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梯井支模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小高层或高层建筑的电梯井施工设备,尤其是ー种电梯井支模平台。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梯井施工采用搭设单排双杆落地式钢管脚手架,立杆从底板搭设至结构层施工面开始铺设操作平台,操作平台用大板满铺,用12#铁丝与水平横杆绑扎牢固。这种传统的施工平台结构比较复杂,周转施工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施工方便、结构简单的电梯井支模平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井支模平台,其关键技术在于该平台包括呈篦子状的支撑框以及位干支撑框下方的架设支撑框的支撑钢筋;所述支撑框由多个平行的横向钢管以及位于横向钢管两端的纵向钢管焊接而成;所述支撑框每侧与对应的电梯井侧壁之间的间隙为4 6 cm ;相邻两个横向钢管之间的净距离为8 12 cm ;支撑钢筋活动插接在电梯井墙体的侧壁上。优选的,上述支撑框每侧与对应的电梯井侧壁之间的间隙为5 Cm ;相邻两个横向钢管之间的净距离为10 cm。优选的,上述横向钢管以及纵向钢管为の48钢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施工时先在电梯井墙体预留4个PVC管,然后在该PVC管孔中穿支撑钢筋,然后将支撑框放置干支撑钢筋之上,再在本平台上搭设脚手架即可进行电梯井墙壁支模,当一层墙壁支模完场后可以周转使用,继续进行下一层的墙壁支模施工,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大大减小了施工成本。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支撑钢筋;2、横向钢管;3、纵向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參见附图I,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框和支持钢筋I,支撑框由15根平行布置的横向钢管2和两根平行的纵向钢管3满焊而成,两根纵向钢管3位于横向钢管2的两端位置,其整体形状为篦子状,支撑钢筋I 一部分位干支撑框下部,一部分使用时穿到墙体的PVC管内。施工时,本支撑框每边的尺寸比待施工的电梯井洞ロ尺寸小5 Cm,每相邻两个横向钢管2之间的净距离为10cm,净距离即相邻两个钢管内侧边缘之间的距离,横向钢管2与纵向钢管3均采用①48 mm钢管。采用本实用新型施工步骤为I、从第一层支电梯井墙壁开始,在离楼板下50cm处,预埋4根030PVC管,PVC管长度同井墙厚度,且在同一个水平面上。2、在PVC管内穿025支撑钢筋I四根,四根支撑钢筋I均设于支撑框长边位置处,每侧设置两根,支撑钢筋I出墙长度20cm,将支撑框放置于四根支撑钢筋I之上,本平台允许施工荷载为3KN/m2。3、在本平台上搭设施工脚手架,便于电梯井墙壁施工。 4、电梯井墙体模板拆除后,将模板、脚手架放置于本平台上,用塔吊将其吊至上一层楼板下部50cm处(预留孔位置穿①25支撑钢筋I ),重复上ー层电梯井墙壁模板支设。
权利要求1.一种电梯井支模平台,其特征在于该平台包括呈篦子状的支撑框以及位干支撑框下方的架设支撑框的支撑钢筋(I);所述支撑框由多个平行的横向钢管(2)以及位于横向钢管(2)两端的纵向钢管(3)焊接而成;所述支撑框每侧与对应的电梯井侧壁之间的间隙为4 6 cm ;相邻两个横向钢管(2)之间的净距离为8 12 cm ;支撑钢筋(I)活动插接在电梯井墙体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梯井支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每侧与对应的电梯井侧壁之间的间隙为5 cm ;相邻两个横向钢管(2)之间的净距离为10 Cm。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梯井支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钢管(2)以及纵向钢管(3)为Φ48 mm钢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井支模平台,该平台包括呈篦子状的支撑框以及位于支撑框下方的架设支撑框的支撑钢筋;支撑框由多个平行的横向钢管以及位于横向钢管两端的纵向钢管焊接而成;支撑框每侧与对应的电梯井侧壁之间的间隙为4~6㎝;相邻两个横向钢管之间的净距离为8~12㎝;支撑钢筋活动插接在电梯井墙体的侧壁上。采用本实用新型施工时先在电梯井墙体预留PVC管,然后在PVC管孔中穿支撑钢筋,然后将支撑框放置于支撑钢筋之上,再在本平台上搭设脚手架即可进行电梯井墙壁支模,当一层墙壁支模完场后可以周转使用,继续进行下一层的墙壁支模施工,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减小了施工成本。
文档编号E04G3/24GK202401740SQ20122000456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7日
发明者刘国林, 刘明, 文良, 朱宏斌, 王亚芝, 王景虎, 闫子明, 闫洪山 申请人:河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