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高铁施工用深度可调式限位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属于高铁施工用深度可调式限位板。
背景技术:
为节约用地,高铁及客运专线的建设大部分路段采用高架桥梁路轨,先在制梁场生产预制梁,然后进行架梁。预应力技术是预应力箱梁制作中的关键技术,即把一定数量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强度达1860MPa)穿在混凝土构件内部的预留孔内,然后在混凝土构件两端的钢绞线束上安装上夹片式锚具,通过液压千斤顶等张拉机具张拉钢绞线,用锚具夹持住钢绞线,给混凝土梁施加约6000吨压力,使梁体反拱,抵消外部载荷,提高梁体的承载强度,同时使梁体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和抗震防震性能。高铁箱梁长度一般为32m,穿25 27束预应力筋,每束有7 12根钢绞线,安装 50多套相应规格的夹片式锚具,进行预应力张拉施工。在混凝土梁体预留孔道内穿上钢绞线,依次安装工作锚板、工作夹片、限位板、千斤顶、工具锚板和工具夹片。敲紧工具夹片后,开动油泵向千斤顶供油,活塞移动,通过工具锚拉伸钢绞线,这时工作夹片被钢绞线从工作锚板中带出,带出的尺寸由限位板控制。当拉力达到设计值后,卸载,钢绞线回缩,利用钢绞线的回弹力把夹片带入锚板锥孔内,从而夹持住钢绞线,形成永久的锚固单元。夹片式群锚采用的是自锚方式,所以对限位板的限位深度要求较高。如果限位板限位深度偏大,夹片内齿与钢绞线之间的摩擦力变小,自锚过程中钢绞线的回缩量将增大, 甚至出现夹片夹不住钢绞线(滑丝)的情况。如果限位深度偏小,夹片与钢绞线接触面增大, 张拉时会严重划伤钢绞线,使拉力损失变大,甚至会咬断钢绞线,或者使夹片的内齿损失, 造成滑丝。目前高铁建设施工中采用钢绞线的公称直径4 15. 2mm,直径允许偏差为 ¢¢15.2二 mm。根据铁道部行业标准要求,张拉施工中要根据钢绞线的直径选用不同限位深度的限位板。当钢绞线直径为# 15. 2mm时,限位板限位深度为8. 0mm,当钢绞线直径增加或减小0. Imm时,设计限位深度就相对增加或减小0. 4mm,因此制梁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每种钢绞线直径尺寸和每种规格锚具配备不同限位深度的限位板。高铁梁体上往往选用几种规格的锚具,因此要采购各种规格限位板上百件,给工程施工选用及采购造成了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铁施工用深度可调式限位板,内限位块每旋转一个刻度即可调整限位深度0. 4mm,使用过程中,一件深度可调式限位板可替代7件不同限位深度的限位板,且操作方便,更加实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高铁施工用深度可调式限位板,包括环状的外限位块、内限位块,外限位块的内壁与内限位块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外限位块开设有径向的螺纹孔,螺纹孔内置有钢珠,钢珠上压置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顶端设有螺钉,内限位块的侧壁上设有轴向的锁紧槽。所述的锁紧槽有五个,均勻分布于内限位块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1、将普通限位板分解为内限位块和外限位块,用M120X2螺纹连接。2、在外限位块内安装压缩弹簧、钢珠及沉头螺钉,在内限位块的外螺纹上开5个等分刻度槽,内限位块每旋转一个刻度即可调整限位深度0. 4mm。3、当内限位块旋转到既定刻度,外限位块内的钢珠刚好卡在内限位块的刻度槽内,实现内外限位块定位。4、不同规格锚具配用限位板只需更换相应的内限位块。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使用过程中,一件深度可调式限位板可替代7件不同限位深度的限位板,对于不同规格的锚具,只需更换内限位块便可达到要求,操作方便,迅速,更加实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高铁施工用深度可调式限位板,包括环状的外限位块1、内限位块2,外限位块1的内壁与内限位块2的外壁螺纹连接,外限位块开设有径向的螺纹孔,螺纹孔内置有钢珠3,钢珠3上压置有压缩弹簧4,压缩弹簧4的顶端设有螺钉6,内限位块的侧壁上设有轴向的锁紧槽5,锁紧槽5有五个,均勻分布于内限位块的侧壁上。
权利要求1.高铁施工用深度可调式限位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的外限位块、内限位块,外限位块的内壁与内限位块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外限位块开设有径向的螺纹孔,螺纹孔内置有钢珠,钢珠上压置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顶端设有螺钉,内限位块的侧壁上设有轴向的锁紧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铁施工用深度可调式限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槽有五个,均勻分布于内限位块的侧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铁施工用深度可调式限位板,包括环状的外限位块、内限位块,外限位块的内壁与内限位块的外壁螺纹连接,外限位块开设有径向的通孔,通孔内置有钢珠,钢珠上压置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顶端设有螺钉,内限位块的侧壁上设有轴向的锁紧槽。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一件深度可调式限位板可替代7件不同限位深度的限位板,操作方便,更加实用。
文档编号B28B23/04GK202123568SQ20112002894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8日
发明者余海平, 孙伟国, 徐先俊, 杨方, 汪忠宝, 汪玮, 陈宜强, 高会洋 申请人:安徽金星预应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