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幕墙框腔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386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元幕墙框腔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单元幕墙框腔排水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元幕墙的防水结构,特别是一种在单元板块及横、竖框型材腔体内走水的单元幕墙框腔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单元幕墙的种类多种多样,对单元幕墙而言,要想做好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解决幕墙防水问题,现如今大部分单元幕墙由不同型材制成的上、下横框及左、右竖框构成的单元板块,采用的防水原理均是"等压原理〃。即当室外压力大于室内压力时,雨水进入第一道腔等压腔内,再越过批水胶条进入到第二道腔,然后通过排水孔引水流出单元幕墙。一般传统防水方式是设法在单元板块的接缝处,尽可能减少开口,如用各种密封胶, 密封胶条对单元板块的接缝处进行密封堵塞。新的防水进入室内的方式,则是利用等压原理对雨水进行疏导的方式。如在专利公告号为CN 202017283 U的“一种有组织排水幕墙” 中,公开了一种利用“等压原理”来防止单元幕墙漏水的排水路线,它所解决的问题是利用 “等压原理”来提高单元幕墙的防水能力。但是,这种防水装置在排水线路上非常曲折,并且需要在单元板块不同的框型材中开多个孔,以致在型材加工上非常复杂,增加了加工成本, 降低了生产效率。因此设计出一种简便有效的单元幕墙防水结构尤为重要。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元幕墙框腔排水装置,以解决现有单元幕墙存在的防水结构复杂、增加加工成本、降低生产效率等问题,其型材设计合理,便于加工组装,排水线路简单,有利于增加幕墙的防水能力,显著提高幕墙自身的气密性及水密性。[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单元幕墙框腔排水装置包括由上、下横框及左、右竖框构成的单元板块,其技术要点是所述上、下横框及左、右竖框采用同一种设置有两个独立腔体的型材,在上、下横框型材的前独立腔体中分别设置凸台形定位筋,用于将组角角码固定于前独立腔的前部,使利用角码组成的单元板块在各型材前独立腔的后部形成用于雨水流通的闭合腔,另外在两个型材相对侧设置两对凸翅,并使中间一对凸翅对应地位于前独立腔后部闭合腔的中间位置,利用插接在每对凸翅间的披水胶条和密封胶条将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型材相对侧分隔成单元第一框腔和单元第二框腔,通过设置的上横框型材前独立腔排水孔与单元第二框腔连通,通过设置的下横框型材前独立腔排水孔与单元第一框腔连通。[0005]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横框及左、右竖框采用同一种设置有两个独立腔体的型材,型材设计合理,型材种类少,便于加工组装。通过设置的上横框型材前独立腔排水孔与单元第二框腔连通,通过设置的下横框型材前独立腔排水孔与单元第一框腔连通,采用在单元板块框腔内的走水线路,排水线路简单,有利于提高幕墙的防水能力;另外,在排水线路上孔也减少很多,显著提高幕墙自身的气密性及水密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单元幕墙存在的防水结构复杂、增加加工成本、降低生产效率等问题。


[000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0007]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0008]图2是图I沿A-A线的剖视图;[0009]图3是图I沿B-B线的剖视图。[0010]图中序号说明1上横框、2下横框、3左竖框、4右竖框、5上横框型材前独立腔排水孔、6下横框型材前独立腔排水孔、7上横框型材前独立腔、8下横框型材前独立腔、9凸翅、10组角角码、11定位筋、12披水胶条、13单元第一框腔、14单元第二框腔、15竖框前独立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1]根据图I 3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该单元幕墙框腔排水装置包括由上、下横框1、2及左、右竖框3、4构成的单元板块。其中上、下横框1、2及左、右竖框3、4采用同一种设置有两个独立腔体的型材。在上、下横框1、2型材的前独立腔中分别设置凸台形定位筋11,用于将组角角码10固定于上、下横框型材前独立腔7、8的前部,使利用组角角码10组成的单元板块在各型材前独立腔的后部形成用于雨水流通的闭合腔。另外在两个型材相对侧设置两对凸翅9,并使中间一对凸翅9对应地位于各型材前独立腔后部闭合腔的中间位置。利用插接在每对凸翅9之间的披水胶条12和密封胶条,将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型材相对侧分隔成单元第一框腔13和单元第二框腔14,通过设置的上横框型材前独立腔排水孔5与单元第二框腔14连通,通过设置的下横框型材前独立腔排水孔6与单元第一框腔13连通。[0012]施工时再通过插接在单元板块型材凸翅间的披水胶条12和密封胶条把各个单元板块插接一起。排水路线是首先,当雨水进到单元第二框腔14后,雨水顺预先开好的上横框型材前独立腔排水孔5流到上横框I的腔体内,接下来顺着腔体流到两端的左竖框3和右竖框4腔体内,然后雨水又从竖框流入到下横框2,其次,雨水在下横框2预先开好的下横框型材前独立腔排水孔6流到单元第一框腔13的披水胶条12上方,最后,雨水从披水胶条 12的前端胶条开口处排出室外。
权利要求1.一种单元幕墙框腔排水装置,包括由上、下横框及左、右竖框构成的单元板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横框及左、右竖框采用同一种设置有两个独立腔体的型材,在上、下横框型材的前独立腔体中分别设置凸台形定位筋,用于将组角角码固定于前独立腔的前部,使利用角码组成的单元板块在各型材前独立腔的后部形成用于雨水流通的闭合腔,另外在两个型材相对侧设置两对凸翅,并使中间一对凸翅对应地位于前独立腔后部闭合腔的中间位置,利用插接在每对凸翅间的披水胶条和密封胶条将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型材相对侧分隔成单元第一框腔和单元第二框腔,通过设置的上横框型材前独立腔排水孔与单元第二框腔连通,通过设置的下横框型材前独立腔排水孔与单元第一框腔连通。
专利摘要一种单元幕墙框腔排水装置,解决现有单元幕墙存在的防水结构复杂、增加成本、降低生产效率等问题,包括单元板块,其技术要点是构成单元板块的上、下横框及左、右竖框采用有两个独立腔体的同一种型材,在上、下横框的前独立腔中分别利用角码组成单元板块,在型材相对侧对应设置两对凸翅,利用插接在凸翅间的披水胶条和密封胶条,将两个型材相对侧分隔成单元第一框腔和单元第二框腔,通过上横框型材前独立腔排水孔与单元第二框腔连通,通过下横框型材前独立腔排水孔与单元第一框腔连通,实现在单元板块框腔内走水。该框腔排水装置的型材设计合理,便于加工组装,排水线路简单,有利于增加幕墙的防水能力,显著提高幕墙自身的气密性及水密性。
文档编号E04B2/88GK202809909SQ20122034377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7日
发明者石德嶙, 王双军, 于华, 王绍宏 申请人: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