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移动的集装箱式中心控制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室,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的集装箱式中心控制室。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与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型计算机的自动控制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传统工业、石油、勘探、地质及军事等野外作业或移动性大的各领域。计算机及电子控制元器件对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抗震能力及屏蔽要求都有特别严格的要求,操作人员对工作环境的燥音、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根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也有特别严格的要求。控制室就是提供这些作用的场地,控制室实际上就是一个可移动的集装箱式野外计算机房,它是将电气控制的元器件安装的控制柜内,将控制柜安放在控制室内,通过用电缆将各运动的机器与控制柜连接起来,操作人员在控制室内而不需到每个控制对象对工程或大型设备进行远距离的控制操作,它的使用范围很广。然而,现有的控制室的顶部没有隔热层,导致夏天室内的温度将会较高、冬天室内的温度将会较低,特别是全国各地的气候温度差异很大,控制室内的温度随着外部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这将会影响电器元件的使用性能。为了将控制室内的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需要通过空调机调节控制室内的温度,导致空调机能耗很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隔热效果好且能耗较低的可移动的集装箱式中心控制室。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移动的集装箱式中心控制室,包括框架结构、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周围的保温壁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温壁上方的控制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室的控制室顶上进一步设置控制室顶保温层和架空通风隔热层,所述控制室顶保温层设置在所述控制室顶下方并接近控制室内部,所述架空通风隔热层设置在所述控制室顶上方并位于控制室外部。进一步地,所述架空通风隔热层包括设置在所述控制室顶上的第一支撑角钢和瓦楞控制室顶;所述架空通风隔热层由所述控制室顶、所述第一支撑角钢和覆盖在所述第一支撑角钢上的所述瓦楞控制室顶所围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角钢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控制室顶上;所述瓦楞控制室顶覆盖在所述第一支撑角钢上从而在相邻的第一支撑角钢之间形成气流通道进而形成所述架空通风隔热层。进一步地,所述架空通风隔热层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支撑角钢之间所形成的所述气流通道的两端的第二支撑角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角钢包括主体及从所述主体弯折延伸而出的折边;所述主体的底边与所述控制室顶固定连接;所述主体的顶边相对于所述底边倾斜设置;所述瓦楞控制室顶安装在所述折边上并形成外露的斜面。[001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室的前区三面均设置有窗户,使控制室前区的观察视野大于 27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室的后区设置有控制室门,所述控制室门上镶嵌的透明视窗, 使控制室内的观察视野达360°。进一步地,所述窗户下方容易积水处所述窗户下方容易积水处内侧窗户导轨上开圆孔,外侧窗户导轨上开腰圆孔而形成双导水孔。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室的后区进一步包括将进出控制室的多尘区与控制室内的工作区分离开的玻璃隔断和推拉门。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壁采用乳白色平板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彩钢夹芯板装配而成。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室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所述控制室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吊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设置在控制室顶的控制室顶保温层和架空通风隔热层来保温隔热,可将辐射到控制室顶的热量尽可能的全部带走或辐射到大气中去, 从而可使控制室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而影响室内的保温效果。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可移动的集装箱式中心控制室(以下简称控制室)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控制室去除控制柜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控制室的左侧视图。图4为沿图2中C向所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沿图2中B向所视并去除操作台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沿图2中F向所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控制室沿线VII-VII的局部剖视图。图8为图3中沿线VIII-VIII的剖视图。图9A为图8中第一支撑角钢的主视图。图9B为图9A中沿线IXB-IXB的剖视图。图10与图8相似,其中控制室顶上进一步设置第二支撑角钢。图11为图1中圈X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沿线XII-XII的剖视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吊耳的立体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吊耳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可移动的集装箱式中心控制室(以下简称控制室)的示意图。如图1、2、3所示,控制室的架构大体上是框架结构20、设置在框架结构20四周的保温壁1以及设置在保温壁1上方的控制室顶7所围成呈集装箱式的结构。 其中,框架结构20可以采用钢等制成。采用钢制的框架结构20可以使整体的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容易。保温壁1可采用厚度为75mm乳白色平板型EPS(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彩钢夹芯板装配而成。此外,保温壁1也可采用IOOmm乳白色平板型EPS彩钢夹芯板或单层彩钢板加岩棉保温室内再装饰的结构。与单层彩钢板加岩棉保温室内再装饰的结构相比,采用平板型EPS彩钢夹芯板装配制造简单方便、保温、隔音效果好,且室内四墙无需再装饰。控制室的前侧与后侧各设置一窗户4,每一窗户4均靠近控制室的右侧。控制室的底部设置地板27,四周的保温壁1环绕地板27的四周设置。请同时参图3,控制室的左侧设置有进出控制室的控制室门5和柜式空调室外机 6。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室门5可采用不锈钢制成,其上装有带把手的暗锁。控制室门5上镶嵌透明视窗,方便使用者不用开门即可从室内观察室外、或从室外观察室内的情况。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4,控制室内于靠近其右侧的区域设置操作台10和电脑椅23。其中,操作台10的长度尺寸可根据控制室内的空间定,宽可以为817mm,高可以为 780mm。在操作台10的面板上放有两台液晶显示器8、一台打印机16,左侧下方为一个放置工控机15、UPS12的柜,右侧下方有一个抽屉,抽屉的下方为一个放置电脑主机13、UPS12的柜。操作台10的电缆从电缆穿孔14引入或直接接电源插座11,控制室的右侧于操作台10 上方设置窗户9。窗户4、9的框架材质均可为铝合金,其上分别安装有防辐射双层透明玻璃,达到隔热、防隔射、降燥、节能降耗的目的。窗户9为整面玻璃,这样控制室前区即操作台10所在的区域的观察视野大于270°,加上后区即控制室门5上镶嵌的透明视窗,所以在控制室内的观察视野可达360°。另外,对通向控制室内侧将导致渗水的所有缝隙都采用了严密的防水渗漏处理,门5、窗户4、9安装后与原预留口之间的间隙均可采用不锈钢压条盖住间隙。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5,控制室内于靠近其前侧的区域设置有电源插座11、空调室内机24、空调电缆孔25、控制柜四、控制柜电缆孔26、日光灯28。控制柜四的电缆从控制柜电缆孔沈引入,空调电缆线从空调电缆孔25引入,其余电缆穿套管后预埋在墙内。其中, 孔14、25、沈四周用橡胶包边,在其上装有橡胶密封垫,根据电缆的大小调节划一个相应的十字槽。本实施例中利用装有橡胶密封垫的孔14、25二6代替传统的敞开式的开孔,避免灰尘进入控制室内,提高了密封和保温效果。此外,橡胶密封垫用橡胶做成密封件,也可用布、 帆布做成密封件。控制柜四安装在控制柜电缆孔沈的上方,所有的电器控制元件安装在控制柜四内。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6,控制室内于靠近其左侧的区域设置有玻璃隔断30和推拉门31。玻璃隔断30和推拉门31联合使用将进出控制室的多尘区与控制室内的工作区分离开,避免了灰尘进入工作区而进入到控制柜内的电器元件上,延长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其中,玻璃隔断30和推拉门31的框架均可为铝合金材质,并安装整面透明玻璃。请同时参照图1、图3、图7与图8,控制室顶7上进一步设置控制室顶保温层17和架空通风隔热层3。控制室顶7大致呈平板状,并且大致水平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室顶7可采用钢板制成。控制室顶保温层17设置在控制室顶7下方,即控制室顶保温层 17相对于控制室顶7而言更接近控制室内部。控制室顶保温层17可采用保温材料制成, 用以防止控制室顶7直接与控制室内部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可在控制室顶保温层17下的控制室内顶铺木方,再铺九厘板,然后用乳白色UPVC (硬质聚氯乙烯)板吊顶,转角处用角铝装饰。如图8所示,架空通风隔热层3设置在控制室顶 7上方,即控制室的外部。在本实施例中,架空通风隔热层3可由控制室顶7、设置在控制室顶7上的第一支撑角钢32和覆盖在第一支撑角钢32上的瓦楞控制室顶2所围成。其中, 第一支撑角钢32大致垂直地并且间隔地设置在控制室顶7上;瓦楞控制室顶2覆盖在第一支撑角钢32上从而在相邻的第一支撑角钢3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进而形成架空通风隔热层 3。架空通风隔热层3具有通风、隔热、反光、散热、并可将辐射到控制室顶的热量尽可能的全部带走或辐射到大气中去,从而可使控制室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而影响室内的保温效果。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A及9B所示,第一支撑角钢32的侧面或横截面大致呈L形,包括主体3 及从主体3 弯折延伸而出的折边32b。主体3 的底边即与控制室顶7接触的一边为大致水平设置,以便于与控制室顶7固定连接,使瓦楞控制室顶2形成斜度更大的斜面。主体3 的顶边相对于其底边倾斜设置,即折边32b沿着主体3 的顶边倾斜设置而形成斜面。瓦楞控制室顶2可采用乳白色瓦楞彩钢板制成,并可通过螺钉等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支撑角钢32上的折边32b上,从而通过第一支撑角钢32支撑并固定在控制室顶7上。由于折边32b倾斜设置,安装在折边32b上的瓦楞控制室顶2相应地形成外露的斜面,这样设置,下雨天走水较快,不会因积水而发生室内漏水的现象,从而达到防水、 隔热、节能降耗的目的。如图10所示,在控制室顶7上可以进一步设置第二支撑角钢33。第二支撑角钢 33可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支撑角钢32之间所形成的气流通道的前后两端但不将气流通道封闭,可有效地防止杂物等吹进架空通风隔热层3内而堵塞架空通风隔热层3进而导致降低通风隔热效果。此外,瓦楞控制室顶2的前后两端也可通过螺钉等固定在第二支撑角钢33 上。如图11、12所示,在窗户4的下方容易积水处内侧窗户导轨上开圆孔21a,外侧窗户导轨上开了腰圆孔21b而形成双导水孔21,中间的水沿着圆孔21a往外侧流,外侧的水沿着腰圆孔21b流出来,使下雨天窗户下方的积水彻底排出,避免雨水流入室内。本实施例中,控制室底架的下方有六个支撑22,控制室顶装有四个吊耳18。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室可由六个支撑22和四个吊耳18构成两种转运方法,代替传统的单吊耳吊运装置,六个支撑22可在本实用新型转场的转运过程中不依赖吊装,用叉车插入支撑22 之间即可转运;同时,由于设置了吊耳18,也可吊运,转场方式灵活多变,非常方便,安全可靠。此外,如图13、14所示,起吊的吊耳18可采用图13所示的方形结构焊接在框架结构20 的顶部,也可采用图14所示的可焊接在框架结构20的顶部或侧面的钢板。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仅用于说明本实施新型,并不意图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上述具体的结构。例如,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以省去打印机16、电脑椅23等元件;也可以调整窗户4、门5、操作台10、日光灯观、工控机15等元件的数量和位置等,例如,可以将工控机15放在右边(在图4所示的位置中,工控机15放在左边);也可以采用类似元件替换上述元件,例如利用其它照明装置替换日光灯观、利用一体式空调替换上述分体式空调、或利用侧开式窗户结构替换上述推拉式窗户4等。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室具有防潮、防水,隔音、隔热,保温、抗震、除湿、送风、搬运灵活、迁移方便、设备完善、使用方便、工作环境舒适宜人等优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能避免工业环境的幅射干扰,使计算机或其他控制机能在野外的各种恶劣环境条件下,安全可靠稳定地工作,满足地质、石油、冶金、勘测、军事等行业在野外采集数据或作为计算机控制室的需求,也可用于这些行业的流动电站、泵站、压缩机站、现场控制中心站的控制室。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移动的集装箱式中心控制室,包括框架结构、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周围的保温壁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温壁上方的控制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室的控制室顶上进一步设置控制室顶保温层和架空通风隔热层,所述控制室顶保温层设置在所述控制室顶下方并接近控制室内部,所述架空通风隔热层设置在所述控制室顶上方并位于控制室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集装箱式中心控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空通风隔热层包括设置在所述控制室顶上的第一支撑角钢和瓦楞控制室顶;所述架空通风隔热层由所述控制室顶、所述第一支撑角钢和覆盖在所述第一支撑角钢上的所述瓦楞控制室顶所围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的集装箱式中心控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角钢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控制室顶上;所述瓦楞控制室顶覆盖在所述第一支撑角钢上从而在相邻的第一支撑角钢之间形成气流通道进而形成所述架空通风隔热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的集装箱式中心控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空通风隔热层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支撑角钢之间所形成的所述气流通道的两端的第二支撑角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的集装箱式中心控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角钢包括主体及从所述主体弯折延伸而出的折边;所述主体的底边与所述控制室顶固定连接;所述主体的顶边相对于所述底边倾斜设置;所述瓦楞控制室顶安装在所述折边上并形成外露的斜面。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可移动的集装箱式中心控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室的前区三面均设置有窗户,使控制室前区的观察视野大于27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移动的集装箱式中心控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室的后区设置有控制室门,所述控制室门上镶嵌的透明视窗,使控制室内的观察视野达360°。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移动的集装箱式中心控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户下方容易积水处内侧窗户导轨上开圆孔,外侧窗户导轨上开腰圆孔而形成双导水孔。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可移动的集装箱式中心控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室的后区进一步包括将进出控制室的多尘区与控制室内的工作区分离开的玻璃隔断和推拉门。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可移动的集装箱式中心控制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壁采用乳白色平板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彩钢夹芯板装配而成。
11.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可移动的集装箱式中心控制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室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所述控制室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吊耳。
专利摘要一种可移动的集装箱式中心控制室,包括框架结构、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周围的保温壁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温壁上方的控制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室的控制室顶上进一步设置控制室顶保温层和架空通风隔热层,所述控制室顶保温层设置在所述控制室顶下方并接近控制室内部,所述架空通风隔热层设置在所述控制室顶上方并位于控制室外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设置在控制室顶的架空通风隔热层和控制室顶保温层来保温隔热,可将辐射到控制室顶的热量尽可能的全部带走或辐射到大气中去,从而可使控制室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而影响室内的保温效果。
文档编号E04H5/02GK202299527SQ20112044703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1日
发明者尹友中, 李跃萍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