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木枋支撑结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190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木枋支撑结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工具中的支撑结构件,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木枋支撑 结构件。
背景技术
在各种建筑施工中,水泥浇注施工需要设置大量的模板。水泥浇注模板是一种非 常费工费料的施工设施。特别是顶板的浇注模板,更是需要大量的木材做支撑。而常规的木 材支撑,要使用大量木料,费工费料,质量难以保证;另外在做模板支撑时,单纯使用木梁, 其牢固程度较差,为了保证牢固性的可靠,往往不得不使用很粗的木梁;木梁由于易损,往 往难以重复使用,大量长短不一的木梁往往难以二次利用,造成大量木材的浪费。为了解决采用木材支撑存在的上述问题,出现了钢材和木材复合的支撑结构件, 例如,中国专利号200520108557. 3提出了一种钢木集成支撑结构件,授权公告日为2006年 9月13日,其包括木梁,在木梁沿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固定有受力型钢,木梁的两端分 别固定有封头。中国专利号200720002962. 6提出了一种填充木料槽钢梁,授权公告日为 2008年1月9日,其主要包括木料和槽钢,槽钢为一个长凹槽形钢材,设有一个底面和两个 立侧面,成u字形;在该槽钢的凹槽中填充有填充木,该填充木为长条形,充满所述槽钢的 凹槽;并设有螺栓,该螺栓从所述槽钢的侧面横向穿透槽钢的两侧面和填充木,将填充木与 槽钢固定。中国专利号200720080728. 5提出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成型支撑用复合木枋, 授权公告日为2008年6月11日,其由钢框架和木枋组合构成,钢框架采用C型钢框架,木 枋嵌合在C型钢框架内,C型钢框架钢制板面上设有连接孔,用连接件通过连接孔将C型钢 框架与木枋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采用上述钢材和木材复合的支撑结构件还存在如下不足一、 200520108557. 3专利中的钢木集成支撑结构件结构复杂,不便于加工制造,使用安装极为 不便,且木梁容易受到泥浆的腐蚀,造成支撑结构件的使用寿命较短。二、200720002962. 6 专利中的填充木料槽钢梁,暴露在外的木料面积较大,木料受到泥浆的腐蚀,使用寿命较 短。三、200720080728. 5中的复合木枋,同样存在暴露在外的木料面积较大,木料受到泥浆 的腐蚀,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并且,钢框架与木枋形成有沟槽,泥浆会沿沟槽向一个方向 顺流,影响使用。因而,现有的钢材和木材复合的支撑结构件都存在填充木料易被泥浆腐蚀,使用 寿命短,造成施工成本高的问题,且都只能用于一般的建筑施工中,使用范围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钢材和木材复合的支撑结构件存在的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复合木枋支撑结构件,本实用新型不仅可用于建筑施工中,还可用于路桥施工中, 暴露在外的木料面积小,受到泥浆的腐蚀较小,提高了支撑结构件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施工 成本。
3[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木枋支撑结构件,包括由“U”形槽钢和填充木形成的支撑结构件本体,其 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木呈“凸”形,“U”形槽钢的两槽钢边向内弯折延伸与填充木的凸端配 合形成一平面。所述支撑结构件本体为多个,相邻两支撑结构件本体插接连接成一整体。所述相邻两支撑结构件本体,一支撑结构件本体上设置有插槽,另一支撑结构件 本体上设置有插舌。所述填充木表面设置有防腐层。所述填充木为中空结构。所述槽钢的两槽钢边上设置有深入填充木的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固定螺栓或铆 钉。所述连接孔为深入填充木的半通孔或贯穿填充木的通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本实用新型中,填充木呈“凸”形,“U”形槽钢的两槽钢边向内弯折延伸与填充 木的凸端配合形成一平面,可减少泥浆与填充木的直接接触面积,使填充木暴露在外的面 积小,从而受到泥浆的腐蚀较小,提高了支撑结构件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施工成本。二、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结构件本体为多个,相邻两支撑结构件本体插接连接成一 整体,采用组合式结构,可根据施工要求组合不同长度的支撑结构件,使本实用新型不仅可 用于建筑施工中,而且还可用于路桥施工中。三、本实用新型中,相邻两支撑结构件本体,一支撑结构件本体上设置有插槽,另 一支撑结构件本体上设置有插舌,此连接方式连接简单,方便拆卸,提高了施工的速度。四、本实用新型中,在填充木表面设置有防腐层,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相结合,进 一步保证了填充木不会受到泥浆的腐蚀,并且可解决由于热胀冷缩导致的支撑结构件变形 的问题。五、本实用新型中,填充木为中空结构,将填充木设置为空心结构,在保证支撑结 构件刚度和强度的前提下,可节约木料,降低了制造成本。六、本实用新型中,槽钢的两槽钢边上设置有深入填充木的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 固定螺栓或铆钉,将槽钢与填充木连接成一整体,保证了支撑结构件刚度和强度。七、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孔为深入填充木的半通孔或贯穿填充木的通孔,采用半通 孔在保证支撑结构件刚度和强度的前提下,安装拆卸更加方便,采用通孔有利于制造。八、本实用新型与专利200520108557. 3,200720002962. 6 和 200720080728. 5 的结 合相比区别在于,填充木呈“凸”形,并且U”形槽钢的两槽钢边向内弯折延伸与填充木的凸 端配合形成一平面,此特征与上述专利都不同,并且上述专利的结合也未给出任何的技术 启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并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 了现有支撑结构件“填充木受到泥浆腐蚀后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因而具有实质性的特 点和进步。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剖面结构示意图
4[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半通孔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槽钢,2、填充木,3、槽钢边,4、凸端,5、防腐层,6、连接孔,7、支撑结 构件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复合木枋支撑结构件,包括由“U”形槽钢1和填充木2形成的支撑结构件本 体7,将填充木2设置呈“凸”形,“U”形槽钢1的两槽钢边3向内弯折延伸与填充木的凸端 4配合形成一平面。实施例2一种复合木枋支撑结构件,包括由“U”形槽钢1和填充木2形成的支撑结构件本 体7,将填充木2设置呈“凸”形,“U”形槽钢1的两槽钢边3向内弯折延伸与填充木的凸端 4配合形成一平面。本实用新型中,在填充木表面设置有防腐层5,防腐层5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防腐 材料制成。实施例3—种复合木枋支撑结构件,包括由“U”形槽钢1和填充木2形成的支撑结构件本 体7,将填充木2设置呈“凸”形,“U”形槽钢1的两槽钢边3向内弯折延伸与填充木的凸端 4配合形成一平面。本实用新型中,填充木表面设置有防腐层5,并且填充木2采用中空结构。实施例4一种复合木枋支撑结构件,包括由“U”形槽钢1和填充木2形成的支撑结构件本 体7,将填充木2设置呈“凸”形,“U”形槽钢1的两槽钢边3向内弯折延伸与填充木的凸端 4配合形成一平面。本实用新型中,在填充木2表面设置有防腐层5,并且填充木2为中空结构。在槽 钢1的两槽钢边3上设置有深入填充木2的连接孔6,连接孔6内设有固定螺栓或铆钉。连 接孔6可以为深入填充木的半通孔或贯穿填充木的通孔。实施例5一种复合木枋支撑结构件,包括由“U”形槽钢1和填充木2形成的支撑结构件本 体7,将填充木2设置呈“凸”形,“U”形槽钢1的两槽钢边3向内弯折延伸与填充木的凸端 4配合形成一平面。本实用新型中,在填充木2表面设置有防腐层5,并且填充木2为中空结构。在槽 钢1的两槽钢边3上设置有深入填充木的连接孔6,连接孔6内设有固定螺栓或铆钉。连接 孔6可以为深入填充木的半通孔或贯穿填充木的通孔。另外,支撑结构件本体7为多个,相邻两支撑结构件本体插接连接成一整体。例如,相邻两支撑结构件本体,一支撑结构件本体7上设置有插槽,另一支撑结构件本体7上 设置有插舌。还可采用其它的插接方式,如采用楔块连接方式。 显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所掌握的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根据以上所述 内容,还可以作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技术方案的多种形式,这些形式上的变换均在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复合木枋支撑结构件,包括由“U”形槽钢(1)和填充木(2)形成的支撑结构件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木(2)呈“凸”形,“U”形槽钢(1)的两槽钢边(3)向内弯折延伸与填充木(2)的凸端(4)配合形成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木枋支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件本体(7) 为多个,相邻两支撑结构件本体插接连接成一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木枋支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支撑结构件 本体,一支撑结构件本体上设置有插槽,另一支撑结构件本体上设置有插舌。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复合木枋支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木(2)表 面设置有防腐层(5)。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复合木枋支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木(2)为中空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复合木枋支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1)的 两槽钢边⑶上设置有深入填充木⑵的连接孔(6),连接孔(6)内设有固定螺栓或铆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木枋支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6)为深入 填充木(2)的半通孔或贯穿填充木(2)的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木枋支撑结构件,包括由“∪”形槽钢和填充木形成的支撑结构件本体,将填充木设置为呈“凸”形,“∪”形槽钢的两槽钢边向内弯折延伸与填充木的凸端配合形成一平面。本实用新型不仅可用于建筑施工中,还可用于路桥施工中,暴露在外的木料面积小,受到泥浆的腐蚀较小,提高了支撑结构件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施工成本。
文档编号E04G11/50GK201614736SQ200920243850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9日
发明者林春秀 申请人:林春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