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帐篷的弹性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帐篷配件,尤指一种帐篷的弹性连接件。
背景技术:
帐篷通常是由帐篷布及用于撑起帐篷布的帐篷架杆组成,帐篷架杆则由若干可以折叠的支撑杆组成,各根支撑杆的顶部通过各种连接结构相互连接。对于大型帐篷而言,帐篷架杆在撑起之后,其各根支撑杆的最上方一个关节处呈一定角度弯折,从而使整个帐篷清楚的分出帐篷顶部及帐篷主体(可以配合图3、4所示)。而帐篷在收折时,是将帐篷顶点下向拉(可以配合图5、6所示),最终使帐篷架杆顶部的杆件向上弯折,在收折的过程中,帐篷布始终与帐篷架杆相连,与帐篷架杆一起收折。然而,这种结构的帐篷,由于帐篷顶部的底边尺寸小于两顶边尺寸之和,顶角无法向下拉伸通过底边,因此必须在帐篷顶部的各角 增加松紧带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松紧带的老化问题较为严重,用久后弹性容易消失。而且使用松紧带必须配合目子扣和加长织带以便于调节尺寸,从而因应松紧带的老化问题,然而使用目子扣和加长织带,将使产品的加工和装配更为繁琐,从而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松紧带的老化问题,且加工和装配更简洁的帐篷的弹性连接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帐篷的弹性连接件,为U形吊环结构,其U形的两臂上形成有弹簧圈,该U形的两臂端部与帐篷架杆顶部各角的关节相连接,其U形的底边与帐篷布的顶部各角通过连接带相连。所述弹性连接件的U形两臂的端部形成有枢接环,该枢接环枢接在所述关节的枢接轴上。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个对称双弹簧的U形吊环结构做为帐篷架杆与帐篷布在帐篷顶部各角的连接件,该结构利用弹簧代替松紧带,解决了帐篷顶部对角尺寸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松紧带易老化的问题。而且对称双弹簧的结构相对单个弹簧而言,连接更平稳,不易损坏。另外,U形吊环的对称结构,不但方便与帐篷架杆的关节相连,与帐篷布相连时使用环状的连接带,而无需增加目子扣和加长织带,使产品的加工和装配更为简洁,可降低成本。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帐篷上的立体示意图;图3A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0012]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帐篷上的侧视图;图4A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帐篷的帐篷架杆的收折动作立体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帐篷的帐篷架杆的收折动作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是一种帐篷的弹性连接件,如图I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
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弹性连接件I为U形吊环结构,其U形的两臂11上形成有弹簧圈
12。组装时,该弹性连接件I的U形两臂11的端部与帐篷架杆顶部各角的关节2相连接,其U形的底边13与帐篷布3的顶部各角通过连接带31相连。更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连接件I的U形两臂11的端部可形成一枢接环14,这样可将该弹性连接件I枢接在所述关节2的枢接轴21上,使该弹性连接件I可以自由枢转。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时,可以先将帐篷布3上的连接带31套在所述弹性连接件I的底边13上,之后再将U形的两臂11以其枢接环14枢接在帐篷架杆顶角关节2上。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但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帐篷的弹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连接件为U形吊环结构,其U形的两臂上形成有弹簧圈,该U形的两臂端部与帐篷架杆顶部各角的关节相连接,其U形的底边与帐篷布的顶部各角通过连接带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帐篷的弹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的U形两臂的端部形成有枢接环,该枢接环枢接在所述关节的枢接轴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帐篷的弹性连接件,为U形吊环结构,其U形的两臂上形成有弹簧圈,该U形的两臂端部与帐篷架杆顶部各角的关节相连接,其U形的底边与帐篷布的顶部各角通过连接带相连。该对称双弹簧的U形吊环结构的连接件代替松紧带,不但解决了帐篷顶部对角尺寸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松紧带易老化的问题。而且产品的加工和装配更简洁。
文档编号E04H15/44GK202689675SQ20122031483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日
发明者周南庆 申请人:秋野地(厦门)露营用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