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屏系统的隔间板连接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37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隔屏系统的隔间板连接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隔屏系统的隔间板连接的装置,尤指一种具快速组装功能的隔间板连结装置,以便减少组立工时,且不致降低整体的结合牢固性。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隔间或屏风,亦即俗称的弹性隔屏系统于现实环境中多有所见,并为不争的事实,探究其原因,乃在于隔屏系统的成本较低,施工期较短,且易于组立与拆卸,容易改变空间形态,故较传统的土木工程来得便捷及更富弹性运用。
而弹性隔屏系统的设计,除各立柱与隔间板的美化外,其最重要的,乃在于两面的各隔间板与立柱的连接方式。诸如,台湾新型第68327号(申请案号80208494)专利案即是提供一种立柱与各隔间板以弹性夹合方式,使隔间板夹固于立柱表面。而台湾新型第101835号(申请案号83215704)专利案则是提供一种立柱与各隔间板以悬挂搭接方式,使隔间板悬挂于立柱表面。此外,如本实用新型申请人所拥有的台湾新型第141448号(申请案号86210323)及新型第142554号(申请案号87202511)专利案则是分别提供一种立柱与各隔间板以扣接夹固方式,使隔间板扣挂于立柱表面。再者,如台湾新型第146435号(申请案号87210560)专利案则是提供一种立柱与各隔间板以嵌插扩张方式,使隔间板嵌挂于立柱表面。是以,上述的隔间板与立柱的连接方式,乃目前隔屏系统较常采用连接装置,进而获致立柱与隔间板间具快速组立与拆卸的功能。
然而,综观前述的各先前技术,各案的隔间板背面均需逐一设置若干连接件,始能将隔间板以各种连接方式组立于立柱表面,此举除增加各隔间板的组装工序外,同时亦增加前置作业的繁琐度。
实用新型内容有监于此,本实用新型申请人本于多年来从事隔屏系统的设计与产销经验,期能克服前述先前技术的共同缺点,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发展出本实用新型的隔屏系统的隔间板连接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屏系统的隔间板连接的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并具有立柱与隔间板间具快速组立与拆卸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一种隔屏系统的隔间板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立柱,为等断面长形框体,其两侧衔接面适当位置各设有一柱凹部,其内部形成一连接面;至少一扣件,是为一端具开口的弹性材料,其内侧的搭接面固设于连接面,而两侧壁的自由端以相对的弓形形成一夹颈;至少两隔间板,是分别搭接于立柱衔接面两侧,其间留有一间隙;至少一嵌接件,其是以扁平状的嵌榫通过间隙,并嵌插于扣件内,而为夹颈所夹持固定,而外侧横向延伸的挡件则扣接于隔间板的角隅而成。
其中该衔接面两侧各自凹设一扣槽,并分别嵌置一缓冲条,与隔间板形成贴合。
其中该连接面设有一面凹,供扣件的容置。
其中该面凹中央开具一基准槽,以作为扣件与面凹结合时对位之用。
其中该扣件与连接面的结合,是以至少一枢接件将两者连结。
其中该枢接件是为螺丝。
其中该嵌接件的嵌榫设有一段榫沟,供夹颈的扣接。
其中该嵌接件的嵌榫与挡片是为L形。
其中该嵌接件的嵌榫与挡片是为T形。
其中该嵌接件的嵌榫与挡片是为丫形。
其中该隔间板为相同或相异材质。
其中该扣件为整条或分段为之。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隔屏系统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为图1组立后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立体图;图4a及图4b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装置用于转角立柱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其本上,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是设于立柱1,并由至少一扣件2,至少一嵌接件3,以及至少两隔间板4所组合而成。
其中,立柱1为等断面长形框体,其前后的衔接面11适当位置各凹设一柱凹部12,其内部形成一与衔接面11平行的连接面121,如图所示,该连接面121形成一面凹122,且中央纵向开具一基准槽123,以供扣件2的容置与对位。此外,为使隔间板4与立柱1贴合时具缓冲的效果,因此,各衔接面11两侧各凹设一扣槽111,以供一缓冲条112的嵌置,此举可令隔间板4内壁与缓冲条112紧密贴合,而具缓冲吸震的功能。
扣件2为具弹性的材料所制成,例如弹簧钢,实施时可为整条或分段为之,其内侧的搭接面21是固设于面凹122,例如以至少逼螺丝24对准基准槽123,并穿越搭接面21,而锁固连结于面凹122,使扣件2固设于立柱1的柱凹部12内,唯不以此为限。而为提供扣件2具嵌插夹持的功能,其两侧壁22自由端以相对的弓形形成一夹颈23,以供嵌接件3的嵌插与定位。
嵌接件3是为一长条片体,其扁平状嵌榫31的自由端横向延伸一挡片32,以便与隔间板4的角隅扣接,使其不致向外脱出。而为增加扣件2与嵌接件3的结合度,是以,该嵌榫31设有一段榫沟311,以便与夹颈23形成较佳的摩擦与扣接效果。
事实上,该嵌接件3实施时,若为L形,则两相对的嵌接件3的嵌榫31可分别或一并嵌入扣件2内,并为夹颈23所夹持定位,而其外侧的两挡片32则分别扣接相同或相异材质的隔间板4,例如玻璃板和木质饰板,以因应隔间板厚度的差异。唯该嵌接件3若为T形,则其端缘横向延伸的挡片32则可以扣接相同材质的隔间板。
隔间板4是为板体,分别搭接于立柱1的衔接面11两侧,其间则留有一间隙。
请再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欲组立时,首先将立柱1架设于地面与天花板之间,随即将若干段的扣件2以螺丝24锁固于柱凹部12的连接面121,然后在扣件2两侧以整片状或块状堆叠的隔间板4搭接于立柱1的衔接面11,并与缓冲条112形成接触。此时,将两嵌接件3相对并合,并一同嵌插于扣件2内,使两侧的榫沟311为夹颈23所夹持,进而使两相对的挡片32分别扣住一隔间板4的角隅,即完成组装的工序。
如图4a及图4b所示,乃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用于转角和三向连接的示意图,该转角形的立柱1的衔接面11互呈垂直,而柱凹部12设于角隅,扣件2则以前述方式固设于柱凹部12内,而嵌接件3的活动端则连接一L形挡片32,以便分别扣住两互呈垂直的隔间板4,进而获致快速组装的功能。
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其由立柱、扣件及嵌接件的结合,可快速地将隔间板固设于立柱的前后侧,甚至可运用在转角或三向连接的场合,进而获致所预期的快速组装的目的。此外,以一T形的嵌接件,即可分别固定立柱两侧的隔间板。再者,由衔接面上设置的缓冲条,而具有缓冲吸震的功能,以便紧密地与隔间板形成贴合。尤其是,经由两嵌接件与扣件结合,可扣接两相异材质的隔间板,可大幅缩减组装工序及相关的前置作业,诚为同类物品前所未见的一大佳构。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凡是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术的人所易于推知的,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隔屏系统的隔间板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立柱,为等断面长形框体,其两侧衔接面适当位置各设有一柱凹部,其内部形成一连接面;至少一扣件,是为一端具开口的弹性材料,其内侧的搭接面固设于连接面,而两侧壁的自由端以相对的弓形形成一夹颈;至少两隔间板,是分别搭接于立柱衔接面两侧,其间留有一间隙;至少一嵌接件,其是以扁平状的嵌榫通过间隙,并嵌插于扣件内,而为夹颈所夹持固定,而外侧横向延伸的挡件则扣接于隔间板的角隅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屏系统的隔间板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衔接面两侧各自凹设一扣槽,并分别嵌置一缓冲条,与隔间板形成贴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屏系统的隔间板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面设有一面凹,供扣件的容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屏系统的隔间板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面凹中央开具一基准槽,以作为扣件与面凹结合时对位之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屏系统的隔间板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扣件与连接面的结合,是以至少一枢接件将两者连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屏系统的隔间板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枢接件是为螺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屏系统的隔间板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嵌接件的嵌榫设有一段榫沟,供夹颈的扣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屏系统的隔间板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嵌接件的嵌榫与挡片是为L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屏系统的隔间板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嵌接件的嵌榫与挡片是为T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屏系统的隔间板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嵌接件的嵌榫与挡片是为丫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屏系统的隔间板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隔间板为相同或相异材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屏系统的隔间板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扣件为整条或分段为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隔屏系统的隔间板连接的装置,其包括一立柱,为等断面长形框体,其两侧衔接面适当位置各设有一柱凹部,其内部形成一连接面;至少一扣件,是为一端具开口的弹性材料,其内侧的搭接面固设于连接面,而两侧壁的自由端以相对的弓形形成一夹颈;至少两隔间板,是分别搭接于立柱衔接面两侧,其间留有一间隙;至少一嵌接件,其是以扁平状的嵌榫通过间隙,并嵌插于扣件内,而为夹颈所夹持固定,而外侧横向延伸的挡件则扣接于隔间板的角隅而成。
文档编号E04B2/82GK2651331SQ200320100690
公开日2004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6日
发明者张克铭 申请人:优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