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张拉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3655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预应力张拉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张拉夹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张拉自带预应力装置的预应力棒的预应力张拉夹具,应用于土木工程中。
背景技术
预应力按施加预应力的时机分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先张法是在一个混凝土构件预制场的预制台上先安装预应力筋,并张拉预应力。再上模板浇混凝土,带混凝土固结达到预定强度时释放预应力使钢筋的预应力传递到混凝土上形成预应力构件。早年的房屋建筑预制混凝土楼板通常用此方法预制。先张法的特点是,工序少简单,但预应力为直筋,不是曲线,一般为小型构件,可以是钢棒或钢丝。后张法是在混凝土构件中先预留预应力管道,待混凝土浇筑并固结后达到预定强 度时,再穿入预应力筋并张拉,预应力锁定在混凝土构件上将力传递到构件中。其特点是可以直线和曲线筋,可以钢绞线和钢棒,范围广。大型的、复杂的结构,基本采用后张法,缺点是施工工序多。上述预应力结构的张拉均是将一端预应力筋(索)固定在台座上或混凝土结构上,预应力筋(索)的另一端用一种空心千斤顶在张拉,预应力筋(索)从空心千斤顶的穿过固定在外端的临时工作锚具上,通过油缸行程将预应力筋拉伸,产生预应力并锁定,但这种张拉方式的固定比较困难,且难以移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张拉夹具,该夹具方便进行预应力张拉和锁定,拓宽了预应力使用范围,效果可靠,适应不同的工程需要。一种预应力张拉夹具,包括支架、滑动卡片、凸轮,所述的支架为一段直管,所述的凸轮活动安装于支架的一端;管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对称的环向开孔,环向开孔与支架内腔彼此连通;至少两个相配合的滑动卡片径向设于所述的环向开孔内,滑动卡片上固设有滑动销,滑动销的头部卡入设于所述凸轮上径向布置的滑动槽内,滑动销在滑动槽中能沿其滑动。所述的滑动卡片一端带有圆弧卡口,两侧带有滑轨,所述的至少两个滑动卡片的圆弧卡口互相配合形成圆口 ;所述的滑轨与所述的支架上的环向开孔内壁的滑槽相配合,使滑动卡片能沿所述的环向开孔作径向开合滑动而不能沿支架纵向移动。更进一步,所述的支架上的环向开孔、所述的滑动卡片和所述的凸轮上的滑动槽为相互适配的2个、3个或4个,均匀布置,使固定更稳固。所述的凸轮套于支架上,外侧设有固定环,使凸轮能沿支架管壁环向转动但不能沿支架纵向移动。更进一步,所述的滑动槽为圆弧形,每条滑动槽的一端起点靠近凸轮的内孔边缘,终点靠近凸轮的外径边缘。[0011]所述的支架可采用圆管、方管或六角管等钢管。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张拉夹具的支架的一端与千斤顶连接,另一端安装可转动并带动滑动卡片开合的凸轮。当所述的凸轮正反时针转动时,通过所述的一组滑动销沿所述的一组滑动槽正反滑动,带动所述的一组滑动卡片作相对方向移动,产生开合动作,使所述的一组滑动卡片的卡口形成的圆口能变大或变小,滑动卡片的卡口能大小开合并卡住所要张拉的中空预应力棒,实现预应力张拉和锁定。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一种中空自平衡预应力棒装置的张拉,该种中空自平衡预应力棒装置,或存储有预应力,可搬运、移动和异地安装,安装在新筑的混凝土体中、岩土体或既有结构体的的孔中,固定后释放预应力,形成预应力结构。本实用新型装置制造方便,效果可靠,适应不同的工程需要。

图I为本实用新型预应力张拉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应力张拉夹具的各部件装配轴测展开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应力张拉夹具对一种中空自平衡预应力棒装置张拉时配合关系轴测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预应力张拉夹具对一种中空自平衡预应力棒装置张拉的工作原理结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4中卡口开时的A-A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4中卡口合时的A-A剖视示意图。图7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一组数量为3个时的各部件装配轴测展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预应力张拉夹具由支架I、滑动卡片2、凸轮3、滑动销4和固定环5组成。支架I为一段圆直管,其一端有管内螺纹11与千斤顶连接配合,另一端12外径略小,用于安装凸轮3和固定环5 ;其中间段管壁有一组两个对称分布的环向开孔10与其内腔及彼此连通。一组大小相同的两片滑动卡片2 —端带有圆弧卡口 20,两侧带有滑轨21,两个滑动卡片2的圆弧卡口 20互相配合,合拢后形成圆口 ;滑动卡片2的滑轨21与支架I上的环向开孔10内壁的滑槽13相配合,滑动卡片2相对地安装在所述的支架I的一组环向开孔10内,且紧贴凸轮3,滑动卡片2上固设有相应的一组两个滑动销4,凸轮3上有一组的圆弧形滑动槽30,一组滑动销4卡入凸轮3上相应的一组圆弧形滑动槽30中能沿其滑动,滑动卡片2能沿所述的环向开孔10的径向作开合滑动而不能沿支架纵向移动。凸轮3套在支架I上能沿管壁环向转动,设固定环5后使其不能沿支架纵向移动。如图3、图4,一种中空自平衡预应力棒装置包括中空棒101、末端管孔封头102、内撑反力棒103、楔形夹片104和锁定套筒螺母105。将中空棒101放入支架I中滑动卡片2的卡口 20中,当凸轮3正反时针转动时,通过一组滑动销4沿所述的一组圆弧形滑动槽30正反滑动,带动两片卡口 2作相对方向移动,产生开合动作,使所述的一组滑动卡片2形成的圆口 20能变大或变小,可卡住中空棒101。圆弧形滑动槽30,其每条的一端起点靠近凸轮内孔31边缘。终点靠近凸轮的外径边缘,以增加滑动幅度,进而增大卡口 2的开合幅度。所述的圆弧形滑动槽30在所述的凸轮3上环向均匀布置。上述的环向开孔10、滑动卡片2、圆弧形滑动槽30为一组2个的情况,一组中各部件的数量为2 4个,均匀布置,只要相互适配即可。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环开孔10、卡口 2、圆弧形滑动槽30和滑动销4为一组3个的各部件装配轴测展开的实施例示意图。实际生产时,可按需要设置一组开孔10、一组卡口 2、一组圆弧形滑动槽30和一组滑动销4,具体实施时,所述的支架I为直管,形状为园管、方管和六角管。 如图4-6所示,本实用新型预应力张拉夹具对中空自平衡预应力棒装置进行张拉工作,千斤顶9与支架I的一端固定,中空自平衡预应力棒装置包括中空棒101、末端管孔封头102、内撑反力棒103、楔形夹片104和锁定套筒螺母105。其张拉工作原理如下在一个安装千斤顶9和本实用新型装置的预应力张拉夹具的平台上,将中空自平衡预应力棒装置的各部件安装就位,在其装有锁定套筒螺母105的一端从所述的张拉夹具中穿入,其内撑反力棒103的端面与千斤顶9的油缸91端面接触。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张拉夹具上有一组通过所述的转动凸轮3能大小开合的滑动卡片2,所述的滑动卡片2合上时,通过其圆口 20能卡住中空棒101。滑动卡片2的卡口 20卡住中空棒I上的锁定套筒螺母105的内侧51,卡口面21顶住锁定套筒螺母105的端面51。张拉时,所述的张拉夹具、锁定套筒螺母105和千斤顶9组成受力自平衡体系。当开动千斤顶9工作,油缸91按箭头100方向运动,推动内撑反力棒3受压(沿),通过末端管孔封头102反力于中空棒101,使中空棒101产生与内撑反力棒103等值的拉力(箭头方向110,120)。当张拉达到预定预应力值时,张拉完成,预应力存储在中空自平衡预应力棒装置中。
权利要求1.一种预应力张拉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I)、滑动卡片(2)、凸轮(3),所述的支架(I)为一段直管,所述的凸轮(3)活动安装于支架(I)的一端;管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对称的环向开孔(10);至少两个相配合的滑动卡片⑵径向设于所述的环向开孔(10)内,滑动卡片(2)上固设有滑动销(4),滑动销(4)的头部卡入设于所述凸轮(3)上径向布置的滑动槽(30)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预应力张拉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卡片(2)—端带有圆弧卡口(20),两侧带有滑轨(22),所述的至少两个滑动卡片(2)的圆弧卡口(20)互相配合;所述的滑轨(21)与所述的支架(I)上的环向开孔(10)内壁的滑槽(13)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预应力张拉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I)上的环向开孔(10)、所述的滑动卡片(2)和所述的凸轮(3)上的滑动槽(30)为相互适配的2个、3个或4个,均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预应力张拉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3)套在支架(I)上,外侧设有固定环(5)。
5.根据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预应力张拉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槽(30)为圆弧形,每条滑动槽(30)的一端起点靠近凸轮(3)的内孔边缘,终点靠近凸轮(3)的外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预应力张拉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I)为圆管、方管或六角管。
7.根据权利要求I或6所述的预应力张拉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I)的一端带有内螺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张拉夹具,特别适用于中空自平衡预应力棒装置的张拉和锁定。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滑动卡片、凸轮,所述的支架为一段直管,所述的凸轮活动安装于支架的一端;管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对称的环向开孔,环向开孔与支架内腔彼此连通;至少两个相配合的滑动卡片径向设于所述的环向开孔内,滑动卡片上固设有滑动销,滑动销的头部卡入设于所述凸轮上径向布置的滑动槽内。本实用新型张拉夹具的支架的一端与千斤顶连接后将预应力棒放入卡口中,转动凸轮,卡口能大小开合并卡住所要张拉的预应力棒,实现预应力张拉和锁定。本实用新型拓宽了预应力使用范围,效果可靠,适应不同的工程需要。
文档编号E04G21/12GK202467217SQ20122008834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9日
发明者吕志平, 吴航通, 沈立恭, 王勇, 项小珍 申请人:杭州图强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