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分段式箱梁液压内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梁液压内模,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分段及整体收缩脱模的分段式箱梁液压内模。
背景技术:
在高速铁路公路桥梁施工中,梁场集中预制出成品箱梁,然后使用运梁车运送至桥位,再使用架桥机架设箱梁为目前所普遍采用的施工方式。但是受某些地形条件的影响, 有时预制的成品箱梁无法运输至桥梁所在位置,此时就必须采用现浇的施工方式进行施工。而目前现浇梁施工中所使用的箱梁内模为便于人工拆装,一般均由小块模板拼装而成, 工人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所预制出的箱梁外观质量差。现有技术没有披露可分段及整体收缩脱模的分段式箱梁液压内模,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申请号20081013^93. 4公开了名称为一种预应力砼箱梁液压内模车及液压内模系统以及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200720080496. 3公开了名称为一种箱梁预制液压内模,均只披露了内模的断面结构。而梁场集中预制所使用的内模,采用整体脱模的方式,在进行末跨桥梁预制时无脱模空间,因此无法直接应用到现浇梁施工中。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可分段收缩脱模用于现浇梁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又可整体收缩脱模用于梁场的分段式箱梁液压内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段式箱梁液压内模,包括顶模、上动模、下动模组成的模板组,固定在所述顶模下方的主梁,能在所述主梁中滑动的导柱,设置在所述导柱下部的脱模轨道,支撑所述脱模轨道的支撑底座以及支撑所述模板组的可调撑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沿梁长方向分为至少三个节段,各节段之间活动连接;还包括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泵站,分布于各节段的液压管路,侧向油缸和顶升油缸;所述泵站与节段之一的所述液压管路以及各节段之间的液压管路通过快换接头连接。进一步地,各节段分别包括模板组、主梁、导柱、脱模轨道、支撑底座及可调撑杆组。进一步地,各节段之间活动连接是螺栓连接。进一步地,液压管路集中排布在各节段顶模的下壁。进一步地,泵站安装在所述内模的一端部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内模沿梁长方向分为若干节段,各节段之间活动连接;还包括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泵站,分布于各节段的液压管路,侧向油缸和顶升油缸;泵站与节段之一的液压管路以及各节段之间的液压管路通过快换接头连接,这样一方面使得泵站可与任何一个节段单独连接,每节段与泵站连接后单独收缩脱模并吊走,再进行下个节段的收缩脱模并吊走,解决了现浇梁因空间小难以实现整体脱模而必须人工拆装内模的难题,大大提高了现浇梁的施工速度,改善了施工环境,较低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由于各节相互连接后再与泵站连接,又可以用于梁场整体脱模场合,实现多用途,较低施工成本。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段式箱梁液压内模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收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分式箱梁液压内模实施例分段脱模收缩步骤4完成后的状态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分段式箱梁液压内模实施例分段脱模收缩步骤6完成后的状态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分段式箱梁液压内模实施例分段脱模收缩步骤9完成后的状态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分段式箱梁液压内模实施例分段脱模收缩步骤11完成后的状态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式箱梁液压内模实施例整体脱模收缩步骤4完成后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从图1可以看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梁长方向分为四个节段,分别为1 段,2段,3段,4段。节段与节段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每段又分别包括顶模10、上动模11、下动模12组成的模板组9,主梁13,导柱15,脱模轨道17,支撑底座18以及可调螺旋撑杆组19。支撑底座18下部通过支撑柱20支撑在底模21上,上部用于支撑整个内模。支撑底座18上铺设有脱模轨道16,用于内模的移出或移入。为减少摩擦,导柱15底部两侧各安装有滚轮17,滚轮17可在脱模轨道16上滚动。导柱15顶部置于主梁13的导套14中,并可与导套14相对滑动。 模板组9包括顶模10、上动模11和下动模12,其中,顶模10的两端与上动模11的上端之间、上动模11的下端与下动模12的上端之间均采用铰接。主梁13的顶部焊接在顶模10的底部,主梁与模板组9之间,支撑底座18与模板组9之间均安装有用于加强模板刚度的可调撑杆组19。液压系统包括泵站5和分布于每个节段模板上的液压管路16、侧向油缸8、 顶升油缸7,其中,泵站5安装在内模的一端部位置,液压管路16优选集中排列在各节段顶模10的下部,侧向油缸8包括上侧向油缸8-1和下侧向油缸8-2,分别安装在所述顶模10 与所述上动模11之间,所述上动模11与所述下动模12之间,用于收缩模板组9的上动模 11和下动模12,顶升油缸7的两端分别与主梁13和导柱15铰接,用于主梁13及模板组9 的整体升降。各节段之间的液压管路6通过快换接头连接,泵站与每个节段的液压管路也可通过快换接头连接。从图3可以看出,通过液压系统依次控制侧向油缸8和顶升油缸7,可将模板收缩至小于梁体端部截面的状态,从而保证内模可从梁体内拖出。本实用新型分段脱模收缩步骤1、拆除螺旋撑杆组19及各节段之间所有的连接螺栓。2、检查确认各节段之间的液压管路6无连接。3、将泵站5与1节段的液压管路连接。4、如图3和图4所示,依次控制侧向油缸8和顶升油缸7,使模板组9收缩至设计状态。5、分开泵站与1节段,吊走泵站5。6、如图5所示,通过外部牵引力将1节段拖拉至梁体外部。7、吊走1节段。8、将泵站5与2节段的液压管路6连接。9、如图6所示,依次控制侧向油缸8和顶升油缸7,使模板组9收缩至设计状态。10、分开泵站与2节段,吊走泵站5。11、如图7所示,通过外部牵引力将2节段拖拉至梁体外部。12、吊走2节段。13、重复步骤8-12,完成2节段和1节段的脱模。至此,内模脱模完成。本实用新型整体脱模收缩步骤。1、拆除螺旋撑杆组19及各节段内脱模时需拆除的螺栓。2、检查确认各节段之间的液压管路6已连接为一个整体。3、将泵站5与液压管路6连接。4、如图3和图8所示,依次控制侧向油缸8和顶升油缸7,使模板组整体收缩至设计状态。5、通过外部牵引力将内模整体拖拉至下一片需浇筑的梁的对应位置。至此,完成内模的整体脱模。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由于内模沿梁长方向分为若干节段,各节段之间活动连接;还包括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泵站,分布于各节段的液压管路,侧向油缸和顶升油缸;泵站与节段之一的液压管路以及各节段之间的液压管路通过快换接头连接,这样一方面使得泵站可与任何一个节段单独连接,每节段与泵站连接后单独收缩脱模并吊走,再进行下个接段的收缩脱模并吊走, 采用这种逐节段脱模吊走的方式,解决了现浇梁因空间小难以实现整体脱模而必须人工拆装内模的难题,大大提高了现浇梁的施工速度,改善了施工环境,较低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由于各节相互连接后再与泵站连接,又可以用于梁场整体脱模场合,实现多用途,较低施工成本。本实用新型脱模速度快,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各种现浇梁施工方式(如支架法现浇、移动模架法现浇等),也可用于梁场的整孔预制,使用范围广,可大范围推广应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分段式箱梁液压内模,包括顶模(10)、上动模(11)、下动模(12)组成的模板组(9),固定在所述顶模(10)下方的主梁(13),能在所述主梁(13)中滑动的导柱(15),设置在所述导柱(15)下部的脱模轨道(17),支撑所述脱模轨道(17)的支撑底座(18)以及支撑所述模板组(9)的可调撑杆组 (19),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沿梁长方向分为至少三个节段,各节段之间活动连接;还包括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泵站(5),分布于各节段的液压管路(6),侧向油缸(8)和顶升油缸(7);所述泵站(5)与节段之一的所述液压管路(6)以及各节段之间的液压管路(6)通过快换接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箱梁液压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节段分别包括所述模板组(9)、主梁(13)、导柱(15)、脱模轨道(17)、支撑底座(18)及可调撑杆组(1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段式箱梁液压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3)与所述顶模(1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段式箱梁液压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节段之间活动连接是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段式箱梁液压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管路(6)集中排布在各节段所述顶模(10)的下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箱梁液压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站(5)安装在所述内模的一端部位置。
专利摘要分段式箱梁液压内模,其包括顶模、上动模、下动模组成的模板组,位于模板组中的主梁,能在主梁中滑动的导柱,设置在导柱下部的脱模轨道,支撑脱模轨道的支撑底座及支撑所述模板组的可调撑杆组;内模沿梁长方向分为至少三个节段,各节段之间活动连接;还包括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泵站,分布于各节段的液压管路,侧向油缸和顶升油缸;泵站与节段之一的液压管路及各节段之间的液压管路通过快换接头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浇梁因空间小难以实现整体脱模而必须人工拆装内模的难题,提高了现浇梁的施工速度,改善了施工环境,较低了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B28B7/22GK202097814SQ201120150790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3日
发明者夏仙桃, 王祥军, 谢亮 申请人:湖南中铁五新钢模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