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面系行走布料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89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桥面系行走布料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建筑机械,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桥面系行走布料车。
背景技术
现在高速铁路的桥面系防撞墙和档墙施工,普遍是在计划区间的铺架施工完成后进 行,由于铺架时运梁车在桥面上通过占用了桥面的有效面积,使得桥面无法再进行其它 工种的施工。要实现桥面系防撞墙、档墙施工和运架同时^行, 一种是采用大量的人工 利用运梁车间隙人工上料入模的方式,该种方式必然会造成工序间的相互干扰,而混凝 土浇筑不连续,运送零星,拌站运营成本和灌车运输成本高,且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人力耗用极大,施工成本高,效率低。另一种是采用高价值的混凝土泵车在桥面下将混 凝土泵送至桥面的方式。这种方式较前种人力耗用偏少一些,但增加了混凝土泵车和长 臂布料机,设备费用增加许多,灌车运输成本也随之增加,还要修建临时便道,施工成 本高,效率低。再由于防撞墙、档墙模具的开口很小,现在还没有适合的施工设备用于 向模具内注料,多数采用的是人工方式。工序间的制约使得施工工期增长,没有实用的 机械设备导致了施工效率低下、混凝土周转工序多时间长、二次污染严重、影响了混凝 土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面系行走布料车,该桥面系行走布料 车能保证高速铁路箱梁铺架和桥面防撞墙、档墙同时施工,效率高且能耗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 一种桥面系行走布料车,设置车架体及 上料小车,所述上料小车的两侧设置与所述车架体的斜面相配合使用的上料小车托轮; 所述车架体下部设置电动葫芦,所述上料小车通过与其相连接的动滑轮组、设覽在所述 车架体上的两组定滑轮组及钢丝绳与所述电动葫产相连接;所^il料小车的底部设置有 卸料开关。
在上述方案中,为了避免行走布料车对路面的破坏,所述走轮的下部设置有轻轨。 另外,为了及时清洁上料小车及车架体,所述车架体上固定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上 设置水箱。
本实用新型桥面系行走布料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实现了高速铁路箱梁运架和桥面系防撞墙、档墙的同时施工,縮短了整体施工工期。
2、 不动用混凝土泵车等大型设备,无需建设运送便道,节约临设投入和设备投入。
3、 机械操作精准落料入模代替人力手工入模,节约人力,提高效率。
4、 混凝土快速入模无需周转杜绝了二次污染,保证了构件质量。
5、 三道墙同时支模,同时浇筑,施工快,效率高,质量保证。


图1是本实用新型桥面系行走布料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附图1的左视图。
图中1.车架体,2.安全栓,3.上料小车托轮,4.上料小车,5.动滑轮组,6.钢 丝绳,7.定滑轮组,8.水箱,9.支撑梁,10.电动葫芦,ll.定滑轮,12.下止档,13. 走轮,14.轻轨,15.电动行走机构,16.卸料开关,17.下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桥面系行走布料机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中,走轮13位于轻轨14之上,走轮13位于车架体1的下部,下止档12固定 连接在车架体1斜面的下部,上料小车4上设有上料小车托轮3,上料小车4位于车架体 1的斜面上,动滑轮组5的一端固定在上料小车4上,定滑轮组7固定在车架体1的上部, 支撑梁9位于车架体1的中部,水箱8固定在支撑梁9上部,电动葫芦10固定在支撑梁 9的下方,滑轮11固定在车架体1的右下部,钢丝绳6通过动滑轮组5、定滑轮组7和 滑轮连接电动葫芦10和上料小车4,安全栓2位于车架体i斜面的中部,卸料开关16 位于上料小车4的下端,电动行走机构15固定连接在走轮13的侧旁,下料槽17为活动 件可搭接在撞墙模板上。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每孔梁单侧的防撞墙和挡墙共需4.9立方混凝土,而每个 上料小车的上料斗能装1.69立方混凝土,所以一般是三台同时作业;具体操作过程为 当装有4. 9立方混凝土的罐车运来混凝土时,此时上料小车4位于车架体1的下端,有 下止档12限位,把混凝土倒入上料小车4内,此时起动电动葫芦10,电动葫卢10上的 钢丝绳6通过滑轮11,定滑轮组7和动滑轮组5拉动上料小车4上的上料小车托轮3, 沿车架体l的斜面上升,当上料小车4上升到防撞墙模板上方时,使电动葫芦10停止运 动,此时放置安全栓2于上料小车托轮3的下方,防止上料小车4意外下滑,此时打开
卸料开关16,使上料小车4内的混凝土直接落入防撞墙的模板内,而另外的两台上料小 车4内的混凝土则通过下料槽17分别落入到其余两排的档墙模板内进行浇注;同时根据 模板内料量情况起动电动行走机构15,驱动走轮13在轻轨14上行走实现均匀布料;当 上料小车4内的混凝土卸完后,关闭卸料开关16,起动电动葫芦IO,打开安全栓,使上 料小车4沿车架体1的斜面回落到下部下止档12处,并用水箱8里的水把车架体1斜面 上的混凝土清洗干净,此时起动电动行走机构15,驱动走轮13在轻轨14上行走至下一 孔梁的工作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比如下
采用大量的人工利用运梁车间隙人工上料入模的方式施工则浇筑一孔梁防撞墙、档 墙的混凝土工程量则需四次校模四次完成浇筑,消耗人工累计40个工日,施工时长累计 32小时;施工周期88小时。
采用高价值的混凝土泵车在桥面下将混凝土泵送至桥面的方式施工浇筑一^^梁防撞 墙、档墙的混凝土工程量也需四次校模四次完成浇筑,消耗人工20个工日,施工时长累 计15小时;施工周期72小时。
采用本实用新型施工浇筑一孔梁防撞墙、档墙的混凝土工程量只需一次校模一次完 成浇筑,消耗人工为6个工日,施工时长3小时,施工周期40小时。
权利要求1.一种桥面系行走布料车,其特征在于,设置车架体及上料小车,所述上料小车的两侧设置与所述车架体的斜面相配合使用的上料小车托轮;所述车架体下部设置电动葫芦,所述上料小车通过与其相连接的动滑轮组、设置在所述车架体上的两组定滑轮组及钢丝绳与所述电动葫芦相连接;所述上料小车的底部设置有卸料开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系行走布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轮的下部设置有 轻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系行走布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水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面系行走布料车,包括车架体及上料小车,在上料小车的两侧设置与车架体的斜面相配合使用的上料小车托轮;车架体下部设置电动葫芦,上料小车通过与其相连接的动滑轮组、设置在车架体上的两组定滑轮组及钢丝绳与电动葫芦相连接;上料小车的底部设置有卸料开关。使用该桥面系行走布料车能保证高速铁路箱梁铺架和桥面防撞墙、挡墙同时施工,缩短建设周期。精准控制落料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工消耗和原材料损耗,混凝土快速入模无需周转杜绝了二次污染,保证了构件质量。
文档编号E04G21/02GK201183934SQ200820028518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0日
发明者李雨恒 申请人:李雨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