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改造形成的保温外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20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经改造形成的保温外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的墙体背景技术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迅速消耗,人类社会已经感觉到能源紧缺的压力,现在,节省能源已经成为管理层和产业界普遍关注的课题。建筑物的保暖、隔热性能,在消耗与节省能源中占有显著的比例。所以,近年来的建筑物的墙体都力求开发、使用保温性能好的砌筑材料或附加保温层。正在使用的建筑物中,大部分是仍有较长使用期限的早期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的墙体,保温性能都比较差,改造保温性能差的已有建筑物的墙体,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改造形成的保温外墙,克服现有的早期建筑物墙体保温性能差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由外表面开出洞的原有建筑物的外墙、保温附加层、外墙和保温附加层之间的胶结层组成。
为确保胶结层和原有建筑物外墙的结合强度及使胶结层材料充盈墙表面开出的洞,墙表面的洞为口小、底大的漏斗形洞,洞的上侧有和洞腔相通的排气槽。
为确保胶结层在墙的洞内形成的胶结块与洞外的胶结层的连接强度,有弯曲的钢丝埋在胶结块和洞外胶结层中。为取得较好的保温效果及便于现场施工,本实用新型的保温附加层由发泡材料板、夹住发泡材料板的混凝土板组成,发泡材料板两侧的混凝土板之间有拉接筋,保温外表层和墙体相结合的表面有凹槽或突出表面的有弯的钢筋。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使当初没能充分考虑保温性能及缺少现代保温技术的早期建筑物的墙体,改变成与新建建筑相同的保温结构和保温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有的墙体上所开洞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原有的墙体上所开洞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附加保温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墙体整体结构竖直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原有建筑物外墙1的外表面钻进口直径20mm,深30mm,底径30mm的圆锥形洞2,洞上侧开宽8mm,高30mm的排气槽3,洞间距250mm。附加保温层以苯板(EPS)作为发泡材料板5,两面夹水泥砂浆混凝土板4。发泡材料板两侧的水泥砂浆混凝土板4之间有玻璃纤维拉接筋6,在一侧的水泥砂浆混凝土板上有突出外表面的弯成半圆的钢筋7。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是在原有的墙面钻完洞后,向各洞内放入一端伸出洞外的弯曲钢丝8,然后在墙面抹混凝土胶结层9,随即贴附加保温层,捣实,固结后形成包括原有墙体1,混凝土胶结层9,水泥砂浆混凝土板4夹发泡苯板(EPS)的保温层的保温外墙。
权利要求1.一种经改造形成的保温外墙,其特征是由外表面开出洞(2)的原有建筑物的外墙(1),由发泡材料板(5)、夹在发泡材料板两侧的混凝土板(4)构成的保温附加层,外墙和保温附加层之间的胶结层(9)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经改造形成的保温外墙,其特征是墙表面的洞(2)为口小、底大的漏斗形洞,洞的上侧有和洞腔相通的排气槽(3)。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经改造形成的保温外墙,其特征是有弯曲的钢丝(8)埋在伸入洞内的胶结块和洞外胶结层中。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经改造形成的保温外墙,其特征是发泡材料板两侧的混凝土板之间有拉接筋(6),保温外表层和墙体相结合的表面有凹槽或突出表面的有弯的钢筋(7)。
专利摘要一种经改造形成的保温外墙,涉及建筑物的墙体。由外表面开出洞的原有建筑物的外墙、保温附加层、外墙和保温附加层之间的胶结层组成。保温附加层由发泡材料板、夹住发泡材料板的混凝土板组成,发泡材料板两侧的混凝土板之间有拉接筋,保温外表层和墙体相结合的表面有凹槽或突出表面的有弯的钢筋。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使当初没能充分考虑保温性能及缺少现代保温技术的早期建筑物的墙体,改变成与新建建筑相同的保温结构和保温效果。
文档编号E04B1/78GK2806602SQ20052002826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6日
发明者栾惠甥, 栾佳骋, 栾智琨 申请人:栾惠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