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版楼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2013573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格版楼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格版楼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关 于一种建造格版楼层结构的施工方法,应用此格版楼层的建筑物将可有 效减少微振效应的发生。
背景技术
目前制造业厂房的兴建,特别是晶圆厂等高科技制造业厂房,由于 精密制程机具需稳定设置之故,其厂房楼板必须要能抵抗轻微的振动。 为达到上述抵抗微振的要求, 一般均使用具有耐震特性的格子板做为厂 房楼板及安装机具设备的主要结构。图l所示的格子板结构,具有复数个格孔彼此间隔排列, 一般用于 需置放精密制程机具的楼层或楼板结构。然而,部分格子板结构由于受 限于原本的设计强度及应用方式,因此一旦受到超越原设计强度的波动 ,仍旧无法有效减少微振效应,对精密制程机具及生产线的稳定而言皆 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风险。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格版楼层结构,供有效减少建筑结 构微振效应的发生。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格版楼层结构:,供提升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性与稳定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格版楼层结构的施工方法,供有效 率的形成格版楼层结构。本发明的格版楼层结构包含主梁边框,下层梁以及上层梁。主梁边 框包含并列的复数根第一主梁及并列的复数根第二主梁,其中第一主梁 与第二主梁藉角隅的复数根主柱彼此相连共同围成主梁边框。下层梁跨设于第二主梁的间,包含复数个沟槽彼此间隔排列;每一根上层梁包含 交错部,且彼此平行跨置于第一主梁间。其中下层梁的沟槽与复数根上 层梁的交错部对应相接,下层梁与上层梁彼此交错叠合形成栅状楼层结 构,具有复数个格孔。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格版楼层结构的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设 置一主梁边框,包含于基地角隅的复数根主柱间,架设并列的复数根第 一主梁彼此平行连接主柱,及架设并列的复数根第二主梁彼此平行连接 主柱;接着于第二主梁间跨设下层梁;随后于第一主梁间跨置复数根上 层梁;最后对应接合交错部与沟槽,形成具有复数个格孔的一栅状楼层结构。


图1所示为习知的格子板结构图2a所示为本发明格版楼层结构的组合立体2b所示为本发明格版楼层结构的组合立体3a所示为本发明格版楼层结构的组合立体3b所示为本发明格版楼层结构的组合立体4所示为本发明格版楼层结构的组合立体5所示为本发明格版楼层结构的组合立体6a所示为本发明格版楼层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6b所示为本发明格版楼层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7a所示为本发明格版楼层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7b所示为本发明格版楼层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8所示为本发明格版楼层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9所示为本发明格版楼层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10所示为本发明格版楼层结构另一实施例之组合立体11所示为本发明格版楼层结构另一实施例之组合立体12所示为本发明格版楼层结构施工方法之步骤流程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格版楼层结构110栅状楼层结构120格孔200主梁边框210第一主梁211第一主梁顶端212第一主梁支柱接合部213凸缘220第二主梁组221第二主梁顶端222第二主梁支柱接合部230上层筋240箍筋网250箍筋组300主柱400支柱410支柱钢筋续接器420支柱纵向筋500下层梁510沟槽520梁箍筋521弯勾530下层筋531下层筋钢筋续接器 540下层梁支柱接合部 541接孔 550桥接结构 600上层梁610接续筋 620交错部 621第一侧 622第二侧630交错部钢筋续接器640鞍部641鞍部箍筋组650容置槽660上层接合梁661上层筋662上层筋钢筋续接器663钢筋670钢筋帽盖组680模板组681卡止柱700对偶肋箍筋710第一对偶肋箍筋711第一连接部712第一支部720第二对偶肋箍筋721第二连接部722第二支部730第三对偶肋箍筋731第三连接部732第三支部740第四对偶肋箍筋741第四连接部742第四支部750第五对偶肋箍筋751第五连接部 752第五支部 760第六对偶肋箍筋 761第六连接部 762第六支部 770梁接续结构 800第一方向 900第二方向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格版楼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供有效减少建筑结构 微振效应的发生。本发明的格版楼层结构较佳形成一格版楼层结构单元, 可因应建筑基地的面积彼此串联结合至所需的大小。当建筑结构因外力 影响而发生微振,本发明的格版楼层结构所具备的抗微振性将可有效减 少微振效应的发生。此处所言的建筑结构,较佳指应用本发明格版楼层 的建筑结构体,例如厂房建筑等。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格版 楼层结构亦可包含楼房建筑、仓储建筑等建筑结构。本发明的格版楼层结构较佳包含主梁边框200,下层梁500以及上 层梁600。图2a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格版楼层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如 图2的较佳实施例所示,主梁边框200包含并列的复数根第一主梁210 及并列的复数根第二主梁220,其中第一主梁210与第二主梁220藉角 隅的复数根主柱300彼此相连共同围成主梁边框200。在本实施例中,预 先设置或吊放第一主梁210及第二主梁220于复数根主柱300的顶部, 形成并列的复数根第一主梁210及并列的复数根第二主梁220后,于第 一主梁210及第二主梁220与主柱300顶端的交会处设模灌浆以形成主 梁边框200的角隅。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使用预铸的方式直接形 成主梁边框200,而后吊放至基地角隅的复数根主柱300上。如图2a及图2b的较佳实施例所示,第一主梁210的底端沿径向两 侧延伸形成凸缘213。如图2a及图2b所示,在此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主梁210为一具倒T形剖面的梁结构。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主梁 210亦可为一般方形或长方形剖面的梁结构,并于底端沿径向两侧设置 钢筋接续器续接钢筋或设置钢梁以形成凸缘213。如图2a所示,第一主 梁210与第二主梁220较佳均进一步包含上层筋230,上层筋230设置 于第一主梁的顶端211及第二主梁的顶端221,并与主柱300相连。在 较佳实施例中,第二主梁220的顶端221进一步设置有箍筋组250,与 上层筋230套接叠合。如图2a及图2b所示,本发明的格版楼层结构进一步包含复数根支 柱400,与下层梁500、第一主梁210及第二主梁220彼此对应接合。其 中下层梁500、第一主梁210及第二主梁220分别具有支柱接合部,支 柱400的顶端连接有复数根支柱纵向筋420,与第一主梁支柱接合部212、 第二主梁支柱接合部222及下层梁支柱接合部540彼此对应相接。如图 2a及图2b的较佳实施例所示,每一支柱接合部具有复数个接孔541,供 支柱纵向筋420穿过些接孔541后与支柱400接合。在此较佳实施例中, 支柱400的顶端设置有复数个钢筋续接器410,供与些支柱纵向筋420 接合。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使用预铸的方式,于支柱400的顶端 直接形成支柱纵向筋420。此外,每一支柱接合部为较佳于侧边设置有 压力灌浆口,供以微膨胀砂浆压力灌浆。如图2a的较佳实施例所示,本发明格版楼层结构的下层梁500较佳 沿第一方向800跨设于第二主梁220之间,并包含复数个沟槽510彼此 间隔排列。在此较佳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沟槽510间较佳设置有复数根 梁箍筋521彼此间次排列,每一梁箍筋521具有二侧边及分别连接二侧 边底端的底边,每一侧边的自由端弯曲形成弯勾521,如图2a及图2b 所示。如图3a的较佳实施例所示,本发明格版楼层结构的每一根上层梁 600包含复数个交错部620。如图3a所示,每一根上层梁600较佳沿第 二方向900彼此平行跨置于第一主梁210间,其中第二方向900平行于 第一方向800的法线方向,交错部620与下层梁500的沟槽510彼此对 应相接,交错叠合形成栅状楼层结构110,具有复数个格孔120。如图3a所示,每一根上层梁600的端部较佳进一步设置有接续筋610,供搭 接于第一主梁210上。如图3a的较佳实施例所示,第一主梁210的顶 端进一步设置有与之对应套接的箍筋网240,并与接续筋610及上层筋 230叠接。在如图3a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每一根上层梁600的交错部 620具有第一侧621及第二侧622,第一侧621及第二侧622分别连接有 复数组对偶肋箍筋700彼此间隔排列。如图3a所示,交错部620较佳进 一步包含内嵌的复数个钢筋续接器630,供与复数组对偶肋箍筋700对 应接合。如图3a及图3b所示,复数组对偶肋箍筋700进一步包含第一对偶 肋箍筋710、第二对偶肋箍筋720以及第三对偶肋箍筋730彼此渐次排 列于第一侧621。第一对偶肋箍筋710包含连接部711及支部712;第二 对偶肋箍筋720包含连接部721及支部722;第三对偶肋箍筋730包含 连接部731及支部732。第一对偶肋箍筋710连接部711的长度小于第 二对偶肋箍筋720连接部721的长度,且第二对偶肋箍筋720连接部721 的长度小于第三对偶肋箍筋730连接部731的长度。在此较佳实施例中, 如图3b所示,先设置连接部长度最小的第一对偶肋箍筋710,并依序设 置次长的第二对偶肋箍筋720及长度最长的第三对偶肋箍筋730与内嵌 的复数个钢筋续接器630对应接合。如图3b的较佳实施例所示,复数组对偶肋箍筋700进一步包含第四 对偶肋箍筋740、第五对偶肋箍筋750以及第六对偶肋箍筋760彼此渐 次排列于第二侧622。第四对偶肋箍筋740包含连接部741及支部742; 第五对偶肋箍筋750包含连接部751及支部752;第六对偶肋箍筋760 包含连接部761及支部762。如图3所示,排列于第二侧的第四对偶肋 箍筋740、第五对偶肋箍筋750以及第六对偶肋箍筋760,与排列于第一 侧621的第一对偶肋箍筋710、第二对偶肋箍筋720以及第三对偶肋箍 筋730彼此对应设置于交错部620的二侧。如图3b所示,在此较佳实施 例中,第六对偶肋箍筋760连接部761的长度小于第五对偶肋箍筋750 连接部751的长度,且第五对偶肋箍筋750连接部751的长度小于第四 对偶肋箍筋740连接部741的长度,其设置方式依第一对偶肋箍筋710、第二对偶肋箍筋720及第三对偶肋箍筋730的设置方式设置。如图4所示,第二主梁220较佳进一步包含复数组对偶肋箍筋700 设置于第二主梁220的二侧边。如图4的较佳实施例所示,其中连接于 交错部620第一侧621的复数组对偶肋箍筋700,与连接于一相邻交错 部620第二侧622的复数组对偶肋箍筋,彼此相嵌形成梁接续结构770。 如图4的较佳实施例所示,梁接续结构770进一步包含钢筋帽盖组670, 与梁接续结构770叠接。在此较佳实施例中,梁接续结构770的二侧设 置有模板组680,供灌浆以形成梁接续结构700的整体,如图5所示。 在如图5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模板组680包含有卡止柱681,可滑移 地搭接于每一上层梁600的顶面,当梁接续结构700灌浆成形后,模板 组680即可被卸载并完成格板楼层结构100。图6a至图ll所示为本发明格版楼层结构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如图 6a及图6b的较佳实施例所示,建筑基地上设置有复数根主柱300彼此 间隔排列,并设置有复数根支柱400排列于其间。如图6a所示,第一主 梁210设置于相邻的二主柱300间,下层梁500沿第一方向800跨置于 相邻的二支柱400间,平行于第-一主梁210。在如图6a所示的较佳实施 例中,下层梁500另包含下层筋530设置于下层梁500的二端部,第二 主梁220则沿第二方向900并列设置于复数根主柱300间,且下层筋530 延伸穿过支柱接合部与第二主梁220相接,如图6b所示。图7a及图7b所示为图6a及图6b所示实施例的另一较佳替代实施 例,在此实施例中,下层筋530延伸穿过下层梁支柱接合部540,与设 置于相邻格版楼层结构100下层梁500的另一下层筋530彼此交错排列 于相邻的二支柱400间,以形成桥接结构550。在如图7a及图7b所示 的较佳实施例中,使用较短跨距的下层梁500跨置于相邻的二支柱400 间,并续接长度较长的下层筋530,以形成桥接结构550。如图8及图9所示,第一主梁210与第二主梁220 二端的底部较佳 设置有下层筋530,供与主柱300搭接。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 于第一主梁210及第二主梁220预铸成形时,于二端部形成凸缘而跨置 于主柱300间。如图9的较佳实施例所示,复数根上层梁600沿第二方向900彼此平行跨置于第一主梁210间,每一根上层梁600的交错部620 包含有鞍部640,鞍部640彼此间隔排列形成容置槽650横跨于第--主 梁210间。如图9及图10所示,在此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隔板楼层结构 100另包含上层接合梁660与容置槽650对应设置。如图9及图10的较 佳实施例所示,上层接合梁660具有上层筋661,其中上层筋661延伸 穿过容置槽650,部份设置容纳于鞍部640,部分穿越相邻的鞍部640, 而与第二主梁220相接。如图10所示,鞍部640另包含有箍筋组641, 沿第一方向800设置于鞍部640的顶面,并与部份上层筋660邻接。如 图10的较佳实施例所示,鞍部640进一步包含钢筋帽盖组670,与穿越 相邻鞍部640的部分上层筋660叠接。在此较佳实施例中,钢筋帽盖组 670的二侧设置有模板组680,供灌浆以形成上层接合梁660的整体。在 如图ll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模板组680包含有卡止柱681,可滑移地 搭接于每一上层梁600的顶面,俟上层接合梁660灌浆成形后,模板组 680即可被卸载并完成格板楼层结构100。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格版楼层结构的施工方法。图12所示为本发明 格版楼层结构施工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如图12所示,首先进 行步骤IOIO,设置一主梁边框。设置主梁边框步骤IOIO包含于一基地 角隅的复数根主柱300间,架设并列的复数根第一主梁210彼此平行连 接主柱300,及架设并列的复数根第二主梁220彼此平行连接主柱300, 第一主梁210与第二主梁220藉复数根主柱300彼此相连。设置主梁边框步骤1010进一步包含于第一主梁210的顶端211及第 二主梁220的顶端221设置上层筋230,并连接主柱。在前述的上层筋 设置步骤中,进一步包含设置箍筋网240与第一主梁210的顶端211对 应套接,并与上层筋230叠接。并且,前述步骤亦包含于第二主梁的顶 端221设置箍筋组250,而与上层筋230叠接。此外,在进行设置主梁 边框步骤1010时,进一步包含于基地设置复数根支柱400,并将些支 柱400与第一主梁210、第二主梁220所分别具有的支柱接合部接合。 然而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亦可于复数根主柱300间预先设立并排的复数根支柱400彼此间隔排列,而后于复数根支柱400间跨设下层梁500 与复数根并列的第一主梁300彼此平行设置。前述的支柱接合步骤进一步包含于每一根支柱400的顶端设置复 数个钢筋续接器410,以及准备复数根支柱纵向筋420穿过些支柱接合 部的复数个接孔541,以接合支柱纵向筋420与些钢筋续接器410。前 述的支柱接合步骤进一步包含于支柱接合部侧边的压力灌浆口,以微膨 胀砂浆压力灌浆。接着进行步骤1030,于第二主梁220间跨设下层梁。下层梁跨设 步骤1030包含于并列的第一主梁210间跨设下层梁500与相邻的二支 柱400相接,下层梁500具有复数个沟槽510彼此间隔排列。下层梁跨 设步骤1030进一步包含于相邻的两沟槽510间设置复数根梁箍筋520 彼此间次排列,及弯曲每一梁箍筋520每一侧边的一自由端形成弯勾 521。前述的下层梁跨设步骤1030并进一步包含于第二主梁220的二侧 设置复数组对偶肋箍筋700。此外,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下层梁跨设 步骤1030亦包含于下层梁500的二端部续接下层筋500,及延伸下层 筋500与第二主梁220相接。随后进行步骤1050,跨置复数根上层梁。上层梁跨置步骤1050于 并列的第一主梁210间,跨置复数根上层梁600,每一根上层梁600的 二端部设置有接续筋610,供与第一主梁210搭接,其中每一根上层梁 600并具有交错部620。上层梁跨置步骤1050包含于每一根上层梁600 的交错部620设置肋箍筋700。交错部620具有第-一侧621及第二侧622, 分别供连接复数组对偶肋箍筋700彼此间隔排列。上述的肋箍筋设置步骤包含连接第一对偶肋箍筋、第二对偶肋箍筋 以及第三对偶肋箍筋彼此渐次排列于第一侧621,对偶肋箍筋的每一肋 箍筋均包含有连接部及支部,第一对偶肋箍筋连接部711的长度小于第 二对偶肋箍筋连接部721的长度,且第二对偶肋箍筋连接部721的长度 小于第三对偶肋箍筋连接部731的长度。相对于排列对偶肋筋于交错 部620的第一侧621,前述的肋箍筋设置步骤亦包含连接第四对偶简支 箍740、第五对偶简支箍750以及第六对偶简支箍760彼此渐次排列于第二侧622,与第一侧621的第一对偶简支箍710、第二对偶简支箍720 以及第三对偶简支箍730彼此对应设置于交错部620的二侧。上述的上层梁跨置步骤1050另包含相嵌交错部620第一侧621的 复数组对偶肋箍筋700,与相邻交错部620第二侧622的复数组对偶肋 箍筋700,以形成梁接续结构770。前述的梁接续结构形成步骤进一步 包含叠接钢筋帽盖组670与其相接,以及于梁接续结构770的二侧设置 模板组680,并灌浆形成梁接续结构770的整体。此外,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上层梁跨置步骤1050另包含于每一 根上层梁600的交错部620形成鞍部640,彼此间隔排列形成容置槽650 横跨于第一主梁210间。其中,前述的上层梁跨置步骤1050另包含准 备一上层接合梁660与容置槽650对应设置,上层接合梁660具有上层 筋661,上层筋661延伸穿过容置槽650,部份设置容纳于鞍部640,部 分穿越相邻的鞍部640与第二主梁220相接。前述的上层筋设置步骤进 一步包含连接钢筋续接器662于上层筋661的一端部以延伸其长度。在 此较佳实施例中,上层梁跨置步骤1050另包含于鞍部640邻接上层筋 661处设置箍筋组641,以及叠接钢筋帽盖组670与穿越相邻鞍部640 的部分上层筋661相接。最后进行步骤1070,对应接合交错部与沟槽, 形成具有复数个格孔120的栅状楼层结构110,并设模灌浆以形成格板 楼层结构100。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 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相反地,包含于申请专利范围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于 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格版楼层结构单元,包含一主梁边框,包含并列的复数根第一主梁及并列的复数根第二主梁,其中第一主梁与第二主梁共同围成主梁边框;一下层梁,跨设于第二主梁之间,包含复数个沟槽彼此间隔排列;以及复数根上层梁,其中每一根上层梁包含一交错部,且每一根上层梁彼此平行跨置于第一主梁间;其中,下层梁的沟槽与复数根上层梁的交错部对应相接,下层梁与上层梁彼此交错叠合形成一栅状楼层结构,具有复数个格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版楼层结构单元,其中相邻的两沟槽间设置 有复数根梁箍筋彼此间次排列,每一梁箍筋具有二侧边及分别连接二侧边 底端的一底边,每一侧边的一自由端弯曲形成一弯勾。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版楼层结构单元,其中每一根上层梁的交错 部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第一侧及第二侧分别连接有复数组对偶肋箍 筋彼此间隔排列连接于交错部,第一侧的复数组对偶肋箍筋,并与连接于 一相邻交错部第二侧的复数组对偶肋箍筋,彼此相嵌形成一梁接续结构。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格版楼层结构单元,复数组对偶肋箍筋进一步 包含一第一对偶肋箍筋、 一第二对偶肋箍筋以及一第三对偶肋箍筋彼此渐次排列于第一侧,其中对偶肋箍筋的每一肋箍筋均包含有一连接部及一支 部,第一对偶肋箍筋连接部的长度小于第二对偶肋箍筋连接部的长度,且 第二对偶肋箍筋连接部的长度小于第三对偶肋箍筋连接部的长度。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格版楼层结构单元,复数组对偶肋箍筋进一步 包含一第四对偶肋箍筋、 一第五对偶肋箍筋以及一第六对偶肋箍筋彼此渐次排列于第二侧,其中排列于第二侧的第四对偶肋箍筋、第五对偶肋箍筋 以及第六对偶肋箍筋,与排列于第一侧的第一对偶肋箍筋、第二对偶肋箍 筋以及第三对偶肋箍筋彼此对应设置于交错部的二侧,对偶肋箍筋的每一 肋箍筋均包含有一连接部及一支部,第六对偶肋箍筋连接部的长度小于第 五对偶肋箍筋连接部的长度,且第五对偶肋箍筋连接部的长度小于第四对 偶肋箍筋连接部的长度。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版楼层结构单元,其中每一根上层梁的交错 部包含有一鞍部,鞍部彼此间隔排列形成一容置槽跨置于第一主梁间,供 与一上层接合梁对应设置,上层接合梁具有一上层筋,上层筋延伸穿过容 置槽,部份设置容纳于鞍部,部分穿越相邻的鞍部,而与第二主梁相接。
7. —种格版楼层结构单元的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设置一主梁边框,包含于一基地角隅的复数根主柱间,架设并列的复数根第一主梁彼此平行连接主柱,及架设并列的复数根第二主梁彼此平行连接主柱,第一主梁与第二主梁藉复数根主柱彼此相连;于第二主梁间跨设一下层梁,下层梁包含复数个沟槽彼此间隔排列; 于第一主梁间跨置复数根上层梁,每一根上层梁包含一交错部;以及 对应接合交错部与沟槽,形成具有复数个格孔的一栅状楼层结构。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上层梁跨置步骤另包含 于交错部设置肋箍筋,交错部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分别连接有复数组对偶肋箍筋彼此间隔排列;以及相嵌交错部第一侧的复数组对偶肋箍筋,与一相邻交错部第二侧的复 数组对偶肋箍筋,形成一梁接续结构。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上层梁跨置步骤另包含 于每一根上层梁的交错部形成一鞍部,彼此间隔排列形成一容置槽跨置于第一主梁间;以及准备一上层接合梁与容置槽对应设置,上层接合梁具有一上层筋,上 层筋延伸穿过容置槽,部份设置容纳于鞍部,部分穿越相邻的鞍部,而与 第二主梁相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另包含以下步骤 于复数根主柱间设立并排的复数根支柱彼此间隔排列;于复数根支柱间跨设一下层梁与复数根并列的第一主梁彼此平行设 置,下层梁包含复数个沟槽彼此间隔排列;以及对应接合沟槽与上层梁的交错部,形成具有复数个格孔的一栅状楼层 结构。
全文摘要
一种格版楼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含主梁边框,下层梁以及复数根上层梁。主梁边框包含并列的复数根第一主梁及并列的复数根第二主梁,藉角隅的复数根主柱彼此相连共同围成主梁边框。下层梁跨设于第二主梁之间,包含复数个沟槽彼此间隔排列;每一根上层梁包含交错部,且彼此平行跨置于第一主梁间。其中下层梁的沟槽与复数根上层梁的交错部对应相接,下层梁与些上层梁彼此交错叠合形成栅状楼层结构,具有复数个格孔。
文档编号E04B1/98GK101255748SQ20071007995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7日
发明者尹衍樑 申请人: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