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抗震结构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24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物抗震结构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建筑物抗震结构体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在地震或建筑物损坏时,能保持一定的内部空间,以供逃生人员生存的建筑物抗震结构体。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在最近一次汶川大地震中,根据民政部震后数据显示, 这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将近七万,受伤人数达到三十七万。此次伤亡人数巨大的原因除了由于本次地震的震级大、烈度强造成严重的破坏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房屋抗震能力差,造成大量楼房的倒塌。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破坏,室内人员来不及逃生便被压于瓦砾之下,大部分死者都是在等不及救援就被压死或者窒息而亡。因此,如果房屋在面对较大的地震而不倒塌,或者能够在地震生存极限的72个小时内保证瓦砾之下的人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那么就可以大量降低死亡人数。[0003]目前,我国大部分楼房的抗震能力都较差,一些大型的建筑物虽然经过特别的抗震设计,但是这些设计是针对整座建筑物的,建设成本非常高昂,不能广泛应用。对一般的住宅,目前只能作一些加固结构,还没有较好的抗震设计出现。因此,这些都不能保证室内人员在发生地震时的安全。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牢固,抗震效果好,在建筑物倒塌时能够保证结构体内部具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供逃生人员使用,有效减轻地震时产生的人员伤亡的建筑物抗震结构体。[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体,安装在建筑物室内承载上层建筑的载荷,包括钢筋网及分布于墙角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轴向设置有避震器, 所述钢筋网罩设于各所述支撑柱上围成保护区,所述钢筋网侧面呈竖直设置的钢筋包括上、下钢筋及连接件,所述上、下钢筋的任一根固定于设于所述连接件上,另一根竖直地穿设于所述连接件上并可相对所述连接件上下伸缩。[0006]较佳地,所述避震器包括避震杆、套接管、套接座及弹性元件,所述套接管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柱的上段连接,所述套接座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柱的下段连接,所述避震杆上半段套接于所述套接管内且与所述套接管固定,下半段可轴向滑动地套接于所述套接座内, 所述弹性元件套接于所述套接管及避震杆之间,且一端与所述套接管的内底面底触,另一端与所述套接座的上端抵触,所述避震杆、套接管、套接座及弹性元件为同轴结构。具体地, 所述弹性元件为第一压缩弹簧。利用所述套接管套接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建筑物在受到冲击力或震动时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对冲击力进行缓冲,起到避震作用,并且通过将所述避震杆套接于所述套接管及套接座上,从而在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缓冲的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 使整个结构体保持完好,不致于变形或塌方。[0007]较佳地,所述建筑物抗震结构体还包括上、下护盖,所述上护盖固定地覆盖于所述钢筋网的上表面,所述下护盖固定地覆于所述钢筋网的下表面。在地震时,由于建筑的损毁会产生石屑及碎片,这些碎片掉下来极容易砸伤人体,特别是对人体头部,这也是地震伤亡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通过在所述钢筋网上铺设所述上、下护盖,可阻止建筑碎片掉进所述建筑物抗震结构体内,进一步保护内部人员的安全。[0008]具体地,所述建筑物抗震结构体还包括中围护盖,所述中围护盖环绕地设置于所述钢筋网的各个侧面上。当地震剧烈时,建筑物的墙体会向各个方向倒塌,所述中围护盖能防止建筑物四周的墙体向所述建筑物抗震结构体内部倒塌,进一步保护内部人员的安全。[0009]较佳地,所述建筑物抗震结构体还包括防护网,所述钢筋网侧面开设有与建筑物的门窗对应的开口,所述防护网安装于所述开口的上方,并可滑动地覆盖于所述开口上。开设所述开口是为了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与门窗对应,但是当发生地震时,所述建筑物碎片亦会从这些开口进入内部,因此,将所述防护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上方,可在地震时迅速将开口关闭,防止外部碎片进入,从而保护内部人员的安全。[0010]具体地,所述开口两侧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固定于所述钢筋网上,所述防护网水平设置有若干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两端分别卡持于所述滑动槽内,并可沿所述滑动槽方向滑动。所述滑动槽及滑动杆的配合滑动,能使所述防护网在所述开口上迅速关闭,结构简单,装拆简便。[0011 ] 更具体地,所述开口两侧设有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收缩管及第二压缩弹簧,所述收缩管的上端固定于所述滑动槽上,下端固定于所述防护网下端的滑动杆上,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套接于所述收缩管上,且一端与所述收缩管的上端抵触,另一端与所述收缩管的下端抵触。为了防止在紧急状态时所述防护网在下滑过程中卡于所述滑动槽中而不能完全关闭,所述张紧组件可利用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弹簧性作用力推动所述防护网下滑, 保证所述防护网完全覆盖于所述开口上。[0012]进一步,所述建筑物抗震结构体还包括开关组件,所述建筑物抗震结构体还包括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开关、收线轮、手柄及钢丝,所述开关能对所述收线轮进行锁定或解锁,所述钢丝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网的上端固定,另一端缠绕于所述收线轮上,所述手柄与所述收线轮的中心轴固定。由于在正常状态下所述开口需要打开与门窗对应,所述防护网需要处于所述开口的上方,因此,利用所述钢丝及收线轮将所述防护网吊起从而能实现上述要求,并且通过设置所述开关,在紧急情况时,按下所述开关使所述开关对所述收线轮解锁从而使所述防护网在重力及所述张紧组件的张力作用下向下滑动,最后覆盖于所述开口上。[0013]本实用新型建筑物抗震结构体将多根支撑柱分别分布于建筑物室内的墙角处,再利用钢筋网与所述支撑柱连接从而组成一保护区,通过在所述支撑柱上安装避震器,一方面能有力地支撑室内天花板上的载荷,另一方面可以在地震时对震动进行缓冲,减轻整个建筑物抗震结构体的冲击;并且通过在所述钢筋网的侧面设置连接件,将上、下钢筋穿接在连接件上,使上、下钢筋能在所述连接件上作上下运动,从而使所述钢筋网在所述避震器上下震动时较好地适应所述支撑柱的长度变化,防止所述钢筋网的钢筋变形,有效保护整个结构体的结构;整个建筑物抗震结构体结构牢固,抗震效果好,在建筑物倒塌时能够保证结构体内部具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供逃生人员使用,从而使逃生人员具有足够的时间等待救援人员的救援,有效减轻地震时产生的人员伤亡。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建筑物抗震结构体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建筑物抗震结构体中避震器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建筑物抗震结构体中上、下钢筋与连接件连接的示意图。[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下护盖覆盖于建筑物抗震结构体上、下表面的示意图。[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围护盖覆盖于建筑物抗震结构体各侧面的示意图。[0019]图6是本实用新型建筑物抗震结构体中张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7是本实用新型防护网安装于所述开口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建筑物抗震结构体100安装在建筑物室内承载上层建筑的载荷,包括钢筋网1、分布于墙角的支撑柱2、上护盖3、下护盖4、中围护盖5、 防护网6及开关组件7。[0022]所述支撑柱2轴向设置有避震器21,所述避震器21包括避震杆21a、套接管21b、 套接座21c及第一压缩弹簧21d,所述套接管21b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柱2的上段连接,所述套接座21c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柱2的下段连接,所述避震杆21a上半段套接于所述套接管 21b内且与所述套接管21b固定,所述避震杆21a下半段可轴向滑动地套接于所述套接座 21c内,在建筑物损毁时,所述支撑柱2能为上方载荷提供强大的支撑,使整个结构体保持完好,不致于变形或塌方。另外,可根据房间的大小在各个侧面上增设多根所述支撑柱2来提高整个结构体的强度。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1d套接于所述套接管21b及避震杆21a之间, 且一端与所述套接管21b的内底面底触,另一端与所述套接座21c的上端抵触,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1d可在建筑物受到冲击力或震动时对冲击力进行缓冲,起到避震作用,所述避震杆21a、套接管21b、套接座21c及第一压缩弹簧21d为同轴结构。所述钢筋网1罩设于各所述支撑柱2上围成保护区101,所述钢筋网1侧面呈竖直设置的钢筋包括上、下钢筋la、 Ib及连接件lc,所述下钢筋Ib固定于所述连接件Ic上,所述上钢筋Ia竖直地穿设于所述连接件Ic上并可相对所述连接件Ic上下伸缩。[0023]如图4所示,所述上护盖3固定地覆盖于所述钢筋网1的上表面,所述下护盖4固定地覆于所述钢筋网1的下表面。在地震时,由于建筑的损毁会产生石屑及碎片,这些碎片掉下来极容易砸伤人体,特别是对人体头部,这也是地震伤亡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通过在所述钢筋网1上铺设所述上、下护盖3、4,可阻止建筑碎片掉进所述建筑物抗震结构体100内,从而保护内部人员的安全。[0024]如图5所示,所述中围护盖5环绕地设置于所述钢筋网1的各个侧面上。当地震剧烈时,建筑物的墙体会向各个方向倒塌,所述中围护盖5能防止建筑物四周的墙体向所述建筑物抗震结构体内部倒塌,从而进一步保护内部人员的安全。[0025]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钢筋网1侧面开设有与建筑物的门窗对应的开口 11,所述防护网6安装于所述开口 11的上方,并可滑动地覆盖于所述开口 11上。开设所述开口 11是为了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与门及窗对应,但是当发生地震时,建筑物碎片亦会从这些开口 11进入内部,因此,将所述防护网6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开口 11的上方,可在地震时迅5速将开口关闭,防止外部碎片进入,从而保护内部人员的安全。具体地,所述开口 11两侧设有滑动槽11a,所述滑动槽Ila固定于所述钢筋网1上,所述防护网6水平设置有若干滑动杆61,所述滑动杆61两端分别卡持于所述滑动槽Ila内,并可沿所述滑动槽Ila方向滑动。 所述滑动槽Ila及滑动杆61的配合滑动,能使所述防护网6在所述开口 11上迅速关闭,结构简单,装拆简便。更具体地,所述开口 11两侧设有张紧组件12,所述张紧组件12包括收缩管1 及第二压缩弹簧12b,所述收缩管12a的上端固定于所述滑动槽Ila上,下端固定于所述防护网6下端的滑动杆61上,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2b套接于所述收缩管1 上,且一端与所述收缩管1 的上端抵触,另一与所述收缩管1 的下端抵触。处于所述防护网6 最上端及最下端之间的滑动杆比最上端及最下端的滑动杆的长度要短,整个所述张紧组件 12安装于所述滑动槽Ila靠右的一侧,所述滑动槽Ila靠左的一侧供处于所述防护网6中间的滑动杆滑动,从而保证所述防护网6的顺利下滑。另外,还可以将所述滑动槽Ila的深度设置比较大,将所述张紧组件12设置于所述滑动槽Ila的表面,所述滑动杆61置于所述滑动槽Ila底部,从而保证中间的所述滑动杆具有充足的空间向下滑动。为了防止在紧急状态时所述防护网6在下滑过程中卡于所述滑动槽Ila中而不能完全关闭,所述张紧组件 12可利用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2b的弹簧性作用力推动所述防护网6下滑,保证所述防护网 6完全覆盖于所述开口 11上。[0026]所述开关组件7包括开关71、收线轮72、手柄73及钢丝74,所述开关71可对所述收线轮72进行锁定或解锁,所述钢丝74 一端与所述防护网6的上端固定,另一端缠绕于所述收线轮72上,所述手柄73与所述收线轮72的中心轴固定,转动所述手柄73使绕中心轴转动可带动所述收线轮72转动。由于在正常状态下所述开口 11需要打开与门窗对应, 所述防护网6需要处于所述开口 11的上方,因此,利用所述钢丝74及收线轮72将所述防护网6吊起从而能实现上述要求,并且通过设置所述开关71,在紧急情况时,按下所述开关 71,从而对所述收线轮72解锁,使所述收线轮72在所述防护网6的重力拉动及所述张紧组件12向下的张力作用下转动,最后使所述防护网6覆盖于所述开口 11上。[0027]结合上述附图,本实用新型建筑物抗震结构体100安装于室内,正常情况下,可通过手动转动所述手柄73,从而带动所述收线轮72转动,对所述钢丝74进行收卷,所述钢丝 74拉紧从而带动所述防护网6上升,同时压缩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2b及所述收缩管12a,最后所述防护网6处于所述开口 11的上方,所述开关71对所述收线轮72锁定,所述收线轮 72停止转动,此时,所述开口 11为打开状态,所述开口 11与室内的门及窗对应。当发生地震时,人们迅速进入到结构体的保护区101内,并按下所述开关71上的按钮,这时,所述开关71对所述收线轮72解锁,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2b自动推动所述滑动杆61沿所述滑动槽 Ila向下移动,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2b及所述收缩管1 伸长,所述滑动杆61带动所述防护网6向下移动,最后将所述防护网6完全覆盖于所述开口 11上,从而阻挡碎片进入保护区 101内。地震时,所述支撑柱2的避震器21上的避震杆21a上下运动并压缩或释放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1d从而对震动进行缓冲,同时,所述钢筋网1侧壁的上、下钢筋la、lb在所述连接件Ic上伸缩活动,跟随所述支撑柱2的长度的变化,减轻地震对整个钢筋网1的破坏, 防止所述钢筋网1变形。另外,所述上、下护盖3、4及中围护盖5分别阻挡各个方向的石屑及碎片进入保护区101内,从而有效保护内人员的安全。当地震过后,可以手动转动所述手柄73,从而打开所述开口 11,内部人员即可安全退出。[0028]本实用新型建筑物抗震结构体100将多根支撑柱2分别分布于建筑物室内的墙角处,再利用钢筋网1与所述支撑柱2连接从而组成一保护区101,通过在所述支撑柱2上安装避震器21,一方面能有力地支撑室内开花板上的载荷,另一方面可以地震时对震动进行缓冲,减轻整个建筑物抗震结构体100的冲击;并且通过在所述钢筋网1的侧面设置连接件 lc,将上、下钢筋la、lb穿接在连接件Ic上,使上、下钢筋la、lb能在所述连接件Ic上作上下运动,从而使所述钢筋网1在所述避震器21上下震动时较好地适应所述支撑柱2的长度变化,防止所述钢筋网1的钢筋变形,有效保护整个结构体的结构;整个建筑物抗震结构体 100结构牢固,抗震效果好,在建筑物倒塌时能够保证结构体内部具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供逃生人员使用,从而使逃生人员具有足够的时间等待救援人员的救援,有效减轻地震时产生的人员伤亡。[0029]本实用新型建筑物抗震结构体100所涉及到的所述开关71对所述收线轮72锁定及解锁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0030]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体,安装在建筑物室内承载上层建筑的载荷,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网及分布于墙角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轴向设置有避震器,所述钢筋网罩设于各所述支撑柱上围成保护区,所述钢筋网侧面呈竖直设置的钢筋包括上、下钢筋及连接件,所述上、下钢筋的任一根固定于设于所述连接件上,另一根竖直地穿设于所述连接件上并可相对所述连接件上下伸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抗震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器包括避震杆、套接管、套接座及弹性元件,所述套接管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柱的上段连接,所述套接座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柱的下段连接,所述避震杆上半段套接于所述套接管内且与所述套接管固定,下半段可轴向滑动地套接于所述套接座内,所述弹性元件套接于所述套接管及避震杆之间, 且一端与所述套接管的内底面底触,另一端与所述套接座的上端抵触,所述避震杆、套接管、套接座及弹性元件为同轴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抗震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第一压缩弹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抗震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抗震结构体还包括上、下护盖,所述上护盖固定地覆盖于所述钢筋网的上表面,所述下护盖固定地覆于所述钢筋网的下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抗震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抗震结构体还包括中围护盖,所述中围护盖环绕地设置于所述钢筋网的各个侧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抗震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抗震结构体还包括防护网,所述钢筋网侧面开设有与建筑物的门窗对应的开口,所述防护网安装于所述开口的上方,并可滑动地覆盖于所述开口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抗震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两侧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固定于所述钢筋网上,所述防护网水平设置有若干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两端分别卡持于所述滑动槽内,并可沿所述滑动槽方向滑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物抗震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两侧设有张紧组件, 所述张紧组件包括收缩管及第二压缩弹簧,所述收缩管的上端固定于所述滑动槽上,下端固定于所述防护网下端的滑动杆上,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套接于所述收缩管上,且一端与所述收缩管的上端抵触,另一端与所述收缩管的下端抵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物抗震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抗震结构体还包括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开关、收线轮、手柄及钢丝,所述开关能对所述收线轮进行锁定或解锁,所述钢丝一端与所述防护网的上端固定,另一端缠绕于所述收线轮上,所述手柄与所述收线轮的中心轴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建筑物抗震结构体,安装在建筑物室内承载上层建筑的载荷,包括钢筋网及分布于墙角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轴向设置有避震器,所述钢筋网罩设于各所述支撑柱上围成保护区,所述钢筋网侧面呈竖直设置的钢筋包括上、下钢筋及连接件,所述上、下钢筋的任一根固定于设于所述连接件上,另一根竖直地穿设于所述连接件上并可相对所述连接件上下伸缩。本实用新型结构牢固,抗震效果好,在建筑物倒塌时能够保证结构体内部具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供逃生人员使用,有效减轻地震时产生的人员伤亡。
文档编号E04B1/98GK202249067SQ20112027712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日
发明者张昌国 申请人:张昌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