支撑杆上的两根大跨度水平梁的端部,在图中右面的梁表示为在安装过程中,从图中可见,所示的临时定位装置在该例子中实施为固定在立柱上的一支架的形式;图6是在梁的两端被剖切出局部剖面的一立面图,示出制成箱形的大跨度水平梁,其中,被动缆索沿所述梁的长度延伸;图7和8是沿图6中的线″VII-VII″和″VIII-VIII″剖切的剖面图,更清晰地示出箱形梁的结构,图示出形成所述箱形梁的并列翼板的胶合层叠的结构;图9是一放大比例的局部剖视立体图,示出形成箱形梁的前翼板以及承载在一倾斜的支撑杆的双圆形头部上的所述箱形梁的端板;图10是一类似于图6的、示出一变体的视图,其中,大跨度梁具有一弧形内弧面,以形成一拱形;以及图11是沿图10中的线″XI-XI″剖切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一模块式承载结构或上部构造S。在该实例中,其构造形成一诸如仓库或大型超市的建筑物的承载框架,该框架呈大尺寸的直角平行六面体形式。
结构S包括多个通过混凝土基础埋入地面P的垂直支承立柱1,诸立柱通过多根大跨度水平梁互相连接起来。具体来说,图中示出的立柱1是由混凝土制成,但本发明自然绝不限制在这一方面,其同样可使用金属立柱,例如,工字钢立柱(变体未予示出)。此外,该图示出相当高度,例如约10米的立柱,以此提供用于一建筑物的屋顶或较高楼板的承载结构。然而,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同样适用于与支承大面积建筑物楼板相关的承载结构。
垂直支承柱1由大跨度水平梁2、10互连。互相平行延伸的梁10具有支承在倾斜的支撑杆12上的端部11,倾斜的支撑杆12在其底端处铰接到对应的立柱1上。相反,垂直于梁10的延伸方向而延伸的大跨度水平梁2在本实例中属传统型式,即,它们安装在固定在梁顶部上的配件中。对于承载结构S的一个模块,图中示出诸传统型金属托梁5,在行业内通常称之为“Canam”托梁,这些金属托梁桥接于成对的大跨度水平梁10。因此,在情形中,承载结构S的一模块或网架由四个支承立柱1、两个传统型大跨度水平梁2以及两个支承在倾斜的支撑杆上的大跨度水平梁10构成,并有一系列金属托梁5桥接于两个上述的梁10。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结构能实现非常大尺寸的模块式承载结构,一个单位模块(unit module)可以是24米宽乘36米长,高度由垂直立柱1的高度给出,例如,其高度可在10米至15米的范围内。设置的支撑有两方面,第一,是埋入在混凝土内的垂直立柱1,第二,是插在成对的Canam托梁5(在图1中示出两个这样的桁架梁)之间的桁架梁5.1,以及两个由螺丝接头5.3张紧的十字缆索5.2。
大跨度水平梁2和10由胶合层叠的木材制成,但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制成。
因此,横梁2是传统型的,其由矩形截面的单一胶合层叠块构成,矩形截面的高度为1米至1.2米,宽度约为0.2米。梁2的端部安装在一金属支承板40上(在图2中更清晰可见)。这些金属配件40是传统型的,它们用螺钉旋入到对应立柱头部端的侧面上。
相反,支承在倾斜的支撑杆12上的大跨度水平梁10是箱形梁型结构,它们将在下面参照图2至9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6至8所清晰地可见,支承在倾斜的支撑杆12上的大跨度水平梁10由两个并列的胶合层叠的翼板16.1和16.2构成,它们通过形成一中心空间19的分隔件而连接在一起。具体来说,互连水平梁10的并列的翼板16.1和16.2的分隔件制成一高填板17和一低填板18形式,它们各沿梁的纵向方向延伸。高和低填板17和18较佳地由木材制成,它们通过胶合连接在相邻的翼板16.1和16.2。
由此可见,两个并列翼板16.1和16.2通过高和低填板而连接在一起,呈这种形式的结构确实构成一木材的箱形梁,其高度通常可达到1.40米,而宽度为0.45米量级,这样的梁的跨度可达36米。
一被动缆索20可自由地穿过以这种方式形成的中心空间19,缆索在其两端固定在对应的立柱1上。由于大跨度梁10的长度可容易地达到36米,所以,可考虑被动缆索20做成不是单根,但可做成一包括多根缆索的组件,它以建筑行业中传统的方式用连接器(未示出)端对端地连接在一起,制成套筒的形式,尤其是对于这种拉线式桥接(guyed bridge)的结构。这种被动缆索20的作用将在下面作详细的描述。
立柱1的头部端构造成适于锚固各被动缆索20的端部,例如,这样的缆索具有的直径约为70毫米。具体来说,如图3和4所清晰地可见,容纳在两个并列翼板16.1和16.2之间的被动缆索20在各端部上具有一放大的头部26,该头部延伸超过所述翼板的端面。由于在本实例中立柱1是由混凝土制成,所以,在一端部配装盒30设置在立柱的头部端内。因此,该端部配装盒30安装在立柱的顶部内,并包括一工字形截面的金属内芯35,它连同一对顶部敞开的中空空间一起垂直地延伸。空间31与由狭槽32形成的两个侧面连通,缆索20的端部可通过所述狭槽32。对每个被动缆索20的放大的头部26,设置一带有斜面33的承载楔(bearing wedge)来承载头部,各承载楔33本身承载抵靠在配装盒30的靠近由狭槽32形成的空间的诸壁上。
尽管在图中未予示出,自然可提供由金属制成的垂直立柱的变体,其中,被动缆索20的放大的头部26可通过固定在立柱头部端上的承载板来进行锚固。
如图5、6和8中可见,布置在大跨度水平梁10的两个并列的翼板16.1和16.2之间的被动缆索20从互连所述翼板的横销25的下方穿过。这些销25沿纵向定位在一预定的安装曲线上,当缆索变得张紧时对缆索20形成承载点。然后,预定的安装曲线可实现为大致的一圆弧线或一悬链线的弧线。如图8所示,各个这样的销实施为穿过两个并列翼板16.1和16.2的螺栓的形式,并借助于螺母啮合在其自由端上而加以固定。
如图4中更为清晰地所见,两个并列的翼板16.1和16.2分别终止在基本上垂直的端面27.1和27.2上,它们直接地位于对应立柱1的附近。在实践中,设置有一例如几个厘米的量级的小操作间隙量,对于作用在大跨度水平梁上的端部推力来说,自然,这种情形是不理想的,因为,这可造成梁的静不定问题。具体来说,安全角材34.1和34.2用螺钉旋入到垂直立柱1上,并使各角材靠在并列的翼板16.1和16.2的侧面垂直地延伸。这些角材是抵抗扭转的安全元件,即,它们用来防止箱形梁绕其被动缆索发生任何的扭转运动。
如上所述,箱形梁10通过端板21支承在倾斜的支撑杆12上,端板21设置在并列的翼板16.1和16.2之间,并刚性地固定在其上。这些端板21因此布置在两个并列的翼板16.1和16.2之间,从而支承在倾斜的支撑杆12上,它们通过贯穿螺栓24固定在所述翼板上。具体来说,端板21或分配板完全一体地连接在箱形梁的中心空间19内。
这些端板21较佳地由钢板制成,并邻近对应的支撑杆12,它们终止在两个支承面上,其中一个是水平的,另一个是垂直的。所述端板21的端部22支承在倾斜的支撑杆12上的情形,可在图9的放大比例的视图中更加清晰可见。该视图清晰地显示出互相正交的两个支承面22.1和22.2,面22.1基本上为水平,而面22.2基本上为垂直。该视图还示出一组贯穿螺栓24,在本实例中,共有21个这样的螺栓。端板21的另一端23在顶部缩进,以便通过被动的缆索20。
可以看到,端板21沿基本上对应于倾斜的支撑杆12的斜度的方向延伸,例如,该斜度相对于水平方向为约20°。
图9还示出倾斜的支撑杆12在其顶端呈现有双圆形突起头部15,包括一传递垂直支承力的底部突起15.1和一传递水平支承力的顶部突起15.2。这两个突起通过一较深的凹口15.3而间隔开,以求避免发生与板21的端部边缘的任何接触。可以看到,在该情形中,倾斜的支撑杆12在其双圆形突起头部15附近的宽度变窄,这样,所述头部可通过形成箱形梁10的并列的翼板16.1、16.2之间。这使双圆形突起头部15穿过进入到箱形梁的中心空间19内,这样,倾斜的支撑杆12上的支承区域完全地得以保护。具体来说,可以看到,底部突起15.1的形状基本上与板21的水平面22.1形成点接触,而顶部突起15.2的形状在垂直面22.2与所述端板21之间的区域上传递水平支承力。
各倾斜的支撑杆12较佳地由钢材制成,呈现为在一垂直平面内延伸的平板元件的形式。
如图5中更为清晰地所见,各倾斜的支撑杆12在其底端呈现为一圆柱形前缘13,它被接纳在一固定在对应立柱1上的相关的配件14内。为此目的,配件14呈现为一具有一水平轴线的圆柱形摇架14.1。这可使支撑杆12绕一固定在垂直支承立柱1上的水平轴线铰接。作为一辅助的情况,配件14呈现一倾斜的外表面14.1,该面与倾斜的支撑杆12的端部处的相邻面不接触,这样,允许所述支撑杆绕其底部水平轴线在一定范围内作成角度地运动。
也可考虑对倾斜的支撑杆12涂覆防腐蚀的材料和/或防火的材料,以作最佳的保护。
图5在其右半部还示出在组装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临时装置。
可以看到,临时支承结构100制成为一金属支架形式。支架100包括一通过板102固定在立柱1上的水平梁101,沿一垂直平面延伸的所述梁的方向受到一Y形的顶部组件107的控制。两个垂直连杆103和104具有其固定在精确确定的点105和106处的支撑杆12上的自由的底端,以此相对于水平方向形成一例如20°的确定的角。因此,金属支架100抵靠已经放置到位的倾斜的支撑杆12而放置到在垂直立柱1上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支架足以通过倾斜的支撑杆上的点105和106来固定支撑杆12,以确保其相当正确的斜度。然后,将箱形梁10的端部放置到位,以使其支承在倾斜的支撑杆12的双圆形突起头部15上。因此,这样一个金属支架100使得箱形梁的安装变得快捷、简单和完全的安全。支架最好留在位置上,直到桥接在箱形梁上的该组金属托梁最终固定好为止。
因此,在制造过程中,安装在箱形梁内部的金属连接元件是由被动的钢缆索20和两个端板构成。因为立柱在载荷作用下承受小量的垂直变形,以及因为在其支承上的箱形梁的下垂,故被动缆索20逐渐地张紧,就此向上拉动箱形梁。作用在被动缆索20上的张力通过对缆索的张紧具有提升所述缆索的作用,直到其接触到横支承销25为止。也是由钢材制成的两个端板21用来接纳支撑杆12的头部,以及传递作用到构成木质层的所有纤维上的压缩力,所述木质层组成胶合层叠的结构。
也是胶合层叠的横向梁2具有侧向支撑承载结构的各模块和提供组件之间连续性的作用。自然,在一变体中,代替使用传统的胶合层叠梁,也可使用类似于梁10的箱形梁,但这会导致上部结构变得十分昂贵。
Canam型的金属托梁5占据一空间,它从屋脊处的最大值变化到其端部处的最小值,这样,为引导雨水朝向箱形梁流动提供一坡度,如在该行业中的传统做法,箱形梁本身离中心突脊形成一略微的坡度。然后,各金属托梁5的头部端借助于合适的端头螺栓(end bolt)固定在箱形梁的一个翼板上。托梁5之间的间距变化是所使用的屋面带材厚度的函数。
因此,本发明的承载结构的构成的特点在于,设计的概念是利用固定在立柱上的水平梁的端部处的力而不是设置在内部,也不是通过被动的铰链但通过诸主动的铰链,这些主动的铰链以压缩到梁上的形式传递载荷和在水平平面内施加的过度载荷,这要通过使用金属制成的元件得以实现。因此,不是去克服重力,而是使用重力来加强能量,该能量通常耗费在使用来接纳在立柱内的梁端部的窝穴变形,继续该过程,直到为水平元件获得最终的平衡。因此,重力的势能不是用来使端部的配件或弯曲梁变形,但用来通过布置在梁的各端上的诸铰接的支撑杆,以及通过一体地在各箱形梁内并固定在立柱的顶端上的被动的缆索来实现压缩。
这种结构的经济特性尤其在于水平平面内的尺寸和垂直平面内的尺寸之间的平衡,可以理解到,在任何情况下,在上部结构的全部成本中,地面反力始终是一重要的参数。
为了将各箱形梁放置到位,诸孔最初在翼板放平时加工,然后,通过将胶水敷在翼板的顶表面上,将填板和两个端板放置到位。然后,一第二翼板放置到位,此后,合成的组件直立放置,以便定位各销、与承载被动缆索相关的诸销以及用于固定端板的诸螺栓。所有这些螺栓自然地用扭矩扳手拧紧,以避免不希望的木材的开裂。
可以重要地看到该结构的关键的元件得到很好的保护这适用于被动的缆索和承载区域在支撑头部上的端板,以及还适用到倾斜的支撑杆,在这一点上,它们涂覆有防腐蚀和/或防火的漆层。
在上述的所有的实施例中,大跨度水平梁的两个并列翼板的底表面或内弧面基本上是平面,即,梁的横截面是矩形。
然而,在一变体中,可考虑两个并列的翼板呈弧形的内弧面,以形成一拱形或“拱背”。
这样的一变体示于图10和11。
这些图使用与图6和7中使用的相同的标号。
从图中可见,内弧表面28是弯曲的,这样,承载的跨度梁10呈现一拱形(c),该拱形沿梁在中间处为最大值。特别是,最大拱度(c)可考虑由下列关系式给出c=0.013×1/2L其中,L是梁10的长度。则这对应于1.3%的拱度。在梁长为36米的特殊情形中,该拱形的最大值是0.234米。
这样的拱形可获得对由弯矩引起的力的更好的控制,并且有助于水从屋面流下,因为这样形成的坡度的缘故,其引导雨水朝向大跨度梁的端部流动。
上述公式c=0.013×1/2L对应于杠杆臂的优化,不考虑搁在其铰接支承上的大跨度梁的长度。
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诸实施例,相反,本发明涵盖使用等价的手段再生以上规定的根本特征的任何的变体。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块式承载结构包括多个由多个大跨度水平梁(2、10)互连起来的多根垂直支承柱(1),至少某些梁(10)在其端部(11)附近承载在多根倾斜的支撑杆(12)上,诸支撑杆(12)的底端铰接在对应的诸立柱(1)上,该结构的特征在于各支承在倾斜支撑杆(12)上的大跨度水平梁(10)是由两个并列的通过诸分隔件(17、18)互连的胶合层叠的翼板(16.1、16.2)构成,所述分隔件形成一中心空间(19),该中心空间(19)中自由地通过一被动的缆索(20),其两端连接到对应的立柱(1)上,梁通过布置在并列的翼板(16.1、16.2)之间的各自的端板(21)承载在所述倾斜的支撑杆(12)上,并刚性地固定在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互连大跨度水平梁(10)的两个并列翼板(16.1、16.2)的诸分隔件制成一高填板(17)和一低填板(18)的形式,它们各沿所述梁的纵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高和低填板(17、18)由木材制成,并通过胶水连接到相邻的诸翼板(16.1、16.2)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布置在一大跨度水平梁(10)的两个并列翼板(16.1、16.2)之间的被动的缆索(20)在其各个两端上呈现放大的头部(26),该放大的头部被接纳在一形成在立柱的头部端上的端部配装盒(30)内,或支承在固定在立柱的头部端上的一板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布置在一大跨度水平梁(10)的两个并列翼板(16.1、16.2)之间的被动缆索(20)通过互连所述翼板的诸横销(25)的下方,诸所述销(25)定位在一预定的安装弧面上,以在所述缆索张紧时对缆索(20)形成支承点。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并列翼板(16.1、16.2)终止在端面(27.1、27.2)上,端面直接位于对应的立柱(1)的附近,所述立柱较佳地与安全角材(34.1、34.2)配装,以防止扭转。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端板(21)布置在两个并列翼板(16.1、16.2)之间,以便支承在对应的倾斜的支撑杆(12)上,端板通过诸贯穿螺栓(24)固定在诸所述翼板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诸端板(21)由钢板制成,并通过一对支承面(22.1、22.2)终止在对应的支撑杆(12)的附近,其中一个支承面呈水平,另一个呈垂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倾斜的支撑杆(12)在其顶端呈现一双圆形突起头部(15),该突起头部包括一传递一垂直支承力的底部圆头突起(15.1)和一传递一水平支承力的顶部圆头突起(15.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倾斜的支撑杆(12)可在其双圆形突起头部(15)附近呈现较窄的截面,这样,所述突起头部可通过并列翼板(16.1、16.2)之间,然后,支承区域定位在由所述翼板形成的中心空间(19)内。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倾斜的支撑杆(12)呈现有一圆柱形的前缘(13),该前缘被接纳在一固定在对应的立柱(1)上的相关的配件(14)上,为此目的所述配件呈现一具有水平轴线的圆柱形摇架(14.1)。
12.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倾斜的支撑杆(12)由钢材制成,并呈一沿一垂直平面延伸的平板元件形式。
13.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倾斜的支撑杆(12)上涂覆防腐蚀和/或防火材料。
14.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大跨度水平梁(10)的两个并列翼板(16.1、16.2)呈现一呈弧形的内弧面(28),这样,所述梁呈现一拱形c,该拱形沿梁的中间为最大值。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最大拱形c由下列关系式给出c=0.013×1/2L其中,L是大跨度梁(10)的长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式承载结构,该结构包括由多个大跨度水平梁(2、10)互连起来的多根垂直支承柱(1),某些梁承载在多根倾斜的支撑杆(12)上,诸支撑杆(12)的底端铰接在诸立柱(1)上。根据本发明,每根支承在倾斜支撑杆(12)上的梁(10)是由形成一中心空间的两个并列的胶合层叠的翼板构成,中心空间中自由地通过一被动缆索(20),该缆索的两端固定在对应的立柱(1)上,梁通过布置在构成梁(10)的并列的翼板之间的多个端板(21)承载在诸倾斜的支撑杆(12)上,并刚性地固定在其上。
文档编号E04B1/36GK1499022SQ20031011423
公开日2004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6日
发明者D·皮塔乌尔特, D 皮塔乌尔特 申请人:工程建筑及上层建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