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0873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结构中的自承式带肋钢筋祐1架混凝土叠合楼板。
技术背景目前,在建筑结构楼板技术应用领域,楼板的类型主要有现浇混凝土板、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板、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等若干种。其中现浇混凝土板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造价低的优点,但需进行繁冗复杂的现场模板工程和钢筋工程,施工速度慢,周期长,难以实现エ业化生产等;尤其在钢结构建筑施工中,现浇混凝土板的施工时间长的特点对整个エ期的影响更加明显,难以与钢结构建筑的装配化施工相适应,也不利于节能环保。预制混凝土板虽然施工速度快,可以免去大部分模板支撑,但其致命缺点是楼板整体性差,且单向受力,易产生裂缝,不适用于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此外抗渗性也差。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虽然施工速度快,整体刚度较好,但造价高,且存在平面内双向刚度不等,楼板底面不平整,板底钢板需防火处理,常需吊顶处理。现有的叠合楼板存在的缺点有(I)预制层和叠合层之间的叠合面需进行严格处理,叠合后整体性能难以保证;(2)由于预制层较薄,不设临时支撑时,需采用预应力,适用跨度较小;(3)现场钢筋绑扎繁琐,影响施工进度,施工周期长;(4)预制板宽度受运输等条件限制,只能按单向板受カ计算;(5)预应カ混凝土叠合楼板制作复杂,成本高,且反拱使板底不平整。按照钢结构建筑产业化的建设方式,主体结构如钢梁、钢柱、钢板剪カ墙等均为エ业化生产,施工现场采用吊装安装,且钢柱为三层ー节。因此,研制一种无需楼板支撑和模板系统的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将能满足钢结构建筑的エ业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它解决了现有叠合楼板抗弯刚度小、适用跨度较小、钢筋绑扎繁琐、施工阶段需临时支撑等问题,本叠合楼板抗弯刚度大,承载力高,楼板厚度小,反拱值小,板底平整,施工方便且无需临时支撑,能缩短施工周期,适用跨度较大且整体性能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它由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预制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叠合层组成;所述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预制底板由钢筋桁架网和浇筑其上的带肋混凝土组成;所述钢筋桁架网由钢筋桁架以及搁置于钢筋桁架下弦并垂直于钢筋桁架的附加钢筋组成;所述带肋混凝土由预制混凝土底板以及在桁架处形成的肋组成。[0012]所述钢筋桁架有上弦钢筋、下弦钢筋以及连接上下弦钢筋的腹杆钢筋焊接而成的三角形波浪式钢筋桁架,且钢筋桁架位置处形成纵向混凝土肋。所述纵向混凝土肋两侧开有圆形孔洞,孔洞大小和位置与管线大小及吊装吊点位置相匹配。所述叠合层上还设有垂直于钢筋桁架方向的叠合层附加钢筋,所述叠合层附加钢筋与上弦钢筋在同一平面上交错布置形成网状结构。所述叠合层附加钢筋是受カ钢筋。本实用新型的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I、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楼板适用于住宅产业化的建造特点,尤其适用于钢结构住宅建筑。采用预制叠合楼板的方法生产、现场吊装安装并后浇混凝土的方式施工,楼板连接性能可靠,施工质量易于保证,施工阶段无需临时支撑和模板系统,使施工环境和条件大大改善,施工速度大大加快。2、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桁架位于纵向肋中间,大大増大了楼板在施工阶段的抗弯刚度,适用跨度比普通带肋叠合楼板要大。3、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桁架可以在エ厂加工,能批量生产,钢筋排列均匀,能保证浇注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保证施工质量。4、本实用新型的纵向肋大大提高了楼板的抗弯刚度,适用于较大跨度的无支撑系统,大大缩短了施工环节。5、本实用新型的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带有带肋的凹槽,大大提高了楼板的连接整体性能。6、本实用新型的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有利于节能环保,有利于降低建造成本,节约建设资金。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的截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沿钢筋桁架方向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的俯视图。附图标记I为预制层,2为叠合层,3为下弦钢筋,4为垂直于钢筋桁架方向的预制层附加钢筋,5为上弦钢筋,6为腹杆钢筋,7为垂直于钢筋桁架方向的叠合层附加钢筋,8为纵向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參看图I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它主要由带肋预制层I底板、叠合层2以及纵向肋8组成。带肋预制层I底板的下部埋设有钢筋,带肋预制层I底板下部的钢筋由下弦钢筋3以及垂直于钢筋桁架方向的预制层附加钢筋4组成,下弦钢筋3与垂直于钢筋桁架方向的预制层附加钢筋4在同一平面上交错布置形成网状结构。预制层附加钢筋4是受カ钢筋。叠合层2是位于带肋预制层I上面的现浇混凝土层,它可以是普通混凝土层,也可以为轻质混凝土材料。 纵向肋8中布置钢筋桁架,钢筋桁架设有数组下弦钢筋3和与下弦钢筋3相匹配的上弦钢筋5,每组下弦钢筋3由两根分开设置的下弦钢筋3组成,两根下弦钢筋3位于带肋预制层I底板中,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5位于纵向肋8中。上弦钢筋5与每组两根下弦钢筋3之间分别设置腹杆钢筋6,每根腹杆钢筋6 —端与上弦钢筋固接,腹杆钢筋6另一端与下弦钢筋3固接,两根腹杆钢筋6形成三角形的固接结构。钢筋桁架为呈连续三角形即为波浪形的钢筋桁架,且钢筋桁架位于纵向肋8中间,这样大大提高了楼板的抗弯刚度,提高了楼板施工阶段的无需支撑的最大跨度,提高了楼板的抗震性能和连接性能。钢筋桁架的截面高度和宽度、纵向肋8的高度和宽度按跨度和受カ情况计算确定。纵向肋8两侧开有圆形孔洞,在孔洞内布置管线和施工吊装,满足了楼板双向布置管线和施工吊装的要求。孔洞大小和位置与管线大小及吊装吊点位置相匹配,可根据管线大小及吊装吊点位置确定。叠合层2上还设置了垂直于钢筋桁架方向的叠合层附加钢筋7,叠合层附加钢筋7与上弦钢筋5在同一平面上交错布置形成网状结构。叠合层附加钢筋7是受カ钢筋。本实用新型的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在实际应用中采用了以下方式如图I至图3所示,在纵向肋8中布置钢筋桁架,下弦钢筋3位于预制层I中,上弦钢筋5位于纵向肋8中,在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制作、运输、吊装、安装等过程中,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对内部的钢筋桁架有保护作用、防锈蚀、增强其抗弯刚度的作用,钢筋桁架加强了纵向肋8与底板的连接牢固性。图I中所示的纵向肋8下两侧开有圆形孔洞,在圆形孔洞中布置横向管线,同时可作为吊装的吊点用。如图3所示,拼装楼板吋,将多块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靠紧搁置在支座上,在相邻两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拼接处形成一定间距的拼缝,在相邻两预制构件板缝上放置折线钢筋,增强抗裂性。或在拼缝处放置钢筋桁架,增强连接性能,使多块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钢筋桁架、现浇层结合成整体,从而实现双向受力。使用时,可将若干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直接吊装铺设在钢梁上,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预制层可支撑楼面的施工载荷而无需临时支撑,因钢筋桁架的钢筋排列均匀,上下层钢筋间距以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都能充分得到保证,因此可保证施工质量,板端配置负弯矩钢筋,从而实现板的支座整体性和受カ连续性。本实用新型的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根据受カ性能、房间跨度、生产运输及吊装能力,可采用轻质混凝土现浇叠合层,减轻楼板重量。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具有抗弯刚度大、承载カ高、楼板厚度小、反拱值小、板底平整、施工方便且无需临时支撑、能缩短施工周期、适用跨度较大且整体性能好等优点。当然,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 施例的变化、变型等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它由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预制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叠合层组成; 所述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预制底板由钢筋桁架网和浇筑其上的带肋混凝土组成;所述钢筋桁架网由钢筋桁架以及搁置于钢筋桁架下弦并垂直于钢筋桁架的附加钢筋组成;所述带肋混凝土由预制混凝土底板以及在桁架处形成的肋组成。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有上弦钢筋、下弦钢筋以及连接上下弦钢筋的腹杆钢筋焊接而成的三角形波浪式钢筋桁架,且钢筋桁架位置处形成纵向混凝土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混凝土肋两侧开有圆形孔洞,孔洞大小和位置与管线大小及吊装吊点位置相匹配。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层上还设有垂直于钢筋桁架方向的叠合层附加钢筋,所述叠合层附加钢筋与上弦钢筋在同一平面上交错布置形成网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层附加钢筋是受カ钢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它由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预制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叠合层组成。所述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预制底板由钢筋桁架网和浇筑其上的带肋混凝土组成;所述钢筋桁架网由钢筋桁架以及搁置于钢筋桁架下弦并垂直于钢筋桁架的附加钢筋组成;所述带肋混凝土由预制混凝土底板以及在桁架处形成的肋组成。本实用新型的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具有抗弯刚度大、承载力高、楼板厚度小、反拱值小、板底平整、施工方便且无需临时支撑、能缩短施工周期、适用跨度较大且整体性能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E04B5/23GK202416650SQ201120451880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6日
发明者于志强, 孙绪东, 张承冈, 蒋路 申请人:宝钢建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