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适合山地使用的快速集成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适合山地使用的快速集成通信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合山地使用的快速集成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无线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有更为广阔的网络覆盖。为实现这个目的,必然出现在一些譬如偏远山区的建站需求。这样的地方大多是车辆无法到达,甚至行走都非常困难的,而又迫切必须在此快速建站。[0003]针对上述建站需求,现在普遍的做法是应用无需现浇基础的一体化快速集成基站,但是在远比城市区域风荷载大的山地上树立一个塔桅高度至少在30米以上的一体化快速集成基站就必然需要由非常重的整体支撑框架与粗大的塔桅结构结合而成,这样的基站建设搬运与安装就成为了一个关键性的制约因素。发明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一体化快速集成基站在偏远山区搬运、安装困难的问题, 提供了一种在偏远山区搬运、安装方便、能快速建站的适合山地使用的快速集成通信装置。[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0006]一种适合山地使用的快速集成通信装置,包括塔体、机房,所述塔体的顶部上至少安装有一个天线安装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机房均安装在钢框架上,所述钢框架与所述塔体之间至少设置有两根将所述钢框架与塔体牢固连接在一起的支撑杆件,所述钢框架上在机房的两侧安装有用于抵抗塔体受风载荷引起的倾覆力矩的稳定系统。[0007]进一步,所述钢框架包括纵向设置的底钢梁,所述底钢梁的双翼两侧焊接有增加底部承载面积的支撑平板,所述底钢梁上水平横向布置有连接底梁,所述连接底梁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安装塔体的塔体支撑框架和支撑固定机房用的机房支撑梁,所述底钢梁上固定有用于与支撑杆件连接的斜撑连接支架。[0008]进一步,所述塔体是三管或四管桁架式结构,其底部设置有用于垂直度矫正的可调节装置。[0009]进一步,所述稳定系统是多组预制水泥块或内置沙石的钣金镀锌铁皮箱。[0010]进一步,所述机房是防盗模块化机房,其通过螺栓与钢框架连接。[0011]进一步,所述塔体是桁架升降式塔体。[0012]进一步,所述钢框架的外围设置有防盗钢制围栏,所述防盗钢制围栏是由网状或孔式的栅片组成,所述栅片中间通过钢立柱与地面固定,所述防盗钢制围栏在机房门侧开有钢门。[001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采用模块化结构,减轻单位构件重量,在满足通信设施安全的同时可通过人工山地搬运实现快速建站。[0014]构建时,先构建钢框架,所述钢框架由纵横分布的型材组成,位于最底部的底钢梁由型钢焊制而成,均勻排布于基础平面上。在底钢梁双翼两侧焊接支撑平板以增加底部承载面积,以达到在普通碎石基础条件下不沉降、下陷。底钢梁之上水平布置为两根连接底梁,连接底梁与底钢梁成直角布置,构成一个稳定的板条框架结构,有效的抵御强力阵风作用下的瞬时弯矩破坏。底钢梁上的斜撑连接支架主要用于连接钢框架与支撑杆件,通过支撑杆件与塔体相连,将塔体受到的载荷迅速分解到钢框架中,避免节点出现应力集中,导致结构失稳等现象的出现。塔体支撑框架为钢框架与塔体连接传递弯矩、剪力的结构。所述塔体支撑框架采用型钢框式整体焊制以提升刚性极好,将塔脚力及弯矩快速传递到整个底部框架中,通过高强度螺杆将塔身抬高,这样就在可以支撑整个塔身重量外的同时调节垂直度以满足通信设备工作要求。[0015]钢框架构建好后,将机房和塔体安装到钢框架上,再在钢框架上机房的两侧安装上稳定系统来抵抗塔体受风载荷引起的倾覆力矩。[0016]本实用新型的塔体也可以采用桁架升降式塔体,所述桁架可以是三管或多管,通过焊接各成一段通过套接后加装滑块升降。所述升降方式可以是滑轮加钢丝绳或者棘轮加链条。同时在外部装设防盗钢制围栏。所述钢制围栏以通信装置为中心环形封闭,采用网状或孔式等格栅材料。栅片中间采用钢立柱与地面固定,固定可采用钢膨胀螺栓或牙条。在机房门侧安装同向钢门,所述钢门可为单开或双开。[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整体结构模块化,减轻单位构件的重量和减小单位构件的尺寸,使得搬运方便、安装方便,实现快速建站的目的。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钢框架结构示意图。[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钢梁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的防盗钢制围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一[0026]参照图1-4,一种适合山地使用的快速集成通信装置,包括塔体1、机房2,所述塔体1的顶部上至少安装有一个天线安装抱杆5,所述塔体1、机房2均安装在钢框架3上,所述钢框架3与所述塔体1之间至少设置有两根将所述钢框架3与塔体1牢固连接在一起的支撑杆件6,所述钢框架3上在机房2的两侧安装有用于抵抗塔体1受风载荷引起的倾覆力矩的稳定系统4。[0027]所述钢框架3包括纵向设置的底钢梁31,所述底钢梁31的双翼两侧焊接有增加底部承载面积的支撑平板,所述底钢梁31上水平横向布置有连接底梁32,所述连接底梁32 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安装塔体1的塔体支撑框架33和支撑固定机房2用的机房支撑梁33,所CN 述底钢梁31上固定有用于与支撑杆件6连接的斜撑连接支架34。[0028]所述塔体1是三管或四管桁架式结构,其底部设置有用于垂直度矫正的可调节装置。[0029]所述稳定系统4是多组预制水泥块。[0030]所述机房2是防盗模块化机房,其通过螺栓与钢框架3连接。[003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采用模块化结构,减轻单位构件重量,在满足通信设施安全的同时可通过人工山地搬运实现快速建站。[0032]构建时,先构建钢框架3,所述钢框架3由纵横分布的型材组成,位于最底部的底钢梁31由型钢焊制而成,均勻排布于基础平面上。在底钢梁31双翼两侧焊接支撑平板以增加底部承载面积,以达到在普通碎石基础条件下不沉降、下陷。底钢梁31之上水平布置为两根连接底梁32,连接底梁32与底钢梁31成直角布置,构成一个稳定的板条框架结构,有效的抵御强力阵风作用下的瞬时弯矩破坏。底钢梁31上的斜撑连接支架34主要用于连接钢框架3与支撑杆件6,通过支撑杆件6与塔体1相连,将塔体1受到的载荷迅速分解到钢框架3中,避免节点出现应力集中,导致结构失稳等现象的出现。塔体支撑框架33为钢框架3与塔体1连接传递弯矩、剪力的结构。所述塔体支撑框架33采用型钢框式整体焊制以提升刚性极好,将塔脚力及弯矩快速传递到整个底部框架中,通过高强度螺杆将塔身抬高, 这样就在可以支撑整个塔身重量外的同时调节垂直度以满足通信设备工作要求。[0033]钢框架3构建好后,将机房2和塔体1安装到钢框架3上,再在钢框架3上机房的两侧安装上稳定系统4来抵抗塔体受风载荷引起的倾覆力矩。[0034]实施例二[0035]参照图5-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塔体1是桁架升降式塔体。 所述钢框架3的外围设置有防盗钢制围栏7,所述防盗钢制围栏7是由网状或孔式的栅片组成,所述栅片中间通过钢立柱与地面固定,所述防盗钢制围栏在机房门侧开有钢门。所述稳定系统4是内置沙石的钣金镀锌铁皮箱。其余结构和功能均与实施例一相同。[0036]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权利要求1.一种适合山地使用的快速集成通信装置,包括塔体、机房,所述塔体的顶部上至少安装有一个天线安装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机房均安装在钢框架上,所述钢框架与所述塔体之间至少设置有两根将所述钢框架与塔体牢固连接在一起的支撑杆件,所述钢框架上在机房的两侧安装有用于抵抗塔体受风载荷引起的倾覆力矩的稳定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山地使用的快速集成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框架包括纵向设置的底钢梁,所述底钢梁的双翼两侧焊接有增加底部承载面积的支撑平板,所述底钢梁上水平横向布置有连接底梁,所述连接底梁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安装塔体的塔体支撑框架和支撑固定机房用的机房支撑梁,所述底钢梁上固定有用于与支撑杆件连接的斜撑连接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适合山地使用的快速集成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塔体是三管或四管桁架式结构,其底部设置有用于垂直度矫正的可调节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合山地使用的快速集成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系统是多组预制水泥块或内置沙石的钣金镀锌铁皮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合山地使用的快速集成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是防盗模块化机房,其通过螺栓与钢框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合山地使用的快速集成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是桁架升降式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合山地使用的快速集成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框架的外围设置有防盗钢制围栏,所述防盗钢制围栏是由网状或孔式的栅片组成,所述栅片中间通过钢立柱与地面固定,所述防盗钢制围栏在机房门侧开有钢门。
专利摘要一种适合山地使用的快速集成通信装置,包括塔体、机房,所述塔体的顶部上至少安装有一个天线安装抱杆,所述塔体、机房均安装在钢框架上,所述钢框架与所述塔体之间至少设置有两根将所述钢框架与塔体牢固连接在一起的支撑杆件,所述钢框架上在机房的两侧安装有用于抵抗塔体受风载荷引起的倾覆力矩的稳定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整体结构模块化,减轻单位构件的重量和减小单位构件的尺寸,使得搬运方便、安装方便,实现快速建站的目的。
文档编号E04H5/02GK202248995SQ20112027074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8日
发明者徐兴, 熊晓荣, 王天形 申请人:电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